书城历史一口气读懂明清史
32185100000041

第41章 为民族计,虎门销烟

乾隆六十年(1795年),弘历禅位于十五子颙琰,是为嘉庆皇帝。弘历自居太上皇又训政三年,驾崩。所以如果按当皇帝时间来算,他仅次于康熙,居史上第二,若是按执政时间长短来算,他则是当之无愧的史上第一——居然达63年之久。

嘉庆三年(1798年),颙琰开始正式掌权,此时外国殖民者已经开始悄悄地将鸦片卖入中国内地。而国内农民起义如天理教起义等,也开始慢慢发展起来,这一切预示着,安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的岁月必将风起云涌。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颙琰驾崩,旻宁继位,是为清宣宗,改元道光,又称道光皇帝。

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使他寝食不安。关于鸦片,当时清朝主要有两种态度:

第一,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请准民间贩卖吸食,使鸦片走私合法化。

第二,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炉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

林则徐向朝廷上奏,请求严禁鸦片。未等皇上批示,就开始在全省厉行禁烟,收缴烟土、烟膏与烟具,并配制“断瘾药丸”,供人戒烟,成效卓著。随后又一道奏折,力陈烟禁特别是杜绝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并针对反对派的驳斥强调说:“法当从严,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道光皇帝终于认识到鸦片的危害性,下定决心禁烟,并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此事。

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一月十五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年是禁烟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上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第二天,辕门外贴出了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到广州的目的是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驭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3月28日,义律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义律(1801~1875年),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仪表。1834年随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来中国,自称是英国资本家的“东方代理人”。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地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

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投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他在当天日记里又说:“以日内消化鸦片,放出大洋,令水族先期暂徙,以避其毒也。”

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前面挂着一面黄绫长幡,上书“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广东各高级官员全部出席。由于销烟是公开参观的,加上是端午节前后,因此人们纷纷前往虎门浅滩。另外,不贩鸦片的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等,都专程由澳门或其他地方前来参观,当中无一是英国人,以抗议清廷对英国人财产施加压迫。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共销毁2376250斤鸦片。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林则徐在广州查鸦片的过程中,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中国第一个跨出国门的官员——斌椿

今天的中国,已有了世界的眼光,西方的生活方式不再引起国人的惊诧和新奇。然而100多年前,当清朝派出的第一个官方旅游团首次接触西方时,现代科技与文明带给他们的震撼可想而知。

1860年初,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要回国休假,行前他向清政府建议,带几名同文馆学生到英国开开眼界,以培养同英国打交道的人。洋务派人物恭亲王奕早就想派人到欧洲各国考察,于是便选定山西襄陵知县、63岁的满人斌椿为首席代表,率团赴欧,名义上是旅游观光,实际上抱着考察西方社会的政治目的。1866年3月7日,斌椿一行从北京出发,先后游历了法国、英国、荷兰、丹麦、瑞典、芬兰、俄罗斯、德国、比利时等11个国家,历时4个多月,开了中国官方旅游团赴欧洲的先河。

法国马赛是这次考察的第一站。初到马赛,这里高楼耸立,街巷相连,令斌椿等人大为惊讶,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繁华的街市。当晚,斌椿等人被安排在一家酒店的七楼下榻,上上下下的电梯,令他们大为感慨,西方文明的“奇巧”果然名不虚传。第二天,他们坐火车前往巴黎。这是斌椿平生第一次见到并乘坐火车,让他兴奋不已。到达巴黎后,他与人多次谈到乘坐火车的奇妙感觉,当地华侨商人见他如此喜欢火车,特意购买了一个火车模型送给他。

结束了17天的法国之行,斌椿一行来到了英国。在赫德的安排下,英国政府以很高的规格接待了他们。一进伦敦,斌椿便看到了“人烟稠密,楼宇整齐,街道整洁”的景象,他兴致盎然地连续参观了若干地方。在伦敦照相馆,他拍下了生平第一张照片。

令斌椿最难忘记的是他应邀参加了维多利亚女王专门为中国来访者举办的一次宫廷舞会。5月7日晚,斌椿在译官的引导下,进入白金汉宫,成为进入此地的第一个中国官员。数百级台阶上铺着地毯,两旁摆满了鲜花,灯火照耀,宫廷卫兵列队两侧。斌椿在众官员簇拥之下走进舞厅。舞厅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大厅之豪华令人称奇。跳舞者袒肩露背,珠光宝气,光彩耀人。随着乐队的演奏,他们翩翩起舞,场面宏大,使斌椿大开眼界。他感慨道:“中华使臣,从未有至外国者,此次奉命游历,始知海外有如此盛景。”斌椿一行在英国逗留的时间长达1个月零7天。在此期间,他们还参观了英国的造船、钢铁、纺织等工业企业,收获颇丰。

7月6日,斌椿一行来到瑞典,瑞典专门安排他们游览北极圈内小城,斌椿等人在这里看到了白昼奇观,兴奋得彻夜不眠。而沿途“碧水湾环,山岛罗列,峰回路转”的美景,更令他们心旷神怡。三天后,瑞典国王在自己的别墅接见了斌椿,王妃被斌椿手中一把折扇所吸引。上面是沈凤墀的《采芝图》,王妃观释了扇面的寓意。皇太后得知中国官方旅游团到来后,特意在太后宫召见,以在当地非常珍贵的水果宴招待客人。之后,斌椿一行上了赴芬兰、俄罗斯、德国的旅程。

清朝官方旅游团欧洲之行,实现了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的历史性突破。他们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德国媒体把斌椿一行称为“中国天使”;荷兰媒体把斌椿参观水利工程后,有感而发所写成的一首七律登载在报纸上,广为传播;在英国,新闻媒体追逐斌椿等人的行踪,它们把报道连同斌椿等人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使报纸的销量大增。有的还单独印制斌椿的照片,广泛散发。一些小商人竟将斌椿等人的照片加印,在大街上高价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