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的需要是军事高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二战中,为满足战争的需要而研制的雷达、核武器、V1和V2导弹及1946年研制成功的电子计算机,揭开了20世纪60年代高科技发展的序幕。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大国间激烈的军备竞赛,使得以核武器技术、导弹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为代表的军事高科技群体异军突起。70年代开始,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蓬勃发展,高科技武器装备大量研制成功并登上了战争舞台,同时,许多传统的常规武器也因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加以发展而使战术技术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再加之80年代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军事高科技的发展更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和高度重视。可以说,世界已进入高科技局部战争阶段。
军事高科技的主要领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支撑高科技武器装备发展的共同的基础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动力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仿真技术;二是应用于武器装备的应用性高科技,包括侦察监视技术、电子战技术、精确制导技术、航天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等。
现代高科技在军事方面具体表现主要为:
军用微电子技术
被称为武器装备“心脏”的军用微电子技术,是现代军事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其广泛应用于雷达、计算机、通信设备、导航设备、火控系统、制导设备和电子对抗设备等各类军用设备上。在现代高科技武器装备中,微电子装备的费用已占武器成本的一半以上。
从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看,军用电子技术已从作战保障跃为作战手段,成为现代作战行动的先导,并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国外的一些军事专家把电子技术比作为高科技武器的“保护神”,将其视为与精确制导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并列的高科技战争中的三大支柱之一。
军用光电子技术
光电子技术是光波段的电子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它大大扩展了军用电子装备的功能和应用范围。20世纪50年代,硫化铅探测器被用于响尾蛇导弹,开创了军用光电子技术的先河。自从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之后,光电子技术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突破。激光测距、光电火控、光电制导、光电监视、预警、侦察、光纤通信等一系列军用光电子技术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成为高科技武器装备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光电子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光电子元器件及材料和光电子应用技术两个方面。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从根本上讲,有赖于光电子元器件及其材料的技术突破和提高,同时,还有赖于一些配套技术,如制冷、光学薄膜、精密光学元件、封装等技术的配合。
军用计算机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导致了电子计算机的产生。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如今仅仅50多年,从采用电子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已做了四次重大更新。未来的计算机,本质上是一种高速自动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处理各种模式的信息,更完善地模拟人脑的功能。军用计算机及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成为现代军事科技、各种军事系统和武器系统研制开发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柱,而且是现代战争作战指挥、通信联络、后勤保障等诸多决定战争胜负关键因素的依靠和保证,并业已或正在对传统的军事理论和军事观念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侦察监视技术
1905年5月,无线电侦察在日本和沙俄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中得到的实战应用,拉开了电子战的序幕,也使侦察监视手段进入电子信息时代。1911年10月,飞机第一次被用于空中侦察。1912年2月,照相机被第一次用于空中侦察。1926年,奥地利的劳里发明了可使用的雷达,此后雷达被大量应用于二次大战。到1961年1月,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侦察卫星。60年代出现了预警机。1978年美国空军研制成功电子固态广角照相系统,出现了固态照相机。
目前,侦察监视技术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预警与监视、战场情报侦察等技术。它所采用的侦察设备器材或系统,主要有雷达、电子探测器、红外探测器、激光探测器、可见光探测器、水声探测器等。
军用通信网络技术
19世纪30年代后,有线电和无线电通信相继问世,军事通信发生重大变革。20世纪初,陆军中装备了野战无线电通信,海军中有了舰对舰、岸对舰无线电通信。空军于1912年实现了空对地通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战国使用埋地电缆与被覆线路传输电报、电话信号;有的参战国无线电配备到营一级指挥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野战电话机、交换机、电传打字机、传真机和调幅、调频无线电台等通信设备。
“黑鸟”SR-71侦察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通信技术有了重大发展,相继出现了散射通信、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60年代后,数据网和计算机网被用于军事通信,提高了通信保障的自动化水平与快速反应能力。80年代开始研究的综合业务数字网,在通信联络组织上,注重通信联络的整体保障,形成多手段、多方向的迂回通信。
军用新材料技术
材料是人类社会划时代的里程碑。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合成化学工业迅速发展,人们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塑料、橡胶和纤维等高分子材料,改变了单纯依赖自然恩赐的状况。20世纪中叶以来,在传统的陶瓷、玻璃、水泥等硅酸盐材料和传统的钢铁材料的基础上,又出现新一代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特种功能材料,例如精细陶瓷材料,光导纤维材料,碳、硼纤维材料,金晶态金属材料,记忆合金材料等。这些新材料的出现,大大促进了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宇航工业和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使人类跨进了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信息时代。
军用新材料技术是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也是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关键技术。金属结构材料、陶瓷结构材料、高分子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等结构材料成为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隐身材料、防护材料、致密能源材料以及信息智能材料等功能材料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近年来,还出现了结构材料功能化和功能材料结构化的趋势,并形成兼有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材料。
军用制造技术
人类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武器装备的大规模制造依赖于庞大的机械制造业,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的技术革命带来了自动化时代。机械制造由于采用了电子计算机和各种电子设备而进入了崭新的自动控制的发展阶段。60年代以来,机械制造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日益融为一体,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大量使用,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军事制造技术不断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军用动力技术
自从1937年英国研制成功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以后,军用飞机发动机便开始采用涡轮喷气式发动机。60年代后涡轮风扇式发动机研制成功以后,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又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世界在役的军用飞机发动机以加力式涡轮风扇式发动机为主,涡轮喷气发动机只在有限的范围内应用。
核潜艇
先进的综合式坦克装甲车辆推进系统主要在现有的动力装置(柴油机、燃气轮机等)、综合液力传动装置、被动式综合悬挂装置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提高部件的紧凑性及系统的综合性与紧凑性,得到高功率密度(体积功率密度)的整体式动力传动装置和重量轻、可靠性高的被动式综合行动装置或半主动式行动装置,实现电推进系统在车辆上的应用。
以前,水面舰艇分别使用核动力、蒸汽动力装置、燃气轮机、柴油机,以及燃气轮机和柴油机按不同方式组合的各种联合动力装置。核潜艇动力装置绝大部分为加压水反应堆,少量采用液态金属反应堆。常规潜艇的动力装置,目前基本上都采用柴油机电力推进装置。
军事航天技术
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已使战场从陆地、海上和空中延伸到太空。太空已成为军事争夺最激烈的场所,军事航天系统在局部战争中得到了逐步应用,并显示了极大的潜力。被称为第一次“空间战争”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广泛运用了现已装备的各种军事航天系统,在侦察监视、通信指挥、导航定位等诸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到目前为止,各种军事活动对空间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外层空间即将成为继陆地、海洋和空中之后的第四战场。
军事海洋技术
1942年,美国研制成功测量水温跃层的温深仪,并发明使用天气图预报波浪的方法,在北非和诺曼底登陆作战中获得实际运用。1960年,美国研制出“迪里雅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地下潜到世界最深的查林杰海渊,开创了深海探索的新时代。70年代以来,空间遥感观测技术应用于海洋,使海洋调查观测手段和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调查效率成百倍地提高。1993年,日本建成能下潜到1万米深的无人无缆自动潜水船。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军事海洋技术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随着海洋卫星、遥测、遥感、激光、光纤、水下电视、声纳、深潜器、饱和潜水等新技术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对海洋现象的认识将不断深化。军事海洋技术的研究将逐步趋于远洋、深海,并重点加强水声技术和海底军事利用的研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军事海洋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海洋环境效应、自主式水下无人智能巡航器技术、海洋信息观测、传输、接收和处理技术、海洋水声技术和海洋遥感遥测技术等。
Spirit重型隐形轰炸机
伪装与隐身技术
军事伪装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障伪装、烟幕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与音响伪装等。这些伪装技术措施,含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成分,而且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隐身技术几乎可以说是与1935年英国雷达技术用于防空同时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设计飞翼式喷气试验机和在潜艇上使用吸波材料,是今天雷达隐身技术中隐身外形和隐身材料技术的首次应用。70年代中期,美国提出的各种隐身飞行器方案设想、结构外形已应用了红外抑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并开始设计研制F-117A隐身战斗机。70年代末,美国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隐身技术综合应用研究,缩短了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先进武器的周期。自80年代以来,隐身技术逐渐成熟并达到了实用化水平,并且其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精确制导技术
所谓制导,是指令飞行器按一定规律飞向目标或预定轨道的技术。制导技术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德国研制出第一枚无线电制导的滑翔炸弹,尔后,又研制出V1、V2惯性制导导弹,并用于攻击伦敦。20世纪70年代中期,“精确制导技术”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包括战略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等在内的各种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制成功,并用于作战,已对现代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电子战、信息战技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电子战是以施放无线电干扰为主要斗争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空军依靠电波引导,在夜间对英国的纵深地带——考文垂市进行了准确有效的轰炸,揭开了航空电子战的序幕。1944年6月,英、美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电子战,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电子战。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电子战更以全新姿态登上战争舞台,使人耳目为之一新。电子战的主要技术领域有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光电对抗以及水声对抗。
信息战是在信息领域进行的作战或采取的对抗行动。信息战技术及作战方式正在研究和发展之中,主要包括指挥与控制战、情报战、电子战、心理战、“黑客”战、经济信息战及电脑战或网络空间战。
自动化系统指挥技术
军事的高科技化对现代战争的重大影响之一,是使其作战领域明显扩大。兵力兵器远距离作战能力的提高,使作战空域向大、纵、深发展,也使作战行动更加强调实施大、纵、深,作战行动更加强调“空地一体”、“海空一体”,甚至“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作战。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树状”指挥体系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将是扁平型“网状”指挥体系。自动化指挥系统将成为一种典型的指挥模式。这是一种人、机结合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它通过部署在地面、空中和空间的各种探测器或传感器自动搜集各种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实时处理战场信息,提供有关数据,帮助进行决策,拟定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这是一个集战场感知、信息融合、智能识别、信息处理、武器控制等核心技术为一体、旨在实现军事指挥自动化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它几乎涵盖了战场上所有的军事电子技术功能和装备,受到了世界各军事大国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