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BCSOK:品牌建设体系
32259000000007

第7章 3 品类

2.3.1 定义

品类(Category),是指目标顾客购买某种商品的单一利益点(Single Benefit Point,简称为SBP)。每个单一利益点都由物质利益(功能利益)和情感利益双面构成。

2.3.2 要点

比较早或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品类的领域是零售管理,在零售管理中,品类是商品的分类概念,即研究消费者购买商品类别之间的关联性,以此作为零售终端定位。在品牌经济学中,我们将品类进一步抽象,将其作为理解品牌的核心概念,即为什么在一个商品类别中,在存在多个商标产品时,顾客会选择某个商标的产品,而不是随意或随机选择?例如,一个不到六岁的小男孩,当他母亲接他出了幼儿园,问他想吃什么时,他不假思索的说去吃麦当劳!为了掌握品类分析,需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目标顾客角度,即品类是从消费者利益角度考虑的,不是从厂商角度。换言之,厂商自己不能简单的从产品角度来开发所谓的新产品。在企业实践中,很多新产品失败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因为没有得到目标顾客的选择。

第二个要点是单一利益点。即目标顾客对所选购商品所带来的最敏感的一个利益。首先从经验来看,女士的鞋、包越来越多,不是为了简单的物质功能,而是因场合和服装匹配而定;轿车种类越来越多,也是为了适应各自的单一用途,如越野、运动等;即使是军队的同一种武器,如步枪,功能也是越来越单一专用,如冲锋枪、狙击枪等。为什么强调单一利益点?因为单一利益点能够显著的降低目标顾客的选择成本,在2.13的单点定理中将给出证明。

第三个要点是利益的双面性,即每个单一利益点是由情感和物质两个面以不同比例组成的。例如,小说传达的是情感利益,但小说是印刷在纸张上或电脑显示屏上,纸张和电脑显示屏就是物质利益;再如,动画片带来的也是情感利益,但一定也是通过电视或电脑或纸张等物质来得以体现。又如在有自来水的家庭,为何购买价格更高的矿泉水?不仅仅是为了得到解渴这个物质利益,还带来矿泉水有利于身体的情感利益。

由于单一利益点有物质利益和情感利益之分,因此,品类也有物质品类、情感品类、物质—情感品类之分,所以,品牌也可以分为物质型品牌、情感型品牌、物质—情感型品牌三类品类与利益点的关系,品类与利益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每一个利益点又是物质利益与情感利益的组合,至于二者的比例,取决于消费者行为。

第四个要点是商标与品类的融合性,即只有当某个商标成为某个品类的代言人时,这个商标才可以称为品牌。这是因为,现实中的消费者选择是根据自己的利益点来确定选择对象的,因此消费者实际上选择的品类,品牌成为了某个品类或利益点的代言人。一般来说,消费者选择根据下面的选购模型进行。

选购模型,简单的讲,就是买什么商品(即产品)?用来干什么(即品类)?买谁的(即商标)?具体购买该商标的哪个款式或型号(即品种)。在此可以看出,商标不等于品牌。商标是法律概念,商标永远属于商标所有者,而品牌是具有了某种品类意义的商标。换言之,品牌是消费者选购的单一利益点,而商标不过仅仅是该单一利益点的载体符号。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某个商标并没有明确的目标顾客需求的单一利益点即品类,则商标仅仅是商标,而不是品牌。

2.3.3 案例解读

品牌案例2-5:洗发水的品牌与商标

宝洁公司(P&G)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化巨头,旗下拥有众多的日化产品品牌,这些品牌基本上使之牢牢控制住中国乃至世界日化产品领域。以洗发水为例,宝洁有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四大强势品牌,它们占据了我国洗发水市场50%的市场份额。而反观国内的洗发水,具有较长历史的并且当年占据市场的蜂花、美加净等,却被边缘化:商标犹在,市场尽失。原因何在?

根据品牌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品牌建设体系,其中的原因在于,作为商标的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分别代表了“去屑、柔顺、营养、专业”四个品类,而作为商标的蜂花、美加净等却不代表任何品类,只是作为洗发水产品而存在。

2.3.4 知识

品牌知识2-5:机会在哪里

机会在哪里?机会不在品牌中,而在品类中。美国商标和专利局注册有250万个商标,其中大多数品牌没有价值或价值很小。但是,一旦成为某个品类代言即成为品牌之后,其市场价值是惊人的,甚至超过其账面实物资产价值:

星巴克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品牌,因为它代表“高端咖啡店”品类。

劳力士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品牌,因为它代表“高端瑞士手表”品类。

红牛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品牌,因为它代表“能量饮料”品类。

汰渍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品牌,因为它代表“洗衣粉”品类。

好事多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品牌,因为它代表“仓储会员店”品类。

家得宝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品牌,因为它代表“家居装修仓储店”品类。

品牌有多强大取决于品类有多强大。如果没人想买昂贵的瑞士手表,那么劳力士品牌就没有多大价值。如果高端咖啡消费者直线下降,那么星巴克品牌就会失去很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