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号
读过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的人,都会莫名其妙地把心交给撒哈拉沙漠那片陌生的地方,并神秘地向往着。如果从地理的角度来看它,也许会心生厌倦,那是一组没有一点活性的文字:撒哈拉大沙漠位于东半球的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东到红海边,北沿阿特拉斯山脉,南抵苏丹草原,贯穿整个北非,东西绵延近5000千米,南北纵深近2000千米,横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埃及等11个国家的国境,总面积800多万平方千米;它地表起伏平缓,一般海拔在250米~500米之间,地面主要是戈壁、流沙或沙丘,沙漠中还分布着一些间歇性河谷。可是,我们一旦细细地品味,就会被撒哈拉沙漠深深地吸引住:它什么时候它变成了荒凉的沙漠?谁最早发现了它?人类对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索和发现之旅?沙漠深处,为什么会有古老的岩画?等等奇怪有趣的问题就会一一跃入我们的眼帘,勾起绵绵思绪,并跋涉其间,追根溯源,使原本死寂的沙漠热闹起来……
撒哈拉沙漠与人类有着长期的不解之缘。“撒哈拉”在阿拉伯语里是“空虚无物”的意思,被称为“生命的坟墓”,是大家公认的“最死寂的地方”。它大约诞生于250万年以前。从50万年前开始,就有人类在撒哈拉沙漠边缘生活。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撒哈拉还不是一个沙漠,气候类似于现在的东非。从公元前2500年开始,撒哈拉已变成和目前状态一样的大沙漠,成为当时人类无法逾越的障碍,仅仅在绿洲有一些居民,很少有人能穿越沙漠。只有尼罗河谷是一个例外,由于充分的水源,这里成为植物生长繁茂的区域,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到了公元前500年时,古希腊和腓尼基人开始对这一地区产生影响,希腊商人顺着沙漠东部的边缘地带开发商机,在红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商业殖民地。后来,阿拉伯人带来了“沙漠之舟”骆驼,使撒哈拉沙漠产生了历史上最大的变化,一些经商的驼队开始在沙漠中跋涉、探索、穿越,北方的马匹和工艺品通过沙漠运到了南方,南方的黄金和盐开始向外出口。几个世纪后,欧洲人发明了大帆船,首先是葡萄牙人绕过撒哈拉去掠取几内亚的资源,然后其他欧洲国家也紧跟其后,撒哈拉因失去商业价值而渐渐被冷漠。1822年,为了摸清尼日河的走向,寻找它的源头,英国探险家德纳姆、克拉珀顿和奥德莱接连越过这个沙漠从而发现了查德湖。1826年,苏格兰探险家莱恩穿过撒哈拉沙漠抵达传说中的城市廷巴克图,后来不幸被土著人杀害。1828年,法国探险家卡耶化装成一个阿拉伯人,从南部越过撒哈拉沙漠到北部访问了廷巴克图后生还。随后,神秘莫测的撒哈拉沙漠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撒哈拉沙漠珍藏着远古岩画。1850年,德国探险家巴尔斯来到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无意中发现岩壁上刻有鸵鸟、水牛及各式各样的人物像。1933年,法国骑兵队来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尔高原上发现了长达数公里的壁画群,全绘在受水侵蚀而形成的岩阴上,五颜六色,色彩雅致、调和,刻画出了远古人们生活的情景。壁画群中动物形象颇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动物受惊后四蹄腾空、势若飞行、到处狂奔的紧张场面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创作技艺非常卓越,可以与同时代的任何国家杰出的壁画艺术作品相媲美。人们在沙漠地带发现了大约有3万幅古代的岩画,其中有一半左右在阿尔及利亚南部的恩阿杰尔高原,描绘的都是河流中的动物,如鳄鱼等。同时也发现过恐龙的化石。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团。
撒哈拉沙漠有着非同一般的身世。从人类与撒哈拉沙漠结下的不解之缘,以及在沙漠中发现的古老岩画,使它的身世之谜就慢慢地浮出了水面。据考古学家研究,那些岩画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使发现者吃惊的是,洞穴的壁画上有很多马。人们由此推测,很早以前的撒哈拉是一片生气昂然的土地,可能是一片大草原,因为在大批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草和水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岩画上还绘有很多形象生动、形态逼真的鸵鸟、长颈鹿、羚羊、水牛和大象等动物。还有人类在河流里荡舟,猎人执矛追杀狮子、河马等场面。于是,人们认为,大约在6000多年前,撒哈拉曾处于高温和多雨期,以塔西利台地为起点,南到基多湖畔,北到突尼斯洼地,构成了庞大的西北陆网。台地在多雨期出现了许多积水池,沿着这些积水池,便繁殖起来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撒哈拉文化也因此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并曾昌盛一时。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当年的绿洲变成了“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千里沙海?地质学界对这个问题有人为成因和自然成因两种对立的观点。前者认为,这片土地自古以来自然条件就很恶劣,一直经受着太阳的暴晒和季风的侵扰。之所以会有绿洲变沙漠的结果,是因为人类自身的活动所致。据分析,这里的人们犯了一个难以挽回的错误:远古时代撒哈拉诸部落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与经济实力,无节制地烧木伐林,放养超过草原承载能力的牲畜,而且人口也越来越多。若干世纪下来,随着人口的增多,田地变广了,牲畜也变多了,渐渐地绿色原野就无法负荷了,这样,森林锐减,草原枯萎,土地沙化,最后就演变成为大沙漠。后者也有两种看法。有的认为,这是自然条件变化的结果。因为这一带气候极其干燥,日照时间特别长,最热的几个月中平均温度30℃,地表温度更是高达70度。此外,这里还受到一股“哈马丹”的东北风的影响。这种风终年不停,吹起来使整个地区天昏地暗、沙飞石走,再好的植被也会被扫荡一空,无法留存。有的认为,这是地质历史大周期的转折,改变了撒哈拉的古气候环境,年均降水量由300毫米左右突然降至50毫米,先是局部地区的沙漠化,然后节奏逐渐加快,沙漠不断吞食周边的绿洲,最终将非洲的三分之一土地都吞没了。以上几种说法,也只是人们的一种猜测,关于撒哈拉绿洲是如何变成沙漠的,这个问题,还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
现在,撒哈拉沙漠越来越吸引人类的目光。有的人是淘宝的,为了得到那里贮藏的石油、天然气、铁、铀、猛等宝贵的资源。有的是为了破解谜团,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的。在土地龟裂、植物稀少的沙漠里,竟然会有许多绮丽多姿的大型壁画,诞生了远古文明。在撒哈拉漫漫黄沙下,几百米至几千米的深处,藏有30万立方千米地下水,这些水从何而来?1981年11月,飞越撒哈拉的美国航天飞机利用遥感技术,发现了茫茫黄沙下埋藏着的古代山谷与河床。那么,撒哈拉是不是海洋演化生成的?难道撒哈拉经历了“海洋——绿洲——沙漠”这奇特的“三部曲”?不管怎么说,撒哈拉对于人类来说,都充满了谜一样的神秘魅力,会变得越来越热闹。
“小档案”
穿越撒哈拉沙漠,过去都是通过骆驼队运送,缓慢、艰苦,也很危险。需冒迷路、干热、窒息人的沙暴以及饿死、渴死等危险,再加上还可能遭到打劫。长久以来,撒哈拉沙漠犹如天险,阻碍着旅行者的深入探险。时至今日,几条穿越大漠的路线才相继开通,使冒险家们梦想成真。沙漠中的旅行是对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挑战,但却奇异而刺激:游走漫漫大漠,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世界10大奇异之旅之一。2001年10月14日,中国人首次参加穿越撒哈拉沙漠行动。考察队由中方一人、英方两人及美国地理杂志社五人组成。成员包括英国野骆驼保护基金会创始人简·海尔博士,中国生态学会理事、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袁国映代表中方参加这次考察。当年,中英撒哈拉沙漠环境科学考察队从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出发。这次探险性的科学考察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英国探险家汉斯·威斯切穿越该沙漠一百年,同时要唤起全球对世界珍稀动物野双峰驼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