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太福
发送是我们北仑的婚嫁礼俗之一,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家给女家送聘礼的日子。发送的日子一般定在距结婚庆典三个月内。
送聘礼,北仑民间称为“送担”、“酒饼担”或“望娘担”。聘礼中的礼品沿袭固有的定制:老酒、望饼(即麻饼)、油包、包头四色。其中酒必须是北仑传统的糯米老酒,取谐音“牢”“久”,以寄托新婚夫妻亲睦永远,白头偕老;望饼必须是北仑传统的望饼(望,北仑方言读成“芒”)。望字在此处有两层含义:其一,农历十五月最圆,这一天古人称之为“望日”,“望”有圆满之意;其二,《韵会》说“为人所仰曰望”,这里的“望”是带有敬意的褒义词。所以望饼的望字,是下辈拜望长辈的敬词。望饼色黄,正圆形,两面布满白芝麻,象征着圆圆满满,旺子(芝)旺孙。送担中第三种礼品是油包,取其与“有”谐音,有则富有、富足,旧时把有钱人叫做“有佬”就是这个意思。第四种礼品是南北干果包头,有桂圆、荔枝、莲子、胡桃、红枣、黑枣等,分别由稻草制作的粗纸把它们打成“斧头包”,上附印有吉祥图案和广告语的大红招头纸一张。
按旧制,聘礼还包括聘金。这也是发送之日应当同时奉献的。古人说:“男子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交币不相交亲。”就是说,男女婚姻必须通过媒妁说合才算合法,男子还必须向女方交纳货币才是明媒正娶。至于男方需要送多少实物,多少货币,是女方报出数目后,媒人从中说合,最后双方认可的。一般来说,聘金专用于嫁妆的部分资费。礼饼则是用于馈赠兼通知亲友在女儿嫁日来吃“送轿米饭”。当然亦不能排除特别贫困的人家,会截留部分聘金作为娶儿媳或作别用。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婚娶观念的更新,聘金一说早就名存实亡。
发送之日,男女双方各需设筵席请亲朋,男家安排在傍晚,女家在中午。为迎接新女婿及宾从的造访,岳家的子侄亲属等早早在大门外守候瞭望,一俟贵客临门,这些年轻人有的点燃花炮、百子炮(鞭炮)热烈欢迎;有的一哄而上,接过送担搬入房内;有的则把众宾客引入客厅,忙不迭地敬烟递茶。小姐妹、姑嫂们则有的端面水,有的绞热毛巾给宾客沐手洗尘。准女婿则由准新娘接引去拜会岳父岳母。翁婿进行礼节性会见后,一对新人来到客厅会同主宾一块叙谈。
未几,姐妹们用朱红漆的茶盘端来点心,分放在每位宾客面前。盛点心的碗是小巧精致的金边薄胎细瓷,俗称“闷碗”,内有一只与之配套的小匙,俗称“莲子羹调”,碗里盛的是桂圆莲子羹,这是北仑民俗招待新女婿最高规格的点心。其中“桂”寓意贵,“圆”为圆满;莲子寓意为“连子”,即视女婿如同己出之骨肉。旧时桂圆莲子是干果中的珍品,价格昂贵,并非所有岳母都如此奢侈。一般的人家是用“圆眼蛋”来招待新女婿的。所谓圆眼蛋,就是桂圆、鸡蛋和浆醅(酒酿)煮在一起的甜食。圆眼蛋比起桂圆莲子羹要节俭多了:其中鸡蛋多可自产,浆醅自制。此两物在碗中已占主体,那圆眼仅作点缀而已。
北仑有这样的旧俗,如同新娘初进婆家,婆家众亲都会来难新娘子一样,岳家众亲无论尊卑,此时也会难一难新女婿。如众人都会提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让新人来回答,借此打趣、逗乐,有些特别爱热闹的人,还会想出歪点子来搞笑,甚至搞点恶作剧。送酒正式开宴的时候,通过新女婿给众亲一一敬酒和众人向新女婿劝酒,发送吉日的欢乐热闹气氛达到了高潮,而通过敬酒劝酒,难新女婿等一系列活动,则使亲友之间迅速熟悉起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午宴毕,女家亲眷先后辞归,但岳家还必定留新女婿及伴郎们待用过“点心饭”后才肯放行。准新郎新娘则利用这难得机会独聚一室掩门私语。伴郎们则由女家兄弟陪同或闲聊或打牌。
新女婿回程,岳家也有礼俗。按旧制,桂圆包需如数璧还,望饼收下半数,另一半需作回礼,其余聘礼都收下。答礼有:松花金团、冬米胖、年糕干胖、糖果、松花黄豆、半生不熟的炒花生等。这些赠品样样都有象征意义。如金团,从印板中脱模出来后,每只的正面都印上了凸纹图案,这图案现在多以吉祥草为主,而旧时多数雕的是人物,如状元及第、麒麟送子等吉祥图案。金团滚上松花黄,因黄与旺谐音,寓意着兴旺之义;冬米胖、年糕干胖,都象征生育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孩子;糖果寓意夫妻生活甜甜蜜蜜;把半生不熟的二夹花生用红绒扎起来,借花生的“生”字,寓意早生贵子;黄豆,春播秋收,寓意传宗接代,世代绵延。岳家的所有答礼及回馈望饼,准新郎回家后作为“发送果”需分送本家亲属、好友,并在分送礼品的同时,告知“好日”(结婚)的日子,邀请他们届时光临喜宴,来“啜好日酒”。
等把回馈礼品在礼器中一一放置停当后,新女婿向准新娘并岳父母依依惜别,然后新女婿及伴郎们抬着杠箱挑着箩担急匆匆回家。当然这是指往昔之时,如今是只要把礼品搬上皮卡车或小型货车,宾客则乘小轿车,无论往程归途,油门一踩,风驰电掣,片时就可到达。然后迎接本家众亲诸友共进发送筵席。待到夜阑席散,发送礼俗才告结束。
发送礼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在《周礼·昏义》中就有“纳征”一项,北仑的“发送”就相当于“纳征”。纳征倡导敬老爱幼,夫妻友爱;倡导团结互助,人间亲睦;崇尚礼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11年11月4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