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0~3岁宝宝成长全程专家指导
32356900000010

第10章 宝宝第7月

发育特点

1.身体发育特点

这个时期的男宝宝头围约44.32厘米,女宝宝头围约43.80厘米。男宝宝胸围约44.06厘米,女宝宝胸围约42.86厘米。男宝宝坐高约44.16厘米,女宝宝坐高约43.17厘米。开始长出下前牙。

这个时期的宝宝一昼夜需要睡15~16小时,一般白天睡3次,每次1.5~2小时,夜间睡10个小时左右。

2.动作发育状况

这个时期的宝宝可以在大人的搀扶下,在膝盖上站立,可以站得很直,并且喜欢站在膝盖上跳跃。会把自己身边的玩具拿起来,并塞到嘴里。7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会坐,便还坐不太好。

3.生理发育状况

(1)视觉

宝宝在7个月以后,远距离视觉开始发展,能注意远处活动的东西,如天上的飞机、飞鸟等。这时的视觉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这是观察力的最初形态。这个时期的宝宝,对于周围环境中新鲜的和鲜艳明艳的活动物体都能注意。拿到东西后会翻来覆去地看看、摸摸、摇摇,表现出积极的感知倾向,这是观察的萌芽。这种观察不仅和动作分不开,而且可以扩大宝宝的认知范围,引起快乐的情感,对发展语言有很大作用。但是,宝宝的观察往往是不准确的、不完全的,而且不能服从于一定的目的。

(2)听觉

在这个阶段开始的时候,宝宝对于声音虽然有反应中,但是他还不能明白话语的意思。你也许会觉得已能领悟别人在叫他的名字,其实,那是因为他熟悉你的声音特性的缘故,才会做出他的响应。但是,到了这个阶段快要结束的时候,宝宝对于话语就会表现出选择性的反应,对于说英语或汉语的家庭来说,宝宝的最初语汇几乎都是相同的,而且也是可以预料的语汇:妈妈、爸爸、再见以及宝宝等。

在这个阶段的前半部时间里,宝宝对于话语本身并无显著的兴趣,他只是对于自己玩弄出来的咯咯的声音感兴趣,同时对于你在和他接触时所以发出的一些简单声音有反应动作。可是宝宝嘴里含有唾液所制造的声音和宝宝平常的声音并不一样。在这个时候,宝宝不论是单独一人,或和别人在一起,都是兴致勃勃地耍弄口水声音(他会制造不同声音,同时也会改变声音的特性)。

(3)感觉

7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看见看护自己的亲人会高兴,从镜子里看见自己会微笑,如果和他玩藏猫儿的游戏,他会很感兴趣。这时的宝宝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情绪,如用哭、笑来表示喜欢和不喜欢。

4.语言发育状况

7个月的宝宝听力比以前更加灵敏了,宝宝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并学着发声。

5.心理发育状况

7个月的宝宝,从运动量、运动方式、心理活动都有明显的发展。他可以自由自在地翻滚运动,见了熟人,会向熟人微笑,这是很友好的表示。他不高兴时会用撅嘴、扔摔东西来表达内心的不满。照镜子时会用小手拍打镜中的自己。经常会用手指向室外,示意大人带他到室外活动。

这个时期的宝宝,心理活动已经比较复杂了,他的面部表情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会表现出内心的活动。高兴时,他会眉开眼笑、手舞足蹈,咿呀学语;不高兴时,会又哭又叫。他能听懂严厉或亲切的声音,当你离开他时,他会表现出害怕的情绪。

情绪是宝宝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表现。宝宝从出生到2岁,是情绪的萌发时期,也是情绪、性格健康发展的敏感期。父母对宝宝的爱,对他生长的各种需求的满足以及温暖的胸怀、香甜的乳汁、亲切的眼光、甜蜜的微笑、快乐的游戏过程等都为宝宝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他的智力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营养师的话

1.喂养

7个月的宝宝,每天应该添加二次辅食,除稀粥外还可吃面条、馒头(但要鲜软),更换进食。可以多吃肝泥、鱼泥、虾泥、肉泥、菜泥等,注意色、香、味,不宜太咸,要清淡而有味。要积极预防宝宝营养缺乏与过剩,继续给宝宝吃小饼干和烤馒头片之类的食物,让他们练习咀嚼。

2.宝宝消化系统的特点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娇嫩,与成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从消化器官上看,宝宝口腔黏膜柔软,面颊部脂肪发育较好,舌短而宽,有助于吸吮乳头。宝宝的胃贲门即胃的进口,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关闭作用不强;幽门即胃的出口,肌肉发育良好,但如由于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易紧闭,在吸饱奶后略受震动可吞咽过多空气,容易吐奶。

(1)宝宝的胃容量

新生儿及婴儿阶段,胃容量甚小,宝宝每次哺乳量容易超过胃的平均容积,哺乳量过多,容易引起呕吐。宝宝胃的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异,水为1~1.5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

(2)宝宝的消化液

宝宝肠管总长度为身长的6倍(成人为4.5倍),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从消化的另一个系统消化液上看,新生儿的唾液腺发育不全,唾液分泌量较少,3~4个月时,唾液腺逐渐发育完全,唾液分泌量增加,淀粉酶含量增多,消化淀粉的能力增强。宝宝的胃液成分与成人基本相同,有胃酸、胃蛋白酶、胃凝乳酶和脂肪酶。

(3)宝宝的胃液分泌

宝宝的胃液分泌机能,与成人相比,明显不全,但完全能消化人乳。宝宝的胃蛋白酶有凝乳作用,可使乳汁凝固,有利消化。肠消化液内有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肠液从婴幼儿时起,已含肽酶、乳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等,加上胆汁的乳化作用,使食物消化完全。食物经过小肠,除了不能消化的部分外,都已分解成为最简单的物质(氨基酸、单糖、甘油、脂肪酸等)而被吸收。

由于3岁以前的宝宝消化系统比较娇气:需要在饮食上作出必要的照顾。3岁之后的宝宝的消化系统已渐渐接近成人,但是在营养上也有特殊之处,因此,您应注意宝宝营养并加以调理,使宝宝得到合理、完善的饮食。

3.平衡膳食

在婴幼儿哺育过程中,经观察分析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只要宝宝能吃就无限制地给宝宝喂;另一种是迁就宝宝挑食、偏食、吃零食的坏习惯,正餐吃得很少。长期下去,前者营养过剩患肥胖症,后者导致营养不良症。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对平衡膳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平衡膳食的概念

所谓平衡膳食也叫营养平衡,就是要使宝宝摄取的营养能符合宝宝生长发育、智力发展的要求。健康意味着一个人不仅身体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健全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做到平衡膳食可以预防各种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性疾病。宝宝的身体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但对营养的需求您必须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第一是食物的量,即确定每天吃的食量大小;第二是食物的质,在保证营养丰富的前提下,力求食物品种多样。这样才能预防宝宝的营养过剩或不足。

(2)平衡膳食的方法

为了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平衡:

①保证热能供给的平衡。因每人每天所需的热能随着年龄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健康。

②把产生热能的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糖均称为产热营养素,也叫必需营养素,在人体内产生热能时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蛋白质供给的热能应该占总热能的10%~15%,脂肪占15%~25%,糖占60%~75%。宝宝所需的蛋白质量可较成人高一点。

③保持产热物质与人体必需物质(维生素)之间的平衡。维生素是不产热的营养素,产热的营养素需要这些非产热营养素的配合。如吃糖多了,所需的维生素相应也要增加,放也需要保持平衡。

④微量元素与宏量元素之间平衡。微量、宏量元素都称矿物质。这些元素在体内都有一定的比例,并且是按人体需要量而定的。过多会中毒,过少也会患病。各种元素之间正常的比例,称为矿物质之间的平衡。

⑤水和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水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有重要作用,故也要保持平衡。以上五方面的平衡,可使宝宝摄入的营养素做到全面、平衡。

4.乳母月经来潮时的喂奶

产妇在产后月经的恢复是一个自然的生理现象。恢复的时间有早有晚,早的可在满月后即来月经,晚的要到宝宝1岁后才恢复。不论月经在什么时候恢复,都不是断奶的理由。

一般说来,产后月经的恢复与母亲是否坚持母乳喂养有一定关系。哺乳时期越长,吸吮乳头的次数越多,或宝宝越大刺激乳头的吸吮力越强,都有利于血浆内催乳激素的水平增高,这对抑制月经恢复最能起作用。如果较早停止哺母乳,血浆内催乳激素的水平降低,抑制月经的作用减退,月经也就很快恢复。

月经来潮时,一般乳量减少,乳汁中所含蛋白质及脂肪的质量也稍有变化,蛋白质的含量偏高些,脂肪的含量偏低些。这种乳汁有时可引起宝宝消化不良症状,但这是暂时的现象,待经期过后,就会恢复正常。因此,无论是处在经期或经期后,都无须停止喂哺,还应坚持一定阶段的母乳喂养。

通常来说,月经期乳汁的质量是没有变化的,宝宝吃了月经期间的乳汁也不会生病。根据资料显示,约有1/3的哺乳母亲会在产后6个月就月经来潮。显然,母乳喂养6个月是不够的,因此,当您月经来潮时,您是不应该以此为由而给宝宝停止哺乳的。

5.宝宝不宜吃的食品

此时的宝宝能够理解父母的一些话,模仿大人做一些事,会用手势加上发音表示自己的要求,尤其是看到大人吃东西,会表现出迫切的需要,这时父母就要分清不是所有的食品都能喂给宝宝的。像瓜子、花生、糖果等小而滑、坚而硬的食品是不应该给宝宝吃的,因为虽然宝宝已长牙,但它的咀嚼功能毕竟还未发育好,粒状光滑的食品容易引起呛咳。宝宝的吞咽功能没有完善,因此食物很容易呛入气管发生意外。如果父母不忍心拒绝宝宝的话,就要冒一定的风险,从宝宝的安全角度出发是不值得这样做的。

另外,汤圆、年糕、粽子等糯米制品比较黏,不易消化,不宜让宝宝食用。一些刺激性食品如咖啡、浓茶、辣椒不利于宝宝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的正常发育,也是不适合宝宝食用的。太甜、太油腻的食物营养价值低,宝宝吃后影响正常进食,最好也不要食用。总之,给宝宝选择的食品应该是营养丰富、易消化、口味不重的一些食品。

6.宝宝每日食谱(供参考)

早晨6:00,母乳喂哺20分钟(或给予牛奶200毫升、白糖适量)

上午8:00,鲜橙汁或西红柿汁100毫升

上午10:00,米粉20克,鸡蛋黄和白糖适量,加入米粉中;小儿鱼肝油滴剂(用量遵医嘱)

中午12:00,大米10克,肉末或猪肝5克,加适量青菜煮成粥

下午2:00,母乳喂哺20分钟(或给予牛奶200毫升、白糖适量)

下午6:00,母乳喂哺20分钟(或给予牛奶200毫升、白糖适量)

晚间8:00,新鲜蔬菜泥或水果泥20克

晚间10:00,母乳喂哺20分钟(或给予牛奶200毫升、白糖适量)

7.宝宝营养食谱推荐:

(1)肉蛋豆腐粥

材料:已泡好的大米30克,瘦猪肉10克,豆腐、鸡蛋各1/2个。

做法:①将已泡好的大米研磨成末状,瘦猪肉用冷水洗净后再用干布擦干,切成小粒。豆腐用凉水泡后切成块,焯水沥干,研磨成豆腐泥。取熟蛋黄1/2个,研磨成泥。②把大米末和瘦猪肉入锅用大火煮,沸腾时把火调小,将豆腐泥、蛋黄泥放入锅里煮,直至大米熟烂为止。

(2)红枣泥

材料:红枣20克,水1/2杯。

做法:①将红枣洗净,放入锅内,加入清水煮15~20分钟,至烂熟。②去掉红枣皮、核,捣成红枣泥,用滤匙过滤一下调匀即可。

(3)豆苗碎肉粥

材料:豆苗20克(捣烂),肉末10克,已泡好的大米20克。

做法:①将大米洗净,研磨成末,加入250毫升水,煲成粥(约需30分钟)。②把肉末煮烂后,放入研磨器中研成糊状,加入粥内混匀。③然后将豆苗煮烂研成泥状,放入粥内调匀即可喂食。

(4)翡翠羹

材料:菠菜25克,鸡胸脯肉15克,水淀粉1大匙。

做法:①菠菜洗净,去根,用开水焯一下,切碎。②将熟的鸡胸脯肉切成0.3厘米大小的粒。③把鸡胸脯肉、菠菜放入锅、添水用大火煮,至沸腾后把火调小,加入生淀粉调匀,盛入碗内即可喂食。

(5)蛋黄奶酪粥

材料:已泡好的大米20克,鸡蛋1个,宝宝专用奶酪1/2片,水2/3杯。

做法:

①将鸡蛋煮熟后取出蛋黄,捣碎。②将已泡好的大米搅碎成末,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置火上煮粥,煮至七成熟时,将捣碎的蛋黄倒入锅内用小火煮,待呈稀糊状时加入宝宝专用奶酪,搅拌均匀即可喂食。

(6)番茄碎面条

材料:番茄1/4,儿童面条10克,蔬菜汤适量。

做法:①在儿童面条中加入2大匙蔬菜汤,放入微波炉加热1分钟左右。②番茄去籽切碎,放入微波炉加热10秒。③将加热过的番茄和蔬菜汤面条倒在一起搅拌即可喂食。

(7)鸡蛋豆腐糊

材料:嫩豆腐50克,鸡蛋1个,香油少许,水1/3杯。

做法:①将鸡蛋磕入碗中打成糊状,豆腐放入研磨器中研成泥状。②将两者混合均匀后,再放入少许盐、香油,加1/3杯水搅拌均匀,放入蒸锅中蒸10分钟即可喂食。

护理师的话

1.宝宝可以坐便盆了

7个多月的宝宝已坐得很好,即使大人放开手,也能坐得稳稳当当了。此时,父母应该培养宝宝坐便盆的习惯。每天定时让宝宝坐在便盆上排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

将便盆、痰盂等放在房间内固定的地方,若发现正在玩耍的宝宝出现发呆、停止玩耍、扭动两腿、不安躁动时,应及时让他坐便盆。在这个时期里,宝宝可以坐便盆了,但绝不能强迫宝宝坐盆。如果宝宝一坐盆就打挺,或吵着闹着不干,或过了5~7分钟也不肯排便,都不必太勉强,还可以垫上尿布。但每天必须坚持让宝宝坐盆,时间一长,经反复练习,宝宝一坐盆,就可以排大小便了。每次坐便盆时间不要太长,久坐便盆,宝宝会因此发生脱肛。

冬天坐便盆时,可在便盆上套上布套子,以免便盆太凉的刺激引起大小便抑制。便盆最好放在容易看到的较明亮地方,便于寻找,也不会因为黑暗,引起宝宝惧怕坐便盆。

此外,宝宝练习坐便盆时,必须由家长托着或扶着,因为宝宝坐在盆上不稳,易摔倒,易疲劳。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终身受益。

2.为宝宝选择合适的鞋

6个月之前的宝宝不用穿鞋是有可能的,可是过了6个月之后,由于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穿鞋可以促进宝宝多爬、多走,对运动能力和智能发展都很有好处。这时我们一定给宝宝选双合适的鞋子。

首先,要选软底布鞋,并且鞋比宝宝的脚略宽。当宝宝开始学爬、扶站、练习行走时,也就是需要用脚支撑身体重量。给宝宝穿一双合适的鞋非常重要。挑选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根据宝宝的脚型选鞋,即鞋的大小、肥瘦及足背高低等;鞋面应以柔软、透气性好的鞋面为好;鞋底应有一定硬度,不宜太软,最好鞋的前1/3可弯曲,后2/3稍硬不易弯折;鞋跟比足弓部应略高,以适应自然的姿势;鞋底要宽大,并分左右;宝宝骨骼软,发育不成熟,鞋帮要稍高一些,后部紧贴脚,使踝部不左右摆动为宜;宝宝的脚发育较快,平均每月增长1毫米,买鞋时尺寸应稍大些。每隔大约两星期,就要注意宝宝的鞋是不是太小了。你可以让小宝宝坐下来,摸摸大趾头离鞋面是否还有0.5~1厘米的距离,这样小宝宝每次迈开步伐向前走时,大趾头往前伸展才有足够的空间。而太大的鞋子容易绊脚。

通常为宝宝设计的鞋,都附有尼龙夹,用手一贴就好。或是挑双一拉就能穿上的鞋子,这样给宝宝穿鞋便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3.爬行前的准备

宝宝要爬了,妈妈应该提前做好一些准备,比如衣服、环境等,要尽可能地为宝宝提供便捷的爬行条件。

宝宝学爬时,最好连体服(也叫蛙服或爬行服)。这种衣服的上衣和裤子形成一个整体,爬行时不会露出幼儿腰部及小肚肚,同时衣服合体,没有太多累赘的东西,不会影响幼儿爬行的兴致。大一些的幼儿由于体重的增长,用肘、膝爬行很容易磨破皮肤,因此,幼儿爬行时要穿上护肘、护膝。

家中的床及地面是可供宝宝爬行的有利地点。在地面上爬时,要考虑地面的材质,有些地面过凉、过硬,对幼儿来说都不舒服,有效的方法是在地面上为幼儿铺一块毯子,让幼儿在毯子上爬。也可以用巧拼地板铺出一块小天地,供幼儿在上面爬,最好再在上面铺一块地板革,光滑的地板革可减小爬行阻力。如果塑料地板块或地板革有味道就一定要晒到没有味道以后才能用。清洗的时候最好用清水,如果用洗涤剂,一旦有残留对幼儿身体不好。

如果幼儿没有经历爬行,就学会行走,虽然不会对他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但有可能在幼儿上学后出现动作发育迟缓、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早教专家的话

1.认知能力训练

将药丸子的蜡壳,或漂亮颜色的糖豆,投入透明的瓶内,盖上盖,宝宝会拿着瓶子摇,并看着蜡壳或糖豆;如将此瓶放入大纸盒内,宝宝会将瓶取出,继续观看蜡壳或糖豆,寻找是否蜡壳或糖豆仍在瓶内。

2.语言能力训练

(1)发音

继续训练发音,如叫“爸爸、妈妈,拿、打、娃娃、拍拍”等,多与他说话,多引导他发音,扩大他的语音范围。

(2)用动作表示语言

继续训练宝宝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宝宝对语言用动作来回答,如“欢迎、再见、谢谢、虫子飞”等,可同时做1~2种动作表演等。

(3)懂得“不”字的含意

妈妈指着热水杯对宝宝严肃地说:“烫,不要动!”同时拉着宝宝的手轻轻触摸杯子,然后把他的手离开物品,或轻轻拍打他的手,示意他停止动作。对宝宝不该拿的东西要明确地说“不”,使其懂得“不”的意义。此外,还要懂得大人的摇头、摆手也表示“不”。

3.行为能力训练

(1)挥手“再见”

经常将宝宝右手举起,并不断挥动,让宝宝学习“再见”动作。大人离家时要对宝宝挥手,并说“再见”,反复练习。

(2)拱手“谢谢”

在宝宝情绪好时,帮助宝宝将两手握拳对起,然后不断摇动,学做谢谢动作。每次给宝宝食品或玩具时先让他拱手表示谢谢,然后再递给他。

(3)交往

继续让宝宝多与人交往,帮助他克服怕生、焦虑的情绪,引导他正确地表达情感。与同伴一起玩,是宝宝学习语言、交际、沟通的重要途径。

4.听觉能力训练

家长用不同的玩具和宝宝一起玩,并示范性地发出简单有趣的声音来代表事物。如狗——汪汪,猫——咪咪,汽车——嘟嘟,飞机——嗡嗡,边做动作边请宝宝模仿发声。

5.感知能力训练

认生是一个正常的心理过程,宝宝对不认识的生人会躲避,害怕去陌生的地方,也害怕接触陌生的事物,但亲近熟悉的人,甚至能记得不经常在一起的亲人,如不住在一起的爷爷、奶奶等。这个年龄阶段如果不出现认生过程倒是不正常的现象了。但是认生过程可以经过训练而缩短,例如经常与不熟悉的人接触,就能逐渐熟悉起来,不再陌生。

6.数学能力训练

本月当宝宝已经能一手拿一个玩具。当桌面上又出现第三个玩具时,宝宝可能扔掉手中的去拿桌上的第三个。有些宝宝把手里的放到另一个胳膊上,抱着又去取第三个,胳膊上的会掉下来;于是他把左手的放下,将右手的传到左手,用右手取第三个,这种动作称为传手,是宝宝学会两只手做不同的动作而互相配合。如果大人给以示范,张开左手,把右手的放入左手,再拿第三个,这时宝宝手中就会有“三个”玩具。这个动作要经过练习才能学会。

7.益智游戏:扔皮球

目的:增强手与上肢的运动能力、视觉、运动协调能力:培养模仿能力。

玩法:准备一个纸盒,若干个五颜六色的塑料小球。母亲先作示范,把小球一个个扔进纸盒里,一边扔一边说:“咚,扔进去一个,咚,又扔进去一个。”让宝宝模仿,若宝宝还很不熟练,可以手把手地教他扔;开始时,盒子和球放在接近宝宝身体的位置上,宝宝玩熟练以后,逐渐将盒子远移,造成一定的距离。

母亲示范时,动作要慢,像放慢镜头一样,让宝宝看清楚。宝宝若把球扔进盒子里,要鼓励表扬。

8.儿歌欣赏

小青蛙

小青蛙,尖嘴巴,大眼睛,穿花褂。

蹦蹦跳,呱呱呱,吃害虫,护庄稼。

保健医生的话

1.玫瑰疹

玫瑰疹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病。其发病特点是突然高热3~5天,体温下降,同时,全身出现皮疹,并在短时期内迅速消退。婴幼儿玫瑰疹可能是由病毒引起,可通过唾液飞沫而传播,但不如麻疹传染力强。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且大多数为6个月~2岁的婴幼儿。患过此病后,一般不再患第二次。

婴幼儿玫瑰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大约需10日。其临床症状为起病急,宝宝突然高热39℃~41℃,伴有烦躁、倦睡、咳嗽、流涕、眼发红、咽部充血、恶心、呕吐、腹泻等类似伤风的症状。少数病儿,在高热时可出现惊厥,但惊厥后神志清醒,精神食欲仍好,从外表看来毫无病容,这是和其他发热性疾病的不同之处。发热第2~3日,患儿的枕部、耳后、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但无压痛。高热持续3~5天后很快下降,退热后或体温开始下降时出现皮疹。皮疹为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最先出现在躯干和颈部,以腰臀部较多,面部及四肢较少,一日内出齐。皮疹多在1~2日消失,且不留色素沉着。因此无疤痕脱屑。

婴幼儿玫瑰疹愈后良好,皮疹退去后能顺利康复,极少有合并症。患儿宜卧床休息,给予充足饮水、容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等。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敷前额或服退热片。烦躁或抽搐时可给予镇静剂。个别患儿可并发呼吸道继发感染、中耳炎、脑病,此时必须送医院治疗,多数能完全康复。极个别患儿留有癫痫、轻度瘫痪、精神障碍等后遗症。

2.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也叫烧疹或玫瑰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突发性皮疹,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尤以春、秋两季较为普遍,常见于出生6个月~1岁左右的宝宝。

本病传染性不大,一般宝宝在感染病毒后,经过1~2周的潜伏期,起病很急,会有39℃的高温出现,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多伴有轻微的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感染的症状,高烧持续3~5天,多数为3天,体温自然骤降,当宝宝在开始退烧或体温下降后出现皮疹,皮疹最先见于颈部和躯干部位,很快波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面部和膝以下皮疹较少,这是中心多、周边少的向心性皮疹的主要特点。经过1~2天皮疹就可以完全消退,疹退后不留色素沉着,皮疹不脱屑,不留痕迹。病程中有耳后及枕后的淋巴结肿大,退热后的几周内便消退。其他症状随体温下降而好转。

家长要做好家庭护理,喂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给予充足的水分,可多喂开水;高热时要及时降温,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幼儿急疹在皮疹出现以前,诊断较为困难,当热退疹出后,诊断明确,病即将痊愈,家长无需再带宝宝到医院看皮疹,因不需特殊治疗。

3.肺炎

宝宝对疾病的抵抗力低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差,患肺炎之后较严重,因此必须认真做好预防,而且还要懂得如何去护理。

从症状上看,肺炎很难与普通感冒或支气管炎等区别。但一般来说,肺炎症状较重,宝宝常有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烦躁不安,呼吸增快或表浅表现。重症的肺炎患儿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鼻翼扇动、三凹征(指胸骨上窝、肋间以及肋骨弓下部随吸气向下凹陷)、口唇及指甲发绀等症状。如发现宝宝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宝宝患了肺炎,需要安静的环境以保证休息,避免在宝宝的居室内高声说话。要定期开窗通风,以保证空气新鲜,不能在宝宝的居室抽烟,要让宝宝侧卧,有利于气体交换。

宝宝的饮食应以易消化的米粥、牛奶、菜水、鸡蛋羹等为主,要让宝宝多喝水,因宝宝常伴有发热、呼吸增快,丢失水分比正常时要多。

儿科专家认为,如果采取积极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小儿肺炎的发病率是可以大大地下降的。

预防工作要重视如下几方面:

(1)按时接受预防接种。在1周岁内,宝宝要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及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接种。这样可以使宝宝免患结核病、百日咳、麻疹等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2)宝宝衣着被褥要注意保暖,因为宝宝体表面积相对较成人大,容易丢失热量。

(3)保持宝宝居室内的空气清新,环境洁净。相反,生活在环境污染、烟雾弥漫的空气下宝宝易患肺炎。

(4)在肺炎高发季节,对反复感冒、营养不良、佝偻病、缺铁性贫血患儿要特别加强护理;要改善营养,多喂食含维生素A丰富的动物肝脏、鱼肝油、深绿色的蔬菜、橘子及黄色水果等食物。同时,要积极治疗佝偻病、贫血等。

(5)注意与呼吸道患者隔离,以避免可能的传染。

(6)患肺炎的宝宝需要认真护理。良好的护理可使宝宝病情很快好转,尤其是对患病毒性肺炎的宝宝,由于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更需注意护理。

4.如何区分肺炎与感冒

宝宝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是威胁宝宝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但有时它又与小儿感冒的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家长有必要掌握这两种婴幼儿时期常见病的鉴别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小儿肺炎,及早医治。

鉴别肺炎与感冒并不太难,可从“一测、二看、三听”入手:

(1)一测,是指测体温。

小儿肺炎大多发热,而且多在38℃以上,并持续2~3天以上不退,如用退热药只能暂时退一会儿。小儿感冒也发热,但以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较短,用退热药效果也较明显。

(2)二看,主要看以下4个方面:

看听咳嗽呼吸是否困难。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或喘,且程度较重,常引起呼吸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或喘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困难表现为憋气,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紫,提示病情严重,切不可拖延。

看精神状态。小儿感冒时,一般精神状态较好,能玩儿。宝宝患肺炎时,精神状态不佳,常烦躁、哭闹不安,或昏睡、抽风等。

看饮食。宝宝感冒,饮食尚正常,或吃东西、吃奶减少。但患肺炎时,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

看睡眠。宝宝感冒,饮食尚正常,但患肺炎后,多睡易醒,爱哭闹;夜里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3)三听,是指听宝宝的胸部。

由于宝宝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听也能听到水泡音,所以家长可以在宝宝安静或睡着时在宝宝的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肺炎患儿在吸气末期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宝宝感冒一般不会有此种声音。

经过上述的一测、二看、三听,如果出现其中大部分情况,即应怀疑宝宝得了肺炎,应及早到医院就医。

不少人误以为肺炎都是由细菌引起的,其实不然,细菌仅是导致肺炎发生的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致病原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肺炎。由于在治疗上必须针对病因下药,故在分类上强调病因分类。

5.中暑

每年的7月份是中暑的高发期,尤其是宝宝在阳光下户外活动时间过长的话,一不留神就会中暑。

中暑是夏季典型的气象致病反应。产生中暑的因素除了气温外,还与湿度、日照、高温环境暴露时间、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水盐供给以及健康状况有关,因为宝宝长时间在高温和热辐射的作用下,容易使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散热慢,导致体温上升。2岁内的宝宝语言能力弱表达能力差,爸妈要留心观察,一旦宝宝啼哭不止,食欲不佳有先兆中暑症状后,爸爸妈妈就不要掉以轻心,赶快按以下步骤处理:

(1)尽快将宝宝移到阴凉处,脱去宝宝衣物,注意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

(2)把中暑的宝宝放在凉席或冷毛巾里,用毛巾蘸凉水替宝宝擦拭降温,或放进有凉水(不是冷水)浴盆里帮助降温。

(3)每隔10~15分钟给宝宝喝一些清凉饮料,宝宝的饮料不能含咖啡因;但宝宝有呕吐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不要喂,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4)尽快让宝宝的体温降下来,但是要小心不要降得太低。假如体温又上升,再重复前述降低体温的动作,可以用电扇及空调等降低环境温度。

(5)在宝宝意识清醒前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意识清醒后可让宝宝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6)如果效果不佳,记得要尽快向医院或专业人士求助。

有的父母发现宝宝中暑后身体很干渴,特别爱给宝宝吃冷饮和瓜果类食物,让宝宝大吃特吃。其实这样做对宝宝的身体有害无益,因为中暑后这两样东西都不能多吃,因为凉性食品会损伤宝宝的脾胃。

6.冬天也要防宝宝“中暑”

中暑一般都发生在夏天,难道冬天也会发生中暑吗?宝宝如果太热,而且又丧失调节身体温度的功能的话,就可能会中暑。

寒冷的冬季宝宝也会中暑,这主要是因为有些年轻的父母在寒冷的冬季里,惟恐宝宝着凉感冒,白天便给他裹上大衣、毛毯,晚上睡觉热水袋、电热毯全都用上。加之冬季房间关门闭窗,室内空气流通不好,这就使得宝宝如同生活在一个“人造夏季”的环境里,其体温不断上升,等父母发现时,宝宝已经处于高热之中,这样便形成了冬季特有的中暑现象。

冬季发生中暑多见于2~10个月大的宝宝,主要表现为高热、抽搐、大量水样或血水样稀便、吐奶,重则可以发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婴幼儿容易发生冬季中暑的原因,与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气温的适应性较差有关。特别是出生后150天以内的宝宝,产热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热又较为缓慢,产热和散热的不相协调使宝宝容易在环境影响下出现高热。持久的高热及过高的热量会损害宝宝的脑组织,出现永久性损害或功能障碍。医生提醒家长,在冬季里,宝宝不能保暖过度,以避免宝宝在冬季中暑。

中暑后需大量补充水分和盐分,但过量饮用热水反而会使宝宝大汗淋漓,造成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的大量流失,严重时还会引起抽风现象。如此便是得不偿失。

7.水痘

水痘发生多见于冬春季节,6个月以内的宝宝因有从母体获得的抗体,一般不会发生水痘。7个月以后,就很容易传染发病。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一个传染病。属呼吸道传染,发病骤起,头部及躯干部可见红豆疹,隔数小时或一日后,绝大多数变为疤疹,几天内疤疹变干,结痂,同时有新的皮疹再出现,分期分批出现,经数日至2~3周才完全脱落。发病时宝宝发烧、有不适感,疹子有痒感。

由于出水痘的部位有点痒,宝宝会烦躁不安,易哭闹。因为瘙痒难耐,宝宝常常用手去抓挠。宝宝的指甲和手部有许多细菌污染,细菌可进入水泡中,引起疱疹糜烂化脓,留下瘢痕。因此,护理出水痘患儿的关键是不要让宝宝用手抓水疱,要给宝宝剪短指甲,保持手的清洁,必要时可戴上手套或用布包住手,以防抓破后继续感染。如果个别的水疱已抓破,可在局部涂龙胆紫溶液。

另外,在出水痘期间,家长应给患儿吃易消化的食物,并多吃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水果、蔬菜。宝宝出水痘后,家长不要带宝宝去公共场所,不去有病人的家中串门,以防止宝宝发生其他感染。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咳嗽、抽搐等表现,应尽快到医院诊治。

预防此病,最好将病人隔离起来,发病季节(冬春季)少带宝宝到公共场所去,若宝宝接触过水痘病人,尽早注射丙种球蛋白5~10毫升。

出过一次水痘后,大部分病患者可终身免疫,只有极少数免疫力低下的人会得二次水痘。近年来,已有水痘疫苗,注射疫苗后,至少有10年以上的免疫期,家长可多以考虑,通过接种预防此病。

8.宝宝大出汗情况防治

宝宝比较爱出汗,这是因为宝宝体内的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多。出汗是体内散。热的主要方式,再加上宝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因此爱出汗。如果宝宝只是出汗多,但精神、面色、食欲均很好,吃、喝、玩、睡都正常,一般就不是有病。

宝宝引起病理性多汗的常见疾病有营养性疾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败血症;结缔组织病,如风湿热活动期;许多宝宝在疾病初愈时往往也出汗较多,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一定关系。

以自汗为主,伴有盗汗的患儿,可选用具有益气固表作用的药,如玉屏风散。父母可以用北芪、瘦肉、淮山、莲子煲汤给宝宝喝。以盗汗为主,也伴有自汗,汗出较多的患儿,应选用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药,如“生脉散”或“生脉饮”,治疗因气阴虚弱所致盗汗。

以表现为出汗多、极易感冒咳嗽的患儿,父母不但不能滥用补品,相反应调整饮食,要控制宝宝的荤食、甜食,要让宝宝多吃些蔬菜水果,这对治疗盗汗才是有益处的。

护理多汗的宝宝,应该勤换衣被,并随时用软布擦身,或外用扑粉,以保持他的皮肤干燥。身上有汗时,不要直接吹风,以免宝宝受凉感冒,发生病变。多汗易造成阴津亏损,阳气受伤,因此建议您要多给宝宝饮水,并喂食多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以保证代谢之需。另外,饮食中要忌辛辣、攻伐之品,以防止宝宝被正气损伤,出更多的汗。

运动教练的话

1.运动能力训练

(1)爬

继续练习爬行,让宝宝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宝宝爬着去够。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毛巾提起宝宝的腹部,练习手膝爬行。

(2)连续翻滚

宝宝学会俯卧转到仰卧,再从仰卧转到俯卧,让宝宝常常为够取远处的玩具而继续翻滚,从大床的一头翻到另一头去取。这是本月出现的特殊能力。

(3)对击玩具

继续训练宝宝双手玩玩具,并能够对击。例如让宝宝手中拿一只带柄的塑料玩具,对击另一只手中拿的积木,敲击出声时,家长鼓掌予以奖励。

不该犯的错误

1.宝宝不能这样逗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尤其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看到新生命的诞生,像吃了糖一样开心,于是总喜欢逗宝宝玩,但是有些玩儿法是不对的,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父母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飞快地转圈。这很容易造成“牵拉肘”,即桡骨头半脱位,患肢不能活动,肘部疼痛,不能抬臂屈肘。

有些父母还喜欢高抛宝宝,以为那样会让宝宝不仅开心还能壮胆。由于婴幼儿头部较重,颈部肌肉软弱,高抛容易使宝宝头部震动。尤其是1岁以内的宝宝,因神经脆弱,对外界刺激缺乏调节能力,极易发生惊厥,严重者还会引起脑震荡。高抛失手还会造成严重摔伤。

也有父母喜欢给宝宝“拔萝卜”:即用双手捧提宝宝头部两侧,向上用力,使宝宝双脚离地。这样做极易扭伤宝宝的脖颈,造成颈椎脱臼,严重者会导致瘫痪。

大家都知道适当逗笑有利于宝宝智力的开发,但过分大笑会使婴幼儿瞬间窒息、缺氧、暂时性脑贫血,损伤大脑或养成口吃等不良习惯。

除此之外,我们也经常看到大人用手拧宝宝脸蛋或使劲儿用嘴吻压腮部,可能挤伤宝宝的腮腺和腮腺管,造成流涎、口腔粘膜炎和腮腺炎。

2.喂食鸡蛋的禁忌

鸡蛋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也是给宝宝添加辅食很好的选择,但是喂宝宝鸡蛋的时候也要注意三个方面。

不宜给宝宝吃未煮熟的鸡蛋。据研究,即使未打破的鸡蛋也很容易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因此煎蛋至少要煎3分钟,煮蛋则需7分钟,否则易导致细菌性肠炎。

不宜喂食鸡蛋过多,否则可导致消化不良、嗜睡、烦躁、皮疹、面色苍白、肌张力降低等。如果婴幼儿粪便中发现有未消化的蛋白质,则表明婴幼儿的胃肠功能已经大受影响,应暂停食用。

不宜用鸡蛋代替瘦肉。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婴幼儿来说,瘦肉更为有益些。一是因为蛋黄中胆固醇过高,而瘦肉中的含量只有蛋黄的10%左右。长期食用蛋类食品,可诱发高脂血症和原发性高血压。二则蛋类中含铁量虽然略优于瘦肉,但吸收率却比瘦肉的吸收率低得多。

婴幼儿发热时也不宜吃蛋,否则可因为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而使机体产热增加,对病情不利。湿疹患儿也应暂时停食蛋类,以免加重过敏反应和胃肠负担。

婴幼儿不宜过多吃生鸡蛋,因为婴幼儿消化能力差,如果让他们吃生鸡蛋,不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由于鸡蛋蛋白中含有一种抗生物素蛋白,在肠道中与生物素结合后,能阻止吸收,造成宝宝维生素缺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半岁前的婴幼儿不宜食用鸡蛋清。因为他们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肠壁的通透性较高,鸡蛋清中白蛋白分子较小,有时可通过肠壁而直接进入宝宝血液,使宝宝机体对导体蛋白分子产生过敏现象,发生湿疹、荨麻疹等病。

鸡蛋也不宜过量。据研究,每个鸡蛋平均含有胆固醇250毫克,正常人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宜超过300毫克,因此鸡蛋每天吃1个为宜。

3.宝宝不宜早坐

给宝宝进行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宝宝成长,可是有些年轻妈妈为了让宝宝更早地了解世界,过早地帮助宝宝“坐起来”。这样做对宝宝是不可取的。

民间早有“六坐七滚八爬”的说法,反映了宝宝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6个月以内的宝宝是不宜过早多坐的,这是因为宝宝的骨骼柔软,所含钙盐较少,肌肉缺乏力量,支持能力也不足,坐的时间长了,可引起脊柱变形,发生驼背或脊柱侧弯,影响宝宝的外观和活动功能,甚至影响内脏器官发育。有的年轻父母为了培养宝宝早日独立排便的能力;就让婴幼儿坐便盆,结果造成了宝宝的脱肛。再有,宝宝固定坐于一处,视野狭小,与周围的接触也少,容易变得呆板、迟钝,影响智力的发育。因此,宝宝不宜过早坐、过多坐。

对于正常的宝宝,出生4个月以后,可在大人的扶持下,短时间维持坐的姿势。有些宝宝在6个月大时,已经会独立坐了,但大人此时一定要在旁边用手支撑。宝宝只有到了7个月后,才能独立端坐一会儿。根据这样的发育规律,在适当的时候对宝宝进行坐的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各种动作的发展。还可以促进颈椎、胸、背等部位的骨骼、肌肉健康地发育。

当然,消极等宝宝自然发育也有不近人意之处,家长应不失时机地给宝宝进行一些被动训练。但训练一定要适度,不应过分追求宝宝早坐。

4.宝宝不宜多喝止咳糖浆

小儿止咳糖浆是人们熟悉的一种家庭常备药,由于此药味甜,宝宝喜欢喝,一些年轻的父母也误认为小儿止咳糖浆能止咳又无毒,多喝点好得快,常常过量地给宝宝喝。结果有的宝宝出现了不良反应,影响了宝宝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任何药物都有其安全范围,小于最低用量则不能产生治疗作用,而超过极量就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药物中毒。

小儿止咳糖浆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麻黄碱、氯化铵、苯巴比妥和桔梗流浸膏等药物。小儿止咳糖浆服用过多,会出现盐酸麻黄碱的不良反应,如头昏、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还可出现大脑兴奋、烦躁和失眠等;苯巴比妥的不良反应是头昏、无力、困倦、恶心和呕吐等:氯化铵服用过量可产生恶心、呕吐、胃痛等胃刺激症状,另有口渴、头痛,并导致中毒性酸中毒、低钾血症等一系列不良反应。

所以对于一般的咳嗽,应以去痰为主,不要单纯使用止咳药,更不要过量服用止咳糖浆。

5.不要用葡萄糖代替其他糖

有的妈妈认为葡萄糖更有营养,对宝宝的成长有好处。事实上,如果常用葡萄糖代替其他糖,肠道中的双糖酶和消化酶就会失去作用,使胃肠“懒惰”起来,时间长了会造成消化酶分泌功能过低并使消化功能减退,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新妈妈经验谈

1.注意影响宝宝智力发展的因素

除了遗传、疾病、营养和环境等条件外,一些生活因素对宝宝的智力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尤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睡眠不足:睡眠是让大脑得以休息的最主要的方法,宝宝因贪玩而熬夜,会使脑神经细胞的兴奋和抑制平衡受到破坏,大脑的发育和正常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这对宝宝的智力发展极为不利。

(2)忽视早餐:宝宝整个上午体力和脑力的消耗能否得到补充,与早餐的质与量有很大关系。少吃或不吃早餐的宝宝,其智能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3)运动不足: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运动不足,会造成大脑供血欠佳,脑细胞和智力的发展受到影响。

(4)吃甜食:许多宝宝特别爱吃甜食,如果吃甜食过量,其大脑发育就会变得迟缓,还会便秘。宝宝会出现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智力发育障碍的表现。

(5)头发过长:头发所需的营养全部来自脑部,头发过长消耗的营养必然增多,脑部便会出现营养危机,大脑的正常活动就会受到限制。

(刘心丽,北京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