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0~3岁宝宝成长全程专家指导
32356900000009

第9章 宝宝第6月

发育特点

1.身体发育特点

6个月的宝宝丰满、匀称,健壮。按照生长规律,头占全身的比例缓慢下降;下半身比上半身要长得快,神经系统日趋成熟。此时的宝宝差不多已经开始长乳牙了,常是最先长出两颗下门牙,然后长出上门牙,再长出上侧切牙。

这个时期的男宝宝头围平均为43.10厘米,女宝宝头围平均为41.90厘米。男宝宝胸围平均为43.40厘米,女宝宝胸围平均为42.05厘米。男宝宝坐高平均为43.57厘米,女宝宝坐高平均为42.30厘米。

6个月的宝宝每天需睡15~16小时,一般白天要睡3次,每次1.5~2小时,夜间睡10小时左右。

2.动作发育状况

6个月的宝宝能熟练翻身,如果扶着他,能够站得很直,并且喜欢在扶立时跳跃。把玩具等物品放在宝宝面前,他会伸手去拿,并塞入自己口中,开始会坐,但还坐不太好。

3.生理发育状况

(1)视觉

6个月的宝宝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能用眼睛注视周围更多的人和物,甚至对一些细小的物品都能引起关注。凡是他双手所能触及的物体,他都要用手去摸一摸。凡是他双眼所能见到的东西,他都要他细地瞧一瞧,由此证明宝宝对于双眼见到的任何物体,都不肯轻易放弃主动摸索的大好良机。

(2)听觉

6个月的宝宝可以集中听力,他不仅能分辨出声音的方向,还能寻找声音的来源,能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应答表示,头转向声源,表现出有意识听熟悉声音的能力,说明大脑皮层已参与听觉活动。能听懂严厉或柔和的声音,对“不”或改变说话语调如申斥声都有反应。对未听过的声音如狗叫声好奇,并特别注意发声玩具。

(3)触觉

这个时期的宝宝往往对一件东西来回摆弄,甚至放在嘴里咬咬,想通过皮肤和口腔粘膜的感触来体会、认识这件东西的性质。把他抱起来靠近自己的脸时,他会睁大眼睛看着你,甚至还会用手来摸、抓你的脸。此时宝宝还会抓摸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自己的手脚。

4.语言发育状况

6个月的宝宝听力比以前更加灵敏了,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并学着发声。可以运用诸如:“ee”、“ay”、“ey”等元音和m、n、b、sh、f、d等辅音,会改变音量、音调、语速,并可运用语音来表达高兴、舒服、愉快、不高兴和不舒服等情绪。

5.心理发育状况

这时的宝宝能用表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能识别出亲人的声音,能识别熟人和陌生人,对陌生人会做出躲避的姿态。宝宝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和兴趣也急剧增长。只要一见到东西,眼睛和头就会跟着转,并能顺利地伸手把它抓住。宝宝喜欢和人玩藏猫咪,摇铃铛,还喜欢看电视、照镜子,对着镜子里的人笑。

6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区别亲人和陌生人,看见看护自己的人会很高兴,但当他见到陌生人的时候,会显得很紧张或恐惧,有时甚至会“哇哇”大哭。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认生”,这种情况一般在持续2~3个月后会逐渐好转。

营养师的话

1.母乳喂养

5~6个月的宝宝白天的睡眠开始减少,而夜晚却有可能一夜不醒,这个时候要注意加强白天喂奶,一天喂5次奶,每隔四小时1次。但是在这个月,妈妈的母乳会突然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每天加1次约180毫升的配方奶。

母乳不足时应该按照宝宝体重的增加来添加奶粉或配方奶。这个阶段,宝宝的体重每周应增加100克以上,如果没达到这个标准,每天应该增加一次配方奶。

在母乳充足的情况下,也应该给宝宝吃一些母乳以外的食品,补充宝宝所需的营养,并自然过渡到辅食。这个阶段宝宝的辅食应以粗颗粒食品为好,因为有的宝宝长出了一两个乳牙,吃这样的食品可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每天也可以给宝宝补一些含铁和蛋白的食品,比如鱼泥等。如果现在宝宝对吃辅食很感兴趣,可以酌情减少一次奶量。

2.人工喂养

这个时候不能因为宝宝能喝奶就无限量地增加奶量,每天的总量要控制在1000毫升以内,每次约喝200毫升,一天5次。要是宝宝的食量比较大,200毫升的奶量是不够喝的,那就需要在睡觉前喂250毫升的奶,但要适当减少白天的奶量。

如果无限制地满足宝宝的食量,很容易就喂出肥胖儿,要隔10天量一次体重,增加150~200克是正常的,超过200克就要注意控制。

这个月是过渡到换乳阶段的关键时期,当宝宝对于200毫升的奶量感到不满足时,可以给宝宝喂一些泥糊状食物,让宝宝的营养均衡全面。

3.母乳与辅食如何搭配

给宝宝增加辅食要逐步增加,每次都应从少至多,从稀到稠,从淡到浓,否则会有可能导致宝宝消化不良。一般添加辅食最好采用以下步骤:

最初的时候要在上午和下午各添加半瓶配方奶,或者只在晚上睡觉之前添半瓶,剩下时间还要喂母乳。

在宝宝6个月后,可以在晚上睡觉之前喂小半碗稀的配方奶米粉糊,或者是半个蛋黄的米粉糊。这样做的话,宝宝就不会饿醒,有助于休息。但是要注意不要影响了母乳的摄入,要适当改变米粉糊的量。

继续母乳喂养是很重要的,母乳的成分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发生变化。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要选择合适的配方奶粉,前提肯定是要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宝宝长到五六个月以后,开始对乳汁以外的食物感兴趣了,即使6个月以前完全采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到了这个时候也会开始想吃母乳以外的食物了。

(1)调节正确喂养时间

如条件不允许,可人工喂养,奶量不再增加,每天喂3~4次,每次喂150~200毫升。可以在早上6:00时、中午11:00时、下午17:00时、晚上22:00时各喂1次奶。上午9:00~10:00时及下午15:00~16:00时添加两次辅食。

(2)适当喂些谷类食物

这个月龄的宝宝,饮食上仍以奶为主,同时适当喂些谷类食物,每天保证有水果、蔬菜、动物性食物。每天的食物尽量不要重复,让宝宝吃得不枯燥,保持旺盛的食欲。每个宝宝对食物的爱好是不同的,可以说是有天生的喜厌,父母没有必要严格按食谱上所说的那样去做,应该根据宝宝的爱好去安排饮食;如果把宝宝不爱吃的食物硬塞到他的嘴里,这样的喂养是不会成功的。

6个月的宝宝每天可吃两次粥,每次1/2~1小碗,可以吃少量烂面片。鸡蛋黄应保证每天1个,每日要喂些菜泥、鱼泥、肝泥等,但要从少到多,逐渐增加辅食。另外,6个月宝宝正是出牙的时候,所以,应该给宝宝一些固体食物如烤馒头片、面包干、饼干等练习咀嚼,磨磨牙床,促进牙齿生长。

(3)逐渐走向断奶时期

宝宝在将近半岁时,就可以逐渐走向断奶,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断奶,改喂其他食品的,而是给宝宝吃些半流体糊状辅助食物,以逐渐过渡到能吃较硬的各种食物的过程。

让宝宝从吃母乳或牛奶转成吃饭,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逐渐让宝宝从吃母乳或牛奶转成习惯于吃饭,这个过程,应有一个喂易消化的软食的时期,即半断奶期。半断奶期吃的食物就是代乳食,但它绝不是非要特别制作宝宝专用食物不可,大人平常吃的食物中,适合这时期宝宝吃的是很多的,稍经加工即可,如熟的鸡蛋、豆腐、薯类、土豆泥、鱼肉及肉丝等。实际上,最好的代乳食,就是尽量利用大人所做的部分饮食。同时,在喂代乳食品时,应让宝宝上身直立,用东西撑住他,让宝宝坐着吃饭。

4.营养补充

1~6个月的宝宝对脂肪的需求较大,但6个月以后,他则需要更多蛋白质,而脂肪需求相对减少;其次,运动能力迅速发展,需要强健的骨骼和肌肉支撑,因而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再次,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物质已逐步消耗殆尽,但随着宝宝活动能力增强,接触外界的机会却增多了,所以,如果当宝宝不能通过母乳喂养继续增强免疫力,那么就应该适当补充益生元、核苷酸及微量元素,以保证足够的保护力。

倘若食疗仍然不足的,可酌量补充营养保健品或药品。

6个月至3岁是宝宝抗病能力最低的时期,也是抵抗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您一定要认真对待,合理地给宝宝安排饮食以及营养补充。另外,宝宝需要的微量元素多达数十种,您不要什么都补,而是缺什么补什么,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5.逐渐添加辅食

6个月以后的宝宝,单吃母乳或其他奶类往往已不能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必须逐步增添辅助食品。按照我国的传统习惯,所添加的糊状辅助食品,如奶糕、营养米粉等大多是加糖做成的甜食,但这并不利于宝宝的健康。这是因为淀粉或糖类在体内不能转变成蛋白质,多余部分只能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因此,这些宝宝虽然白白(贫血)胖胖(脂肪堆积),但肌肉松弛、抵抗力差,还容易缺乏蛋白质而发生水肿。长期吃甜食,因食谱单调还容易造成某些营养缺乏症。

实际上,此时宝宝的肾功能已日趋完善,应该在淀粉类食品的基础上,添加各种动物性食物,如蛋黄、鱼泥、肉末、肝酱,以及蔬菜泥等辅助食品。通常,这些辅助食品被制成咸味,这样可刺激宝宝的食欲,而且食物来源的多样化,也避免了营养素的不平衡。

5.咀嚼练习

咀嚼功能发育需要适时生理刺激,正确“吃”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换乳期及时添加泥糊状食物是促进咀嚼功能发育的适宜刺激。至6~9个月,食物质地也应由软渐渐过渡到稍硬,可以给一些磨牙饼干、面包片,烤过一下的馒头片等等,让宝宝“磨磨牙”,让胃肠道逐渐向适应成人固体食物过渡。

(1)练习咀嚼对宝宝的好处

有利于胃肠功能发育,有利于唾液腺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消化、吸收。有助于出牙。有利于头面部骨骼、肌肉的发育,对日后的构音和语言发育起重要作用。让宝宝拿着食物自己吃也是学“吃”的重要步骤,不但可提高智商,还可享受成功的心理满足,对培养宝宝自立、自强、减少依赖、建立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2)大人替宝宝嚼食的坏处

有些父母习惯替宝宝咀嚼,不论是饭、菜还是肉类,生怕宝宝嚼不烂而替宝宝咀爵,这样做极不卫生。因为成人口腔内含大量细菌,而成人抵抗力强,一般不致病,可这些细菌对宝宝可构成威胁。其次剥夺了宝宝练咀嚼的机会,失去了前面谈到的几大好处,也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大人嚼过的东西失去了食物原有的色、香、味、形,无法提高宝宝的食欲,无法引起宝宝进食的兴趣。最终导致延缓了宝宝学吃的进程,影响了宝宝从生理到心理的发育。

6.宝宝每日食谱(供参考)

早晨6:00,母乳喂哺20分钟(或给予牛奶200毫升、白糖适量)

上午8:00,鲜橙汁或西红柿汁80毫升

上午10:00,米粉10克,鸡蛋黄1/4或1/2个调匀,加入米粉中;小儿鱼肝油滴剂(用量遵医嘱)

中午12:00,新鲜蔬菜汁80毫升或水果泥50克

下午2:00,母乳喂哺20分钟(或给予牛奶200毫升、白糖适量)

下午6:00,母乳喂哺20分钟(或给予牛奶200毫升、白糖适量)

晚间8:00,新鲜蔬菜汁80毫升或水果泥50克

晚间10:00,母乳喂哺20分钟(或给予牛奶200毫升、白糖适量)

凌晨1:00,母乳喂哺20分钟(或给予牛奶200毫升、白糖适量)

7.宝宝每日食谱(供参考)推荐:

(1)鱼肉松粥

材料:大米30克,低盐鱼肉松适量。

做法:①将大米淘洗干净,开水浸泡1小时,研磨成末,放入锅内,添水大火煮开,改小火熬至粘稠。②加入鱼肉松调味,用小火熬几分钟即可喂食。

(2)南瓜糕

材料:南瓜100克,土豆粉15克,配方奶2大匙,水适量。

做法:①南瓜洗净后削皮,去掉南瓜子,然后切成小块放入1/4杯水再研磨。②往土豆粉里放2/3大匙水。③将土豆粉、水、配方奶和南瓜放在一起边搅边煮,一直到土豆粉融化为止。④用蘸了点水的小碗盛做好的材料放冰箱里冰冻1~2分钟。⑤等完全变硬了以后,拿出来切成适当的大小即可喂食。

(3)鸡脯菜花粥

材料:鸡胸脯肉5克,菜花5克,10倍粥1/2碗。

做法:①把鸡胸脯肉煮烂,切开,研磨成末。②选用菜花的菜心部分,将四周剪掉,将菜心煮烂,切碎。③将鸡胸脯肉和菜花混合,加入10倍粥,放入微波炉内加热20秒后即可喂食。

(4)地瓜泥

材料:地瓜20克,苹果酱1/2小匙,凉开水少量。

做法:①地瓜削皮后用水煮软,用匙捣碎。②加苹果酱和凉开水稀释。③将稀释过的地瓜泥放入锅内,再用小火煮一会儿即可喂食。

(5)鸡肝胡萝卜粥

材料:鸡肝2个,胡萝卜10克,已泡好的大米20克,高汤4杯。

做法:①将已泡好的大米研成末后,加入高汤,小火慢熬成粥状。②鸡肝及胡萝卜洗净后,蒸熟捣成泥,加入粥内,煮熟即可喂食。

(6)鸡肉肝泥粥

材料:鸡肝10克,鸡胸脯肉20克,已泡好的大米20克,水适量。

做法:①将鸡肝和鸡胸脯肉洗净,去筋,放在砧板上,用小匙按同一方向以均衡的力量刮制成肝泥、肉泥。②将肝泥和肉泥放入碗内,加入少许冷水和盐搅匀,放入蒸锅中蒸熟。③将已泡好的大米打成末状,放入锅里,加入蒸熟的肝泥、肉泥和水用大米煮,煮到大米熟为止然后熄火。

护理师的话

1.出牙期的症状

(1)口水增多:出牙时的宝宝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口水比较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和吞咽反射差,控制唾液在口腔内流量的功能弱造成的,通常随年龄增长和牙齿萌出,流口水的现象将逐渐消失。

(2)萌牙血肿:牙龈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包,肿包的表面呈现出蓝紫色,肿块一般出现在即将出牙的地方。

(3)发热、腹泻:有些宝宝在长牙时还会有发热、腹泻的症状,大多数宝宝症状不会太严重,一般精神都比较好,食欲旺盛。

(4)烦躁:出牙时的不舒服会让宝宝表现得烦躁不安,他们看起来比平时更爱哭,情绪不好。不过如果看到什么有趣的事情,通常宝宝会安静下来。

2.出牙期的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可让宝宝喝几口白开水或用湿毛巾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齿。不要让宝宝含着奶瓶一边吸一边睡觉。平时尽量给宝宝喝白开水。

(2)进行牙床锻炼:可以让宝宝做些牙齿操以缓解宝宝流口水、牙肉痒的症状。可将磨牙饼或牙齿训练器放在口中咀嚼,以锻炼宝宝的颌骨和牙床,促进牙齿萌出。

(3)加强营养:营养不足会导致出牙推迟或牙质差。宝宝出牙期间,要注意为宝宝添加维生素D及钙、磷等元素。最简单的做法是经常抱宝宝去户外晒太阳。

3.开始让宝宝用匙

当宝宝开始品尝奶以外的食品时,就要遇到用匙喂的问题,因为好多固体食品是不能用奶瓶喂的。为了能使宝宝顺利地添加辅食,吃上固体食物,练习用匙喂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为日后能顺利断奶打下基础。

(1)“拒绝”用匙喂食的处理

父母不要轻视这个问题,开始用匙喂时,宝宝往往不习惯,以往只要唇一吸就到嘴,而现在却要面对一匙硬邦邦的东西,且不说食物的味道和质地发生了变化,光是匙子本身就足以让他反感。因而,宝宝会露出“拒绝”的态度。这不要紧,父母可在每次喂奶前先试着用匙喂些食品或在吃饭时顺便喂些汤水,时间一久,慢慢习惯了,等他觉得匙中之物是好吃的了,就会接纳匙了。

(2)“拒绝”用匙喂食的误区

有时,父母看到宝宝把喂进去的食物又用舌头顶出来,以为宝宝不愿吃,索性就不喂了,其实不是宝宝不愿吃,只不过他的舌头不灵活,不好使而已,多喂几次就熟练了。

4.正确清除牙菌斑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就开始做好最基本的口腔保健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婴幼儿时期主要的口腔疾病是龋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蛀牙,而蛀牙主要是由牙菌斑引起的。专家认为,清除牙菌斑应从第一颗乳牙萌出时开始。而这一早期的清洁工作,完全需要靠家长来完成。

清洁最常用的方法是:取一块干净的纱布,放在白开水里浸湿一下,缠在妈妈的手指上,然后轻轻地按摩宝宝的牙龈组织,清洁牙齿。也可以用市面上出售的专用指套牙刷,放在白开水里湿润后,再给宝宝清洁牙齿。

不过,完成这一过程,首先要让宝宝有安全感。最好的做法是:用一只胳膊搂住宝宝,让宝宝的头靠在妈妈的胳膊上,身子斜卧在妈妈的怀里,用另一只手给他清洁牙齿。最好每天睡前清洁一次。

注意给3岁前宝宝清洁牙齿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牙膏。因为牙膏的泡沫会让宝宝感觉不舒服,容易使他们对刷牙产生抵触情绪。而且,牙膏中所含的氟化物,有可能被宝宝吞到肚子里,长期下去有可能产生危险。

5.必要的口腔检查

家长应在宝宝第一颗牙齿萌出时就带他去做第一次牙齿检查,最迟要在宝宝满12个月之前进行检查。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出现创伤等,要立即就诊。

第一次口腔检查,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首先,医生会告诉给宝宝清洁牙齿的正确方法。

其次,医生会针对宝宝的喂养习惯,提供健康咨询,指出哪些不良喂养习惯可能导致婴幼儿龋齿,同时还会指出健康而科学的喂养和饮食。临床上发现,大多数因龋齿而就诊的婴幼儿,均有不良的喂养习惯。可见,有关喂养和饮食的建议,在宝宝第一次口腔检查中进行咨询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次口腔检查,也是为宝宝提供一次熟悉牙科环境和牙科工作人员的好机会,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宝宝将来对牙科治疗的恐惧。

6.乳牙龋齿的治疗

不少妈妈都认为,乳牙迟早是要换的,有龋齿也无所谓。实际上,乳牙龋齿如果不治疗,会有许多危害。

首先,龋齿会破坏牙齿结构,影响宝宝咀嚼和进食,当然也会影响营养吸收和全身发育以及颌骨的发育。

其次,严重的乳牙龋齿,还会影响将来恒牙的发育和萌出,导致牙齿发育缺陷和萌出异常,最后导致错牙和畸形,还会导致变形链球菌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心脏、肾脏等全身器官。

另外,牙齿残缺不全,还会使宝宝的发音受到影响,有可能因此遭到小朋友的嘲笑,使自尊心受挫,导致宝宝不肯张嘴说话。

贴心小提示:这里要提醒您,为宝宝做好口腔护理,只有依靠您的细心才能完成,因此,您千万不能敷衍了事,以防止给宝宝留下不健康的隐患。

7.特殊护理

宝宝从6个月起对他们是独立的人已有模糊的认识,当他们第一次感到脱离父母时,他们会在疲劳或不高兴时使用各种东西和方法,以此来挽回父母以往给予他们的安全感,如抚弄一个可以拥抱或抓在手里的玩具、毛巾、毯子、一块布、一个奶瓶或橡皮奶头,或者吸吮手指或橡皮奶头,或者摇晃、摆动脑袋等。通过这些安慰物,宝宝在不放弃独立性的情况下获得快乐和安全感。

吸吮手指或橡皮奶头,或者在床上喝瓶奶,会使他们想起在父母怀抱里吸母奶或吃瓶奶的欢乐。抚弄一个可以拥抱或抓在手里的玩具、毯子、毛巾等,可以使他们勾起自己被裹着喂奶时轻轻地抚弄母亲的衣服或毯子的美好感受。当宝宝热切地依恋一个玩具、一块布或毯子时,他可能时时都要抓着。这样,他拿的玩物就会变得越来越脏,最后变得破烂不堪。而宝宝都总是强烈地反对洗涤他的东西,并且完全拒绝替换。

如果东西遗失了,宝宝会感到非常沮丧,并且宝宝可能连续几小时不能入睡。在宝宝已经完全形成对一件安慰物的依恋之后,试图终止宝宝的这种依恋是不公正的。

最好的办法是有规律地在晚上悄悄地把宝宝的依恋物拿走,及时洗净晒干,以便依恋物的颜色和气味不会有大的改变。一件安慰物的气味对一些宝宝来说可能是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有两个相同的玩具或布块等则更好,以便在宝宝不知道的情况下时时保持用清洁的那一个去替换脏的那一个。

宝宝对安慰物的依赖并没有什么害处,一般当宝宝长到2~5岁的某一个时候,就可能会戒掉这一习惯。明智的家长应该提醒宝宝,他们将会长成大男孩或大女孩,并且不再需要它,这种提示和自信会帮助宝宝去除这种习惯。

8.玩具的选择

宝宝在0~6个月期间是脑发育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对宝宝进行各种行为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而有些训练是需要借助宝宝喜爱的玩具来完成的。本月为宝宝准备的玩具可以参考如下:

(1)彩色大卡片

在这个阶段,宝宝对色彩是比较敏感的,他们大都喜欢颜色鲜艳的物品,而彩色大卡片就是宝宝最早、最容易接触的物品。如把水果等用鲜艳的色彩画在卡片上,作为宝宝的玩具,放在周围,有助于视觉的发育,也有助于宝宝以后更快地认识和接受这些物品。

(2)积木类玩具

这种玩具通常在宝宝用手抓和把玩的过程中,训练宝宝手指的灵敏度和身体的协调性,也是进行手指运动训练的好方法,有助于促进宝宝小脑的发育。

玩具是宝宝不可缺少的玩伴,它是宝宝成长的见证和媒介,因此新妈妈不可少了宝宝的玩具。但同时您要注意,您提供给宝宝的玩具,一定要清洁卫生,不能有伤害宝宝的因素。因为6个月宝宝还没有危险意识,还不能辨别哪些东西对自己有害,哪些没有害;如果他误食了有毒或锐利的玩具,就可能酿成大祸,到时候您就悔之晚矣。

早教专家的话

1.认知能力训练

方法:

(1)在一个布袋中装入宝宝喜爱的玩具,家长发出某个玩具会发出的声音,如动物的叫声、汽车声等,引起宝宝的兴趣,然后取出该玩具让宝宝看,把玩具当作奖品给宝宝。

(2)与宝宝一起玩乐器(如手指响铃、手鼓、响木、玩具小钢琴),让宝宝望着家长或自己手中的玩具。

(3)用手指木偶套在家长或宝宝的手指上做游戏,吸引宝宝注意,望着手部。

(4)要用宝宝喜欢的玩具让他看,并且玩具要放在宝宝视线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5)活动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在5分钟内,训练的形式要有变化,保持训练的有趣和新鲜,始终有吸引力。

(6)训练环境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2.语言能力训练

家长经常发出各种简单的辅音,如ba-ba(爸爸)、ma-ma(妈妈)、da-da(打打)、na-na(拿拿)、wa-wa(娃娃)、pai-pai(拍拍)等,让宝宝模仿发音。记录宝宝能发出的辅音数目,要求在6个月时能发出4~5个辅音。

3.行为能力训练

(1)扩大交往范围

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接近熟悉的人,能分出家里人和陌生人。此时要经常抱宝宝到邻居家去串门或抱他到街上去散步,让他多接触人,为宝宝提供与人交往的环境。尤其要多和小朋友玩。

(2)照镜子

继续照镜子玩,让他拍打、捕捉镜中的人影,用手指着他的脸反复叫他的名字。再指着他的五官(不要指镜中的五官)及小手、小脚,让他认识。将熟悉后,再用他的手,指点他身体的各个部位。

4.听觉能力训练

(1)听声拿玩具

让其能在听到“娃娃”时拿出娃娃,听到“大象”时拿取大象。形象玩具在此时能促进宝宝听力的发展。

(2)听儿歌做动作

大人同宝宝对坐膝上,拉住小手边念边摇,如“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到最后一个字时将手一松,让宝宝的身体向后倾斜。每次都一样,以后凡是到“也要去”时宝宝会自己将身体按节拍向后倾倒。

5.感知能力训练

抱宝宝在家里走走,给他指认家里的陈设、用具等,边指边把名称告诉他。如果安全,让他用手摸摸,充分调动他的感觉器官。如:“这是电灯”,用手指给他看灯,拉拉灯绳,让他注意灯一明一灭,拉着他的小手,去拽拽灯绳。

6.数学能力训练

本月龄的宝宝的手较能干了,能一手拿一个东西,并且对敲。此时宝宝喜欢能敲出声音的东西,如对敲积木,对敲塑料小盒、金属小钟等。大人也同他一起一手拿一个对敲,并用声音强化“拿两个”。虽然他还未真正懂得“两个”的意义,但“两个”同“敲响”产生了联系,同“一个”不同。

7.益智游戏:藏玩具

目的:训练宝宝的记忆力和思维力。

玩法:用一块布盖住玩具的一半,看宝宝是否去拿玩具。

一般5~6个月大的宝宝能毫不费力地完成这个动作。当着宝宝的面将整个玩具盖住,对宝宝说:“玩具在哪里?”在宝宝看来,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不存在了;母亲拿掉布,“玩具在这里”,宝宝发现玩具还在,会特别高兴。

反复做几次,加强宝宝记忆力,使他认识到,即使玩具被布盖住了,但玩具还在原来的地方;看宝宝是否能把布拿掉。这种游戏既激发宝宝的好奇心,又培养他的思维能力,宝宝往往乐此不疲。

8.儿歌欣赏

甜嘴巴

小娃娃,甜嘴巴,喊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

9.克服宝宝认生行为

宝宝从4个月起就能认母亲,6个月开始认生,8~12个月认生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弱。大多数8个月以后的宝宝见到生人都有些拘谨或惊惶失措,有的甚至见到生人就哭。

其实,认生是宝宝发育过程的一种社会化表现。宝宝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产生了一种依恋之情,只要在家人身旁就觉得安全。而生人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宝宝就会出现焦虑,甚至恐惧。认生的程度与宝宝的先天气质有关。性格内向、胆子比较小的宝宝,认生较严重;而性格外向、乐于交往的宝宝,认生较轻。

对宝宝认生的表现不能斥责,否则会加重他的紧张与恐惧。可采用心理疗法“系统脱敏”来克服宝宝的胆小和认生行为。具体做法是,先由妈妈抱着让宝宝在远处观望生人,然后离得近一点,让他与生人接触,以后逐渐增加强度,鼓励他与生人相处,慢慢地使他的焦虑或恐惧程度降低,家里来了陌生人,不要让他一开始就抱或亲宝宝,而应在相互交谈,宝宝与他熟悉之后再亲热,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随年龄的增长,宝宝独立能力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认生的现象会很快好转。

10.制止宝宝的不适当行为

宝宝自5个月大左右就看懂大人的表情,约束自己的行为。此时,应教他什么可以做,约束自己的欲望,同时学会“坦然面对”。例如宝宝想去摸插座或碰触烧烫的水时,要拨开他的手,严肃地告诉他“不行!”让他知道这是不可以做的事。这时妈妈的表情不可微笑,否则宝宝不知道你生气了。重复教几次后,如果他看到这些物品不再去摸了,记得要亲亲他、摸摸他的头并鼓励。及早教他遵守家规是很有必要的。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希望宝宝遵守,但他又不容易做到的,这就需要大人教他学会约束自己的欲望。例如抑制他不想收拾玩具的情绪,让他学会收拾玩具没到看电视时间,要抑制想看电视的欲望,学会遵守规律及等待。一开始时,宝宝可能会任性哭闹,妈妈要坚持原则,等他感受到因为做对了而被赞美的愉快经验时,自然就学会了“坦然面对”。

保健医生的话

1.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目前流脑疫苗有A群流脑多糖疫苗和A+C群脑膜炎球菌双价多糖疫苗两种。儿童在6~22个月时进行初种,3~5岁后加强接种一次。

我国以往接种的流脑疫苗是专门针对A群脑膜炎球菌的A群流脑多糖疫苗。近年来,由于由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脑疾病时有发生,单纯接种A群流脑疫苗不能控制该病流行,只有同时接种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才能有效预防流脑流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后对人体的保护期为3年。

不宜接种流脑疫苗者:

(1)目前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

(2)有癫痫,抽风史的人和精神病患者。

(3)有高热惊厥史的人。

(4)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尤其是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5)过敏体质者如接种时,应告诉医生过敏的情况和严重程度,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接种。

(6)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可以等疾病恢复后补种。

(7)刚刚接种过其他疫苗的人可以在2~3周后再接种流脑疫苗。

2.第3次体检

在宝宝6个月时,家长应带宝宝到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第三次全面体检了。此时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问题:

动作:发育会翻身,已经会坐,但还坐不太稳。会伸手拿自己想要的东西,并塞入自己口中。

视力:身体能随头和眼转动,对鲜艳的目标和玩具可注视约半分钟。

听力:注意并环视寻找新的声音来源,能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

牙齿:6个月的宝宝有些可能长了2颗牙,由于出牙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多,流口水的现象会继续并加重,有些孩子会出现咬乳头现象。

血液:6个月之后,由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尽,若补充不及时,就易发生贫血。须分析贫血的原因,是饮食原因还是疾病造成的。尽早纠正贫血。

骨骼:6个月以后的宝宝,钙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应让宝宝每天都有户外活动的时间,同时继续服用钙片和维生素D滴丸。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测量体重、身长、头围、胸围。

(2)全身系统检查,及早发现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的早期体征,并及时治疗。

(3)进行智能发育筛查。

(4)检测末梢血血红蛋白含量,诊断有无贫血,并确定贫血的程度。

(5)健康咨询的重点是辅食添加问题。

3.听力筛查

宝宝听力的好坏将影响宝宝说话的能力,更影响宝宝智力的发展。宝宝越小,越不容易发现问题,也就越容易耽搁。人群中耳聋的发生率约为干分之一,而大多数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时期。所以,家长切不可小视宝宝的听力问题,应及早进行听力保健。

筛查方式:

(1)新生儿和婴幼儿期听力检查常采用耳声传导听力检查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

(2)4~6岁的学龄前儿童可采用纯音听力检查,由专业听力师执行及操作。

(3)如果以上检查未过关,就可以执行听阻听力检查。

(4)家庭自我检测中最常用到的是“行为观察”。

4.早期听力保健

(1)听力保健应从胎儿做起。妈妈在怀孕期间,应远离噪音,注意营养,防止感染。孕期尤其是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宝宝的听力先天受损。

(2)宝宝出生后,应避免噪音环境。让宝宝多听一些柔和的音乐或爸爸妈妈轻柔的话语,提高其对声音的感知力。

(3)在宝宝成长过程中,要注意预防中耳炎。一旦发现中耳炎要积极治疗,因为中耳炎是影响婴幼儿听力的最常见因素。

(4)早期发现听力异常。1个月内进行听力筛查,如可疑或异常,3个月内再进行确诊,6个月前治疗。

5.清洁口腔从0岁开始

新生儿的口腔里是没有牙齿的,然而侧颌骨内20颗乳牙的牙冠已部分钙化;而宝宝约在6个月时下中切牙开始萌出。因此,预防牙病要从婴幼儿开始,从6个月起就要为婴幼儿清洁牙齿。

另外,有些婴幼儿有含奶瓶睡觉的不良习惯,这些婴幼儿的上前牙容易产生严重的龋齿,医学上称为奶瓶龋。严重者整个牙冠可被破坏,影响正常咬食物和发音功能。除此之外,还会出现牙髓坏死,根尖病变。专家指出,预防奶瓶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让婴幼儿含奶瓶或其他甜饮料的奶瓶睡觉。睡前可喂些凉开水,在每次喂养之后要清洗牙齿表面。

6.清洁口腔方法

准备几块纱布,大小4×4厘米,再准备一杯温开水。

妈妈用一只手抱住宝宝,另一只手准备给宝宝清洁口腔及牙齿。

具体做法

把纱布裹在食指上,用温开水把纱布蘸湿,然后将裹纱布的食指伸入宝宝口腔内,轻轻擦拭宝宝的舌头、牙龈和口腔黏膜。

对已长牙的宝宝,用湿纱布水平横向擦拭乳牙。

7.宝宝开始刷牙的时间

对宝宝的牙齿护理要分三步走,刷牙训练也要一步一步进行。第一阶段当宝宝开始长第一颗牙的时候,也就是大约从6个月开始就要给宝宝“刷牙”了。这种口腔护理方法一般要持续至宝宝2岁,直到宝宝的乳牙全部萌出。

第二阶段从2岁至2岁半开始,父母就可以为宝宝选择合适的牙刷了。每天早晚各一次,手把手地教宝宝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刷上牙是从上往下刷,顺着牙缝刷;下牙是从下往上刷,再仔细刷磨牙咬合面的沟隙处,以有效预防蛀牙。

第三阶段从3岁起,宝宝已经过半年的基础训练,也许已掌握刷牙的基本动作,家长只要在一边稍稍指导就行了。

此外,牙膏当然选择婴幼儿专用牙膏,最好不要选择大人常用的含氟牙膏。因为小宝宝漱口能力不够强,很容易将牙膏吞咽下去,时间长了容易导致氟中毒。

(1)选择光线充足的环境,以便清楚观察口腔的每一部位。给长出乳牙的宝宝“刷牙”时,可对其唱歌、讲话,让他感觉到清洁口腔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2)为预防奶瓶性龋齿,要避免宝宝含着奶瓶睡觉。如果宝宝一定要含着奶瓶才能入睡,必须先清洁奶瓶奶嘴,并且只能装白开水。

(3)宝宝长牙后,可以给他吃些饼干、苹果等可满足咀嚼的食物,但要注意别躺着吃,以免被食物噎住而造成窒息。

(4)每3个月至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宝宝有龋齿,可得到及时治疗。

8.鹅口疮(又名雪口)

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口炎。其表现主要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可有一处或多处同时发病。可发生在口腔内的任何部位,常见于上下唇内侧,颊黏膜、舌面、牙龈、软硬腭上,有时也能波及咽部。开始为乳白色点状或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乳白色膜,略微凸起,周边不红。不易擦去,若强行擦拭后局部潮红,可有渗血。一般无全身症状,重者可出现食欲低下、拒奶、哭闹不安、低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处理方法:

(1)一般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每日2~3次。

(2)面积较大时,可用制霉菌素10万国际单位,加水1~2毫升涂患处,一天3次,一般3~4天即可治愈。

(3)使用抗生素以减轻病症。

对于白膜蔓延到喉头、气管、食管乃至血液的严重病儿,必须及时送医院治疗。

9.疱疹性口炎

这种急性感染是I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多发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起病时可有38~40℃的发热,1~2天后口腔黏膜上出现小水疱,可为单个、也可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很浅的溃疡,上面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有红晕。患儿常有局部疼痛伴流涎,烦躁哭闹、拒食吐奶等表现。本病具有传染性,终年可以发生,但以冬春季为流行高峰。可在托幼机构群体发病。若不经治疗,经过1~2周会自愈,但容易复发。反复发作者通常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有关。

处理方法:

(1)急性期多为对症处理,如退热、镇静,局部可用碘甘油或中药锡类散。

(2)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以减少刺激。

(3)应补充微量元素锌,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10.细菌性口炎

多在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抵抗力降低、口腔不洁情况下发病。可发生于口腔黏膜备处,以舌、唇内、颊黏膜多见。初起为黏膜充血水肿,然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糜烂或溃疡上面覆盖厚厚的灰白色假膜,易于擦去,擦拭后创面可见出血。全身反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

处理方法:

(1)如感染严重、症状明显、口炎范围大时,应尽早就医给予抗生素静滴或肌注。

(2)局部可涂金霉素甘油、中药养阴生肌散及2%利多卡因止痛。

(3)加强口腔护理及对症治疗。

11.奶瓶性龋齿

奶瓶性龋齿是宝宝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此病是宝宝吸吮奶瓶后睡觉所致,使牙齿泡在乳汁、尤其是加糖的牛奶中。此种不良习惯久而久之,会使整排牙齿发生严重龋齿,还会造成齿列不整。

处理方法:

(1)哺乳完毕后,用纱布或牙刷蘸水清洁牙齿表面,建立幼儿喜爱口腔清爽的感觉,尽早戒除奶瓶喂食的方式。

(2)照顾好乳牙,让它不要因严重龋齿过早脱落,而导致齿列不整:若发现齿列不整,尽早就医。

12.婴幼儿中耳炎

中耳炎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抵抗力较弱,患上呼吸道炎症和各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后,经耳咽管而扩散到了中耳。由于婴幼儿的耳咽管直,管腔大,倾斜度小,因此鼻咽部细菌、分泌物也容易进入鼓室而引起中耳炎;加上婴幼儿鼓室黏膜下存在着胚胎期结缔组织,易于细菌生长繁殖。另外婴幼儿多平卧吃奶?易反胃咳呛,使细菌或分泌物进入耳咽管。由于婴幼儿容易患中耳炎,因此家长应及时预防,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13.婴幼儿结膜炎

结膜炎是一种过敏性眼病,主要是由于灰尘、花粉、阳光等刺激婴幼儿眼睛,从而导致过敏反应。

处理方法:

(1)找出病因,切断过敏原。一旦知道宝宝因什么过敏,就应该马上避免再接触,停止过敏物的刺激。

(2)准备专用毛巾。宝宝使用的毛巾、手帕要分开,每次使用过后要用开水煮5~10分钟。

(3)眼部冷敷。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凉毛巾或冷水袋做眼部冷敷。热敷会使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致使分泌物增多,症状加重。

(4)点眼药水。为宝宝点眼药水时,要让宝宝仰卧,脸朝上,这样才能保证眼药水在结膜内停留一会儿;另外眼结膜的穹隆间隙很小,眼药水停留比较困难,再加上眼皮不停地眨动,眼药水只能停留很短时间,所以一定要按照医生叮嘱的次数勤滴眼药水,不要擅自减少,这样才能发挥眼药的作用。涂药膏也一样,为了避免影响宝宝看东西,一般眼药膏在睡前涂。

运动教练的话

1.运动能力训练

(1)独坐

在靠坐的基础上让宝宝练习独坐,家长可先给予一定的支撑,以后逐渐撤去支撑或首先让宝宝靠坐,待靠坐较稳后,再逐渐离开靠背。

(2)匍行

用玩具逗引帮助宝宝练习匍行,由于第5个月宝宝腹部着床只能在原地打转或后退,此时家长可把手放在宝宝的脚底,帮助他向前匍行,以后逐渐用手或毛巾提起腹部,使身体重量落在手和膝上,以便向前匍行。扔掉再拿让宝宝坐着,给他一些能抓住的小玩具,如小积木、小塑料玩具等,先让宝宝两手均抓住玩具(一件一件地给),然后再给他玩具,看到他会扔下手中的一个,再拿起另外的一个。此时宝宝是无意的松手,是放下的准备步骤。

2.婴幼儿健身操

为了宝宝的健康,要坚持给宝宝锻炼身体。做操和室外晒太阳,这都是必不可少的锻炼方法。这个月除了坚持以前学过的几套动作外,可以增加两个动作。

(1)两腿轮流屈伸运动

宝宝仰卧,两腿伸直,母亲用两手轻轻握住宝宝脚腕,推左腿屈至腹部,然后还原,再推右腿屈至腹部,然后下放还原,连续做2遍。

(2)下肢放松运动

宝宝仰卧两腿伸直,母亲用两手轻轻握住宝宝脚腕,轻抬腿成45度,然后还原,连续做2遍。

不该犯的错误

1.辅食不要添加味精

味精能使食物更加鲜美,但是宝宝们的食品中却不能添加这种调料,因为这种调料的主要成分是谷氨基酸,并且含量在85%以上,这种物质会与宝宝血液中的锌发生物理结合,生成谷氨基酸锌,不能被身体吸收,随尿液排出,锌的缺失会导致宝宝缺锌,并出现厌食、生长缓慢,所以宝宝辅食不要添加味精。

2.辅食不要添加砂糖

很多食物本身就含有糖分,在给宝宝制作断乳食物时最好少用砂糖,不要让宝宝养成爱吃甜食的习惯。另外,若过多地摄取砂糖会导致肥胖,应尽可能控制食用。

3.一岁半以内勿多饮果汁

果汁的特点是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较多,口感好,因此乐于为宝宝接受,但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对宝宝发育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和脂肪。如果喝很多果汁,由于果汁强占了胃的空间,因而正餐摄入减少,而正餐(如母乳或牛奶)才有宝宝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宝宝饮果汁可破坏体内营养平衡,招致发育落后的恶果。年龄越小,此种恶果越易发生。6个月以上者也要限制饮用量,以每天不超过100毫升为妥。

4.宝宝时期勿多喝豆奶

宝宝不宜喝豆奶。豆奶是健康饮品,对此人们已达成了共识。然而喝豆奶长大的宝宝,成年后引发甲状腺或生殖系统疾病的风险系数较大。对于成年人,经常食用大豆是极为有益的。大豆能使体内的胆固醇降低,保证体内激素的平衡等。然而,宝宝食用大豆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宝宝对大豆中高含量抗病植物雌激素的反应与成人相比完全不同。

成年人所摄入的一般植物雌激素可在血液中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有助于防止乳腺癌的发生。而宝宝摄入体内的植物雌激素只有5%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使其他未能吸收的植物雌激素在体内积聚,这样就有可能对每天大量饮用豆奶的宝宝将来的性发育造成危害。

新妈妈经验谈

1.上班族妈妈如何保存母乳

产假结束后,妈妈们面临了一个难题,就是怎样才能给宝宝按时哺乳。遇到这样的情况,妈妈可以选择将奶水挤出保存起来,由家人喂养。保存母乳在注意卫生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母乳在冷藏之前要先冷却,并且在储存器具上标上日期,以免过了最佳保存期,引起宝宝消化道疾病。

(2)母乳要放在适宜冷冻的、密封好消毒后的塑料制品中,其次为玻璃制品。如果需长期存放就不要用塑料制品。

(3)储存母乳时,不宜将容器装得过满,防止容器结冰涨破。

(4)将冷冻的母乳解冻,直至恢复到适合喂食宝宝的温度才可以喂给宝宝喝。新妈妈记住不要用炉火或者微波炉加热,否则会破坏其中的营养物质。而且解冻后的母乳要在24小时内喝完,不宜再次冷藏。

(5)母乳的保存时间是和储存条件密切相关的,如果是冰箱里的小储藏格,保存期为两周;如果是与冷藏室分开的冷冻室,保存期3~4个月;要是深度冷藏室,温度在0℃以下,保存期长达6个月。

(钟玉玲,河北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