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特点
1.身体发育特点
5个月宝宝已逐渐“成熟”起来,已显露出活泼、可爱的体态,身长体重等的增长速度也渐渐较出生的前3个月缓慢下来。男宝宝头围约42.30厘米,女宝宝头围约41.20厘米;男宝宝胸围约42.68厘米,女宝宝胸围约41.60厘米;男宝宝坐高约42.72厘米,女宝宝坐高约41.56厘米。口水更多了,在微笑时垂涎不断。少数宝宝在第5个月有乳门牙萌出。
这个时期的宝宝每天睡15~16小时,夜间睡10小时,白天睡2~3觉,每次睡2~2.5小时。白天活动持续时间延长到2~25小时。
2.动作发育特点
这个时期的宝宝可以由们卧变为俯卧位。逐渐能围坐、蹬跳,扶着可直立。会用一只手够自己想要的玩具,并能抓住玩具,有的能将小脚丫放进自己的嘴里,双手能抱住奶瓶,拿玩具已很准确。
3.生理发育特点
(1)视觉
5个月的宝宝视觉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眼睛能随着活动的玩具移动,会用目光追随掉落的玩具。这时候的宝宝看见东西就想去抓,眼手动作比较协调。还可以注意到远距离的物体,如街上的车和行人等。
(2)听觉
5个月的宝宝听觉已很发达,对悦耳的声音和嘈杂的刺激已能作出不同反应。妈妈轻声跟他讲话,他就会显出高兴的神态。他会开始以自己的意愿模仿和表达,发出自己明白的声响。不久,还能通过这些声音分辨出他是否高兴。如果宝宝希望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就会发出咿呀的声音。每当他的音节逗得父母大笑时,5个月的他便学着不断地重复,以使大人有所反应。
视觉与听觉已建立联系,听到声音会用眼睛去寻找声源。视觉与手的动作也协调起来了,能按视线方向有目的地抓物。
4.语言发育状况
宝宝在5个月左右能发出一些连续音节,有些类似于词的发音。如ba~ba~ba与“爸爸”这个词的词音相似。
5.心理发育状况
5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够随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和表现喜、怒、哀、乐。会用表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能区别亲人的声音,能识别熟人和陌生人,对陌生人做出躲避的姿态。
这个时期的宝宝记忆力逐渐增强,知道去寻找掉到地上的玩具。不过,当新的玩具出现在他眼前时,他会很快忘掉刚才正在玩的玩具。
营养师的话
1.母乳喂养
4~5个月的宝宝体重增加状况和上一个月的区别不大,平均每天增长15~20克,母乳喂养的情况跟上个月差不多。母乳喂养可每隔4小时喂奶一次,每次喂100~200毫升,喂5次。时间分别在上午6时、10时,下午2时、6时,晚10时。
但是当母乳不充足时,宝宝就会因肚子饿而哭闹,体重增加也变得缓慢,这时就必须要添加配方奶了。但是实际上,到了现在才开始添加配方奶,宝宝很可能已经不肯吃了。当宝宝实在不喝配方奶的时候,可以选择其他的营养品代替,比如分次喂服1/6蛋黄,观察宝宝大便情况如果没有异常,可以继续加下去。一两周后可以试着添加菜汁、水果泥等每次100毫升左右。
2.人工喂养
宝宝到了4~5个月,不要认为就应该比上一个月多添加奶粉,其实量基本是一致的。这个月可以适时喂宝宝一些泥糊状食物,添加泥糊状食物的目的,是为了让宝宝养成吃乳类食物以外的习惯,刺激宝宝味觉发育,为宝宝进入换乳期做准备,同时也能锻炼宝宝的吞咽能力,促进咀嚼肌的发育。
如果宝宝一次性喝下较多配方奶可以保证很长时间不饿的话,也可以采取这样的喂养安排,每次喂配方奶220~240毫升,一天喂4次。但要注意,不要因为宝宝爱喝配方奶就不在乎宝宝发胖,而不断给宝宝增加奶量,这样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和发育。
3.做好换乳的准备
4~5个月的宝宝所处的时期我们称作为“半断奶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换乳过渡期。这个月所指的断奶并不是马上需要断奶改喂其他食品,而是指给宝宝吃些半流体糊状辅助食物,以逐渐过渡到能吃母乳或配方奶以外固体食物的各种食物的过程。
这个阶段是宝宝换乳的一个关键时期,所以要按时、按需及时地给宝宝添加辅食,使宝宝经历从流质食品到泥糊状食物,最后到固体食品这样一个适应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半断奶期。半断奶期宝宝吃的代替母乳的食物就是代乳食,是特别为宝宝在这段换乳期准备食用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辅食”。
及时添加辅食可以保证宝宝营养的均衡,锻炼宝宝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并且能够接触到多种食物,防止日后的偏食现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宝宝喝水有讲究
(1)饭前不要给宝宝喂水
饭前喝水可使胃液稀释,不利于食物消化,喝得胃部鼓鼓的,也影响食欲。恰当的方法是。在饭前半小时让宝宝喝少量水,以增加其口腔内唾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
(2)睡前不要给宝宝喂水
年龄较小的宝宝在夜间深睡后,还不能自己完全控制排尿,若在睡前喝水多了,很容易遗尿。即使不遗尿,一夜起床几次小便,也影响睡眠。
(3)不要给宝宝喝冰水
宝宝天性好动,活动以后又往往浑身是汗,十分口渴。此时,有的家长常给宝宝喝一杯冰水,认为这样既解渴又降温。其实,大量喝冰水容易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不但影响消化,甚至有可能引起胃肠痉挛。
5.宝宝厌食牛奶的处理方法
各种断乳食谱中几乎都少不了牛奶。可是一直吃母乳的宝宝却不爱喝奶粉和鲜奶。这时母亲完全没有必要着急,因为牛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补充其他的动物性蛋白食物也完全可以,如鱼肉、鸡蛋等。有些超市售出的现成婴儿食物中也含有牛肉及鸡肉。母亲可以经过几次尝试后,找出宝宝最喜欢吃的食物,然后继续喂下去,不久宝宝就什么食物都能吃下了。
6.宝宝如何吃鸡蛋
鸡蛋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是很好的滋补食品,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益处,可适量食用。但宝宝过多食用蛋类则不利,甚至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营养专家认为,宝宝最好只吃蛋黄,而且每天不能超过1个。另外,如果宝宝正在发热、出疹,暂时不要吃蛋类,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不足6个月的宝宝,其消化系统的发育很不完善,肠壁很薄,通透性很高,而鸡蛋清中的蛋白分子又特别小,可以直接通过肠黏膜进入血液中,使宝宝机体对异体蛋白分子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可导致荨麻疹、湿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另外,宝宝食用蛋清也不易消化,还容易引起腹泻。所以,不要给6个月以内的宝宝吃蛋清。
7.宝宝何时可以吃盐
食盐在膳食中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如果没有食盐,各种饭菜将没有味道,会严重影响食欲。食盐也是体内钠和氯的主要来源,钠和氯是人体内必需的无机元素,起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钠、氯在体内吸收迅速,排泄容易,约90%以上从尿中排出,少部分从汗液排出。健康宝宝排出量与摄入量大致对等,多食多排,少食少排,使体内钠、氯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但6个月以内宝宝,尤其是怀胎不满8个月的早产儿,肾脏滤尿功能低,仅为成人的1/5以下,不能排泄过多的钠、氯等无机盐,应避免吃成食。一般宝宝6个月后,肾脏滤尿功能开始接近成人,此时在逐渐添加的辅食中,可酌量给予咸食。
6个月前,宝宝的食物以乳类为主,逐渐添加少量乳儿糕、米粉等副食品。这些食品内均含有一定量的钠、氯成分,可满足宝宝对钠、氯的生理需要,所以不必担心不吃咸味食品会对宝宝有什么不利。
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人们的口味也有很大的差异,南方的人喜爱吃甜食,北方人喜爱吃辣味,孕妇喜爱吃酸食,老人喜爱吃咸食……总的来说,一般家庭做菜,常常是以成人的口味决定菜肴的咸与淡。但是,这样做对宝宝并不适宜。
食盐摄入过多会加重肾脏负担,肾脏长期负担过重,也有引起成年后患高血压的可能。如肾脏有病变,过量的食盐更会引起机体水肿。因此,宝宝的食品不宜过咸,仅以满足其食欲感即可,不能以成人口味作为标准来定咸淡。健康宝宝食盐的用量一般掌握在每天2.5~5克,6个月左右初食咸味时,量宜更少。
到1岁左右,肾脏浓缩功能才能赶上成人的水平。由于一般的乳制品或豆浆中都含有一定的钠,因此,除了有腹泻、呕吐等情况之外,6个月以下的宝宝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盐分。
8.宝宝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有的宝宝很挑食,总是不能好好地吃饭,面对这种情况,妈妈首先要从健康的角度来改变方法。
(1)给宝宝日定量要合理:给宝宝日定量的分配不合理,比如宝宝早饭吃得过多,午饭就不想吃了,或是在吃饭前宝宝吃了饼干、点心等。
(2)不要硬喂宝宝:宝宝不想吃的时候最好别喂,硬喂会使宝宝产生反感,甚至会引起呕吐。
(3)减少定量:如果不是健康的原因,家长要确认是不是给宝宝的食物过多。如果每顿给宝宝的食物过多,也会影响宝宝的食欲。适当减少定量有助于改善宝宝的食欲。
(4)看食物的热量是否过多:如果到了吃饭的时候宝宝不饿,不好好吃,那就要看看是不是给宝宝吃的食物的热量过多。
短暂的食欲不振不是病兆,如连续2~3天食量都减少或绝食,并出现便秘,宝宝的手心发热、口唇发干、呼吸变粗、精神不振、哭闹等现象则应注意。
不发热者,可给宝宝助消化的中药和益生菌群调节剂,也可多喂开水。待积食消除,消化通畅后,便会很快恢复到正常的食欲。
9.宝宝每日食谱(供参考)
早晨6:00,母乳喂哺15分钟(或牛奶150毫升、白糖适量)
上午8:00,1小碗粥(30克)或米粉(20克)
上午10:00,母乳喂哺15分钟(或牛奶150毫升、白糖适量);小儿鱼肝油滴剂(用量遵医嘱)
中午12:00,蛋黄泥1/4~1/2个,或肝泥2小匙,或鱼泥1小匙
下午2:00,母乳喂哺15分钟(或给予牛奶150毫升、白糖适量)
下午4:00,西瓜糊4小匙或蔬菜泥20克
晚间6:00,母乳喂哺15分钟(或给予牛奶150毫升、白糖适量)
晚间8:00,新鲜果汁50毫升或豆腐泥2小匙(5~10克)
晚间10:00,母乳喂哺15分钟(或给予牛奶150毫升、白糖适量)
10.宝宝每日食谱(供参考)推荐
(1)胡萝卜泥
材料:苹果50克,胡萝卜75克。
做法:①将胡萝卜切碎,苹果去皮切碎。②将胡萝卜放入开水中煮1分钟研碎,然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煮,并加入切碎的苹果,煮烂后即可喂食。
(2)苹果淀粉汤
材料:苹果50克,1/4杯水,水淀粉1大匙。
做法:①将去了皮和核的苹果切碎,放入水中煮烂。②加入1大匙相同比例的水淀粉后煮成糊状,冷却后即可。
(3)香蕉糊
材料:香蕉1/6根。
做法:①香蕉剥皮后捣碎(把香蕉两端切掉,只使用中间部分)。②将香蕉泥放入锅中,用大火边煮边拌均匀。③沸腾后把火调小,熄火后用漏匙过滤一下。
(4)倍奶粥
材料:10倍粥50克,配方奶10克
做法:①将配方奶倒入锅内,用小火煮开,倒入10倍稀释的粥,用小火再煮3~5分钟,并用匙不停搅拌,直至变稠。②将粥倒入碗内,加入调好浓度的配方奶,搅匀,晾凉后即可喂食。
(5)香蕉泥
材料:熟透的香蕉1根
做法:①将香蕉洗净,剥皮,去白丝。②把香蕉切成小块,放入搅拌机中,搅成均匀的香蕉泥,倒入小碗内即可喂食。
(6)蔬菜清汤
材料:胡萝卜10克,卷心菜1片,清水一杯。
做法:①胡萝卜切成薄片,再从中间一刀切两半。②将卷菜叶切成大小均匀的块。③清水烧开,放入胡萝卜片和卷菜叶,煮至熟烂。④用细孔筛子滤去蔬菜渣,只留清汤即可。
(7)苹果梨粥
材料:已泡好的大米20克,苹果梨10克,水1/2杯。
做法:①将已泡好的大米用粉末机打成末状。把苹果梨洗干净后削皮,去除果核,将果肉用擦菜板磨碎。把大米末和苹果梨泥放入锅中,加水用大火边煮边搅拌均匀。②当水开始沸腾后把火调小,煮到大米熟为止,熄火后用漏匙过滤一下。
(8)卷心菜南瓜汤
材料:卷心菜10克,南瓜10克,奶粉(母乳)1大匙,水1/2杯。
做法:①选用卷心菜的嫩叶子,洗好后,用热水焯一下捣碎。②把南瓜子挖出来,然后削皮切成块,煮熟后趁热捣碎。③往锅内放入卷心菜、南瓜泥加水再用大火边煮边搅拌均匀,煮5分钟左右。④把奶粉(母乳)调好浓度后倒入锅中,再煮3分钟左右即可喂食。
护理师的话
1.保护乳牙的必要性
宝宝的乳牙一般会在出生后的4~10个月里开始陆续萌出,2岁至2岁半左右出齐20颗乳牙。乳牙可谓是身兼数职:可咀嚼食物,吸收营养;帮助宝宝学说话;促进整个面部颌骨的正常发育以及配合丰富的表情;为恒牙的生长打下基础等等。因此,保护乳牙的工作不容忽视,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仔细做起。
(1)出牙前的保护措施
①出牙前,宝宝会因牙床不适而变得喜欢咬奶头或啃手指,妈妈一定要留心查看宝宝的口腔,保护好宝宝的口腔黏膜,不洁的手指或任何一点的口腔外伤都可能会引起口腔的局部感染。不要让宝宝乱咬东西而伤了口腔。
②注意口腔清洁,漱口最有效。这个阶段的宝宝,虽然还是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食,但也应该开始重视口腔清洁了。妈妈可以在喂完奶或其他辅食后,给宝宝加喂几口白开水。这种漱口方式简单而有效,基本可以清除口腔里的乳渣或辅食残渣。
③身体健康是保证宝宝牙齿发育的基础。不少急慢性疾病都可能会影响宝宝的面颔部及口腔的正常发育。如麻疹、水痘等,会损害牙体组织的发育,影响将来牙齿的形态而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则会严重破坏宝宝的营养状况,妨碍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牙齿错牙和畸形。
(2)睡姿影响乳牙
保护宝宝的乳牙,除了注意口腔清洁外,还应让宝宝养成仰卧的睡姿,长期侧卧会使宝宝的乳牙长得参差不齐。
(3)注意出牙时的饮食
及时正确地添加辅食,是宝宝的牙齿和口腔健康发育的保障。4个月以上的宝宝就应该开始添加辅食了。辅食不仅为宝宝乳牙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而且饼干、苹果条等食品还能有效地锻炼宝宝乳牙的咀嚼能力,有助于牙齿的健康发育。
出牙期间要给宝宝适量增加能补充钙、磷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的食物。钙和磷等矿物质是组成牙骨质的主要成分,而牙釉质和骨质的形成又需要大量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牙龈的健康也离不开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供给。长期缺乏维生素A或维生素C,牙齿就会长得小而稀疏,甚至参差不齐。因此,及时为宝宝提供充足的钙、磷等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对乳牙发言极为重要。
(4)母乳喂养有利于保护乳牙
母乳喂养有利于宝宝颌骨及口腔牙齿的正常发育。因为一般宝宝出生后,其下颌骨相对处于稍稍后缩的状态,而在母乳喂养时,宝宝会反复做吮吸动作,可以使下颌调整到正常状态。
必须人工喂养时,妈妈也应尽量选择模仿母乳喂养状态的仿真奶嘴,并采取正确姿势。在喂养时,要注意奶瓶的倾斜角度,使宝宝吮吸时下颌作前伸运动,就如吮吸母乳一般。
出牙后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尽量少给宝宝喝一些糖分高的饮料,即使是喝果汁也应适量,还是建议给宝宝多喝白开水。在睡前最好不要给宝宝吃东西或喝奶,尤其不要让宝宝喝着奶或糖水入睡。如果宝宝有睡前喝奶的习惯,可以让他喝奶后喝一些水漱口。
(5)定期做牙科检查
宝宝的乳牙是恒牙生长的基础。而很多宝宝的乳牙疾病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如龋齿、牙齿错位等,而到后期发现时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时机。所以,保护牙齿要防患于未然,建议在宝宝出牙后就可以定期做牙科检查,做好预防和早治工作。
(6)帮助宝宝做适当的牙床锻炼
在宝宝出牙的开始,建议妈妈买一些磨牙饼或硅胶材质的牙胶,让宝宝咀嚼啃咬,这样既可以锻炼宝宝的颌部肌肉和牙床,也可以促使牙齿尽快长出且排列整齐。
2.宝宝户外活动
宝宝太小时,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一般要等出生3~4周后,才能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只晒一部分,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时间和扩大范围。在户外,不要让新生儿吹风太久,头及脸部不要直接照射,可置于阴凉处或戴帽子。
(1)让宝宝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坚持户外活动对宝宝是一种有益的锻炼,当环境气温变化较大时,进行锻炼的宝宝则不易生病。但使用不当也可影响宝宝的健康,因此,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让宝宝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开始时,可先在室内打开窗户,让宝宝接触一下较冷的气温,呼吸新鲜空气,无不良反应时,即可到户外去。宝宝患病时。抵抗力下降,可暂停户外活动。
(2)户外活动的时间
宝宝满月后户外活动时间可比新生儿期有所增加,并随着宝宝的长大,户外活动的次数和每次的时间也增加。
户外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应当循序渐进,开始时每天1次,适应后可增加至每天2~3次,每次从几分钟开始,以后可增加到1~2个小时。根据季节变化、气温的高低、宝宝适应!的情况,户外活动的时间也不相同。如在夏季,可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到户外阴凉处睡眠和玩耍;冬季可在上午9点后到下午3点前进行户外活动。
3.宝宝的“三浴”
三浴是指空气浴、日光浴、水浴。
(1)空气浴:从出生后2个月开始。先在气温不低于20℃的室内进行,先穿平时的衣服。然后逐渐减少到只剩短裤。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锻炼后,可以到室外进行。每天1~2次,饭后1~1.5小时后进行。开始2~3分钟,以确逐渐增加到2~3个小时。通过空气的对流和辐射来刺激宝宝的身体,并激发其反应能力。
空气浴要在气温适宜、无风的情况下进行。在有风时锻炼要格外小心,如果宝宝出现皮肤苍白、口唇发青、起鸡皮疙瘩等症状,就要立即增加衣服。除了身体特别虚弱、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的宝宝以外,都可以进行这项锻炼。
(2)日光浴:在气温22℃以上可进行日光浴锻炼。方法是选择一个方向朝南、空气流通但又没有风的地方,让宝宝躺下,先晒宝宝的后背,再晒两侧,最后晒胸部和腹部。开始每侧半分钟,以后逐渐延长,整个日光浴的时间可在25~30分钟之间。
在进行日光浴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宝宝的头部和眼睛。当气温超过30℃时,应暂停日光浴锻炼。另外,当宝宝出汗过多、皮肤发红或日光浴锻炼后精神不振、头昏、食欲减退、脉搏增快等异常表现时,应立即停止日光浴锻炼。
(3)水浴:采用较多的是擦浴、冲浴和游泳这三种方式。擦浴适宜于7~8个月以上的宝宝;冲浴适合于3周岁以上的宝宝。游泳(包括湖水浴、海水浴)则适合于年龄大一点的宝宝,而且要有大人陪伴,以免发生意外。
早教专家的话
1.认知能力训练
把能活动的各种玩具如活动小鸭、皮球、汽车等放在地上,让宝宝一件一件地把玩,然后让玩具一样一样地活动起来,吸引宝宝观看。这时,宝宝的眼睛会一直追视着活动的玩具。每次玩1~2件,经常变换更新,以增加宝宝玩和看的兴趣。
2.语言能力训练
宝宝很早就能听到声音回头去看,但他们是否能理解自己的名字,此时可以进一步观察。
带宝宝去街心公园或有其他孩子的地方,父母可先称呼其他小朋友,看看宝宝有无反应,然后再叫宝宝的名字,看他是否回头。父母应在胎教时,即在妊娠第7个月时就为宝宝取名,每次呼唤都用同一个名字。经过孕期一个月呼名训练的宝宝会在出生3个月时听到自己的名字而回头,未经训练的宝宝可在5~7个月知道自己的名字。切记要用固定的名字称呼宝宝,如果大人一会儿说“宝宝”,一会儿说“文文”,或者经常更改名字,使宝宝无所适从,就会延迟叫名回头的时间。当宝宝听名回头向你笑时,要将他抱起来亲吻,并说“你真棒”、“真聪明”,以示表扬。
3.行为能力训练
这时期的宝宝最喜欢让爸爸“举高”,然后再“放低”。但要注意一面举一面说,以后每当大人说“举高”时,宝宝会将身体向上做相应的准备。在举起和放下动作时,要将宝宝扶稳,千万不要做抛起和接住的动作,以免失手让宝宝受惊或受伤。
4.视觉能力训练
5个月的宝宝视力已大大增强,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了,要及时地加以训练,让他学会较长时间注视和分辨远处的东西。妈妈要结合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品,讲话给宝宝听,不管宝宝听得懂还是听不懂,都要反复讲,让宝宝一遍一遍地感知。
除了指认室内的家具、衣物、食物、玩具等等还可以指认远处的行人、室外的花草树木,天上的风筝等。
5.听觉能力训练
(1)家长在宝宝视觉范围内摇动或敲打玩具、拍手,吸引宝宝转头望向声音来源的一侧。
(2)准备两只相同的不透明杯子和一个小积木,在宝宝面前把小积木放入一只杯子中,把杯子的位置弄乱,然后分别摇动两只杯子,让宝宝凭听觉找出藏着积木的杯子。
(3)让宝宝听录音机播放的音乐,然后关掉录音机,把录音机放到另一个地方,再打开录音机,让宝宝转头看放录音机的地方。
注意:周围环境要安静,要去除干扰,每项训练可以重复进行2~3次。
6.感知能力训练
方法一:结合日常生活,利用多种多样的玩具或物体,如软和硬、冷和热、光滑和粗糙、大和小以及酸、甜、苦等味道,让宝宝见到物体就用手去抓或放入口中,通过多摸、多尝的方式,用手和13帮助认识物体。
注意:应该结合日常生活经常性地进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
方法二:把宝宝喜欢的玩具娃娃放到他面前,让他用手去摸,家长扶着玩具娃娃配合着做一些动作,吸引宝宝愉快地玩,并不时发出微笑。
注意:家长要与宝宝一起玩,抚摸娃娃,跟娃娃讲话,在游戏中让宝宝模仿,达到训练的目的。
7.数学能力训练
本月龄的宝宝能伸手拿到放在桌面上静止的东西,也能够得着吊起来的东西。他只能拿住一个,甚至用双手去抱住一个,然后放掉一只手,用一只手拿稳一件东西。这时大人要用声音强调“拿一个”、“拿稳一个”,让宝宝听熟了这个“一”的声音。这时他并不懂得什么是“一”,不过他听到“一”的声音同时看到手里的一件东西时似乎产生了联系,但并未确认。
8.益智游戏
(1)拉大锯
目的:锻炼上肢及肩,胸部肌肉;培养宝宝坐的能力、听力和言语能力。
玩法:让宝宝仰卧在床上,母亲跪坐在宝宝脚前。让宝宝的两手各握住妈妈的一个拇指,妈妈用手掌握住宝宝的手;妈妈慢慢地将手提起来,让宝宝借助妈妈的力量坐起来,再放他躺下;一边做一边念儿歌:“拉大锯,扯大锯,外婆家,唱大戏;妈妈去,爸爸去,小宝宝,也要去。”
(2)找铃铛
目的:以声音和语言诱导宝宝的行为。
玩法:大人轻轻摇着小铃铛,先引起宝宝的注意,然后走到宝宝视线以外的地方,在身体一侧摇响铃铛,同时问他“铃在哪呢?”逗他去寻找。
注意,如果宝宝在大人的示意下成功地找到铃铛,大人就要及时抱起他亲亲,以强化宝宝的这种能力。
9.儿歌欣赏
雷公公
轰隆隆,轰隆隆,谁来了,雷公公。
喊着小青蛙,叫来小蜜蜂。
去捉虫,去采蜜,千万别当小懒虫。
10.宝宝不接受语言信息怎么办
心理学研究表明,宝宝在语言发展方面,理解先于表达,即听话、懂话比说话要早得多,如4个月的宝宝,成人亲切的话语会引起他愉快的情绪反应,报之以微笑和全身的活跃动作,甚至会引起他发音的反应。这个时期的宝宝就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语句,如问妈妈在哪儿,他会东张西望地寻找妈妈。这表明,宝宝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具备接受语言的能力。
若宝宝在这时候不能接受语言信息,可能是宝宝的听觉有生理障碍或教育有问题。有的爸爸、妈妈认为宝宝太小,与其说话如对牛弹琴,忽视了利用周围的人与和宝宝交谈说话,也有的爸爸、妈妈重视对宝宝感觉和和知觉的训练。却不注意运用日常生活这一最直接最有效的活动给予宝宝语言信息的刺激。
那么,怎样帮助这个时期的宝宝接受语言信息呢?
(1)对因生理障碍而不能接受语言信息的宝宝,要及时观察,并对其听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及早请医生诊治。
(2)若是因教育上的问题,爸爸、妈妈应尽早对宝宝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训练。
(3)经常不断地用语言向宝宝介绍周围环境中的人和物,如指着灯说“这是灯”,吃饭时拿着勺子说“这是勺子”,指着碗说:“这是碗”。渐渐,宝宝就会理解这些话语的含义。
(4)经常向宝宝提出问题,引起其注意,然后再予以回答,以加深印象,加快宝宝对语言的理解。如指着灯先问“这是什么?”然后再自答:“这是灯。”
(5)在宝宝日常活动中伴以语言引导。例如,在逗宝宝玩耍时说“宝宝拿住这个皮球”“宝宝拍拍手”等,这样使宝宝的动作与相应的语言建立联系,并多次重复以强化,宝宝就会慢慢接受。
保健医生的话
1.婴儿痉挛症
婴儿痉挛症发生在出生后几天到30个月,半岁前是发病高峰,这个病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死亡率占13%,而90%以上智能低下,所以家长不能麻痹大意。
由于宝宝整天在床上或襁褓中,年轻的妈妈又无带宝宝的经验,把痉挛发作病情误认为由于宝宝饥饿、尿布湿或头颈身体不适引起。痉挛停止后,可遗留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如语言障碍、部分失明、斜视、肢体瘫痪,或有其他类型癫痫发作。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认清楚疾病,及时予以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本病有3个特点:每次发作时间极短,瞬间即过,不及数秒钟;全身尤其是头部和上身向前屈;发作次数频繁,短时间内形成连续成串的发作。
一旦确诊就应立即治疗。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病儿脑损害的程度就越轻。目前片于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主要药物是硝基安定和激素,如果两者联合使用,药效就更好。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坚持有规律地给宝宝服药,以保持必需的有效血浓度。
为了防止婴儿痉挛症的复发和转变成癫痫大发作或精神运动性发作,即使在发作完全停止以后,药物剂量仍不要减少,而应继续服药2~4年,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地、逐渐地减药直至停药。此外,家长要特别重视的是,在宝宝开始服药时,应每2~3周去医院随访一次,以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同时应密切注意药物的毒性表现,定期带宝宝到医院检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婴儿痉挛症其病因可能与产伤、新生儿窒息、病毒性脑炎、宫内感染、先天性弓形体病、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和某些代谢性疾病有关。
2.脓疱疹
脓疱疹是一种发炎性的皮肤细菌感染,最常出现在口鼻四周,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而且容易受感染,护理一定要小心。
本病为感染了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所致。其症状为:脸上、手脚、胸部等部位出现米粒至黄豆大的透明水疱,化脓以后呈黄色;还有的疱疹发红,表面糜烂,有时会接连不断出现疹子。患此病后,患处非常痒,手抓过后接触到哪儿,哪儿就会产生新的疱疹。
在家护理病儿时,要紧的是保持病儿皮肤清洁,注意衣服消毒,必须给宝宝带上手套,防止抓搔患处。这种病夏天发生得多。宝宝患脓疱诊后一直到治愈为止,禁止与其他宝宝接触。开始二三天停止洗澡,往后可行淋浴。脓疱疹一定要设法早日治愈,否则将来会并发肾炎的。
3.宝宝掉头发怎么办
新生儿掉头发是正常生理性现象,大多数的家长在经过医师详细解释后都能了解,也就不会太在意这个问题,因为新生儿掉发是正常现象,所以在治疗方面,并不需要特别处理。
一般来说新生儿换发的现象并不明显,这样的现象在1岁半之后会稳定下来。头发的新陈代谢在宝宝1岁半后,速度会慢慢趋于缓和。因此,新生儿掉发主要是生理性的。
妈妈经常发现宝宝后脑勺骨头突出的地方,由左到右,横的一圈掉头发,其他部分则不明显。以前认为可能是因为宝宝平躺睡觉时与枕头摩擦而产生落发,其实最主要是因为生理性的落发(属于正常的生长循环现象),再加上宝宝若是平躺,头会左右摇摆,自然会对原本就脆弱的后脑勺头发产生伤害,造成落发。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在1岁半后就会稳定,并不需要特别治疗,也无需过度担心。
但是,落发同时还伴有多汗、烦躁、易激惹、哭闹等症状,则很可能是体内维生素D缺乏所致佝偻病的表现。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铁缺乏症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等也会表现为头发稀疏。因此,如果宝宝1岁半后头发稀疏的情况仍无明显改善,应及时做微量元素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以便对症治疗。
4.预防婴儿脑震荡
婴儿脑震荡不单单是由于碰了头部才会引起,很多是由于人们的习惯性动作,在无意中造成的。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宝宝快点入睡,就用力摇晃摇篮,推拉婴儿车;为了让宝宝高兴,把宝宝抛得高高的:有的带小宝宝外出,让宝宝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等。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习惯做法,可以使宝宝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严重者可引起脑损伤,留有永久性的后遗症。宝宝为什么经受不了这些被大人看做是很轻微的震动呢?这是因为宝宝在最初几个月里,各部的器官都很纤小柔嫩。尤其是头部,相对大而重,颈部肌肉软弱无力,遇有震动,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差,很容易造成脑损伤。
5.注意宝宝的安全
家长总以为,把宝宝放在家里总没有危险了吧?可只要我们仔细地巡视一下周围,就可以发现居家场所有好多充满危险的东西。
(1)成长快速的宝宝,不知何时已经学会翻身,如让宝宝在沙发或床上睡觉,记得一定不要只留下他单独一人。最安全的宝宝睡觉场所应该是装好围栏的婴儿床。
(2)浴缸里的水深虽然只有10厘米,但也足以使小宝宝溺毙。因此,在不洗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浴缸里没有水,最好随手关上浴室的门。在洗衣机附近更不要放置可以垫脚的东西。
(3)家中设置有玄关的父母要特别注意爱爬的宝宝,有时宝宝会从那一格小小的楼梯上摔下而撞到头部,因此最好用围栏挡住,让宝宝无法进入,或是在穿鞋处铺上松软的厚垫来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4)购买并安装插座盖,这是因为宝宝的小手喜欢戳插孔中。如果把手指或物品插入插座,就有触电或短路的危险。现在市面上有卖安全插座和插座挡板,有小宝宝的家庭可考虑更换。
(5)现在市面上有出售各种边角防护套,因此可以把家里有角的东西套起来,以免宝宝撞伤或擦伤。但当宝宝想拿到桌子上的东西时,会去拉桌布,这样就很容易被砸到或被热食烫伤,因此最好不要在桌子上铺桌布。
(6)手指被门夹住是婴幼儿的常见事故之一,在开关门时必须先确认宝宝的方位,为了保险起见也可以到市面上去找找安全挡门器。
(7)跌落事故很容易导致小儿死亡,因此要将阳台设置为宝宝单独玩耍的禁地,最好在阳台门口加上围栏,使宝宝无法单独通过。此外,绝对不可在阳台上堆放可以垫脚的东西。此外,还要注意喜欢将电气用品的电线收高,这样才不会被到处探索的宝宝拉下来。
(8)特重的器具放在橱柜后面。刀子、玻璃杯及其他的厨房危险物品如牙签,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
(9)火柴和打火机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将桌巾收起来。宝宝很可能会拉扯桌巾,被桌上的东西砸伤。
(10)假如有暖炉的话,要在暖炉周围加放防护装置,这样才能保证宝宝不会碰到。
(11)将小东西如铜板、贝壳,石块等放在安全的地方。将床头或床尾柜上可能会让宝宝噎着的小物品拿掉。将缝纫用品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
(12)将办公用品放在柜子里宝宝拿不到的地方。将首饰、发卡和其他的小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13)帮桌子装上桌角防护装置。
(14)将浴室内的电气用品插头拔掉,例如吹风机和电动牙刷。
(15)确定安全剃刀和刀片已放在安全的地方。
(16)检查地板和墙脚板有无松动之处。窗帘和百叶窗的拉绳不会被宝宝抓到。
6.先天性心脏病
早期发现宝宝的先天性心脏病,在适当的时间矫治,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新爸妈应注意以下情况:
(1)宝宝出生后吸奶无力,呼吸急促。
(2)食欲缺乏,胃口小,发育缓慢,看起来就比同月份的宝宝小得多。
(3)宝宝哭声低微,声音嘶哑。
(4)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多汗,剧烈活动或哭吵后唇周发紫。
(5)抵抗力弱,容易患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病,且患病后不易恢复。
(6)严重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吃奶、进食、啼哭或呕吐时,常有发作性缺氧,呼吸困难,青紫加重,甚至出现抽风而失去知觉。
(7)患儿稍大后,爬行及坐,站立比正常孩子晚,在跑、跳或游戏时,体力明显不如同龄人,运动感到疲劳后,喜欢下蹲片刻。
(8)有先天性智力低下、六指等畸形的患儿也常有心脏畸形,胸廓不对称的宝宝也应注意先天性心脏病的存在。
7.婴幼儿常见先天性疾病
(1)先天性腹股沟斜疝
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以男孩多见,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隆起,可延伸至阴囊内,往往平卧后消失,站立、活动或哭闹时出现。如发生嵌顿,可在腹股沟区扪及肿块,并有压痛。6个月以内的宝宝出现疝气,部分病儿可自愈:但1岁时未愈或1岁以后出现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医学上对小儿斜疝的治疗方案是,年龄超过1岁者应及早手术。由于小儿斜疝手术简便、快捷、有效,且手术创伤较小,术后痛苦也很轻。目前已不主张采用非手术疗法。
(2)小儿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发生在2岁以内婴幼儿,而且以单侧多见。小儿阴囊鞘膜积液医学上称为精索鞘膜积液或睾丸鞘膜积液。由于它发生的位置、形状与症状都与疝气颇为一致,许多家长分不清到底是患了疝气还是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的原因与发生疝气的原因几乎一样,形成鞘膜积液的阴囊多是卵圆形或梨形样肿大,触之光滑囊状感,挤压肿块可缩小,用手电筒做透光检查,透光良好,这是此病的特点,鞘膜积液一般无全身症状,只出现局部肿块,大小不一,增长较慢,不引起疼痛,根据查全及B超检查即可确诊。
鞘膜积液在一些婴幼儿是可以自行吸收的,因此,婴幼儿期的鞘膜积液可暂时不手术治疗;到6~12个月时,当积液有逐渐增加或完全没有吸收消失趋势时,应在1~2岁内进行手术治疗。
8.宝宝易患的感冒防治
感冒是宝宝常见的病症之一,它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目前已知道的能引起感冒的病毒就有150种以上。感冒的症状也因病毒不同而有所不同。所谓感冒是指上呼吸道发生炎症而引起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红肿、发烧等症状而言,感冒严重时可发展成为支气管炎及肺炎。
(1)普通感冒
所谓普通感冒是指临床上最常见的那种感冒,主要症状是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红肿疼痛、发烧、全身酸痛无力、气喘等,有时还伴有不思饮食、睡眠困难、轻度腹泻等全身的症状。一般3~4天就能好转,恢复如常。
(2)综合感冒
这是夏季感冒中的一种,是因感染了柯萨奇病毒所引起的,多发生在每年6~8月份,最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有时也会在幼儿园及小学中流行。主要临床表现:在手掌、脚底板和口腔中出现一粒一粒的红色小疹子,有时在膝盖和臀部也出一些小疹子,但几乎都不会扩展到全身去。由于这些疹子主要出现在手、足、口腔内,因此而得名。一般体温不高,但有时体温也会上升到38℃左右。口腔内疹子出得多时,口水就会增多。
(3)疤疹性咽喉炎
这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夏季感冒之一。由于较容易传染,所以常在幼儿园流行。发病时,身体表面不会出现疹子,但在喉咙里小舌头处产生水肿、溃疡,而且还伴有高烧。有时体温达40℃以上。喉咙受刺激就会呕吐,而且情绪很坏。但一般只需三四天即可治愈。这种感冒和手、脚、口综合征一样,都是感染柯萨奇病毒而发病的。
(4)咽结膜热
这是由于腺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感冒,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咽喉通红,结膜也发红,眼屎多睁不开眼睛,有时还会伴有高烧,体温在38~40℃,有的身上还出一粒一粒的红色疹子。本病传染性极强,因常在游泳池中集体感染,故又称“游泳池热”。宝宝很少发生这种感冒,但家中一旦有人患病,很容易通过毛巾、手、玩具等传染给宝宝。一般在1周之内治愈。
(5)急性喉头炎
这是发生在秋冬两季的一种感冒。发病时呼呼直喘,声音嘶哑,咳嗽声似远处狗叫。白天发病较少,经常在晚上睡了2~3个小时突然大声咳嗽,甚至会导致呼吸困难。但只要提高室温,或在房间内煮开水产生蒸气,发作就会减轻。此病一般会有一些低烧,2~3天就能恢复正常。但严重时有呼吸困难、嘴唇青紫等缺氧现象,如症状严重时,应及时找医生进行治疗。
(6)流行性感冒
这是具有代表性的冬季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起病突然,发热,体温可升高到39℃~40℃,可有呼吸道症状,而且要持续三四天。病儿情绪极坏,食欲下降,有些因此而精疲力竭。倘若大人或大孩子患此感冒,则在发烧的同时一般都会有头疼、腰痛、肌肉疼或全身疼痛等症状,但宝宝却看不出有明显的全身疼痛,只是表现情绪极坏,严重时会导致肺炎,必须十分小心。宝宝常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如无合并症,3~4天后症状减轻。
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水、痰液等分泌物中,主要借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流感的潜伏期为1~2日,最短者数小时,长者达3日。
9.经常给宝宝吃“小中药”可预防疾病吗
有不少家长习惯在给宝宝看完病后,要求医生开些小中药。当宝宝稍稍有点不适时,就给服一定量的小中药,希望能对疾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其实这种做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因为吃药后,药物都经由肝脏解毒,肾脏排泄。宝宝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内脏还没有发育完全,肝脏的解毒功能还很差,肾脏的排泄功能也不完善,所以应尽量少用药,更不要私自滥用药。此外。许多宝宝用药都含有镇惊作用的朱砂,而朱砂是炼汞的原料,长期服用可蓄积毒素,从而影响宝宝的健康。因此,与其临时用药物预防疾病。不如平时多在饮食和照料上多加注意,并加强对宝宝的身体锻炼,以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从而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10.口角炎
当发现宝宝嘴角周围发红、发痒,甚至出现糜烂、裂口,则说明得宝宝了口角炎。宝宝发生口角炎的同时,通常还会出现舌炎,表现为舌发干,舌头表面光滑,色泽鲜红。有灼痛及刺痛感。
这种病多是因缺乏维生素B2所引起的,因此在药物上可服用维生素B2来治疗,在饮食上应多吃绿叶蔬菜、蛋黄、肝、糙米、豆制品、水果等。
应注意不要让宝宝舔口角,更不要涂紫药水,因为紫药水会使口角更加干燥,易发生裂口。可以涂些红霉素软膏或防裂油,不仅可抗感染而且有促进上皮细胞生长的作用。
11.皮肤干裂
宝宝皮肤干裂的情形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秋天和冬天,宝宝的皮肤看起来干燥,而且有点红,也可能会痒,要减轻宝宝的不适,可试试以下办法。
(1)不要常洗澡。
(2)沐浴时用温水,不要用热水,少用肥皂。
(3)将皮肤拍干,不要用擦干的方式。
(4)在干燥皮肤上抹润肤油以免干裂部位发炎。
(5)室内空气非常干燥时使用凉雾加温器。
(6)假如所住空气干燥,在暖气系统中添加加温器,或在房间中放加湿器。
(7)如果只是轻微不适,可用非处方的皮肤润滑剂,如凡士林软膏,矿物油,或不含酒精,无香料的乳液,假如宝宝皮肤严重干裂,而且家庭护理在一周后仍无法缓解症状或伴有皮肤发炎时应及时就医。
运动教练的话
1.运动能力训练
(1)靠坐
将宝宝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小椅上,让宝宝靠坐着玩,或者家长给予一定的支撑,让宝宝练习坐,支撑力量可逐渐减少,每日可连续数次,每次10分钟。
(2)翻身
继续用玩具逗引,使宝宝的翻身动作更加灵活,能左右翻身,后转或仰卧。
(3)手指的运动
将一些带响的玩具(易于宝宝抓握)放在宝宝面前,首先让他发现,再引导他用手去抓握玩具,并在手中摆弄,然后除继续训练其敲和摇的动作外,还要训练宝宝做推、捡等动作,观察他们拇指和其他四指是否在相对的方向。
2.婴幼儿健身操
(1)后屈运动:
让宝宝俯卧,两手握住宝宝小腿。将腿提起,然后放下,连续做两遍。
(2)仰卧起坐:
让宝宝仰卧,两手握住宝宝手腕,拉宝宝坐起,然后还原,连续做两遍。
3.游戏训练:蹦蹦摆摆跳跳
目的:训练宝宝下肢肌肉力量,使之能够支持身体质量和蹦跳,同时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
方法:家长坐在椅子上,用手期扶住宝宝的腋下,让宝宝在家长的腿上蹦跳。当宝宝蹦起来时用力将宝宝向上悬空举起,使宝宝的身体在空中左右摆动几次,然后让宝宝落在家长的大腿上,下肢能伸直支持住身体。家长一边扶着宝宝做活动,一边配合着动作有节奏地说“蹦蹦——摆摆——跳跳!”要求宝宝蹦跳时下肢会用力蹬,悬空摇摆时身体能适应和配合家长摆动的方向,落地时下肢能短时伸直。
注意:此项训练要求宝宝下肢肌肉发育良好,如果在蹦跳时双腿弯曲不能支持身体时,就不能作蹦跳训练,此时可以先作仰卧蹬踢红球的练习,过1~2周后再作蹦跳训练:宝宝容易疲劳,一般训练4~5次后休息。
不该犯的错误
1.不要给宝宝喝过甜的水
不能给宝宝喝过甜的水,会使宝宝的腹部饱胀,而且睡觉前要给已经萌出乳牙的宝宝定时清洁牙齿。不要给宝宝喂食带糖分的食物和水,以免含糖食物在口腔细菌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腐蚀宝宝的小牙。
2.不要给宝宝光喝汤
有的家长认为汤水的营养是最丰富的,所以经常给宝宝喝汤或者是拿汤泡饭,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不论怎么煮,汤水的营养都不如食物本身的营养丰富,因为汤里的营养只有5%~10%。
3.对体形较胖的宝宝不可以提前断奶
有的妈妈认为宝宝长得比较胖,可以提前断奶,这是错误的,宝宝断奶与体重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妈妈最好还是按正常时间给宝宝进行断奶比较好。
4.婴幼儿防晒误区
(1)误区一:穿越露越凉快。不少家长给宝宝穿无袖的小背心,给小女孩穿吊带裙和露背装,这样导致宝宝大部分皮肤裸露在外,最容易造成全身晒伤。正确的做法是,宝宝出门穿棉质地的衣服,颜色也以浅色为宜。衣服的式样不能太过暴露,要穿有袖的上衣。此外,不要给宝宝理光头,光头既不利散热也容易被晒伤。宝宝外出时,最好戴宽边遮阳帽。
(2)误区二:给宝宝涂防晒霜。给宝宝选防晒霜要选正规厂家生产的,要标注只适合婴幼儿使用的。但是,无论是哪种防晒霜,都会对宝宝皮肤造成刺激。因此,对宝宝而言,物理防晒才是最有效的,带宝宝外出时,还是不要忘记撑伞戴帽。
(3)误区三:宝宝车有遮阳篷就可以了。由于地面阳光的反射同样强烈,所以宝宝出门最好还要做足防晒功课。此外,家长应尽量避免上午10点~下午5点之间带宝宝出门。
(4)误区四:洗澡可减轻晒伤。不少宝宝在晒后会感到皮肤变红、发痒,家长通常给宝宝洗个澡,觉得“降降温”就行了。其实此时宝宝的皮肤已经被晒伤。因此,一旦发现宝宝的皮肤出现异样,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立刻去医院检查。平时在宝宝洗澡时,也可以在洗澡水中放上一些野菊花、金银花等,以便让皮肤清凉。
5.纱巾蒙脸要不得
丝(纱)巾虽然很薄,但很细密,透气性能差,如果长时间地把丝(纱)巾蒙在宝宝脸上,巾内空气流通不畅,宝宝的头部就会形成一个供氧不足和二氧化碳滞留的小天地。同时,由于丝(纱)巾的吸湿性能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人体出汗、呼吸排出的水汽不易透过,时间长了,必然给宝宝细嫩的脸部皮肤带来不良刺激,容易引起脸部红肿、瘙痒、荨麻疹,甚至出现哮喘等变态反应。因此,不要常用丝(纱)巾蒙住宝宝的脸。
6.不宜强行制止宝宝哭泣
婴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够完善,当其受到惊吓、委屈或不满足时,就会哭。哭可以使宝宝内心的不良情绪发泄出去,通过哭能调和人体七情,所以哭是有益于健康的。
有的家长在宝宝哭时强行制止或进行恐吓,叫宝宝把哭憋回去。这样做会使宝宝的精神受到压抑,长期下去会导致精神不振,影响健康。当宝宝哭时,家长要顺其自然,宝宝哭后就能情绪稳定,嬉笑如常了。
7.父母不要对宝宝说儿语
有一些小朋友从小就伶牙俐齿,什么话都会说,可到了四五岁时还常常说儿语,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宝宝周围的成人,一直在用儿语同宝宝交谈,使得宝宝很难改掉儿语习惯。宝宝总是在模仿成人说话,所以宝宝周围的人应该使用正常用语和宝宝交谈,并且找一些优良的适合宝宝的读物,用正确的语言告诉宝宝图书的内容,教给宝宝正确的发音。如果宝宝的发音不准确,父母也不必着急,也不能责怪宝宝,而是应该耐心地对宝宝,鼓励他再试一次,通过反复的练习,使宝宝学会使用正常的语言。智力发展较慢的宝宝也常用儿语,所以父母更有必要认真地加以指导。
新妈妈经验谈
1.冬天穿衣不要过多
冬天不要给宝宝穿过多的衣服,特别是男宝宝。举一实例:我家宝宝五岁左右的冬天咳嗽了一个多月也没好,儿童医院、儿研所都去过好几次也不行,医院也查不出来毛病,后来我把宝宝的毛裤脱了,就让宝宝穿一条秋裤,一条厚裤子,结果宝宝几天就没事了。
(张月,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