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育英才:做天下最优秀的父母
32368100000061

第61章 “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扼杀

父母要将孩子当作成年人看待,当他跌倒时,让他自己爬起来。

在知识的培育上,我们的父母普遍对孩子灌输太多。灌输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不仅在对知识传输的有效性上,更主要的是对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束缚作用。

西方国家的幼儿园划成活动区,允许四五岁的儿童自由走动,大声唱歌,甚至还可以跟同伴捣乱。中美两国教师对此作出了不同评价:中国老师说这些孩子有多动症,应当治疗;美国老师说这些孩子的做法并不过分,从小得到个性自由的锻炼。

我们的家庭教育一方面对孩子保护过度,替代过多;另一方面又对孩子限制太死,忽略了对孩子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育家乔治·戴克曾经就“猫和老太太有什么相同点”分别问过中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中学生说:都有生命,都会呼吸;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则说:都怕冷,都爱吃鱼,都爱睡觉,睡觉时都爱打呼噜,平时都爱自言自语。论文化知识水平,中学生比幼儿园小朋友高得多,为什么答案却远不及后者精彩呢?这就是因为长期追求一个答案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千万不要培养“五分 绵羊”的标准件,而要造就一代有责任感、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有交流合作能力和终生学习本领的一代。

生活中父母们常常持有这样一种态度:“你还小,懂什么?让我来教你,你照我说的去做。”这种态度的根据在于父母对孩子的知识、智力水平的错误评价。父母们常常低估孩子自我观察与学习的能力,因而经常为孩子出人意料的聪明举动感到惊讶。但在父母赞叹自己的孩子聪明的同时,仍不能打破成见,以客观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智慧,而是沉醉于自己的导师地位。

教子忠告

如果让孩子当“总统”,父母的职位最好是“顾问”,当孩子遇到难以决断或不明白的问题时,父母只需在旁边加以引导。父母当好“顾问”也决非易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有时候,父母的懒惰与无知也会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总的来讲,父母不喜欢孩子有太多的问题,因为父母也不知道答案。父母喜欢做的是买一本大全,照书上读,照书上做,一书定音,懒得费脑子去和孩子一步步地探索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总是用一句“你怎么有这么多问题,有什么用?”驳回,一语蔽之,既掩盖了自己不知道答案的窘境,又省去了没完没了进行解释的麻烦。大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心切,费许多周折送孩子上这个班那个学,以便开发智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毫不在意地驳回他们的触角,而不是坦然地承认自己不知道答案,或表示要共同探讨,或提供其他寻找答案的途径。

人与人交往时,可能会出现多种自我形态,孩子也是一样。如果父母将他当作孩子般看待,他的表现会是任性和依赖;如果父母以朋友或成人般看待他,他便会用真诚与交心的态度与你交流。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有能力、懂得自重的人,就必须让孩子去克服困难,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如让他自己穿衣袜、自己收拾玩具等。有一些孩子什么事都要别人帮忙,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替他做了他自己本来可以做的事。

要将孩子当作成年人看待。当他跌倒时,让他自己爬起来;当他学讲话时,不要替他找词汇,要让他自己说完自己的意思;当他上学时,让他自己走,不要老是牵着他的手;当他懂得花钱时,给他零用钱,让他自己安排购买日用品;当他选择朋友时,让他自己作出决定。除非有危险性,否则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也不要干涉孩子正在做的事。他将会永远感谢你允许他自己成长的。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看重、肯定和认同。一旦被别人委以重任,便会对自己增加信心,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同样地,父母若把孩子当作成人看待,孩子便会很快地建立起独立的性格,将潜能发挥至极限。

父母在委以重任之前,必须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年龄、兴趣、能力及是否可以胜任等因素,然后再分配给他适合的工作。

这些工作,对父母而言,可能是非常简单的,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但孩子年纪尚小,能力和经验自然比不上父母,加上是初次尝试,可能会有过失或不完美的地方。

父母切记不要在孩子还未完成任务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去其工作,由自己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完成。

要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要经历一连串的冒险和对未来世界的挑战的。在孩子的生活里,是没有“失败”二字的,所有的体验都将是“经验”。

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他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因为孩子最终会离开父母,去开辟自己的新天地,去建立自己的家。那么,做“顾问”的最好方法是“开会讨论”,家庭会议是素质教育一直提倡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讨论来解决。父母从与孩子的谈话中得到的情况,可以帮助父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办。有时父母试图用简单的方法去纠正孩子的一个很明显的错误思想,如果不能得到任何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思考、选择的机会,只是简单地要求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见,而孩子是不会与父母争论的。如果父母同孩子的讨论走入了歧途,孩子就不愿再继续讨论下去,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父母认为他们的观点不对,在做他们的工作,好让他们承认错误,改换观点。这时,父母可以先停止讨论,把问题放到一边,过一段时间再找机会谈,一定要避免做硬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