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从一连串的偶然开始
史蒂夫·乔布斯之所以能够成为史蒂夫·乔布斯,纯属偶然。
如果乔安妮·西贝尔(JoanneSchieble)56年前没有遗弃自己的孩子,人类的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史蒂夫·乔布斯这个被万人景仰的名字。
回望历史,任何一个取得辉煌成功的人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和“个体主观能动性”这四个因素的交互作用,缺一不可。但这四个因素往往因着一连串的偶然才得以风云际会。
乔安妮无奈而悲伤的决定,无意中为这个刚一出生就被遗弃的孩子开启了日后的荣耀与挣扎之门。她不得不放弃的这个孩子,来自于一段不被认可的异国之恋。
这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却要从一个名叫阿卜杜拉法塔赫·詹达利(AbdulfattahJandali)的叙利亚人说起。
詹达利出生于叙利亚第三大城市霍姆斯,并在那里长大,他的家族是一个拥有多个村庄和大量土地的名门望族。
1952年,21岁的詹达利怀抱着成为一名外交官的梦想,漂洋过海来到了与叙利亚相隔万里之遥的美国。一年后,他进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政治学博士。
与此同时,出生于美国格林贝的乔安妮·西贝尔也正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语言障碍矫正专业的研究生。
詹达利与乔安妮相遇相恋。1954年,乔安妮怀孕了。但是,横亘在这对恋人面前的却是无法逾越的重重困难。
乔安妮出生在一个保守的美国南方家庭,乔安妮的父亲根本不接受一个来自东方的叙利亚人成为他的女婿,他以取消乔安妮的继承权来极力反对两人结婚。当时正值20世纪50年代,未婚先孕是一件有伤风化的丑事,堕胎更是违法的行为。
结婚是不可能的,堕胎是违法的。生下孩子独立抚养则为社会道德所不容。此刻的这两个年轻人在经济上尚未独立,也没有能力自行抚养孩子。
唯一的办法就是将这个孩子托付给他人收养。
当时,社会上有这样一些服务机构,一方面为没有儿女的父母们服务,同时也照顾怀孕的单身母亲。自然而然地,这些机构具备了中介的功能,可以为非婚生孩子的收养牵线搭桥。
1954年底,即将临产的乔安妮孤身一人,从麦迪逊来到了几千里外的旧金山。通过服务机构,她决定把腹中的孩子送给等待领养名单上的一对律师夫妇。作为母亲,尽管她没法亲自将这个孩子抚养成才,但她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富裕的、有教养的家庭中快乐成长,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个孩子的命运似乎就这样被决定了。
1955年2月24日,乔安妮生下了孩子,这是一个男孩。但是,就在孩子呱呱落地后,这对律师夫妇突然宣布,他们想要收养的是一个女孩,而不是男孩。
突如其来的拒绝让乔安妮措手不及。她只能联系等待领养名单上的另一对夫妇。这对夫妇属于蓝领阶层,和先前富足优裕的律师家庭不可同日而语。但乔安妮一时也找不到其他的人选。
在接到乔安妮的电话之前,保罗·乔布斯(PaulJobs)和克拉拉·乔布斯(ClaraJobs)已经为领养一个孩子等待了近10年之久。克拉拉因为一次宫外孕永远丧失了生育能力。
长时间的期待如果还没有让一个人绝望,就会让这个人更加热望。突如其来的喜讯让乔布斯夫妇喜出望外。他们忙不迭地满口答应,承诺一定会善待这个孩子,把他当成亲生儿子来抚养。
这个孩子的命运似乎又一次被决定了。
就在双方准备签署收养协议时,事情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这一次的变化并非来自乔布斯夫妇,改变心意的是乔安妮。
乔布斯夫妇不够富足,已经让乔安妮心有疑虑。当她了解到克拉拉没有上过大学,保罗·乔布斯甚至连中学也没有毕业后,乔安妮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儿子交付给拥有如此教育背景的一对夫妇。她拒绝在领养文件上签字。
乔安妮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出于人类本能的一种外群体偏见。她本人和孩子的生父詹达利均聪明过人,属于知识精英阶层。教育背景不佳的乔布斯夫妇显然和他们不属于同一群体。乔安妮可以接受孩子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成长,却不能容忍孩子的养父母在知识素养上的贫乏而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粗俗不堪的人。
人生其实充满了转机与变化,并无一定之规。鸿鹄之子也许只拥有燕雀的志向,帝王将相也不一定全是世袭而得。但23岁的乔安妮显然还摆脱不了这样一种人类根深蒂固的外群体偏见。
乔安妮的变卦让保罗和克拉拉备感挫折。得而复失造成的心灵伤害远远大于从未拥有。保罗和克拉拉不愿意多年来的梦想在即将实现的一刻破碎,他们不断地与乔安妮沟通。当终于得知乔安妮为何拒绝的真相后,他们斩钉截铁地承诺,尽管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教育背景,但将来一定培养孩子上大学。
乔安妮的拒绝,绝非故弄玄虚,但在客观上却导致了“不情愿卖家效应”。
这本是在商场上翻云覆雨的谈判老手的拿手伎俩。明明急着推销自己的产品,却伪装出一副不情愿出手的姿态,从而诱引买家身不由己地开出更高的求购价码。
乔布斯夫妇求子若渴,所以郑重地追加承诺,以期换得乔安妮的允可。他们先前承诺只是善待孩子,把孩子当成亲生。而此刻,他们则承诺一定要让孩子上大学。他们当然不会想到,此刻的这一个承诺竟然会让他们在20年后差一点倾家荡产。
承诺是人类长期进化形成的一种心理运作模式。如果没有承诺的约束,人类的始祖不可能发展出相互间长期的信任关系,人类也就不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社会。一个人做出了承诺,必然会在内心埋下一个锚定。如果他不能如期履行自己的承诺,就会造成内心的认知不协调而心神不安。同时,违背承诺也会带来外在的社会压力。一个经常失信、言行不一的人,是无法在一个群体性社会中长期生存的。
承诺在带给承诺者内心约束的同时,也为其赢得外部信任提供了可能。
尽管乔安妮不愿意将儿子交付给乔布斯夫妇,但是,一方面她短时间内找不到其他更为适合的领养者,另一方面,乔布斯夫妇经由承诺表现出的诚恳与热忱也软化了她的外群体偏见。
1955年3月1日,乔安妮终于同意把孩子托付给保罗和克拉拉。
失而复得带来的喜悦也远远大于一直拥有。保罗和克拉拉喜不自胜,他们日后对待这个孩子的方式与态度也在这一刻定下了基调。这一基调所弥漫的成长环境(即“人和”)对乔布斯日后的“个体主观能动性”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他们带回了这个孩子,给这个孩子取名为史蒂夫·乔布斯。为了表示自己的喜爱之情,保罗将自己的名字也放入了孩子的名字之中。就这样,这个世界上很偶然地就有了一个叫做史蒂夫·保罗·乔布斯的孩子。
被亲生父母遗弃,是乔布斯一生中遭逢的第一次被遗弃。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他还将遭逢两次被遗弃。无一例外的是,这三次被遗弃,彻底改变了乔布斯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乔布斯对命运与人生的认知。
保罗和克拉拉过早地告诉了儿子他的身世真相。这对于乔布斯的人格塑造、性格成型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乔布斯六七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坐在自家屋前的草地上向街对面的一位女孩讲述自己被领养的事情。那位女孩天真地问道:“这是不是说明你的亲生父母不要你了?”乔布斯顿时像被闪电击中一般,立即跑回家中,号啕大哭。尽管保罗和克拉拉温言抚慰,但伤害业已造成。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亲生父母当时的无奈之举。被遗弃带来的不安全感就像一颗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埋入了乔布斯幼小的心灵。在他此后的岁月进程中,我们会清晰地看见这一“炸弹”引爆后产生的巨大影响(尽管他本人一再否认这一影响,但否定一切正是他的招牌式行为)。
当乔布斯偶然地成为乔布斯后,他还不知道,他的养父母所居住的地区,以及这个地区正在发生的变化又偶然地为他日后的发迹提供了最得天独厚的“天时”与“地利”。
“人们无法预见到未来事件可能引起的偶然,只有在事后才能发现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功成名就的史蒂夫·乔布斯受邀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回顾一生经历的总结感悟。
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事就在这一系列的偶然中开始了,接下来,我们则要从他一生的荣辱沉浮中发掘出那些鲜为人知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心理感悟:事后看来,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
02溺爱是没法刹车的
保罗和克拉拉的家安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日落区,位于旧金山湾区的北端。
就在史蒂夫·乔布斯在旧金山出生的1955年,外部世界发生了几件看似和这个初生婴儿毫不相干的事情。
这一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约翰·巴丁(JohnBarden)、沃尔特·布拉顿(WalterBrattain)和威廉·肖克利(WilliamShockley),以奖励他们发明了晶体管。正是晶体管的出现以及随后集成电路的发明,才让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微型化成为可能。若非如此,俗称为电脑的微型计算机也不可能问世。
这一年,在旧金山湾区最南端的圣克拉拉山谷(SantaClara),日后享誉世界的“硅谷”正如一颗种子在破土萌发。圣克拉拉山谷看上去还是一派田园风光。谷底是一连串的小镇,从圣荷西到旧金山的平原地带一路绵延。从北向南,依次是洛斯加托斯(LosGatos)、圣克拉拉、森尼维尔(Sunnyvale)、山景城(MountainView)、洛斯阿尔托斯(LosAltos)、帕洛阿尔托(PaloAlto)、门洛帕克(MenloPark)、雷德伍德城(RedwoodCity)、圣卡洛斯(SanCarlos)、希尔斯伯罗(Hillsborough)、伯灵格姆(Burlingame)和南旧金山(SouthSanFrancisco)。这些小镇当时默默无闻,但在今天却因为诸多IT大公司的全球总部坐落于此而声名显赫。此时的库珀提诺(Cupertino)也还只是一个小村庄。
这一年,被誉为“晶体管之父”的肖克利在获得诺贝尔奖后,离开贝尔实验室返回故乡圣克拉拉,创建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很多青年才俊慕名赶来加盟。后来,一些青年才俊离开后,成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Semiconductor,也被译为“飞兆”公司)。仙童公司不但为硅谷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还为硅谷孕育了成千上万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堪称IT业的“西点军校”与“人才摇篮”。仙童公司的员工离职后,创立了英特尔(Intel)、AMD等诸多至今仍长盛不衰的大公司。正如成年后的乔布斯比喻的那样:“仙童半导体公司就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这种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随风四处飘扬了。”
这一年,一家名叫洛克希德(Lockheed)的航空航天公司也来到了森尼维尔镇,创建了“导弹系统处”的总部大楼,招募了成千上万的电子工程师来到这里,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美国的宇宙飞船登月的宏伟蓝图。这其中有一位名叫杰里·沃兹尼亚克(JerryWozniak)的工程师,他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在森尼维尔一个安静的小区安了家。沃兹尼亚克的长子史蒂芬(StephenWozniak)已经5岁。史蒂芬从不到4岁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父亲的电子学教育了。但他的母亲经常叫他史蒂夫。
命运总会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将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人联系在一起。就在襁褓中的乔布斯日渐成长的同时,命运已经在悄悄地为他搭建日后供他纵横捭阖、呼风唤雨的大舞台。
在史蒂夫·乔布斯5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父亲保罗将家从旧金山湾区的北端搬到了南旧金山,进入日后被称为“硅谷”的这一片区域范围。3个月后,乔布斯一生中与他纠缠不休的最大对手将在美国西雅图出生,他的名字叫做比尔·盖茨(BillGates)。
有意思的是,乔布斯的养父保罗是在威斯康辛州的日耳曼敦长大的,而乔布斯的亲生父母也是在威斯康辛州相识相恋的。
保罗十几岁的时候从中学辍学,一直在中西部地区四处游荡。30多岁的时候,他应征加入了被称为“流氓海军”的美国海岸警卫队。二战结束后,保罗在旧金山退役,并结婚定居下来。
保罗心灵手巧,做过机械师、二手车买卖等,此时的职业是为一家金融公司工作,具体负责催收坏账,核查汽车经销商的贷款条件是否合规。
一般的美国人对待孩子,本来就持比较宽容的态度。对于这个期盼多年、颇费周折才领养来的孩子,保罗和克拉拉当然更是疼爱有加。而且,从保罗本人的经历来看,他也不是一个喜欢受太多约束的人。这一特性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中。
所以,乔布斯从一开始就处在了一个近乎溺爱、毫无约束的环境中。
每个孩子刚来到世间的时候,都是充满了不会趋利避害的好奇心的。这种好奇心在没有碰壁之前,不会停止其扩张的步伐。也就是说,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会不断去试探这个世界的底线。这个时候,父母的言行态度,就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设定了种种的锚定,来约束管教孩子的行为。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具有两个相反向度的影响。一方面,孩子会变得循规蹈矩,日益符合一般性的社会规范要求。这使得成长起来的孩子更能适应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这也会扼杀掉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孩子变得平庸。正如毕加索曾经说过的:“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艺术家,问题是长大之后如何保留才华。长大之后的所有时间,其实都被用来寻找稚嫩无知时那种天真的创意自信。”
保罗和克拉拉对孩子非同寻常的宽容使得乔布斯天性中的那种我行我素、不受约束的因子被无限地激发了出来。很快,乔布斯就表现出了他那无与伦比的创造力(或者毋宁说是破坏力)。
乔布斯长到3岁时,他的儿童多动症已经非常明显。他精力旺盛,经常一大早就起来捣乱,搞恶作剧。
有一次,他为了搞清楚电是怎么回事,把母亲的一根发夹插到了电源插座内。乔布斯触了电,保罗和克拉拉赶紧送他去医院。
还有一次,乔布斯觉得用来毒杀蚂蚁的药剂瓶很好玩,他忍不住打开瓶子喝下了药剂。他的父母又得赶紧送他去医院洗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