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个让父母操心的孩子,但保罗和克拉拉并没有对他严加呵斥。在这样的纵容下,乔布斯就像任何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一样,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了。这看起来似乎会让他走上一条歧途,但凡事有弊亦有利。乔布斯那种与生俱来的“天真的创意自信”也得以原原本本地被保留了下来。
尽管乔布斯是如此的让父母操心,但对孩子有着特殊喜欢的保罗夫妇又收养了一个比乔布斯小两岁的女孩子,并取名为帕蒂(PattyJobs)。
后来,保罗供职的金融公司派他长驻帕洛阿尔托分公司工作。保罗希望能够多一点时间和两个孩子在一起,就决定在距离帕洛阿尔托很近的山景城买一套房子。山景城和森尼维尔、帕洛阿尔托一样,也住满了电子工程师。
这是乔布斯的第二次搬家。这样,乔布斯距离“硅谷”的中心——他未来的舞台又近了一步。
在抚育乔布斯的过程中,保罗和克拉拉眼前总是会浮现起乔安妮年轻而严肃的面容。在教育背景和家庭经济实力上的不足总是让他们内心深处有一种自卑感。他们经常会扪心自问:“如果这个孩子生活在那个律师家庭,他们会怎样来抚养教育他呢?”
当他们搬到山景城后,这个问题有了一个答案(这绝非最终的唯一答案,而仅仅是一个开始)。那就是得让孩子学游泳。但是家里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乔布斯上游泳课的费用。克拉拉只好靠晚上帮朋友们看孩子来挣钱。
乔布斯报名参加了“山景城海豚”游泳俱乐部。在这里他遇到了马克·沃兹尼亚克。这个沃兹尼亚克是那个将和乔布斯风云际会的沃兹尼亚克的弟弟。虽然住得很近,但乔布斯还要再等上10年才能和那个沃兹尼亚克相识。
在游泳俱乐部里,小乔布斯显得很不合群。显然,这也是父母对他放纵的结果。这是乔布斯最早与外人打交道。外人当然不会像溺爱他的父母那样,无条件地满足他任性的要求。这带给了乔布斯很大的挫折感。当他发自内心的任性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会忍不住哭起来。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了他成年以后。这样的言行举止当然不太招人喜欢。
乔布斯上学后,他放纵不羁的个性丝毫也没有改变,反而变本加厉起来。
在学校里,他喜欢捣乱、不服从老师的管理、不完成家庭作业。有好几次,他被学校驱逐回家。但溺爱孩子的保罗·乔布斯总是维护他,并向老师阐明:“听着,这不是他的错。如果你提不起他的兴趣,那是你的错!”
四年级的时候,一位名叫伊莫金·希尔(ImogeneHill)的老师收留了他,让他免于被开除。希尔老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来与这个“问题学生”沟通。她采用了“以邪制邪”的策略。她对乔布斯说:“我真心希望你能完成这些作业。你要是能完成,我就给你5美元。”
5美元,对于9岁的乔布斯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在这段时期,他的父亲改行当房地产经纪人,却遭到失败。后来不得不拾起机械修理工的老本行。他好不容易在圣卡洛斯的一家机械修理店找到工作,只能从底层干起,收入很低。他和克拉拉从来不休假,家具也是修了再修,家里也买不起彩电。
乔布斯很难理解家里为什么一下子变得那么穷。伊莫金的5美元悬赏,对他的诱惑很大。更关键的是,伊莫金对他的态度与纵容他的父母非常相似。这正是乔布斯惯于且乐于接受的一种相互关系。这一偏好贯穿了他的一生。
乔布斯不俗的学习天分由此被激发出来,他的功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最后,学校建议他跳过五年级,直接就读六年级。
如果没有伊莫金,也许乔布斯就会在监狱里度过一生了。可以说,是伊莫金改变了乔布斯的人生轨迹。
对乔布斯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恩惠。互惠原理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基本心理模式,其威力巨大无比。正如社会学家埃尔文·古德纳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找不到一个不认同这条原理的社会组织。”当然,也包括个人。
日后功成名就的乔布斯并没有忘记伊莫金的恩惠。他回报的方式就是为购买苹果公司产品的老师和学生设立专门的教育优惠。
今天享受到惠益之果的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师生们,请一定别忘了伊莫金女士当年种下的惠益之因。
心理感悟:宽容与纵容其实只有一线之隔。
03索取的勇气就是智慧
美国的六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一。乔布斯在四年级的优异表现让他得以跳过五年级直接进入了六年级。
一个整天捣乱,连作业也不愿意做,数次被勒令退学的“问题学生”,竟然在稍加努力一年后就实现了跳级。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这一方面说明了乔布斯拥有源自亲生父母优良基因的惊人天分。另一方面,这也在乔布斯幼小的心田里埋下了一颗“惊人自信”的种子。这颗种子在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滋养下,迅速成长,最终形成了他日后“顾盼自雄,唯我独尊,特立独行,睥睨世人”的傲岸性格。
当乔布斯满怀信心地进入六年级的学习后,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他就读六年级的学校是山景城的克里滕登中学(Crittenden)。这个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山景城东部边界的低收入区,学校的学风很差,校内小无赖、小混混成群扎堆,有的学生甚至敢对老师发出威胁。当地的警察经常被叫到学校里维持秩序。
在这个复杂混乱的环境中,乔布斯总算明白了什么叫做“小巫见大巫”,他所擅长的那些恶作剧、小把戏和那群小无赖、小混混相比,根本不堪一击。
乔布斯经常被欺负。在这个学校痛苦地煎熬了一年后,他决定要和父亲谈一谈。
1966年暑假里的一天,乔布斯对保罗说:“我要转学!”
对于一个11岁的小孩来说,转学是一件很正式的大事,似乎不应该是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所能提出的要求。
保罗很不理解,但他还是很耐心地解释道:“这个学校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近,如果转到别的学校,上下学就很不方便了。”
保罗一个人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如果他的时间要分出一大块来接送孩子上下学,恐怕家里就有人要挨饿了。当初,他们家从南旧金山搬到山景城,就是因为保罗常驻帕洛阿尔托后,担心上下班会耗费太多的路程时间。
但任性的乔布斯对父亲的解释置之不理,固执地说:“我一定要转学。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不上学了!”
乔布斯对学校里的小混混无能为力,但对付自己的父母已经很有一套。他从一贯的“斗争经验”中得知,只要自己坚持,父母没有不答应的。但是,乔布斯此前所谓的要求,不过是一些孩子气的想法。保罗和克拉拉就像所有溺爱孩子的父母一样,对他“言听计从”。
但转学一事,对整个家庭的影响非常大,绝不是小孩子的“过家家”游戏。保罗和克拉拉耐着性子想说服乔布斯,但乔布斯根本不为所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看着孩子那张稚气又十分严肃的小脸,保罗和克拉拉的面前又浮现出乔安妮的面容。是啊,如果孩子连中学都不上了,将来怎么兑现一定要让他上大学的诺言呢?而克里滕登中学的混乱景象也确实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保罗的心不由软了下来。他和克拉拉决定,为了给孩子换一所学校,他们只能另买一所房子搬家。对于一对蓝领夫妻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都会感叹,这个孩子真是没救了。这对父母真是没救了。
保罗和克拉拉以为这样就可以息事宁人了。他们不会想到,这仅仅只是这个孩子提出的第一个“无理要求”……
保罗在洛斯阿托斯新买了一所房子,这所房子位于克里斯特路(CristDrive)11161号,有三间卧室和一个宽敞的车库(1983年,这所房子的门牌号被换成了2066号)。这里距离正在飞速发展的惠普公司只有10分钟车程。
就这样,乔布斯一家进入了日后被称为“硅谷”地区的中心地带。这是乔布斯家的第三次搬家,也是11岁的乔布斯主导的第一次搬家。乔布斯的新家属于库珀蒂诺中学的学区。这样,乔布斯就开始在库珀蒂诺中学上学。这所中学距离他日后掌管的那家世界500强大企业的总部只隔了3条街道,相距16英里。
为什么一个任性的11岁孩子竟然可以说动(甚至可以说是胁迫)年近半百的父母作出搬家转学的举动呢?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的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曾经在1972年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当时他在纽约市立大学(CUNY)任教。他派学生到地铁上去做一个要求他人让座却不说明任何理由的实验。其结果令人惊撼不已。
在随机选择的地铁乘客中,有56%的人给陌生、唐突而且毫无理由的要求让座者让出了自己的座位。另外还有12.3%的乘客虽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座位,但也往旁边挪了挪,与要求让座者共享了一个座位。这样算起来,一共有68.3%的乘客给米尔格拉姆的学生让了座。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惊人秘密。
我们往往以为,一个人要让另一个人服从,要么必须具备崇高的威望,要么必须具备充足的理由。但地铁让座实验表明,那些都不是必要的条件。实际上,你只要敢于提出要求,就能得到更多。你只要敢于坚持己见,就能让他人妥协让步。
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少有人在面对外部的权威、压力时敢于提出要求,坚持己见。11岁的乔布斯之所以能以强硬而绝不让步的姿态来面对父母,很大程度上是保罗和克拉拉溺爱纵容的结果。
萧伯纳曾经说过:“卖花女和淑女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其行为举止,而在于她被如何对待。”
如果保罗和克拉拉对乔布斯的要求加以“强硬镇压”或“柔和婉拒”,乔布斯也许会将家里闹个天翻地覆。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他的“乖乖就范”,按照父母为他设定的轨道走下去,直至成年。如果真是这样,乔布斯的个性与行事风格也许会和现在截然不同。
但是,保罗和克拉拉的宽容与退让,让任性的孩子乔布斯取得了胜利。这是乔布斯面对成人世界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胜利带给成功者的最大礼物当然是自信。自信则会让他在成功方法的固守上变本加厉,走得更远。乔布斯11岁时面对父母无意中掌握的这一奥秘,在此后取得了接二连三、屡试不爽的成功。“敢于提要求”逐渐演变成为乔布斯深蕴于潜意识的本能冲动。在今后的岁月里,他会不厌其烦地运用这一最简洁明快,威力也最大的控制策略。而他最后的行事风格也必然肆无忌惮地趋向于“用最暴烈的方式来提出最为苛刻的要求”这一终极境界。
在洛斯阿托斯、库珀蒂诺和森尼维尔这些地方,居住了大量的电子工程师。身处其中的很多孩子们也在这样的氛围下产生了对电子技术的浓厚兴趣。乔布斯也不例外(所谓的“天时”与“地利”)。
此前一年,乔布斯还在山景城居住的时候,他去参观了山景城附近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埃姆斯研究中心。在那里,乔布斯第一次见识了计算机的魅力。实际上,当时他并没有见到整个计算机的庞大全貌,只是看到了终端设备。在那里,乔布斯试着用键盘输入了几个简单的指令,过了一会儿,计算机发出了“嗒嗒嗒嗒嗒嗒”的声音。然后,计算机通过在纸上打卡把结果展示了出来。这是乔布斯迷上计算机的开始。
多年后,乔布斯在参与录制公共广播公司的纪录片《书呆子的胜利》时,谈到了这段往事。他说:“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来说,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比方说,你可以用Basic语言或Fortain语言编写一个程序,这台机器会明白你的意思,然后它会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并给你一些反馈。如果这些结果在你的预料之中,你的程序就真的运行了。这确实是令人无比兴奋的一种经历。”也许,就在这懵懵懂懂中,乔布斯发现了一辈子的奋斗目标。
在库珀蒂诺中学,乔布斯很不合群,但却找到了一个好朋友。这就是同样对电子学着迷的比尔·费尔南德斯(BillFernadez)。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两个人个性鲜明,又都对电子器件充满了兴趣,于是“臭味相投”,成了最亲密的玩伴。
就在乔布斯和费尔南德斯小打小闹玩电子器件的时候,住在附近森尼维尔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正以浓厚的兴趣,夜以继日地钻研如何来设计一台个人电脑。
在读八年级的时候,一天,乔布斯想要自己设计一个频率计数器,但是还缺少几个电子元件。乔布斯想了想,翻出了电话黄页,在上面找出了惠普公司创始人之一比尔·休特利(BillHewlett)的电话,拨了过去。
惠普始创于1939年,经过近30年的发展,此时的比尔·休特利已经是一个功成名就的大企业家了。而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给他打电话的毛头小孩才刚刚13岁。
休特利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小孩一开口就直截了当地找他要几个电子元件。休特利诧异之余,他的涵养让他和这个小孩聊了20多分钟。
史蒂夫·乔布斯根本不懂得如何和大人物打交道的技巧,但幸运的是,他又一次得逞了。他不但如愿以偿地得到了那几个电子元件,休特利还特别准许乔布斯暑假到惠普打工。
这是乔布斯的“敢于提要求”在一个外人,在一个大人物身上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休特利的善良大度再一次纵容了乔布斯百无禁忌、毫不掩饰的个性。
乔布斯在惠普的装配线上度过了1968年的暑假。他的工作很简单,只是负责拧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不过,这已经让乔布斯十分开心了。这甚至成了乔布斯日后求职时的一份堪称“荣耀”的工作经历。
暑假结束后,乔布斯和比尔·费尔南德斯一起升入了库珀蒂诺的霍姆斯特德高中(Homestead)。同一年,沃兹尼亚克从霍姆斯特德高中毕业,去科罗拉多州读大学。命运的安排就是这样奇特,这两个日后亲密的伙伴就这样擦肩而过。
心理感悟:敢于索取强过善于索取。
04用堕落报复生活
一个人的成长,不但取决于其自身内在的基因,也要看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
史蒂夫·乔布斯天性中就有固执、偏执的成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非常明显。他在家中将天性随兴挥发。他的养父母则对他宠爱有加。由此,乔布斯的个性逐渐走向了妄自尊大、冥顽不灵,敢于肆无忌惮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或要求。
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趋势。因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早期的美国社会还相对保守。比如,未婚先孕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几乎很少有人敢于公开当未婚妈妈。这也正是乔布斯生母西贝尔要远赴旧金山将乔布斯送人的真正原因。
如果乔布斯的个性还是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他最终的归宿也许会走到社会的完全对立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