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盗没上成封面
1981年7月,乔布斯完成了麦金塔电脑的商业计划草案。他决定要在1982年年中向市场推出麦金塔。麦金塔的价格定为1 500美元,比拉斯金原先的设想要贵上500美元。乔布斯为麦金塔设定的销量是前100天销售7万台,第一年的销量要达到50万台。乔布斯提出这些漫无边际的数字源自他的过度自信。而一旦这些数字提了出来,“现实扭曲力场”就发生了作用,似乎这一切已经成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不但他自己深信不疑,而且在他自信的蛊惑下,整个麦金塔团队也信以为真(不要忘了数字可怕的锚定作用)。但悲剧的是,乔布斯所预言的这些数字,最终一个也没有实现。
更可怕的是,乔布斯把麦金塔的销售市场转向了各类办公室。苹果公司另一个正在开发的重点项目——丽莎电脑的销售市场也是如此。这等于是苹果公司向同一个市场推出了两款性能几乎一样的电脑,而且这两款电脑绝不兼容(乔布斯想造出一台只属于他自己的电脑)。但麦金塔的售价远比丽莎低,自相残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乔布斯一直捂着这个问题。他找到马库拉,对他说:“麦金塔电脑针对的是丽莎电脑无法涉足的市场。”马库拉没有深察就相信了他的话,并在乔布斯的请求下将麦金塔列为公司的正式研发项目。
乔布斯向丽莎项目的负责人科奇发出了正式挑战:用5 000美元打赌,看谁能先将自己的项目推向市场。
随着团队人数的增加,乔布斯又将麦金塔项目从德士古塔楼搬到了苹果总部附近的班德利大道3号的一座独立建筑里。这里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王国。乔布斯成了主宰这个王国的王。
他将整个团队定位为“海盗”,提出了“宁为海盗,不做海军”的口号。他的团队成员响应他的号召,在楼顶挂出了海盗的“骷髅旗”。
乔布斯的才情与坏脾气在“海盗氛围”下得到了尽情的宣泄。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推进麦金塔的每一个细节。
他不顾工程师的强烈反对,依然不允许在机箱里放入风扇。无计可施的工程师们偷偷地在改进的模型中放入风扇,他发觉后坚决要求取消。
他把学自里德学院的美术字体放入了麦金塔,彻底改变先前电脑里单调死板的展现方式。
他坚持不在机箱里放入硬盘,还无情地嘲笑坚持这一做法的工程师。他决定只用软盘来存储程序和软件,而且不肯采用第三方生产的软盘,一定要自己组建工厂自主生产软盘。
他脑子里似乎有无穷无尽的点子和想法。他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呵斥工程师,将他们的好构想骂得狗血喷头,一文钱不值,但转过头来很快就将这样的构想当成自己的想法而大肆宣扬。
在这个过程中,他确实因为经验的极度缺乏和固执己见而犯了很多事后被证明是极其愚蠢的错误。但无可否认的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没有谁比他更清楚未来的那台麦金塔到底该是什么样的。
多年以后,乔布斯回忆起开发麦金塔的过程时说:“麦金塔就在那儿,我只是把它找出来而已……”
这段话揭开了乔布斯的一个大秘密——他是一个天生的遗觉极其发达的人!
遗觉是一种并非人人都拥有的特殊天赋。所谓遗觉(Eidetic),就是指主观看到的(实际上就是一种主观想象,而非真的客观存在)图画能够十分清晰生动地浮现在眼前。遗觉发达的人可以将他以前哪怕只是短短一瞥看到的一幅图画,在以后的时间里想象出来,甚至辨别出这幅图画的每一个细节,就好像它真实地摆在面前一样。而且,遗觉发达的人可以将图画随意地从记忆中唤出,但是这样的人经常搞不清楚,哪些图画是真实的,哪些图画又是虚构的。
乔布斯之所以能够对麦金塔电脑的每个细节指手画脚,就是因为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拥有了具体而微的形象。他的“现实扭曲力场”也有一大半是建立在他极度发达的遗觉之上的。很多人以为乔布斯前后自相矛盾甚至混淆是非,是他糟糕性格的体现。其实不然。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因为他头脑中的图像出现了变化。而他自己确实又分不清现实与虚构,以及前后的变化。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乔布斯,如果没有他这种独特的天赋,麦金塔绝对不可能在两年后以惊艳的样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个时候,乔布斯在外界的名声越来越大了。
美国最负盛名的《时代》周刊派出驻旧金山的年轻记者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Moritz)来对他进行专访。这是因为蓝色巨人IBM于1981年8月宣布加入个人电脑大战后,整个社会都对这一最新的潮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苹果公司作为个人电脑的开创者自然就吸引了最多的关注目光。而这些关注目光理所当然地集中在了身为公司形象代言人、拥有最多抛头露面机会的乔布斯身上。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曝光效应”:拥有越多在公众中展现自我形象机会的人,越是能得到公众的喜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尽管在乔布斯自己看来,AppleII是“沃兹的”电脑,但莫里茨在报道中却这样写道:“(乔布斯)实际上单独开创了个人电脑产业。6年前,这家公司还窝在乔布斯父母家中的卧室和车库里,在他的带领下,该公司有望在今年实现6亿美元的销售额,而乔布斯才不过26岁……”
只有乔布斯,什么沃兹尼亚克、马库拉、斯科特全部都被忽略不计了。
这一期报道在乔布斯生日之前刊发在1982年2月的《时代》周刊上。乔布斯的个人照片也像一个大明星般出现在这一期杂志的封面上(最好的生日礼物)。这是乔布斯一生中第一次登上《时代》的封面。在他的余生中,还将有6次机会登上这个象征着成功巅峰的封面。
迈克尔·莫里茨很快被乔布斯宣布为苹果公司最受欢迎的人。乔布斯将他视为苹果公司的史学家,允许他对公司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访问。
不过,这一决定可能是乔布斯一生中最为糟糕的决定之一。当莫里茨拥有了自由出入苹果公司的权利后,作为记者的职业本能让他摆脱了“曝光效应”的制约,得到了苹果公司内部更多的真实情况和独家内幕。
快到年底的时候,风声传了出来,说乔布斯有可能得到一样更好的生日礼物——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这可是一项顶级的荣耀,只有那些处于世界之巅的伟大人物才有可能享有这样的荣耀。
志得意满的乔布斯在他的“现实扭曲力场”的作用下认为自己志在必得。多年以后,他依然言之凿凿地固执此见。他说:“《时代》已经决定要让我成为‘年度人物’了。当时我才27岁,所以我很在意这件事,我觉得那很酷……”
和乔布斯的感觉相匹配的是,莫里茨正在苹果公司内部孜孜不倦地开展采访。
但是,乔布斯的满心期盼却遭到了当头一棒!当他拿到《时代》杂志后,诧然发现封面人物并不是他,而是一台电脑,一台个人电脑!
翻开杂志,里面确实有莫里茨关于他的报道。但是,这篇报道里,他的两位好友却毫不客气地对他开炮!
丹·科特克把他有一个私生女丽莎的丑事抖了出来。文章中甚至出现了“全美28%的男性都可能是孩子的父亲”这句混蛋无比的话。
沃兹则对莫里茨说:“乔布斯根本不懂电脑,他没有设计一条电路,没有编写一段代码……”
乔布斯顿时感到了深深的伤害,他觉得自己所有的好名声都被这两个“叛徒”毁掉了。他恨透了这两个叛徒,不禁号啕大哭起来。所有的新年计划都被取消了。乔布斯把自己关在房子里,足不出户,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悲伤。当然,他不会想到自己以前是怎样伤害他的好朋友的。
这一打击重挫了乔布斯。这个睚眦必报的人当然不会放弃报复。他立即将迈克尔·莫里茨驱逐出苹果公司,并且严令任何人不得与他联系。乔布斯的报复还扩延至所有的媒体和记者。苹果公司的大门对他们全都关闭了,除非是在苹果公司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也是苹果走向保密封闭的肇始。
多年以后,乔布斯这样说:“莫里茨和我同龄,而我当时事业已经非常成功了。我能看得出他非常嫉妒,他又恰好掌握了有利条件。所以他写了一篇恶毒诽谤的文章。纽约的编辑看到这篇文章后说,我们不能让这种人当‘年度人物’。”
这是一个极为经典的“基本归因错误”。自己的错误总是出于客观因素,他人的过错则总是主观上出了问题。
但真相并非如此。莫里茨的报道其实比较客观,虽然揭了乔布斯的丑闻,但依然对他不乏赞美之词。年度人物的人选也绝非乔布斯自我认为的那样非他莫属。事实上,《时代》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委托著名的雕塑家乔治·西格尔(GeorgeSegal)制作一个个人电脑的艺术品来作为当年的封面人物。这是《时代》第一次决定选用一个无生命的物体,他们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乔布斯。
心理感悟:真相永远不止一个,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一个。
24一出生就被判了死刑
沃兹对莫里茨说的话再一次深深地刺激了乔布斯,他发疯一般地投入到对麦金塔的开发中去。
这不仅带给了麦金塔团队的海盗们巨大的压力,也让麦金塔团队与丽莎团队、AppleII团队之间的对立冲突日益剧烈。
拉里·特斯勒从施乐PRAC投奔苹果后,担任了首席科学家一职。他负责丽莎电脑的应用软件开发。他最早关注到麦金塔团队和丽莎团队之间的尖锐对立。他希望通过让很多软件能够在两款机器上共用来缓和局面。于是,他安排伯勒尔·史密斯和安迪·赫茨菲尔德拿着Mac样机来到丽莎的工作区做演示。没想到,演示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门突然被大力推开,负责设计丽莎的主要工程师里奇·佩奇(RichPage)冲了进来,大声吼道:“麦金塔会毁了丽莎的!麦金塔也会毁了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想要毁了丽莎,就是因为我们没让他来管……”
佩奇的怒气由来已久。乔布斯确实一直在公司公开赞美麦金塔,抨击丽莎。两大团队对立的祸根就是他不负责任的言行。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尽管乔布斯出于自私的本意造成了对立,却也给麦金塔团队带来了无与伦比的集体归属感。
我们知道,一个大群体中很容易因为各类细微的差别而分裂成不同的小群体。不同小群体之间的外群体偏见随之而生。同一小群体内的集体归属感、荣誉感则变得明显、强烈。
心理学家曾经在大学女生中各选了30名基督徒和30名犹太人,对她们进行了痛苦忍耐限度的实验。实验人员对她们进行了抽血测试,并告诉她们,5分钟后还将进行另一次抽血测量。
在被试等待下一次测量时,医生对犹太女学生说:“你们知道吗?犹太人不像基督徒那样能忍受这么多的痛苦。”同样,医生也对基督教女学生说了镜像般的一番话:“你们知道吗?基督徒不像犹太人那样能忍受这么多的痛苦。”
当再次抽血测试时,这两组女学生明显比第一次更能忍受疼痛了。因为无论是身为犹太人还是基督徒,她们都油然而生要为自己的独特群体声誉而战的想法。这一想法明显增强了她们忍耐痛苦的动力和能力。
乔布斯不失时机地为自己的团队贴上“海盗”的标签,也让这个小群体更加特立突兀。成员为了群体而努力的激情与动力也因之更加强大持久。所以,尽管开发麦金塔是一项极为艰巨困难的任务,但在乔布斯不惜分裂全局的激励下,这群海盗们拿出了拼老命的竞争姿态……
两大团队之间的竞争还相互激发了“他人在场效应”。“他人在场效应”又称“迪纳摩效应”(Dynamo,希腊语,意为“自身的力量”)。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教授罗曼·特里普雷特曾经设计过一个实验来验证“迪纳摩效应”。他要求参加实验的孩子们单独或两人一组来缠绕钓鱼线。结果50%的孩子在其他参赛者在场时,绕得比单独一人时快得多;另有25%的孩子则因为他人在场而兴奋过度,导致表现失常。还有25%的孩子只受轻微影响。
他人在场效应说明,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竞争对手的在场,能够将参与竞争者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
所以,当麦金塔团队埋头苦干的时候,丽莎团队也在殚精竭虑,奋力冲刺。丽莎团队甚至在一个深夜里,潜入班德利3号楼——海盗的老巢,偷走了海盗旗,并留下了一张索取赎金的通知。麦金塔团队则发动了另一次突袭,夺回了海盗旗。
不幸的是,乔布斯还是在不断地犯错误。
麦金塔需要一个软盘驱动器。乔布斯对市面上现有的产品都不满意。出于他对完美的追求,他决定自己来生产软驱。当时的软盘,薄薄的,大小和乳房差不多。有位想象力超强的工程师觉得这和英国名模——弱不禁风的崔姬(Twiggy)很相似。于是,“崔姬”就成了这一项目的代号。
乔布斯在饭店里挖来的人才埃利奥特曾经在IBM担任过软驱工厂的高级经理。埃利奥特知道生产软驱是一项精密工程,对于毫无经验的苹果公司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自行生产,绝非易事。但乔布斯心意已决,谁也阻挡不了他。
麦金塔的硬件工程师鲍勃·贝尔维尔(BobBelleville)非常担心这件事。他瞒着乔布斯(冒着巨大的风险),偷偷地和索尼公司联系,准备采用他们生产的软驱。那段时间,索尼的工程师嘉本秀年(HidetoshiKomoto)被派到了苹果公司,负责将软驱与麦金塔电脑对接。但这一切,都必须在乔布斯不在场的时候才能进行。
有一次,当嘉本秀年正在工作时,突然听到乔布斯的声音远远传来。麦金塔的一名工程师立即抓住嘉本的后背,把他拉到清洁间里,急促地说:“快点,躲到里面不要出来!拜托了!”
这位可怜的日本人被弄得一头雾水,但日本人良好的服从性让他按照美国人的指示去做了,只是在心里不停地嘀咕:“美国的商业习惯怎么这么奇怪?”
几个月后,苹果举行了一场产品测评会,对“崔姬”进行评测。结果表明,乔布斯的决策是一场灾难性的错误。面对压力,乔布斯坐不住了。每个人都没法轻易地否定自己,乔布斯更甚。他对杰伊·埃利奥特说:“我们出去走走吧。”
埃利奥特直言不讳地对乔布斯说:“你应该砍掉这个项目。崔姬项目的工作人员由我们人力资源部来安排,我决不让一个人失业。”
两个人回到了会议中。乔布斯一坐下来就说:“好的,杰伊已经决定砍掉这个项目了。”
埃利奥特的脑袋“嗡”的一下,他怎么也没想到,乔布斯竟然会将责任推到了他的头上。乔布斯的自私天性在这件事上暴露无遗。功劳与荣耀当然只能属于他,但在需要他担当责任的时候,他却退避三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