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心理乔布斯
32391600000016

第16章 盛名之下(6)

幸好贝尔维尔瞒着他,已经和索尼谈成了合作。否则,整个麦金塔项目的进程将会因此而全然改变。当乔布斯得知了真相后,他对贝尔维尔骂了一句:“你这个混蛋!”然后咧嘴大笑。乔布斯轻轻放过了对他的巨大冒犯(这是对他的控制欲的最大不敬),因为他实在也知道,如果不是他的工程师背着他搞了这么一手,事情确实要不可收拾了。

在乔布斯混乱而强势的领导下,麦金塔的发布时间一推再推。最终还是丽莎捷足先登了。1983年1月,丽莎正式发布。乔布斯输给了科奇5000美元。

乔布斯尽管输了钱,但丽莎的荣耀还是属于他的。他身为董事会主席和形象代言人,丽莎在纽约举行的宣传推广活动上,主角当然非他莫属。

但是得意忘形的乔布斯刻意突出自己的行径却激怒了比尔·阿特金森。阿特金森同时为丽莎和麦金塔开发软件,但乔布斯却一句也没有提到他的功劳。

更为过分的是,董事会事先告诫乔布斯,在推广丽莎的时候,一定不要提及麦金塔。因为,任何对麦金塔的猜测都会影响到丽莎的销量。

可是,我行我素的乔布斯却丝毫没有将这一告诫放在心上。他肆无忌惮地对《时代》、《商业周刊》、《华尔街日报》、《财富》等各大媒体放言:“今年晚些时候,苹果公司将会推出一款性能稍弱、售价更低的麦金塔电脑。我亲自领导这个项目。麦金塔问世后,将成为全世界最不可思议的电脑!”

就在丽莎唯一的荣耀时刻,乔布斯都没忘了打击它。这就是乔布斯!

丽莎的售价高达9 995美元。对于20世纪80年代来说,这个价格真可以说是天价了。既然苹果很快就会推出“性能稍弱、售价更低的麦金塔电脑”,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急于购买这台极其昂贵的丽莎呢?

更可恶的是,乔布斯毫不隐讳地指出,未来的麦金塔和丽莎绝不兼容。这实际上是在丽莎刚一出生就宣判了它的死刑!

乔布斯成功地“打击”了丽莎,只是,乔布斯话中的“今年晚些时候”并没有实现,他的麦金塔——“乔布斯的”电脑并没能如约在1983年推出。

心理感悟:狭隘是宽广之母。

25给苹果加点可乐味儿

乔布斯先生弄错了。他的对手其实不是丽莎,而是IBM,那个不曾被他放在眼里的蓝色巨人。

IBM的个人电脑一经推出,就挟着品牌优势而迅猛增长,当年年底的销量就超过了5万台。到了苹果公司发布丽莎的1983年初,整个销量已经和苹果不相上下了。这其中当然也有乔布斯的老朋友比尔·盖茨的功劳。正是微软公司为IBM开发的软件极大地推动了电脑的销量。

此时,苹果公司与IBM公司抗衡的主力还是“沃兹的”AppleII。有着深刻乔布斯烙印的AppleIII早在1982年就一败涂地。丽莎尽管拥有与众不同的图形界面,但其天文数字般的高昂价格使得它从一推出就自外于个人电脑之列。从市场趋势来看,IBM的优势还在进一步扩大(到了1983年底,IBM的销量就超过了苹果公司。两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83年,苹果公司的市场份额为21%,IBM的市场份额则迅速攀升至26%,《商业周刊》还预测,到1985年,IBM将占领50%以上的市场)。

乔布斯重新将IBM列为自己的头号大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发布完丽莎后,他还要赶着去见一个人。他希望这个人能够帮助自己击败IBM。

这个人就是百事公司最年轻的总裁约翰·斯卡利(JohnSculley)。

为什么乔布斯要去找斯卡利呢?

这是马库拉的一个决定。

公司外部险象已露,公司内部混乱不堪。这样的局面让马库拉不胜其烦。当初,他只是打算在苹果公司待上4年,等上市了就抽身而去,回归惬意的退休生活。但是,在赶走了斯科特后,乔布斯又不堪重任,他不得不在CEO的职位上又多干了两年。两年来,乔布斯非但没有变得成熟稳重,反而更加任性粗暴。马库拉的妻子已经对他发出了最后通牒。马库拉知道,他一时半会儿还不能从现有的境况中脱身。最好的办法是赶快物色一位新的CEO人选。

当马库拉透露了这一想法后,乔布斯再次主动请缨。但马库拉还是坚决地予以否决。马库拉的第一人选是唐·埃斯特里奇(DonEstridge)。此人正是IBM个人电脑部门的创建者,仅用两年时间就超过了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为他的跳槽开出了100万美元的年薪和100万美元的签约奖金。但这优厚的条件并没有打动埃斯特里奇。当时,IBM在业界的地位比苹果公司要高得多,能够带给他更大的职业成就感。况且,乔布斯的坏脾气在电脑界已经日渐闻名。乔布斯所在之处,寸草不生,谁会愿意来和事事都要粗暴干涉的家伙共事呢?

那么,该找谁来担任CEO呢?

一段时间以来,名声大噪的乔布斯经常受邀为斯坦福大学和商学院的学生作报告,或进行讨论。这样的邀请令大学没有毕业的乔布斯深感荣幸与自得。在这些学生中,最早毕业的黛比·科尔曼(DeborahColeman)和迈克·默里(MikeMurray)被乔布斯选中,加入了麦金塔团队。

当乔布斯在会议上提出公司正在物色新的CEO,却没有什么好的人选时,科尔曼和默里立即想到了一个人。

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在20世纪60年代设计了一个连锁信件实验。他把信随机发送给住在美国各城市的一部分居民,信中写有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并要求每名收信人把这封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这位朋友收到信后,再把信寄给他认为更接近这名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最终,大部分信件都寄到了这名股票经纪人手中,每封信平均经手62次到达。

于是,米尔格拉姆提出六度分隔理论,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6个人。

苹果公司未来的CEO根本不需要经手6次,只需两次就能找到了。

科尔曼和默里推荐的人就是约翰·斯卡利,他曾经给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上过课,给科尔曼和默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卡利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几年前他策划的“百事挑战”挑战赛(可乐盲测活动)。百事可乐的工作人员在卖场、购物中心和其他公共场所,搭上一张桌子,摆好两个没有标签的杯子,一杯装的是百事可乐,一杯装的是可口可乐,购物者被邀请尝试两杯可乐。然后选择喜欢哪一杯。结果,57%的人选百事可乐,43%选可口可乐。这一盲测令处于下风的百事可乐大出风头,品牌美誉度大大提升。

斯卡利也因为自己在营销上的卓越才能而在公司内外赢得了广泛赞誉。当这个人选被提出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最理想的人选。苹果公司对自己的技术领先非常自信,而斯卡利的营销奇才正可以补足苹果公司的短板。如果斯卡利能够帮助苹果公司像卖可乐一样来卖电脑,那么,IBM哪里还在话下呢?可是,话又说回来,卖可乐的斯卡利对于电脑一窍不通,又怎么能够管好一家正处于上升通道中的电脑公司呢?

但是斯卡利的劣势却正是乔布斯最乐于看到的。当初他赶走了斯科特,是想控制一切,自己来当CEO。现在,既然自己不能当CEO,那么,新来的CEO决不能像斯科特那样对自己处处掣肘,而是要能被自己牢牢掌控。从这个角度来说,斯卡利的劣势反而成了长处。一个对电脑外行的人当然是容易掌控的,而他的营销能力在自己的控制下也一定能够发扬光大。相反,内行的埃斯特里奇才不是理想的人选。

经过一番盘算,在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中,千里之外的斯卡利已经成了苹果公司板上钉钉的CEO人选,可是,斯卡利真的会从遥远的东海岸横跨整个美国来到苹果公司吗?

此刻的斯卡利,正在享受着职业生涯中春风得意的快乐时光。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已经功成名就了。31岁,他就成了百事集团旗下百事可乐公司最年轻的市场营销副总裁。34岁登上了《商业周刊》的封面。38岁,他成了百事可乐最年轻的总裁。

百事集团的联合创始人、CEO兼董事会主席唐纳德·肯德尔(DonaldKenall)对他十分赏识。在加入百事可乐之前,斯卡利与肯德尔的继女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是两人离婚后,肯德尔还是对他青眼有加。百事公司的人都这样认为——斯卡利迟早会接肯德尔的班,成为百事的最高领导者。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会为了苹果而改换门庭呢?

但乔布斯从来就不受任何规则、现状的限制。当他认定斯卡利是最佳人选后,他就会百折不挠地来“追求”他。

乔布斯把这项重任交给了纽约最著名的猎头杰里·罗奇(GerryRoche)。罗奇的提议不出所料地遭到了斯卡利最坚决的拒绝。

不过,罗奇并不着急。这个人作为猎头行业里的行家里手,绝非浪得虚名。他精通一种叫做“登门槛”的心理策略。

登门槛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指一个人如果想要在别人的领地里登堂入室,他只要能够获准登上门槛,就等于是打开了胜利之门。换言之,当你想要说服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先提一个小小的,几乎不会被拒绝的要求。当这个要求被满足后,再随之提出一个稍大的要求。而那个已经被小小要求说服的对象,为了保持和先前的一致性,往往会再度接受这个稍大的要求。如此多次往复,说服者就能达成一个很大的说服。

罗奇当然知道斯卡利几乎是不可能答应去苹果就职的。所以,他只是“建议”斯卡利方便的时候不妨去苹果公司走一走,看一看。毕竟,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成功者,去了解一下新兴的电脑行业,并结识几个新朋友,总是没有坏处的。

斯卡利不出所料地上了钩。正好他的前妻和两个孩子住在苹果公司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圣诞节期间,他顺便去了苹果公司一趟。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去看一看,结交几个朋友。

乔布斯对他的到来十分高兴。但斯卡利当头给他浇了一桶凉水:“我必须让你知道,我来这里,并不是来应聘工作的。”这个营销怪才,早已是职场老鸟,哪里会轻易上钩。

但不管斯卡利如何拒绝,他的到来其实已经向着“陷阱”迈进了微小的,但却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一贯强势的乔布斯认识到,需要斯卡利放弃的东西实在太大了,如果还是沿用大胆提强硬要求的老办法,很可能会引发斯卡利的反感而遭到失败。乔布斯决定,一定要耐住性子,采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办法来征服斯卡利。谁说乔布斯只会硬桥硬马?这样想的人真是低估了这个人的狡猾与智慧!

所以,趁着到纽约发布丽莎的机会,乔布斯登门回访了斯卡利。

心理感悟:无须为自己的缺点过分自卑,有时候,它反而会成为你的优势。

26在恐惧中“求爱”

乔布斯的办法就是对斯卡利大加赞美、迎合。这也许乔布斯一生中唯一一次这样大反常态。

这一方法的神奇效力久经考验。500多年前的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oMachiavelli)曾经在《君主论》中写道:“如果你一直说,并且只说对方想听的话,那么你就能给别人留下最深最好的印象。”

心理学家为了验证这一说法,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由三类人(非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一般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和超级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来平分1 000美元。每次由三个人进行一次对话后来决定谁获得多少钱。结果,分配并没有按照每人33333美元的标准完成。那些最善于讲别人爱听的话的超级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平均获得了557美元。一般马基雅维利主义者获得了314美元,非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只获得了129美元。

乔布斯的逢迎果然获得了斯卡利的最大好感。尽管他还不想放弃百事的职位,但他已经将乔布斯视为最有共同语言、最值得信赖与交往的好朋友。

这一次纽约谈心,乔布斯虽然没有说服斯卡利,但当乔布斯真的想做一件事,是绝不会放弃的。

乔布斯回到了库珀蒂诺。苹果公司面临着很危急的局面,力挽狂澜的宝只能押在了尚未开发完成的麦金塔上。为了加快进度,乔布斯很快又在海边小镇卡梅尔(Carmel)召开了一次团队静修会。这一次,他的口号是“真正的艺术家要让产品上市”。

但是,在丽莎上市时被抹杀功劳的比尔·阿特金森克制不住,对乔布斯大光其火,威胁着要辞职。阿特金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高手。乔布斯努力安抚他,却没法让他冷静下来。乔布斯向来是不在乎摧毁任何一段关系的,他发狠说:“我现在没时间处理这个,还有60多个员工在等着我呢!”说完,扔下阿特金森走了,去给团队发表热情洋溢的煽动演讲。阿特金森远远听到了巨大的欢呼声。他叹了口气,终于还是屈从于“从众”的压力,加入到狂欢的人群中去。

但是,几个星期之后,乔布斯却让阿特金森成了苹果的特别员工(AppleFellow),这是苹果公司所能给予员工的顶级优遇,意味着大幅度的加薪、拥有股票期权和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利。而且,乔布斯还答应,当麦金塔启动阿特金森设计的画图程序时,屏幕上会出现他的署名。

阿特金森的做法其实找到了对付乔布斯最好的办法——以暴制暴。当你以激烈暴虐的态度来反击乔布斯时,乔布斯也会欺软怕硬,知难而退。这一点更是揭露了乔布斯处事方式的最大秘密。

最初,乔布斯因为天生的个性和独特的成长环境而形成了粗暴无礼、肆无忌惮的处世之道。很多人以为,他是出于惯性而将这样的处世风格变本加厉地延续下来。其实不然。乔布斯之所以一直这样做,是因为生性敏锐的他发现了这样做能够带来莫大好处——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你越是严苛对待某个人,那个人反而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来取悦你。这时,只要你表示出一点点的欣赏,那么,这个人就会表现出无限的愉悦和无比的忠诚。这是对人性弱点的一种深刻洞察和极致运用。凭借这一风格,他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懂得圆融通润、以柔克刚(他对待斯卡利的方式就是最好的例证)。只是,他只有在对方也用极其激烈粗暴的方式予以回击时,才会发觉已经触及了对方内心最深的底线。这个时候,乔布斯就会考虑回让退缩,不再固执己见。

不过,乔布斯的粗暴已经成为标志性的权威品牌,阿特金森虽然找到了摸老虎屁股的好办法,但还是没有几个人敢于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