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5月3日,是斯卡利加盟苹果的一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乔布斯心情非常好。根据统计数据,这一天距离麦金塔发布仅仅73天,但已经卖出了72万台,大大超过了乔布斯的预计。
乔布斯在库珀蒂诺高档的黑羊餐厅为斯卡利举办了庆祝晚宴。乔布斯充满感情地说道:“对我来说,最快乐的日子有两个,一个是麦金塔上市的时刻,另一个则是约翰·斯卡利同意加入苹果的日子。今年是我整个人生中最棒的一年,因为我从约翰那里学到了很多。”斯卡利也动情地回应道:“苹果公司只有一个领导者,那就是史蒂夫和我。”两人目光交汇,“情意绵绵”。
在这一大好数据的锚定效应下,乔布斯果断决定,以每月生产11万台的速度快速储备库存,以便在年底圣诞购物狂潮到来之前储备好足够多的电脑。他不知道,这个决定很快就会让他付出人生中最为惨痛的代价。
乔布斯随后决定,亲自到欧洲市场去巡查一番。麦金塔的成功让他的气焰更为嚣张,这一路上,他肆意妄为,无所顾忌,让随行的乔安娜·霍夫曼(JoannaHoffman)吃尽苦头,不断地为他的到处失礼赔罪善后(乔安娜是麦金塔成员,以善于对抗乔布斯闻名)。
在意大利,乔布斯第一眼就看不上苹果公司在当地的总经理。他立即冷冷地对他说:“你不配销售麦金塔。”
在法国,乔布斯第一次遇到了让-路易·加西(JeanLouisGassee)——苹果公司的法国总经理。乔布斯见到他,像在其他国家一样,一开口就强迫加西要承诺更高的销售预测,否则就削减对法国公司的拨款。此前,乔布斯这套“肆无忌惮地提强硬要求”的做法全部成功了。但在加西这里,他第一次碰壁了。
加西看不惯他趾高气扬的嚣张形状,一把抓住乔布斯的衣领,怒吼道:“少给老子来这一套,老子不尿你!”这一招正是比尔·阿特金森曾经发现过的对付乔布斯唯一有效的办法。只是加西这个混球运用得更加淋漓尽致。
乔安娜在一旁吓得半死,没想到乔布斯竟也欺软怕硬,平生第一次退缩了。
只有以暴制暴,以混驭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能反过来折服乔布斯。加西凭借这一次暴力举动,立即闻名于整个苹果公司,所有的董事会成员和高管都知道了加西这个响当当的名字。
等乔布斯从欧洲回来,麦金塔的销售形势变得不妙起来,很快锐减到每月2万台左右。最终,1984年的圣诞节也没有引发他预计中的购买狂潮,全年总共只卖出了275万台,远远少于乔布斯的估计(50万台),而和斯卡利的预测(25万台)大致相等。不得不佩服斯卡利这只老鸟,在营销上确实有两把刷子,尽管他根本就不懂电脑。
比销量下滑更可怕的是,麦金塔先天设计中的缺陷也在顾客的使用中暴露了出来。
麦金塔的设计非常好,但内存配置严重不足,就像一辆只能装1升油的汽车,发动机再好,也开不了多远。
麦金塔没有硬盘驱动器,所有的存储只能通过存储量很小的软盘进行,这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麦金塔没有安装风扇,很多顾客不得不购买“MacChimney”——一种放置在机箱顶部的烟囱装置,该装置可以通过对流而将机器内部的热量抽走。否则,整个机箱就有可能因为过热而熔化。因此,麦金塔赢得了“米色烤面包机”的雅号。
麦金塔是“乔布斯的”电脑,所以是全封闭的,不像“沃兹的”电脑——AppleII,可以扩展很多功能,这也招致了很多不满。
凡此种种,都要“归功”于麦金塔之父——乔布斯,这都是他的杰作。当爸爸是没这么容易的,无论是给人当爸爸,还是给电脑当爸爸。不知道乔布斯有没有想过他的养父保罗这么多年来的感受。
销量的快速锐减令乔布斯很不开心。他当然不会将责任归结为自己在开发过程中的一意孤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斯卡利当初定价过高,吓退了很多潜在顾客。
这是一种典型的“基本归因错误”。我们很容易将失败的责任归结到他人,而不是自身。对乔布斯来说,麦金塔就是他,他就是麦金塔,而他又怎么会错呢?麦金塔又怎么会错呢?错的一定是别人。在这里,这个“别人”非斯卡利莫属。
“活力二人组”的关系很快就因为麦金塔的不再畅销而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心理感悟:蜜月也许是人际关系日历上最短的一个月。
30小偷偷了另一个小偷
1984年底,苹果公司的销售总额达到了6983亿美元。这个数字让苹果公司在成立7年后首次进入了《财富》500强公司之列。乔布斯在外界的名声也因此如日中天。
但是,乔布斯却开心不起来。因为这个数据距离他预测的10亿美元(50万台)还有不小的差距。此前他扩大的生产规模,此刻已经变成了大量的库存。更重要的是,在这近7亿美元的收入中,竟然有70%来自AppleII!
这意味着他处心积虑开发出来的麦金塔,事实上又一次败给了“沃兹的”电脑。乔布斯内心愤怨交加,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此时沃兹在AppleII部门担任一个中级工程师,尽可能地远离管理和公司政治。乔布斯是个不能缺少敌人的人,无论在公司内外,他都不断地树敌。丽莎团队已经彻底被灭掉了,乔布斯把矛头对准了AppleII的后续开发团队。
AppleII团队的员工成了公司里最委屈的人,他们很难想通,为什么自己开发的产品为公司贡献了主要的利润,却一再受到歧视和侮辱。说实话,如果没有AppleII这头现金牛,苹果公司早就死于AppleIII和丽莎失败带来的巨额损失了。
AppleII的“父亲”沃兹终于忍无可忍了,他深深觉得乔布斯太不待见AppleII了。生性温和的沃兹没有在公司内部搞对立,他选择了辞职,再去创办一家生产万用遥控器的新公司。他只是将这一讯息告诉了AppleII部门的人,没有告知乔布斯和马库拉。这也许是沃兹最激烈的对抗方式了。但创始人的辞职始终是一件大事。《华尔街日报》报道了沃兹离职的消息,乔布斯这才从报纸上得知。对于这个和他共同开创了苹果的老朋友的离去,他并没有多少惋惜之情。而沃兹对记者所说的“苹果的发展方向已经严重错误,并持续5年了”的论调让他更添恼怒。
沃兹的离职对公司士气打击很大。AppleII团队的中高层管理者、工程师也在失望中纷纷离去。更要命的是,麦金塔团队的一些顶尖工程师,如赫茨菲尔德、伯勒尔、布鲁斯·霍恩也提出了离职。他们离职的原因也是因为失望。
这些电脑奇才,曾经以最激情澎湃的姿态,每周工作远远超过90小时,为麦金塔的开发付尽了每一滴血汗。但是,当他们和丽莎团队合并后,才发现乔布斯对他们实在是太过苛刻吝啬了。丽莎团队的普通工程师都可以拿到5万美元的年薪,麦金塔团队除了少数几个顶级工程师可以拿到这个年薪,大部分人只有2万美元左右的年薪。
人类的判断是由比较得出的。一个人的工作幸福感取决于他和同一公司其他员工获得的报酬相比是否公平。这就会造成“相对剥夺效应”。
麦金塔成员2万年薪在和丽莎成员5万年薪的比较中,绝对值没有少掉1分钱,相对值却少了3万。而毕竟在公司中,麦金塔是成功者,丽莎是失败者。这两者间的巨大差距摧毁了麦金塔成功带来的荣耀感。
人总是活在现实中的,他们在乔布斯的“淫威”逼迫下,怀着将要改变世界的雄心与梦想忘我拼命。但他们却不能承受自己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且,和乔布斯的共事,已经让他们精疲力竭、身心憔悴。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麦金塔的成员也纷纷离职而去。他们的失望是如此的深重,以至于他们中的人几乎再也不愿为乔布斯继续效力。
离职潮并没有打击到乔布斯。尽管麦金塔没那么畅销,但乔布斯认为这只是暂时的。以他的自信,他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在新的一年中创造奇迹。
好消息很快就来了。美国商务部通知乔布斯前往白宫,接受罗纳德·里根总统颁发的首届国家技术奖章。这一奖项由美国国会于1980年设立,1985年首次颁奖。该奖是美国的最高技术奖,由美国总统颁发,每年授奖一次,每次获奖人数不超过10名。美国国家技术奖主要授予那些具有美国式创新精神,并在提升国家的全球竞争力方面有着杰出表现的个人与集体,以表彰其在促进技术商用化、提高就业率、改善生产力水平以及刺激国家经济成长和发展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贡献。
这可以说是一项顶级荣誉。当然,乔布斯并不能独享这一荣耀。他不得不与之分享的另一个人是沃兹,苹果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
这一奖项在带给乔布斯更多光环的同时,也让他更加刚愎自用。比尔·盖茨要在7年之后的1992年才获得这一奖项。而那个时候,光环褪去、容颜黯淡的乔布斯正在荒野之中困顿挣扎。
不过最近,他另外还有一件烦心事。这件烦心事正是比尔·盖茨带给他的。当初他邀请盖茨为麦金塔开发应用软件的时候,就很担心微软公司会加以模仿,为IBM公司开发类似的图形界面。乔布斯以其一贯的强势逼迫盖茨签订一项合同,明确规定微软公司不得将任何图形软件卖给其他公司。
乔布斯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他不知道,他的这个极具商业狡黠的对手出身于律师家庭(乔布斯本人则无缘律师家庭的收养),比尔·盖茨尽管没有从哈佛大学毕业,但所学的也是法律专业。盖茨巧妙地在合同中将这一限制约定为“一年内”。自信勃发的乔布斯没有太在意这一细节,他笃定地认为麦金塔将会在1983年1月发布,而且只要麦金塔一发布,必然无敌于天下,那时候即便比尔·盖茨要把图形界面卖给其他公司也无济于事了。此外,乔布斯还觉得盖茨这个没有多少艺术天分的人,根本不可能开发出什么好东西来(这一点,他看得倒是挺准)。
但是,乔布斯太过乐观了。项目本身的开创性难度以及他的反复无常、瞬息万变(很多人将此解读为他对完美的终极追求),让麦金塔的发布整整晚了一年。
这让早有觊觎之心的比尔·盖茨抓住了机会。1983年12月,盖茨宣布微软将为IBM个人电脑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将采用图形界面,有窗口、图标和可以指向并点击的鼠标,完全是抄袭麦金塔。
乔布斯对此极为愤怒,立即吩咐“打电话叫盖茨马上过来”。盖茨知道,这场风波迟早是要来的,也是必须面对的。盖茨单身一人来到苹果公司总部,以冷静的姿态直面乔布斯的暴风骤雨。这说明,盖茨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其日后的成功绝非偶然。
一群苹果的工程师将盖茨和乔布斯围在中间,他们迫切地想看看乔布斯会如何修理盖茨。乔布斯大呼小叫道:“我信任你,你却偷了我们的东西!”
盖茨这个肄业的律师(他没当律师可是法律界的重大损失),静静地倾听乔布斯声嘶力竭的嚎叫,眼睛直视着他,然后大声地反驳道:“好了,史蒂夫,我觉得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富有邻居,名叫施乐。当我闯进他们家准备偷电视机的时候,发现你已经先把它偷走了。”
这一反驳堪称经典,正是顶级律师最为娴熟的手段。盖茨没有否认自己“偷”,但他针锋相对地指出,乔布斯也不是原创,也是“偷”来的。既然大家都是“偷”,你有什么理由来指责我呢?
乔布斯顿时失去了对事情的控制力。像往常一样,他的眼泪立即涌了出来。盖茨只是冷静地看着他。
用强硬来对抗乔布斯的强硬,用木已成舟来突破乔布斯的底线,盖茨成功地做到了。事后道歉总是比事前获取许可容易得多。乔布斯再一次无计可施,他只好提议两个人出去走走。在散步中,乔布斯无奈地对盖茨说:“好吧,好吧,只是你们别搞得太像我们做的东西了。”
盖茨以为这一场风暴已经过去了。但他没有想到,乔布斯此时的态度并不代表他以后的态度,更不代表他一贯的态度。盖茨是小偷,微软是可耻的,这样的印象一直深刻地烙在他的心底。只是在这一刻,他确实被盖茨击败了。无可挽回的失败让他变得软弱。这在乔布斯一生中是极为罕见的。
随后,当盖茨回到会议室,给他演示了研发中的Windows操作系统后,乔布斯的心情开始好转。不出他所料,微软的Windows雏形纯属垃圾。乔布斯说:“哦,它可真是一堆狗屎。”比尔·盖茨巧妙地跟上一句:“是的,它是堆可爱的狗屎。”
一场风波似乎就这么过去了。盖茨不可能有乔布斯的“淫威”,所以他们前期推出的Windows极为拙劣。直到10年后的Windows95才勉强赶上麦金塔的水准。尽管如此,微软和IBM的合作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功,风头一时无两,完全盖过了苹果公司。他们的每一点成功,都会刺激到乔布斯,让他的心灵一遍一遍地承受愤恨、嫉妒、无奈与诅咒。
比尔·盖茨敢于用不完美去占领世界,乔布斯则执意用最完美来改变世界。这是两个人最根本的区别。也正是这样的区别,让他们的人生路径各有分野,最终也各得其所。
在这诸多的风波与纷争中,乔布斯的30岁生日很快就到来了。他在旧金山的圣弗朗西斯酒店宴会厅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宴,邀请了1 000人出席。这其中包括比尔·盖茨、沃兹和已经离职的安迪·赫茨菲尔德、伯勒尔等人。尽管乔布斯对这些人或多或少有一点意见,但在他高兴的时刻,他很快会陷入自己最擅长的“现实扭曲力场”而不计前嫌。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当他需要他人的友情时,那么,不管以前两人之间发生过什么,乔布斯都会相信友情是存在的,问题是没有的。
晚宴请帖上的一句话颇为耐人寻味:“有句古老的印度谚语是这样说的,‘在人生的头30年,你养成习惯;在后30年,习惯塑造你。’过来跟我庆祝我的30岁吧。”
三十而立。尽管乔布斯有不少烦恼,但怎么说他也算是功成名就了。首届国家技术奖章的获得,更是整个国家对他的认可。乔布斯就这样轻松登上了成功的巅峰。对于这个浑身缺点却又何其幸运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成功来得太快、太容易了。那么,这个30岁的年轻人,已经养成了什么样的习惯,他的习惯又将如何塑造他的未来呢?
心理感悟:成功之巅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宜居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