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乔布斯屈服了。但他并不是完全屈服,他只是决定放弃NeXT电脑。这是何等艰难的一个决定!放弃电脑,等于放弃了他全部的期盼。他再也不能用它来打击苹果、报复苹果了。他再也不能用来证明自己,嘲笑世界了。他不得不走上那条他不愿走的路——靠贩卖软件为生。
乔布斯陷入了无比的黑暗和无边的绝望之中。
1993年2月,《信息世界》周刊率先披露了NeXT关闭工厂,退出计算机硬件行业的消息。第二天,《华尔街日报》和其他媒体也跟进报道。NeXT公司的530名员工被裁掉了300多名。曾经像艺术品展览馆一样的工厂,变得像荒原一样。很多二手家具交易商来到NeXT公司的总部和工厂,以极为便宜的价格买下了椅子、垃圾桶、碎纸机,当然还有一些工作用的NeXT电脑。
乔布斯的仰慕者、《商业周刊》的女记者凯蒂前来采访。她问乔布斯:“这是不是意味着NeXT公司彻底失败了?”
乔布斯趴在桌子上,把头深深地埋进了臂弯里,似乎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凯蒂的问题似乎激起了他的情绪,他用手指使劲揉了揉太阳穴,不堪一击地说:“我不想接受采访了。”
乔布斯的“硬件之梦”碎了(包括皮克斯电脑和NeXT电脑)。和这个梦想一起破碎的,还有他的心,他的灵魂。这个最需要用辉煌成功才能挽救的灵魂,不但没有等来成功的曙光,反而更深地陷入失败的黑暗。
《财富》杂志无情地将乔布斯称为“江湖郎中”,《华尔街日报》的头版也毫不留情地痛贬乔布斯,说他“好汉难提当年勇,已经从天界被贬入凡间。NexT电脑完全不合时宜,可以被直接送入科技博物馆。但他还在苦苦挣扎,想证明自己在计算机界还有一席之地。”
确实,乔布斯尽管绝望,但是在苦苦挣扎。因为他手上还有软件——那个曾经让硬件大鳄们趋之若鹜的NeXTSTEP。当然,那个时候,乔布斯还不知道,就是这个软件最终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不过,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若非如此惨烈,乔布斯又怎么可能从这个极其巨大的“投入陷阱”中挣脱出来。一旦他能够接受这样的挣脱与放弃,那还有什么是他不能放弃的呢?
他参禅多年,其实并没有真正参透禅意。只有放下,才能拥有。舍得舍得,不舍不得。《禅者的初心》开宗明义地说:“初学者的心空空如也,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
乔布斯不是没有初心,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正因为有初心,所以他能不受约束地开发出革命性的麦金塔。但现在他的心太满了,满心都是报复,满心都是名望,满心都是功利。满就代表着没有新的可能。现在,这一场惨痛的失败,逼得他清空了所有的报复心、名望心、功利心。他也因此恢复了初心,重新拥有了一切的可能性。
当然,这个时候的乔布斯,还在痛苦中挣扎,暂时还体会不到失败带给他的莫大好处。他还需要承受好几年的困顿挣扎,才能真正开始领悟这些道理。
就在这期间,当乔布斯在痛苦中不断深陷绝望的时候,比尔·盖茨,那个偷走了他的麦金塔构想的比尔·盖茨,获得了乔布斯曾在7年前获得过的国家科技奖章,成为IT业数一数二的大人物。他的身家也达到了40亿美元,正在朝着世界首富的宝座快步迈进。曾经属于乔布斯的一切,似乎都归比尔·盖茨所有了……
心理感悟:只有在刹车的时候,你才会知道速度到底有多快。
45一颗无助的小棋子
好事逢双,坏事也不喜欢落单。乔布斯在事业遭受重创的同时,生活中的坏消息也接踵而来。
有一天,乔布斯汽车的挡风玻璃和家里的16扇窗户都被人砸碎了。劳伦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有个男人就坐在家门口的马路对面,手里拿着一大袋石头。
这个人叫做伯勒尔·史密斯,曾经在乔布斯最辉煌的那段职业生涯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伯勒尔是一个无师自通的技术天才,麦金塔电脑能够开发成功,他的贡献绝对可以排在前三位。
1985年,他像多位被乔布斯榨干了最后一滴心血、身心俱疲的麦金塔工程师一样,辞职离开。天才和疯子也许真的只有一线之隔。5年后,伯勒尔突然患上了因脑部化学物质失衡紊乱而导致的双相躁狂抑郁症。他袭击了教堂,砸碎了教堂的玻璃。经过18个月的药物治疗,伯勒尔似乎恢复了正常。但是,停药后,他的病再一次发作了。这一次,他把袭击目标对准了乔布斯的家。
很难说伯勒尔的这次袭击不是报复。当初,为麦金塔“每周工作90小时,但乐在其中”,以及乔布斯那令人窒息的管理方式,带给伯勒尔巨大的压力,极大地透支了他的心智资源和体力资源。这可能是他发病的诱因之一。也许,伯勒尔的潜意识中早已把乔布斯当成了十恶不赦的坏蛋和仇人,所以在失去理智的控制后,伯勒尔才会跟着“感觉”走,把乔布斯的家当成了复仇对象。
情况变得越来越糟。有一天,乔布斯家的保姆发现伯勒尔骑着自行车靠近乔布斯家的房屋,并投掷了一个红色球型爆竹,爆竹随即爆炸。乔布斯立即报了警。伯勒尔被扣上手铐押往帕洛阿尔托的法院。
后来,伯勒尔的好友赫茨菲尔德将他保释出来,精心照料他,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这个时候,乔布斯在事业上的唯一希望就是与迪斯尼合作创造的这部电脑三维动画长片。
这部动画长片由拉塞特担任导演和首席编剧。拉塞特构思了两个主角,一个是宇航员“巴斯光年”(BuzzLightyear),另一位是名叫“伍迪”(Woody)的牛仔警长。这部动画的名字叫做《玩具总动员》(ToyStory)。从构思这部动画片的情节开始,拉塞特和他的同事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创作剧本。
开始制作后,拉塞特一次一次去见卡曾伯格。但是卡曾伯格并不满意。1993年11月17日,最黑暗的一天来临了。卡曾伯格宣布停止《玩具总动员》的制作。
最后一棵救命稻草也飞走了。一切全完了。乔布斯已经失去了他的皮克斯电脑,关闭NeXT的硬件工厂,现在,连最后的动画制作也失去了。
曾经不可一世的英雄,终于走向了末路。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新闻媒体也终于摆脱了“光环效应”的制约,从对乔布斯的崇拜、景仰、吹捧中彻底转向。他们的转向也是为了报复。这些年来,乔布斯傲慢、粗暴,利用自己的魅力和口才,时不时将媒体记者玩弄于股掌之上。当记者们清醒过来,报复就开始了。
一位备受崇敬的商业记者约瑟夫·诺切拉(JosephNocera)率先发表了一篇自我检讨。他讲述了自己1986年在NeXT生活的一个星期。他亲眼看到了乔布斯在会议上如何辱骂员工、如何在每件小事上反复无常,但是,诺切拉魅惑于乔布斯的光环,在《时尚先生》上写了一篇吹捧乔布斯的文章。诺切拉忏悔道:“乔布斯说的每一个字,我都信以为真,我绝对不是第一个上他当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他洞悉你的弱点,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你举手投降。现在我总算看明白了。乔布斯最大的悲剧在于,他骗尽天下人,最后也骗了自己。对于他编织的谎言,最执迷不悟也最不愿醒来的人就是他自己。”
随后,《财富》杂志将他列入了“全美最苛刻老板”的行列,说他尽管“聪明过人、风度迷人,但脾气火爆,把对员工的辱骂当成家常便饭”,还说他“追求完美到了一种不近人情的境地。他给员工的压力过大,再勤奋的人都会濒临崩溃”。
谴责也是一种关注。但很快,就连这种关注也消失了。到了1993年的年底,乔布斯已经彻底离开了公众的视线。第二年,39岁的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这是乔布斯最痛心的时刻,同样39岁的乔布斯已沦落天涯,无人问津。世界已经把他当做一个过气的人物彻底遗忘了。
1995年初,乔布斯即将迎来自己的40岁生日。《新闻周刊》杂志在总部召开会议,准备评选科技界50大明星人物。乔布斯的仰慕者凯蒂·哈夫纳和另外一位记者推举了乔布斯。但是,在场的其他人全都发出了质疑之声。比尔·盖茨却是众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NO1。
从30岁到40岁的这10年,是每一个男人最为宝贵的黄金年华。绝大多数的男人,都是在这一个阶段走向辉煌,就像比尔·盖茨那样。唯独乔布斯,却在这一个阶段走向落没。落没的人最是落寞。每当乔布斯散步或独处时,想起盖茨和自己冰火两重天的境遇,总是难掩郁闷。
是啊,命运曾经那么眷顾他,让他在短短的几年内就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小子变成了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亿万富翁。可是,命运同样无情地戏弄他,让他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被整个世界抛弃与遗忘。成功来得太快,人们拍手称快。失败驻留太久,却没有几个人能够消受。当时势不再,再多的努力、再大的付出也没有任何回报。任你才华横溢、聪明绝顶,任你雄心万丈、心气如虹,到了这个时候,谁都只能俯首帖耳,徒唤奈何。
只有到了这样的绝望时刻,乔布斯才学会了每个人一生中,迟早都要学会的最重要一课——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和斯蒂文·迈尔(StevenMaier)所做的这个相关实验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之一。
他们在实验室里将狗放在一个铁笼子中,对狗进行电击。5秒之后,电击停止。1分钟后,电击再次开始。狗开始拼命地跳跃、抓挠、蹦跳、吠叫,想用各种方式来逃脱这种可怕的痛苦。但不管狗如何努力抗争,这种电击模式都会被重复80次。在整个流程快要结束的时候,尽管电击依然如期而至,狗却不再抗争,只是默默承受着电击。
然后,再将这条狗放到另一个可以轻易逃脱的铁笼子中。当电击开始后,狗已经主动放弃了任何的尝试而坐以待毙。
塞利格曼将这一行为模式称为“习得性无助”。他将这一心理机制扩延到人类,认为当一个人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受多次失败后,这个人就会把这种控制缺失的知觉泛化到所有的情景中,甚至泛化到实际上控制能起作用的情形中。这个时候,人就感觉到无力感、无助感,从而放弃了学习,放弃了努力,放弃了抗争,认为自己不过是命运的一颗小棋子,只能任由摆布,逆来顺受。
乔布斯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他想控制一切,他认为自己能够控制一切。要他放弃控制,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持续、长久、惨烈的失败终于让他学会了这一课:他并不是万能的上帝。他连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控制,只能接受命运的控制。
乔布斯觉得累了,强悍如他,也终于耗尽了自己的心理能量。他明白了自己不是无所不能的。他想着要退出事业的竞技场。有家、有劳伦、有里德,也许就够了,就可以洗洗睡了。
乔布斯变了,他不再那么咄咄逼人,而是变得谦卑谦虚。他不再那么自私自利,而是变得关爱可亲。他只在每周二的下午到公司坐坐,很少发表什么意见,对员工也不再颐指气使。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家里,要么打理家里的小花园,要么带着里德出门去附近的农场玩耍。乔布斯仿佛成了一位可亲可爱的好父亲、好丈夫。
他也不再像春风得意时那样注重打扮了。那些正规场合穿着的西装革履,都被他束之高阁。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正规场合需要他去参加了。他恢复了旧时嬉皮士的着装,一件黑色的高领衫、一条蓝色的牛仔裤、一双白色的运动鞋,就成了他终年不换的固定装束。
但是,当外人惊喜于他的转变,他的内心却饱受负面情绪的冲击。那种沉痛、激愤、无助、自责、懊丧、失落、哀怨,所有负面情绪的混杂交错,经过时间的发酵强化,在猛烈失败的催化下,已经形成最蚀骨透心的痛楚,一遍一遍地从内心深处泛起,蹂躏着他脆弱而敏感的心灵。但是,没有人看得见他内心的痛楚。
塞利格曼还曾用老鼠做过“习得性无助”的实验,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习得性无助会摧毁老鼠的生物防御机制。如果实验中的老鼠在变得无助之前就患有肿瘤的话,当它变得无助后,肿瘤细胞就会疯狂地生长。而且,老鼠自身的生理活动也可能在根本上发生改变。它的T淋巴细胞将无法以正常的速率来自我复制,它的自然免疫细胞将不再能够主动杀死入侵者。
塞利格曼虽然没有用人做过实验,但这一结论实际上也是适用于人的。当痛苦长久地侵蚀着乔布斯心灵的同时,他的生理也在发生着可怕的变化,为他的未来健康埋下了可怕的隐患。
这最先体现在他的容貌上。见过乔布斯年轻和年老两个时期照片的人,就会知道,这两个时期的乔布斯,简直判若两人。除了那锐利的眼神和鹰钩鼻没有太大的变化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变了。这样的惊人变化就是从乔布斯承受巨大压力的时期开始的。
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罗伯特·雷夫科维奇(RobertLefkowitz)的研究小组给老鼠注射肾上腺激素来替代压力(一个人处于长期压力的重要特征是肾上腺激素的提高),结果发现,这使得老鼠体内的蛋白质总量减少了。而这些蛋白质承担着防止异常发育,保护细胞的重要责任。雷夫科维奇认为,长期的压力可以导致各种健康紊乱,其破坏范围不仅仅是外表的头发,还可能导致威胁生命的肿瘤。
这个时候,乔布斯那一头黑发慢慢变得稀疏起来,颜色也日渐变得灰白。他也开始架上了老花眼镜。曾经的玉树临风,就在时间、痛苦与压力的摧残下,一去不复返了。
乔布斯的生活还在继续。但是,对世界来说,这个叫做史蒂夫·乔布斯的故事已经落幕了。谁又能知道,乔布斯那已经被重重黑幕笼罩了十多年的命运天际,什么时候才能露出一丝曙光呢?
心理感悟:不肯接受无助的人最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