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规蹈矩与锐意进取哪个更可贵?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锐意进取。其实不然,在现行制度已被老百姓认可的情况下,不需要伤筋动骨的改革,循规蹈矩就是最好的锐意进取。
镇守边陲的秦州知州曹玮曾多次上奏朝廷,请求另选干才来代替自己担任秦州守将,朝廷方面因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所以迟迟不予答复。曹玮镇守秦州的第七年,又上书朝廷要求换掉自己,朝廷只好答应,并将此事交给王旦处理。
王旦推荐李及。
朝中不少大臣认为李及不是守卫边关的人才。大臣杨亿很佩服王旦,就将朝臣们的议论转告给他。王旦没有作任何表示。
李及到秦州上任后,当地一些将领及属吏也很瞧不起他,经常给他出点难题。
有一次,一个禁军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夺妇女头上的银钗。
有关官吏把这个士兵抓住并报告给了李及。
李及当时正坐在案前看书,听到报告后他随即令人把那个士兵召来。
李及简单地问了几句。那个士兵见无可抵赖,就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于是,李及也不再转至下属部门通过复杂的程序定罪,当即下令将该士兵处以斩刑。
下完命令,他继续看书,神情举止跟刚才一样,好像根本就没有发生那件事似的,属下将吏们全都为之感到惊叹心服。
李及斩小兵的消息不久便流传到了京师。
杨亿去见王旦说:“宰相您当初起用李及时,外界议论纷纷,都怕李及不能胜任这一职位。现在看来,才觉得吃惊,想不到李及的才能和气度竟是这样出众。”
王旦笑了笑说:“外界的议论是多么的轻率随意啊!他们不去了解一个人内在的东西,仅凭感观妄做评判,还认为是对的。曾有多少人才因被议论而误了终身!所以,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亲自观察,不要被别人的思想所迷惑。朝廷禁军的职责是守卫边关,却去抢夺银钗,主将将他处死,不过是平常之事,何必大惊小怪呢?曹玮在秦州当了七年知州,当地的羌族人都很平静,边境各种事务,曹玮的处理已很恰当,假如派遣别人前去任职,一定会玩弄一些小聪明,对曹玮所处置的办法进行各种各样的更改,败坏曹玮的成果。我之所以任用李及,主要是因为李及为人厚重,能够确保曹玮创立的规矩啊。”
杨亿通过这件事,更加佩服王旦的见识和气度了。
历史上有萧规曹随的说法,当人民对现行制度普遍感到满意时,不需要为了显示政绩而去标新立异,搞什么“革新”。曹玮镇守秦州七军,各项制度已基本确立,如果随意变更改动,一定会引起少数民族的不满,所以王旦认识到李及一定能按照旧的秩序继续维持下去,因为他为人厚道,不会去“弄权”。
因此,用人不能看他的资历、级别、门第,这些不过是表面的印记,不能说资历深、官阶大、门第高,其人必有才能。资历深浅,虽对衡量其人所从事的工作熟悉与否可供参考,但不能说工作久了其才必高。以资历、级别、门第论人,则难于知人,如此用人,必然多用庸才,将会失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