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的智慧
32584800000083

第83章 君子不器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只有固定的某一方面的用处)。”

“故事”

批评子贡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岁初,52岁的孔子就任司空,主管国家建筑、设计、规划,但仍不辍教学。

一天晚上,子贡向老师请教:“今天下午,您讲完课之后,一些学生问这问那,唯有颜回独自站立一旁,似乎神情呆滞。您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子说:“不错,颜回听我讲课,从不提出疑问,不谈反对意见,乍看来,似乎有点愚笨。后来发现,他经常独立思考,不但能够完全理解我讲的内容,而且还有所发挥、有其独到的见解,可见颜回好学,不愚,聪明过人”

“老师说得好!的确,颜回是一个闻一知十的人,我不过闻一知二罢了。”子贡佩服地说。

孔子直截了当地指出:“颜回的天资,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比拟的。可以说,你不如他。”

子贡问:“颜回聪明的根源是什么?”

“他上进好学,从不停止;他安贫乐道,乐于苦读。比如,一碗饭、一碗水,住在穷巷里,这种生活别人忧愁得受不了,而颜回自得其乐……颜回聪明的根源大概就在这里吧!”孔子对颜回的苦学精神作了客观评价。

子贡诚恳地请老师对自己指导:“老师,你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答:“庙宇里有一种盛粮食的器具,叫瑚琏,很尊贵。你好比是这种器具。”

子贡听了,面露悦色。

孔子接着说:“君子不器!子贡啊,你应明白,作为君子,是不应该象某种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途的!”

“老师,我确实想做个君子,但不知应该怎样做。”子贡谦诚地说。

孔子说:“多做少说,先做后说,或只做不说。这样,你就可以做君子了!”

“老师,我听明白了,你说的做君子的意思,是引导我改正锋芒毕露、偏激多言的毛病。”子贡的自我批评,包含着几分睿智。

孔子看到子贡如此虚心、坦诚,欣慰地笑了。

爱若和布若

爱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两人都从最底层干起。可不久爱若就受到了总经理的青睐,连连被提升,从领班直到部门经理,布若却像被人遗忘了一般,还在最底层默默无闻。终于有一天布若忍无可忍,向总经理提出辞呈,并痛斥总经理狗眼看人低,辛勤工作的人得不到提拔,却提那些会拍马屁的小人。

总经理耐心地听着,他了解这个小伙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点儿什么,缺什么呢?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说清楚了他也不服。他忽然有了个主意。

“布若先生,”总经理说,“您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布若很快从集市上回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

布若又跑去,回来后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布若再次跑到集市上。

总经理望着来来回回跑得气喘吁吁的他说:“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看爱若是怎么做的。”

爱若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一会儿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自己估计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会要,所以他不仅带回来几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还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总经理看了一眼红了脸的布若,说:“请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