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职场中人,上司肯定不只有一位,那么,作为一棵小草,又如何在这些大树之间生存呢?
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参与权力之争,即在竞争的彼此双方之间没有任何倾向,大有现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策略之风,就像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一样,不管其内部政权怎样变化,都一如继往地与其政府保持友好关系。这才是为臣者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你对某位上司“跟”得太过分,必定会与其他人产生对立,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好处。
做人做事必须要有“备用方案”——为自己多考虑几条安全通道。但时常可以发现,有些人一般不会找“平衡点”,但事实说明,你要想在人与人之间不偏不倚又游刃有余,没有一定的平衡技巧是行不通的。因此,在怎样对待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上,多准备几手,适度中立,方能有备无患。
清末陈树屏做江夏知县的时候,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太合得来。有一天,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等人。座客里有个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说是五里三分,张之洞就故意说是七里三分,双方争执不下,不肯丢自己的面子。陈树屏知道他们明明是借题发挥,是狗扯羊皮,说不清楚的。他心里对两个人这样闹很不满,也很看不起,但是又怕使宴会煞风景,扫了众人兴,于是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词谦恭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抚军大人是指落潮而言,两位大人都没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张、谭二人本来都是信口胡说,听了陈树屏的这个有趣的圆场,自然无话可说了,于是众人一起拍掌大笑,不了了之,停止了“争辩”。
在现实中,我们也许没有陈树屏的捷才,但保持一颗平常心却是必须的。
部属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领导之间因意见不统一而发生矛盾的情况。对于领导之间的矛盾,部属处理得好可以左右逢源,皆大欢喜;处理得不好则会处于夹缝之中,不但受气,影响工作,而且还会引起领导误解。如何驾驭矛盾、引导局势、协调关系,需要我们区别不同情况,冷静而又机智地加以处置。
1.不涉“内政”,避免介入矛盾
由于受身份和地位限制,多数部属不可能对上级领导之间的矛盾了解得很清楚,或者根本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及症结所在,所以部属不要轻易介入领导之间的矛盾。
2.在语言上保持“沉默”
如果有人在公开场合议论领导之间的矛盾,或者遇到有领导在你面前谈到对其他领导的不满,应当慎之又慎,尽可能不在同事或领导之间充当裁判,评论是非曲直。遇到不便表态又不能走开的场合时,要冷静观察,不动声色,多思求变。可以说说圆场话,但不发表对领导的褒贬言辞和看法。离开这个场合后,一定要守口如瓶,对领导之间的矛盾严格保密。
3.在态度上保持“中立”
领导之间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误解、分歧和矛盾,一般多各自放在心里,不外露。部属切忌自作聪明,胡乱猜测。如果确实需要部属出面,部属应迅速查明有关背景资料,迅速考虑基本意见,以应对领导询问,领导不问就不吭气,领导问什么就答什么。简明扼要,以说明情况为主,不要带上意见和看法,更不要带上感情色彩。当领导要求部属发言时,最好全面客观而扼要地把有关情况介绍清楚,然后把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提出来,供领导参考择定。在情况紧急需要迅速决断而领导之间意见又不一致时,应当迅速寻求一种使持有不同意见的领导也能接受的折中方案。
4.在交往上保持“等距”
当领导之间有矛盾时,部属尤其要注意与各领导之间保持同等距离,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感情上坚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厚此薄彼。在工作态度上,部属对他们要同等配合协助;在涉及生活待遇的问题上,部属对他们要同等关心照顾;在思想感情上,部属对他们要同等敬爱尊重。
5.努力“平衡”,尽量调和矛盾
一般情况下,领导之间的矛盾不需要部属出面解决,但如果部属与每位领导之间的感情都很不错,彼此了解信任,也比较容易接近,部属可以本着减少、化解矛盾的原则,抓住适当机会进行“平衡”、调和;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并把握好“度”,防止把事情办砸。如果仅仅是矛盾的双方对一些问题有看法继而涉及到对矛盾一方个人有看法,即使出现片面或偏激,也是非原则性的,部属在沟通、调和的过程中,只要动机公正就不妨说几句“善意的慌话”。
领导之间的矛盾如果发生在部属工作范围之内,最考验部属协调能力的,是在领导之间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如何使大家都能满意接受,达成“共赢”。未雨绸缪,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时,部属应首先想在领导之前,不但想好工作本身应该怎么做,充分准备方案和建议,力求使之切合客观实际,而且预测一下意见不统一时领导各自会有什么想法,在方案中把这种因素考虑进去,适当有所照顾和体现。没有照顾和体现到的,一旦他们提出来,该如何解释,怎样努力达成一致,要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对于有些必须马上完成的任务,在领导之间意见难以马上统一时,下级必须按组织原则办事,切不可自作主张,造成工作失误。在正职与副职意见不一致时,按正职的指示办;在几个副职意见不一致时,按分管这项工作的领导指示办;在领导之间意见不一致时,按多数人的意见办。事后情况比较明朗之时,再做“牵线搭桥”工作,疏导关系、化解矛盾,最终促使各方握手言和,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