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开国以后,著名的史学家陈寿和夏侯湛等人都在分头写前朝的历史。
夏侯湛写出《魏书》初稿后,陈寿也完成了《三国志》六十五篇。当时有人读了《三国志》,大为赞赏,认为陈寿“善叙事,有良史天才”。夏侯湛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将《三国志》找来,细读再三,觉得这部书确实比自己所写的《魏书》好。他当即将自己辛苦编写多年而尚未问世的《魏书》烧毁了。在“文人相轻”的时代,素有“文章宏富,善构新词”之称的夏侯湛能够有如此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自知之明,确实令人敬佩。而夏侯湛这种自知的智慧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出自比较。
比较是指把认识对象加以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及其联系的思维方法。
任何一门科学知识及其所阐明的对象,总是有相同的一面,也有其不同的一面,往往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能使我们抓住知识与事物的特点,不至于把它们完全混淆起来,或者完全割裂开来,从而使我们的认识更深刻。因此,我们阅读时,应当充分地运用比较方法,以便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时也有助于正确地鉴别、验证、判断书本知识的真伪、好坏、优劣,提高自己理解、接受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较读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纵比读书法、横比读书法、类比读书法及综合比较读书法。
纵比读书法
纵比读书法是将某种知识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加以纵向的比较。这种互比法的重点在于了解和分析不同历史时代知识的继承、演变和发展,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动力学为例,人类从最初简单地使用畜力而逐渐懂得利用风力、水力,一直发展到今天开发电能、原子能。这种发展趋势就包含着它的历史阶段性和时代继承性。
我们运用纵比法读书,就是要通过知识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点,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继承关系,从而解决旧知识未能解决的问题,促进科学的进步和繁荣。
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这当然是大科学家的谦逊之辞,但纵观牛顿的一生,他的许多伟大发现确实离不开前人的研究成果。
他正是在伽利略、凯普勒等许多物理学家所走的道路上,通过比较而发现差距,从而取长补短,获得成功的。
横比读书法
横比读书法是截取知识发展的某个横断面,将其中相关的各个不同部分或侧面加以比较。横比法有助于我们对一定历史时期的某种知识作深入全面的了解,并从这种了解中熟悉个性,把握共性,发现规律。以唐诗为例,“横比读书法”可使我们对唐代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作家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如李白的诗想像丰富,风格雄健,辞采瑰丽,语言飘逸,故有“诗仙”之称;杜甫的诗主题深刻,境界开阔,工整完美,语言沉郁,后人敬为“诗圣”;白居易的诗倾向鲜明,随物赋形,情致曲折,语言浅显,后人尊为“诗魔”;刘禹锡的诗沉着稳练,色调自然,格律精切,词浅意深,后人崇为“诗豪”;李贺的诗熔铸词采,驰骋想像,恢奇诡谲,璀璨多彩,后人誉为“诗鬼”;孟郊的诗色调凄清,抒情哀苦,词意透辟,质朴自然,后人称为“诗囚”……“诗仙”、“诗圣”、“诗魔”、“诗豪”、“诗鬼”、“诗囚”等正是上述诗人创作态度及艺术特征的形象概括,而这种概括也是和横比法的推导分不开的。通过这种推导,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唐朝许多著名诗人各自独特的诗歌风格及相互问的主要区别,提高鉴赏唐诗的能力。
类比读书法
无论是纵比法或横比法,大都要求作比的对象属于同一类的知识,而类比法却是将不同类(或同类不同种属)的知识加以比较。当然这种比较必须是有内在联系的,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很难设想,实际上也无法做到两种属性完全不同,彼此间毫无联系的知识之间的比较。例如飞机与蚯蚓,它们之间如何互比呢?但是飞机与鸟类、昆虫类(如蜻蜓)等动物却有可比之处。因为飞机的原理及其研制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受了鸟类和昆虫类的启发,这就是新兴学科——仿生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读书采用类比法要考虑到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同类但有联系的可作比较。如苏东坡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把西湖山水与古代美人西施作比,两者虽不属同类,但有相关性,有共同点,这就是——
美。另一种类比法是同类不同种属关系的比较,如同属文学作品范畴的散文与小说、电影与戏剧、诗歌与曲词……再举绘画为例,常见的就有国画、油画、版画、水粉画、水彩画等多种形式,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和共同点就是画。类比读书法可以打破某种学科知识的局限和束缚,大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使思维更加活跃并更富于创造性。
综合比较读书法
综合比较是涉及多方面的总体比较。这种比较能使我们对某项知识的整体,理解得更加全面深刻,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如历史学中对重大事件、杰出人物的客观评价就离不开综合比较。综合比较法运用过程中往往是兼用纵比、横比和类比方法的。以古典文学为例,对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的评价就经常是三种方法并用。如王维是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要真正弄清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免不了要将他的诗和南朝的山水诗人谢灵运作比,这就是纵比;同时还要将他的诗和他同时代的山水诗人孟浩然作比,这就是横比;如果再将他的诗与释教禅理或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人的作品相比,那就是广义或狭义的类比了。通过这种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比较,我们便能对王维的诗歌创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
在阅读中运用比较方法,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所比较的对象必须是可比的。必须有共同的标准或基础,否则这两种对象就不能相比。否则会产生风马牛不相及的逻辑错误。二是,比较要深入,尽可能做到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即要求不要只限于罗列一些表面现象,而是要透过现象分析原因,从共性中揭示矛盾的普遍性,从差异中阐明矛盾的特殊性,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入。在阅读中的比较,只有在比较对象的差异中看出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在比较对象的相似处看到它们在本质上的差异点,这样的比较才说得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