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做人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32814500000026

第26章 26 要善于使用屈伸术

隐智藏锋,待时而动。隐忍,实为智者谋远之道,非无能懦夫可比;隐忍不是消极被动之选择,而是以退为进,为谋而行。忍并不意味着软弱,而是保留实力,寻找还击的机会。忍也并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为了日后更大的反击暂时求得安稳。隐忍,是一种境界,是一门人生的学问。在纷繁的生活中,能够忍让是可贵的,忍让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懦弱可欺,并不是面对误解、委屈甚至诽谤而无动于衷。忍让者总是以宁静平和的心绪去感化他人的浅薄行为,以宽厚博大的胸怀去容纳他人的悖理举动,最终以无可争议的事业成功来警示世人。

能屈能伸是一种变通策略,只有掌握了屈伸的技巧与分寸,才能披荆斩棘,无往而不胜。在生活事业处于困难、低潮或逆境、失败时,若能运用“屈”的智慧,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该屈时不屈而伸,必然遭到沉重打击,甚至连性命都保不住,那样,还有什么资格去谈人生、谈事业、谈未来、谈理想呢?

为人处世要能屈能伸,只有这样才能在逆境中奋起,最终办成大事。

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家境贫穷,而他本人既不会溜须拍马,做官从政;又不会投机取巧,买卖经商。整天只顾着研读兵书,最后,只能背上家传宝剑,沿街讨吃。

有个财大气粗的屠夫看不起韩信这副寒酸迂腐的书生相,故意当众奚落他说:“你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又好佩刀带剑。但是只不过是个胆小鬼罢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剑捅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底下钻过去。”说罢,双腿架开,立了个马步。众人一哄围上,且看韩信如何动作。

韩信打量着屠夫,想了一想,竟然弯腰趴地,从屠夫裤裆下边钻了过去。街上的人顿时哄堂大笑,都说韩信是个胆小鬼。

韩信忍气吞声,从此,闭门苦读。几年后,各地爆发反抗秦王朝统治的大起义,韩信闻风而起,仗剑从军,终于得到汉王刘邦的重用,设坛拜封为大将,统领全军,争夺天下,威名四扬。

韩信忍胯下之辱而图盖世功业,成为千秋佳话。假如他当初争一时之气,一剑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法律处置,则无异于以盖世将才之命来抵偿无知狂徒之命。假如他当时图一时之快,与凌辱他的屠夫斗殴拼搏,以效益量计。也无异于弃鸿鹄之志而与燕雀争论,韩信深明此理,宁愿忍辱负重,也不愿争一时长短而毁弃自己长远的前程。这样变通,不是屈服,而是退让中另谋进取,不是逆来顺受,甘为人下,而是变通求全以便我行我素,一旦时机来到,他就如同水底潜龙冲腾而起,施展才干,创建功业。

在能屈能伸上,魏国名将司马懿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司马懿生于179年,出仕于208年,出仕时正好30岁。那他这之前这么多年在干什么呢?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不同,司马懿由于是名门之后,他不可能做种田的事,他就在许昌城中,却一直对曹操避而不见,因为他从心底看不起出身低贱的曹操。最终曹操也是访问了他三次,司马懿才答应出山,这与诸葛亮三顾出山很相似,但与诸葛亮不同的是,曹营的“智囊团”人数众多,不似刘备的一无所有,初来乍到的司马懿不可能在里面有什么大的作为,司马懿一开始做的是文学掾,这个官职从现在来看可能就是抄抄写写的一类官员,这对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天才司马懿来讲,是不是有“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呢?但司马懿并没有在乎这些,他在这时是一直“屈”着的。总之,一句话,在曹操时期,司马懿一直都是“屈”着的,虽然他后来的官升到了丞相府主簿,但始终没有什么带兵作战的机会,他所有的只是作为谋士提出过两次重要的计策,一是在取下汉中后劝曹操乘势进攻刘备立足未稳的西川,二是献计联合东吴共同对付得到汉中的刘备。这两个计策曹操只用了后者,就这一下使得不可一世的西蜀大将关羽命丧麦城,说关羽是间接死于司马懿之手都不为过。但司马懿的真正能力绝不是一个普通的谋士,于是在孟达响应诸葛亮北伐时,身为荆州都督的司马懿有了第一次带兵作战的机会。这一仗打得十分干脆,也让司马懿在魏明帝曹睿心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魏都督曹真病逝后,司马懿继任成为魏都督,他终于有了和诸葛亮亲自交锋的机会。在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司马懿采取的战术很清楚,这就是坚守不战,因为这样他受到了诸葛亮的种种侮辱,但司马懿此时很好地发挥了他能屈的长处,终于拖死了诸葛亮。其后他又“伸”了,带兵平定了魏乐浪公公孙渊的反叛,于是他在魏明帝心中的地位上升到了极点。但魏明帝一死,执政的曹爽根本不给司马懿机会,于是司马懿又“屈”了下去。正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从魏明帝病逝到著名的“高平陵事件”,正好是十年,司马懿果断消灭了曹爽的势力,这也为后来的晋代魏打开了序幕。

古来先哲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屈伸学”,原本是效法自然、模仿万物的变通经验总结。一屈、一伸原是人与万物的本能,也是处世求存的智慧。本能是先天的潜力,智能是后天的功夫。

动物界的刺猬可以说是能伸能屈的智慧化身了。你看它身处顺境时拱着小脑袋,凭借着满身的硬刺,横冲直撞,当它身处险境时,则缩回脑袋,把自己裹成一个刺球,让敌人无隙可击。

作家冯梦龙在其著作《智囊》中,认为人与动物一样,当形势不利时,应当暂时退却,以屈为伸,否则,必将倾覆以致灭亡。蠖会缩身体,鸷会伏在地上,动物都有这样的智慧,以此来保全自身,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吗?当然不是。人更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以期发展自己。

冯梦龙的屈伸分寸之说,通俗易懂,古今结合,事理结合,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纵观历史,有多少像韩信一样的人物,为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必要的时候,使用了屈伸之术,从而保存自己,待时机一到,便东山再起。历史说明了,善于使用屈伸之术,该屈则屈,该伸则伸,较好地掌握其分寸,是成就大业的重要途径。

屈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识时务的智慧,是一种顾大局的气概。

屈不是屈服,而是忍辱负重,屈是为了伸做准备,是退让中另谋进取的变通计谋。

屈,是一种难得的糊涂,一种“水往低处流”的谦恭;是困境中求存的“耐”,在负辱中抗争的“忍”,在名利纷争中的“恕”,在与世无争中的“和”。伸,是以退为进的谋略,以柔克刚的内功,以弱胜强的气概;

是“无可无不可”的两便思维,是“有也不多,无也不少”的自如心态,更是“不战而胜”的变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