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很多的人,他们并不是缺少才能,也不缺乏天赋,他们缺的是认识自己和开发自己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常常这样想:我的祖父是这个样子,我的父亲是这个样子,我理所当然也是这个样子。如果每天都用这样的声音告诉自己,那么我们心里残存的理想和抱负,甚至那一点自尊就会被一点点地吞噬,剩下的只有唉声叹气、自怨自艾。
有些人,因为境遇不佳而终日消沉懈怠、不思进取,最终陷入自暴自弃的旋涡不能自拔。这些人的思想和生活中充满了失意和空虚,没有一丝阳光和半点绿意。生活带给他们的不是美好的享受,而是可悲的痛苦。他们在抱怨生活的同时,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总是怀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去混工作,去混生活,去游戏人生。在这样一个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中,他们不知不觉地失去了再学习的机会,失去了被提升的机会,失去了挣钱的机会,最终也就失去了走出失意的机会。
如何从自暴自弃、消极沉沦中走出来?海伦·凯勒,一个耳朵不能听、眼睛不能看、嘴巴不能说的女子,却成就了非凡的教育事业;身残志坚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连任十三年总统,成为一代典范政治家。他们之所以没有因缺陷而沉沦,就在于他们能够面对现实,不花一分一秒的时间去责怪别人,埋怨上天、父母或自怨自艾,而是努力让自己身上仅存的优点变成优势,并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在“改变”以后,都极虔诚地热爱生命、了解生命的本质。换言之,是生命的光热帮助他们走出自暴自弃的阴影,克服障碍,跨越世俗的成功。
请记住鲁迅先生的一段话吧:这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人生少有壮举,但倒下还是站立,却反映了我们内心的选择!
站立,不仅是一种姿势,更是一种尊严,一种精神,一种使命,一种人生态度!
每个人生而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因此每个人应在年轻时,设法找到自己的优点,并且把它充分地发挥出来。犹太法典说:
“如果你不做自己,那么要叫谁来做你呢?”我们不可能成为别人,因为我们早已经是自己了。我们更不可能成为别人的复制品,跟所复制的对象一样好。因为别人正是在发挥他自己的优点,才能够有那样的成绩,而我们怎么会刚好也具备了像他一样的优点呢?正如鱼无法模仿鸟去学飞一样,鱼只能利用自己的长处,往游泳方面发挥。
如果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模仿别人的事情,就无法从内心深处投入足够的兴趣和激情。在这样的状态下,就算尽了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也往往会事与愿违,同时还会让别人觉得自己缺乏诚意。
想取得成功,就要“做最好的自己”。换言之,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
深入思考下去就不难发现,财富、名利等外在指标往往是社会整体意识强加给个人的镜子、标尺和参照物。大多数追求外在名利的人其实都是在竭尽全力模仿他人的成功,忽视了自己的特点、潜能和兴趣,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东施效颦”的闹剧。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迫于家长或社会的压力,将考试成绩、财富、名利当做自己终生奋斗的方向,那么他所从事的多半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把这件事做好并因此而获得成绩、财富、名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相反,那些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也会得到终身的快乐和幸福。
我们应庆幸自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
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的面目,不管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不管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就像道格拉斯·玛拉赫在一首诗中表达的那样: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高松,那就当棵山谷里的小树吧!但要当棵溪边最好的小树。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那就当丛小灌木;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小灌木,那就当一片小草地。
如果你不能是一只麝香鹿,那就当尾小鲈鱼——但要当湖里最活泼的小鲈鱼。
我们不能全是船长,必须有人也当水手。
这里有许多事让我们去做,有大事,有小事,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身旁的事。
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
培养健全的心态将带给你平安、自由。切记: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要发现自我,秉持本色,回归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