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是人生第一本领
32834500000007

第7章 如果你想提前进入角色

学会聆听

当你感觉自己已经拥有了语法基础,并且想把这第一财富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为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良好的基础时,那么你要做的第一项工作不是如何说,而是如何听。一般情况下重视听别人说话是许多人忽视的问题,所以在提前进入角色前必须学会聆听,那么聆听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看了下面几点你就会明白:

一、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这话是不是说错了,“说”有学问的,“听”不就是听吗?为什么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你要知道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句话是说“少说多听”。“听”原来是为“说”服务的,是为“说”做基础准备的,所以不善于倾听就是不重视说话,也不善于言谈,不善于交流。与人交流的一个方面是“说”,另一方面则是“听”了。不管你的口才有多好,你的话有多精彩,也要注意听听别人在说些什么,看看别人有些什么反应。只有会“听”,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促进交流的效果。尤其是和有真才实学的人一起交谈,不仅要多听,还要会听,边听边思考。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见“听”有的时候比“说”更重要。

如此说来,我们什么都不说,只一味地去听岂不更好?当然不是。假如一句话都不说,别人即使不认为你是哑巴,也会认为你一个不善言谈不善交流的人,反应冷漠。这样会使对方觉得尴尬、扫兴,不愿再说下去。这里存在一个多说还是少说的问题,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谈话对象而定。如果你的话有用,对方也十分的感兴趣,当然要多说,多说才会促进交流;倘若你的话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和作用,对方也是喜欢安静的人,这种情况还是少说为佳。即使你对某个话题颇有兴趣和见解,也不要滔滔不绝,没完没了,更不要打断别人说话,抢别人的话。轻者会招致对方厌烦,重者会破坏整个谈话气氛。

听话也有诀窍。当听某人讲话时,有的人目光游离,心不在焉,给人一种轻视谈话者的感觉,让对方觉得你对他的言论不感兴趣,不愿再听下去,从而对他个人有偏见,这样肯定会妨碍正常而有效的交流。当然,所谓注意听也不是死盯着讲话者,而是适当地注视和有所表示。

学会聆听也是说话百分百的重要一环,它会给你带来如下好处:

1.可以及时捕捉宝贵信息,获取重要的知识与见解。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留心倾听,就会有所收获。即使是看似平常的言论,也往往包含着许多宝贵的信息和生活的道理,从而触发自己的思考,产生灵感的火花。

2.可以了解谈话者的意图和性格特征。每个人的谈话,都会不自觉地显露出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起初想法,只要细心辨别,就不难把握。比如,有人总爱说:“对不对?是吧?”这样的人大都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有的人往往说:“说实话,事情就这样子,我一点都没瞎说。”这样的人总担心别人误解,或是急于博取别人的信赖,而经常爱说“我听别人说的”的人处世比较圆滑,总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害怕承担责任。对于说话条理不清的人,要想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就更需要听清楚他说的每一句话。

3.一面倾听对方的谈话,一面观察对方的面目表情和言谈举止,这样就可以用较为充足的时间思考自己该怎么说。即兴构思、随机反应也是口语的重要特点之一,而多听、会听则给你细看多想创造有利条件。

二、用心倾听有助于心灵沟通

说话百分百能达到一种默契程度,为日后成为好朋友奠定了相当牢固的基础,这其中就有认真倾听对方谈话,及时向对方表示你的友善和兴趣,使谈话深得人心,能使双方感情相通,增加相互的信任。

在谈话过程中,你的用心倾听,等于告诉对方“你说的东西很有价值”或“你值得我结交”。听也是一种语言,这也会使对方觉得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如此下去,说者对听者的感情也更进一步了,“他能理解我”,“他真的成了我的知己”。于是,二人心灵的距离缩短了,随着谈话的深入思想很快就融合到了一起。

三、听的技巧

1.专心倾听。要与说话人交流目光,让你的眼神和表情表示出你专注的认真的态度。一定要注视对方,但不要自始至终盯着对方。适当地发出“哦”“嗯”等应答词语,表示自己在注意听,以激起对方继续讲话的兴趣。即便是你感到不耐烦,也不要急于插话以否定或打断对方说话。你可以等到对方的话告一段落时,再说明自己的看法。

2.情绪与人适应。与人交流,在一般的情况下,身心要处于放松状态,全神贯注,并随着说话人情绪的变化而表达同样喜怒哀乐的感情。否则,对方情绪低落,你却面带微笑,他肯定再也说不下去,甚至以为你没有感情或在嘲笑别人。

3.积极反馈。当对方讲到要点时,要点头表示赞同。点一点头,实质就是发出一种信号,让对方知道你在赞许他,对方这时会兴致很高地讲下去。有时还可以要求对方把某些重点内容谈详细一些,或要求对某些内容补充说明,这样就说明你听得很仔细,同时你还可获取更多的信息,重要的谈话还可以做一些笔记,这样对方说话会更严谨。

4.适时提问或插话。通过一些简短的插话和提问,暗示你确实对他的谈话感兴趣,或启发对方引出你感兴趣的话题。

5.边听边想。听比说快,听比想快。听者在听话过程中总有时间空着。利用这些时间空隙进行思考,回味对方的说话内容,分析对方的观点和意图,把对方的思想、观点同自己的思想观点对照对比,预想好自己将要阐述的观点和将要表达的内容及方式。

学会倾听离说话百分百的距离就缩短了,注意倾听和善于倾听的人,永远是善于沟通、深得人心的人。因此,要养成用心倾听和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到哪儿都有好朋友。

会说“谢谢”

在与人交谈中,适当地使用“谢谢”,才能说话百分百。一般来说,人们在接受别人的善意言行之后,一种感激之情会油然而生,情动于心,发乎言辞。“谢谢”,常常就是这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中国人向来是重感情的,但是中国人又向来是不善于表达感情的。特别是感激之类的话,甚至难以启齿,正所谓一切尽在不言中。就像是树立在清华园里的“行胜于言”的碑,中国人向来是不会或者不屑表达情感。很多人,连“谢谢”都不会说。但是,活在这个世界上,值得我们心存感激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每年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把你的感激表达出来吧,不要把它永远藏在心里。

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一方的善意行为必然引起另一方的感谢,而这种“酬谢”又将进一步使对方心生好感,并做出新的善意行为。这样,就使双方的人际关系进一步融洽。何况在现代社会中,感谢别人的好意和帮助,是一种文明的标志、社会的典范。只有如此,一个人才是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一个社会才是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社会。

实际上,很多人不是不想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说些什么,而只好选择了沉默。还有些人,他们充满感情的表达却让对方感到不自在,虽然说话者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听话的人总觉得别扭。其实,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并不是什么难度系数很大的事情,因为这样的表达总是让人感到愉快的。在表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技巧的。

一、态度很关键

一定要记住:表达你的感激不是什么表面文章,而是你真的需要感激。这种感激应当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所以,你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的时候,一定要真诚,至少让听话的人觉得你很真诚,不是在说笑。握住对方的手,真正发自内心的一句“谢谢”,也许远比你长篇大论地展示语言技巧的演讲更使人感动。

二、表达要自然

表达你的感激之情的时候,说出的话一定要清晰而自然,不能吞吞吐吐,含糊其辞,好像有所掩饰,那样会给对方一种做作的感觉。你需要表达你的感激的时候,一定是别人做了对你有帮助的事,你是受益者,所以你的感情应当是充满快乐的。

三、直视对方

专家说,在互相注视的时候,交流通常比较容易进行。所以,表达你的感激的时候,最好是专注地注视着对方,这样你的话才显得是出于真心的,你的感情才显得真挚,你说的每一句话别人才会往心里去。

四、感谢时可以引用对方的名字

在感谢的时候,不要忘记对方的名字。“谢谢你!”和“谢谢你,老王!”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你要感谢的人还不是很熟悉的时候。

重视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更应该学会察言观色,在察言观色中来提高自己阅历,其实在具体的操作中学问是很多的,接下来就几个方面来说明察言观色的重要性,借此给大家以提高,无论在为人处世还是说话上都力从于心,做到百分百。

一、言与色是心灵的反光镜

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一个道理,心有所想,口也就有所言。言就成了想的窗口,从一个人的言论中可以窥探他的内心世界,所谓社交就是在不同的思想支配下,语言进行交锋。因此,通过言语把握对方思想活动的脉搏,自然是谈话的关键所在。

与察言同样重要的是观色,考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有时能捕捉到说话人更为真实微妙的思想。很多举止神态的变化都是下意识的,在某一瞬间,它们可能完全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心理学研究证明,外界事物对人大脑的刺激,往往会使人体内部某些相应组织机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异常现象。也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不仅是通过口头语言,更多情况下是通过人的身体来表现的。由于每个人和每个人是不同的,一个人思想和感情的流露,又多包含在一种与众不同的习惯性动作、神态之中。传说勃列日涅夫在作出一个决定后,总要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子里踱上一圈。有一次他对尼克松说:“我每站起来一次,就作一次让步。”可见思想活动与言谈举止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说“言”与“色”是洞察内心世界的窗口。在交谈中,要善于从言与色这两个方面洞察对方能获得主动权。

二、言与色的复杂性

心理学为我们揭示了人的思想感情活动在人的肌体上的一般特征,单凭这一点,就想在社交中准确无误地把握对方的心理动态,显然是不够的。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有社会属性。换言之:人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即对言谈举止的制约和支配。这种能力对于那些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交人员尤为重要。说话就成了他们手中的武器,武器不一而足,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也不尽相同,政治家、外交家和社交人员使言与色之间有很多复杂性,我们从中可窥其一斑,普通人很多时候也具有言与色的复杂性,也就是所谓的言行不一。

复杂性之一含而不露。社交活动少不了唇枪舌剑的较量,一般来说谈话双方出现起伏不定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但是对于某些经验丰富的人来说,却可能自始至终地保持着一种镇定自若、温文尔雅的神情,看上去既不激动,也不冷静,而是彬彬有礼。你不能说他对你的问题或陈述不感兴趣,可你又看不出他真正的兴趣所在。当你讲话时,他可能笑容可掬地看着你,给你一种好感,而心里却在想另一个问题。有的时候,看似表情很严肃,甚至与你发生一些争论,但却怀有一颗好心。在社交中,你不能轻易地认为表情温顺的人是一个好人,而应该看到他的另一面。你也不能轻易地认为表情生硬的人不怀好意,而应该看到他很可能有一颗善良的心。总的来说,一个人的言与色或表与里可能是统一的,也可能是对立的。这一点,我们不能小看。

复杂性之二欲藏故露。就一般情况而论,谈话双方总是要尽力克制和掩盖自己情感的外露,给对方的印象越是神秘莫测,别人也就越不知道你的底牌,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事实上,任何人的言谈不可能毫无破绽,绝对的无懈可击是不可能的,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再好的伪装也掩盖不住内心的思潮。有人会利用对方的心理,采用欲藏故露的方法,打一场主动的防御战。你不是在捕捉他神情的变化吗?他索性逆水行舟,将那些按常理本应加以掩饰的神态,赤裸裸地呈现在你面前,将你推向一种惊异、迷惑、犹豫不决的境地,使你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一切竟是那样千真万确。这让我们想起了三国里的那个诸葛亮,他算是这方面的高手了,唱了一出“空城计”,骗倒了司马懿的十万大军。

三、察言观色的方法

当然,察言观色也是讲方法的,生活里大家也可总结总结,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个规律可循,只要用心就可。言与色在交际中的体现有时是简单外露的,有时是复杂隐蔽的。前者体察容易,后者就比较困难。如果你还不是谈话高手,那么就要注意了。

1.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我们说的察言观色,说白了是对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进行捕捉,再将捕捉到的画面进行判断,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性格定向和语言定位,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性格定向就是通过对其表情、言语、举止的观察分析,掌握其性格类型。你不妨突然说出一两个对方觉得很敏感的话题,然后静观一下对方是怎么来应对的及其情绪程度。特别提醒的是,这种观察一定要细致入微,千万不要因为对方看上去似乎毫无反应,就断定不灵,正如看了悲剧,有人流泪,有人木然,你不能说木然的人因为没有流眼泪就没有被感动。在摸透了对方性格类型之后,就要设法捕捉最能反映他思想活动的典型动作和典型部位,也就是“语言点的定位”。眼、手、腿、脚、身体每一部位的肌肉,都可能是“语言点”的所在。有些现象的含义人们是很清楚的,如腿的轻颤,多是心情舒畅的表现;双眉倒竖,二目圆睁,是愤怒的特征;而微蹙眉头,轻咬嘴唇,则是思索的含义。还应该特别注意对方的手,尽管许多人可以巧妙地掩饰许多东西,而愤怒时却要握紧双拳,或是将纸烟、铅笔之类的东西捏坏,甚至可能两手发颤;兴奋紧张时,双手揉搓,或者简直不知道该把手放在哪里;思索时,手指在桌面、沙发扶手、大腿等地方有节奏地轻敲,是一个普遍的动作。观察了这些细微的动作后,再判断其性格特征,就有依据了。

2.抓住“决定性瞬间”。无论是谁,对自己神情的掩饰,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滴水不漏。这就要看你能否在对方错综复杂的神情变化中,准确无误判别出哪一个变化才具有决定性的。对于机智的人来说,其弥补失误的本领也是异常高超的,他不可能让你长时间地洞悉到他的破绽,所以,时机对观察者来说非常宝贵。至于究竟什么才是这种“决定性瞬间”的具体显现,怎样才能将其判明并咬住,那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凭借你的经验和感觉来定夺,无固定模式可循。

3.主动出击。察言观色不能简单理解为被动冷眼旁观。事实上,主动进攻,采用一定的方式、手段去激起对方情绪,比如转换话题,提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才是迅速、准确把握对方思想脉络的最佳途径。主动出击可以是漫谈方法,即在触及正题之前,漫无边际地谈些与题无关的话,目的在于观察对方的兴趣、爱好、习惯和学识等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如果对方感到厌倦,那么你的漫谈还可起到扰乱其心绪的作用。也可以是施放诱饵,你可以若有若无地用一些吸引对方的话题,判断出对方的心中所想,摸清对方神情变化及心理活动的一般特点和语言点。再者就是激将法,你可用一连串的刺激性问题,攻击对方,使其兴奋,进而失去对情绪的控制。你还可以做出一些高傲、看不起对方的姿态,对他的自尊造成一种威胁,激发他的情绪。还有逆来顺受,当你还没有吃透对方脾气的时候,可以装出一副怯懦无能的样子,当他错误地以为你是不堪一击的对手时,他对神情的控制就会放松,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骄兵必败吧,你也就比较容易看出他的心态了。

总之,察言观色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说话百分百就要注意察言观色。

要有耐心

如今书店里有许多关于说话类的书籍,销路都很好,这说明人们普遍重视“说”的艺术。其实,不会说话就不可能与人很好地交流,难以很好地表现自己,也就谈不上推销自己和接收别人了,所以很多人都把会说看成是人生成功的基础。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忽视了耐心,结果在交往中不太顺利。

生活中不乏脸皮太薄之人,这种人自尊心太强,往往经不住别人拒绝的打击。只要略一受阻,他们就脸红,感到羞辱、气恼,要么与人争吵闹崩,要么拂袖而去,再不回头。

看起来这种人很有一种“不办就算了”的“骨气”,其实这是过分脆弱的表现,导致他们只顾面子而不想千方百计达到目的,于事业无益。

因此,我们在找人说话办事时,既要考虑到自尊,又不要抱着自尊不放。为了达到交际目的,有必要增强抗挫折的能力,碰个钉子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照样微笑着与人周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有这样顽强的意志就能和人很好的交流,以至把事情办成。

从另一个角度看,软缠硬磨消耗的是时间,而时间恰恰是一种办事的秘密武器。因为时间是金钱,所以对谁都是宝贵的,有能力的人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如果你以足够的耐心摆出一副“战斗到底”的架势与对方对垒时,便会给对方心理产生震慑。以“泡”对“拖”,足以促其改变初衷,办事速度就会加快。所以,你要沉住气,耐心地牺牲一点时间,也许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有个跑保险的业务员,到一家餐厅拜访老板,老板一听是保险公司的人,兴趣一下子就没了。

“保险这东西,根本没用。为什么呢?因为必须等我出了事以后才能领钱,要是死了呢?”

“你听我解释,时间不会太长,哪怕几分钟让我为你说明就好了。”

“没看我现在很忙吗,如果你有的是时间,何不帮我洗洗碗盘呢?”

老板是以开玩笑的口吻戏谑他一下,没想到这位保险员就真的走进厨房,卷起袖子开始洗了,老板娘吓了一跳,大喊:“你还是忙你的去吧,我们实在不需要保险,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做,我们绝不会投保的,像你这样的我见得多了,就别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从那次以后,保险员每天都来洗碗盘,老板依旧是铁石心肠地告诉他:“你再来几次也没用,不上保险就是不上,再干也不给你工钱,还是趁早找别家吧!”

不管老板怎么说,这位有耐心的保险员依旧天天来洗,10天、20天、30天过去了。到了第40天,这个讨厌保险的老板,终于被耐心感动了,最后答应他投高额保险,之后的来往还为这位保险员介绍了不少保险生意。

确实,在商务交际中能说会道者比比皆是,但是真正有耐心的人并不多,可见耐心比说还需要锻炼。交际是双方面的,在抓住机遇的同时,一定要有耐心。不论是对老板、对顾客、对同事、对谈判对象,都有耐心的心理准备。埋头做事者常常是事业心很强或对某事很感兴趣的人。一旦开始做事,便全身心投入,不愿再见他人。这种人往往惜时如金,铁面无情。要敲开这种人的门,首先不要怕碰“钉子”,还要有足够的耐性,并且要善于区分不同情况,或硬缠或软磨,直至达到目的。

学着对付各色人物

如果你想提前进入角色就必须到社会中去锻炼,到社会中要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要想与他们打交道,首先要有自己的策略,这样才能避免冲突,很好地适应人事交往。

一、贵族式人物

有话直接说是贵族式人物一大特色,什么是有话直接说呢?就是敢说别人只在心里想的东西,敢说别人不敢说的东西。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想什么就说什么,有所保留就是不诚实的。贵族式人物与人交谈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常常忘记在交谈伊始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对结果会大有帮助。他们会不在意别人怎么想,而是阔步而入,进门便坐,然后说:“好了,开始吧。”半句废话也不说。就算你鼻子在流血,他还是只管坐下便说:“好,干活吧。”跟没事儿一样,无视别人的感受。

贵族式人物交流起来只关心结果。他们喜欢直接切入主题,不考虑生活细节,也不靠细节来抓主题。贵族式人物频繁使用“或者”一词,说起话来观点明确,看事情黑白分明,绝无拖泥带水之嫌。

贵族式人物不难打交道,因为他们单纯、看得透、不易受伤害。跟他们交谈要坦率,先说明意图或结论,把先把观点摆到桌面上,再问他们需不需要进一步信息。可别被贵族式人物吓着,要学会不理会他们说的某些话。他们不是有意要伤害你,只不过说话不加考虑罢了。要是想让他们做什么事,那就摆出个方案让他们挑。

二、苏格拉底式人物

苏格拉底在与人探讨问题的时候,用一连串问题把对方引导到符合逻辑的结论。这类人物说话有说服力,喜欢讨论、辩论、谈判,善于统揽全局,从不利的形势中找到出路,看似山穷水尽,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之下是柳暗花明。这种能力对工作,尤其对化解冲突大有好处。但惯于教训人的特点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发挥这种能力。

苏格拉底式人物说话爱用注解,常常是引经据典。先说一件事,然后用有关信息注解这个话题,再回到主题,然后又转到注解,就这样转来转去。不习惯这种交流方式的人会被他们说得晕头转向。

同苏格拉底式人物打交道别指望会很简捷。另外,即便教训你,你也不要感到不快,是这种风格使然,与他怎么看待你毫无关系。在他看来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别指望你的方案和建议一次就被接受,否则准碰一鼻子灰。就算你改了好几遍稿,但他还会要你修改“定稿”,搞得你怒不可遏。所以,不要等到最后才给他看成品,而是把各阶段的产品都让他过目,每一阶段都征求他的意见。苏格拉底式人物,是力求完美的。

三、内省式人物

这一类人在交流中关注人际关系。在他们看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而准确传递信息,阐述观点,以及实际交流成果都是相对次要的。如果实话实说会使对方恼怒或不快,内省式人物宁肯一言不发。为了避免冲突,他会说你想听的话,而不是他想说的话。

内省式人物不愿意发表强硬的观点,但却会向人敞开心扉,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也善于倾听别人的真情实感。由于善于倾听,人们愿意向这类人物诉说自己的难题,把这样的人视为己出。内省式人物善于使他人敞开思想,无疑是一种有用的管理才能。

内省式人物还很会呼应别人。比如点头,或者说“我明白了,啊,嗯……知道了”等强调他在倾听,并且是用心地感兴趣地倾听。演讲的时候,你不难在听众中找出这种人。他们会不停地向你点头、微笑,给你鼓励。

由于不愿指导别人,也不愿坚持己见,这类人一般不易建立威信。因为说起话来信心不足,说出话来没有立场,他们在会议上发表的意见常常得不到重视。意志力强的人往往利用其谦恭心理来忽视或打断他们。

让内省式人物做你想让他做的事很容易,但要让他毫无怨言却不容易。顽固的内省式人物有可能假装忘记你交代的事,当你向他发火时,又无所适从。要避免这些消极行为,就应该在日常交往中建立起感情联系,交谈时要吸引他加入对话,避免使用极端言辞,而且在任何时候都要关心其内在的需要。

四、官场式人物

这类人会不失时机地交换意见和信息、善于分析细节,官场式人物能成为启迪人的领袖,但人们又会觉得他像潜在的独裁者。这类人物感情强烈,常常盛气凌人,认为没有必要什么时候都那么真诚。如果认为你受得了,他会直截了当说出来他的看法。否则,会用较缓和的方式指出你的错误。所以说官场的人会不失时机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而且让听的人还很容易接受。

官场式人物既关心最终成果,也关心细节。因此,他不用别人帮助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别人会把这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独立独行的作风,看成他自命不凡的根据。

在公开场合,官场式人物能言善辩,即兴演讲更是高人一筹。但在人际交往中却一筹莫展。作为雄辩的演说家,他能鼓舞成千上万人移山填海,但在一对一时,却有可能是灰溜溜的失败者。

官场式人物在工作中往往处理不好同事关系。这类人易与别人发生争执,自找麻烦,这类人物爱说不爱听。

和长官式人物交流,最好采取贵族式交流方式。在试图说服他之前,不妨先奉承几句,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评价很高。接着,指出采纳你的意见会提高他的威信。要让他有机会验证你的看法。这样,再来找你讨论方案时,他就会把它们看成自己的意见。

五、候选人式人物

他们待人亲切,做事耐心,为人诚恳,相信通过谈话就能把解决问题。他们热情、随和,善于分析问题,但说话啰唆。他就像妈妈在轻声细语给孩子讲故事,希望博得别人的青睐。这类人物希望通过敞开心扉,缩短与对方在感情上的距离,拉近谈话双方的关系,与其建立起更加稳固的人际关系。

虽然候选人式人物最健谈,但因为他说话不傲慢,所以比苏格拉底式或长官式人物易于为人接受。和内省式人物一样,在敌意增强时,候选人式人物也会躲到一边;但又和苏格拉底式人物一样,他还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去尝试说服别人。其论点或证据明显围绕自己或朋友亲身经历。

候选人式人物知识储备丰富。要是他们在辩论中占下风,他会搜肠刮肚翻出词儿反击。害得对方与其承认听不懂他的话,还不如举手投降。

说服候选人式人物要有耐心,并善于洗耳恭听。除了必须听完他喋喋不休的长篇大论,还要积累自己的谈话经验,个人经验是说服他的关键。要设法让他把你纳入其个人经验的范围里,你也要这么做。

六、议员式人物

议员式人物也许是上述几类人中最聪明的一种。他们把交流看作获取成功的一种手段或是途径,并有意识控制环境。说话之前,他们总是审时度势,研究说话对象,选择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议员式人物比内省式人物还善于倾听,但说起话来又像贵族式人物。人们觉得议员式人物像内省式人物一样不会构成威胁,因而向他吐露实情。而一旦掌握足够的实情,他就会发起进攻。

议员式人物是障眼法专家,从来不让别人知道他的真实想法,还用障眼法破坏自己不赞成的计划并达到报复目的。

议员式人物也有特立独行的一面,有的时候让人捉摸不透。如果在不止一种场合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批反复无常的人。

要控制议员式人物就要在多种场合观察他们,当心他们从内省式转向贵族式,因为这种转变说明他想利用情报优势打击对手。说服议员式人物是一种挑战,须时刻小心谨慎。

说话百分百,说是练出来的,在于平时的观察和发现。要想在说上占有一份天空,就要多练,面对这六种人物,要想沉着冷静地应对,积累材料是上上策。

掌握住沟通原则

说话很多时候是为了沟通,只有沟通好了才能把事办顺,当你掌握了沟通的一些基本原则,也就意味着向说话百分百迈进了一大步。

一、传递的信息必须明确

沟通的基本准则就是传递的信息必须明确。那么明确的标准是,信息沟通所用的语言和采用的传递方式要能被接受者理解。提出信息并用别人能理解的语言或口气表达出来,是信息传递者的主要责任。信息传递的不明确,必将导致管理的失误,这一原则要求沟通的语言文字必须准确,不能含糊不清;无论是文字还是语言,都应适合于接受者的教育程度和习惯;叙事说理言之有据,条理清楚,力戒颠三倒四、含糊不清以及文理不通。

二、准确性原则

说话所传递的信息应是被确定为准确无误的。必须牢记,一个不完整的、未经证实的信息,若被轻易传递出去,可能会导致无法估计的差错。管理学家戴维斯就此告诫人们说:“千万要记住,直到你思考成熟后再开始说。”这一原则也意味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要漏传或错传,更不要使信息失真。

三、需要原则

信息传递并不是传递自己所获得的一切信息。信息交流有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认识到被说服的人“需要了解什么内容”,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原则常常被破坏,这是因为人们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时间紧迫以及不理解别人的需要等原因。同时,这一原则也意味着,你也需要认识你自己“需要了解什么”,并在周围环境中寻找机会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四、计划原则

每一项重要的信息交流,为了使它最为有效,必须加以计划;而每一项交流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问题:确定谁是信息的发讯者;确定谁是信息接受者;明确信息交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明确怎样进行信息交流,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确定什么地点进行;确定什么时间进行最为恰当。

五、反馈原则

为了使信息沟通更加有效,必须提供恰当的“反馈”,通过反馈来证明沟通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实施反馈有助于双方相互之间更好地了解和合作。

讨好自己也是艺术

我们经常听到讨好别人,但很少听到说讨好自己。我们经常会遇到喜欢抱怨的人,觉得和有些人相处真是太难了,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的交友方式出了问题。也许我们是想让所有人都成为知己,或是抱有某种获取利益的目的,所以才与他人交往,千方百计地讨好他们、迎合他们,希望能够使得人人都喜欢自己、助自己成功。可是,我们最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日子久了,身边的朋友反而会越来越少。试想,谁会将利用自己的人当做知己呢?而且,我们也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或让每一个人都满意自己。因此与其辛苦地讨好别人,倒不如讨好自己。讨好自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讨好自己是心理调节的一剂良药,它会使你在情绪低落或逆境中变得快乐、充实与自信。我们每个人都并非生活在真空里,事业上的挫折、人际关系的困扰、生活上的琐事、健康上的烦恼……多少会摊上一两件,这些来自外界的影响和压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如果我们学不会讨好自己,无法培养出一个开朗、自信、乐观的心境去面对现实的话,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这些影响和压力打垮了。

讨好自己并不是盲目地、不着边际地来吹捧自己,这样做只会使“讨好自己”成为精神上的麻醉品,甚至反使自己裹足不前。讨好自己的方法很多,并且因人而异。总的来说,讨好自己,可以在流言飞语面前,为自己设置一道“隔音壁”;可以在孤独寂寞时,想方设法逗自己开心;可以在生闷气的时候,大吃一顿或大喊几声来发泄;可以在朋友离自己而去时,想尽一切方法挽留这段友情或干脆去寻找新朋友;可以在受了挫折之后,给自己打气,“勒令”自己不许再流一滴眼泪;可以在刚到一个新环境,“举目无亲”之际,找面镜子对自己展颜一笑,安慰自己说:“至少还有我自己熟悉的一张笑脸。”总之,讨好自己的方法实在太多了,要根据你的情况学会选择。

但愿世界上每个人都学会讨好自己,使自己拥有一个开朗、热情、自信及乐观的心境,这是说话百分百的要求,也是对自己认可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