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遗产集成
32847600000019

第19章 四面云山拱一柱——应县木塔

山西应县木塔设计科学严谨、构造完美,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由于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应县木塔全称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整体宏伟、结构精巧,外形稳重庄严,是建筑艺术与使用功能高度统一的典范。它那巍峨擎天的身躯、严谨精巧的结构、交错默契的斗拱,均令人赞叹叫绝。这些特点,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师们的聪明才智,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古代建筑工程方面的伟大成就。

三颗灵珠的故事

传说,应县木塔的雄伟壮观吸引着天下游人,连玉皇大帝都被惊动了。为了保护这座惊世建筑,使木塔与岁月共存,玉皇大帝派火龙神送来了通火珠,又派龙王爷送来了逼水珠。送宝珠的神仙看见善男信女每天清扫木塔很辛苦,便报告了玉皇大帝,于是应县木塔又有了逼尘珠。有一年七月,南山的小石峪、大石峪等九个峪口的洪水都向木塔四周汇集,汹涌的波涛直向木塔冲来。可是到了木塔跟前,突然波平浪静。水面逐渐形成锅底状,积聚的洪水绕过木塔,缓缓向四面八方流去。人们都说:“逼水珠可真灵啊。”这三颗宝珠分别安放在释迦牟尼佛像最高贵的部位,从此,塔内一片珠光宝气。巍巍木塔可以自行防水、防火、防尘。

应县木塔的建筑风格

应县木塔外观五层,底层扩出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与底屋塔身的屋檐构成重檐,所以共有六重塔檐。每层之下都有一个暗层,所以实际结构是九层。暗层外观是平座,沿各层平座设栏杆,可以凭栏远眺,身心也随之溶合在自然之中。木塔虽高峻而不失凝重,各层塔檐基本平直,角翘十分平缓。平座以其水平方向与各层塔檐协调,又以其材料、色彩和处理手法与塔檐对应,与塔身协调,是塔檐和塔身的必要过渡。平座、塔身、塔檐重叠而上,区隔分明,线条清晰,强调了节奏,丰富了轮廓线,也增加了横向力度。使高耸的大塔时时回顾大地,稳稳当当地坐落在大地上。底层的重檐处理更加强了全塔的稳定感。

应县木塔的构件处理

由于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柱头间有栏额和普柏枋,柱脚间有地伏等水平构件,内外槽之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暗层中用大量斜撑,结构上起圈梁作用,加强木塔结构的整体性。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顺帝时,曾经历大地震七日,仍岿然不动。

和木塔相关的习俗

每年的端午节,当地百姓都要身着新装,全家老少一起相伴到木塔前烧香拜佛,并登上木塔的最高层,表示节节高升。如今,木塔作为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人们虽然不能再登塔眺望,但仍然到塔前烧香祈祷,场面十分隆重。从某种程度上讲,应县木塔已经成为山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延伸阅读

木塔夜间放光的传说

传说,应县木塔夜间有放光现象。古代有过,近代也有过。可是塔内一没灯、二没火;木塔周围,也是一片漆黑,既没有灯光的照映,也没有火光的反射,怎么会有放光现象呢?

有人说,木塔夜间放光总是在修理木塔之后。据说,明代和清代时期塔内放光,就是木塔大修理之后的现象。清代中期,还因为塔内放光而挂了,名曰:慈光远照;清代晚期,也因为塔内放光挂了,名曰:奎光普照。近年间,有的人在夜间看到塔内放光,也许是由于经常修理木塔的缘故吧。

又有人说,清代晚期,慧能大师在塔内佛前念经。三天后佛祖托梦给他,说应州人信佛诚,应该给人们好的报应,同时在报应之前要让人们有所觉察,便在塔内放了一颗夜明珠。所以每当木塔修理完毕,宝塔就会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