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侗乡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标志性风物,也是传统色彩浓厚的交通建筑。风雨桥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艺术风格成为中国桥梁中的艺术珍品。
风雨桥也称“花桥”,是侗乡的特色标志。在侗乡,“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全木结构的风雨桥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是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风雨桥大多架设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之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宗教方面的含义。它象征飞龙绕寨,以保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
风雨桥的特征
风雨桥,是侗族建筑“三宝”之一。风雨桥的桥墩以巨大的石块构成、桥身用巨木,桥梁上建造木质的长廊和亭阁。始于汉末至唐代,风格和汉唐时的古建筑颇为相似,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通常风雨桥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岿然不动。
风雨桥的力学原理很值得称道,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的长廊中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于桥上,供行人解渴。长廊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程阳桥
程阳桥坐落在广西三江林溪河上,建于1916年,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墩底用生松木铺垫,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上建造长廊,为四柱抬楼式建筑。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永济桥
侗族风雨桥中的永济桥是国内唯一一座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侗乡桥梁。该桥坐落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马安寨,始建于1912年,于1924年建成,桥长77.76米,桥道宽3.75米,桥面高11.52米,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二台三墩四孔。墩台上建有五座塔式桥亭和十九间桥廊。五个桥亭最有特色,中亭似宝塔,巍峨雄伟,侧面亭似宫阙,富丽端庄。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宛如水上一座长廊式楼阁,雄伟壮观,飘逸俊秀。全桥为吊脚悬柱,不用一根铁钉,均为榫接,穿孔衔接,横直斜套,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
风雨桥的特色
在侗乡纵横交错的溪河上都建有风雨桥,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河床的宽度大小,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风雨桥,不过在众多的风雨桥中,以亭楼式的风雨桥居多,这种风雨桥于长廊顶部竖起多个宝塔式楼阁,楼阁飞檐重叠,少的有三层,多的达五层。桥身庄重巍峨,如巨龙卧江,气吞山河,十分壮观。桥面两侧有精致的栏杆和舒适的座位,可供人们憩息。桥壁上或雕或画有雄狮、蝙蝠、凤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图案,形象诙谐洒脱,古香古色,栩栩如生。风雨桥既有古代百越族干栏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工艺成分。据传,风雨桥建在溪河上不仅仅是给人们交通提供便利,而且还有镇邪和留财之意。
延伸阅读
风雨桥奖
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人民的天才创造,是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所以将侗族文学的最高奖项定名为“鼓楼奖”和“风雨桥奖”。“风雨桥奖”主要颁发给那些有重大影响的侗族文学作者以及其他研究成果,包括侗族作家、学者的创作和研究成果,及兄弟民族作家、学者反映或研究侗族的创作或研究成果。
“风雨桥奖”以精神鼓励为主,目前只颁发印有侗族鼓楼或风雨桥图案的精制奖状或奖牌。 采用个人申请与单位或集体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申报,每人限报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