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遗产集成
32847600000031

第31章 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研究人类起源的著名而重要的科学考察基地,周口店遗址不仅是有关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而且也阐明了人类进化的过程。1987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遗址是中国主要的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千米的房山区周口店村旁的龙骨山上。距市区48公里。这里地处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处,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穴。70万年前,北京人的祖先就是在这些洞穴中生活、藏身和保存火种的。

“北京人”遗址的发掘

1918年,瑞典地质学家约翰

古纳

安特生到周口店一带进行考察旅行。1921年,他又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奥托茨丹斯基等人考察龙骨山北坡时,发现了更丰富的埋葬化石的地点,这就是著名的周口店第一地点——“北京人”遗址。之后又有多名学者来此挖掘。1927年加拿大学者步达生对周口店进行正式挖掘。并将周口店发现的三枚人的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9年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在此发掘出土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距今约60万年。这消息一公布,立刻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933年,在裴文中先生的主持下,在龙骨山山顶洞穴内又发现了人类化石,距今约1.8万年。它们大约代表着十个人的遗骸,其中有三个完整的成年男女的头盖骨,被命名为“山顶洞人”,属晚期智人,具有原始蒙古人种的特征。1973年,在龙骨山东南角还发现了介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的古人类牙齿,距今约10万年,被命名为“新洞人”。

揭开人类历史的序幕

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初期,“北京人”已懂得选取岩石,制作石器,用它作为武器或原始的生产工具,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中改造自己,表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原始的工具从事劳动,这是人和猿的根本区别所在。

在“北京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厚度达4~6米、色彩鲜艳的灰烬,表明“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支配火、学会保存火种的方法,是人类由动物界跨入文明世界的重要标志。

周口店出土文物

周口店第1地点从1921年发现和发掘起,已下挖了40多米。宛如一口深井。但已挖堆积还不到全洞堆积物的一半。从早期的挖掘开始,“北京人”化石从第二层至第三层均有发现,共出土骨头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157枚、股骨7件、胫骨1件、肱骨1件、锁骨和月骨各1件,另外还有一些破片。这些“北京人”遗骨分属四十多个体。但绝大多数化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落不明,成为考古界的谜团。

目前所知的化石,保存在我国的有七枚牙齿、一段肱骨、一段胫骨、顶骨和枕骨各一件,另外还有一具保存完好的下颌骨;1927年以前发现的三枚牙齿则在瑞典。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石器,主要分为两种:锤击石器和刮削器。这类工具发现亦不少,保存在周口店博物馆。

延伸阅读

山顶洞人的生活

有人依据山顶洞人发掘成果绘制的一幅想象画,反映一个氏族中的男女老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情景。画面右边有一妇女手持骨针用兽皮缝制衣服,他们不再赤身露体了。画面中间一人用火烧烤食物,表明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这比过去只会保存天然火种又前进了一步。画面上方一人身背野兔和一条大鱼,左手还提着一只猎物,说明山顶洞人除了猎野兽和采集果实以外,还以鱼类等水生动物作为食物。画面左边一位老人左手持尖状器,右手拿一圆形贝壳,好像在教他身旁的人如何钻孔。画面最下方的小孩子,身上戴着项链,他正在用心地将一些带孔的小石子、兽骨、海壳等穿连在一起,反映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了审美。整个画面,人物分工明确,人人平等,他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过着丰富多彩的氏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