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遗产集成
32847600000004

第4章 中国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颐和园构思巧妙,是集中中国造园艺术的巅峰之作,在中外造园史上拥有重大的影响力,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颐和园,旧称“清漪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1888年重建,改名“颐和园”,耗银3000万两,历时十年。颐和园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97平方公里,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

十七孔桥的传说

颐和园里最大的一座桥,叫十七孔桥。它全长150公尺,东连八方亭,西接南湖岛。桥两侧的石栏杆上,雕刻着数百汉白玉石狮,它就象是一道虹,把人世间和蓬莱仙岛连接起来了。

十七孔桥的修建,传说还受到木工祖师鲁班的点化。相传,在乾隆年间修建十七孔桥的时候,请来许多能工巧匠。突然有一天,桥上来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浑身脏兮兮的,背着一块石头叫卖,说是龙门石。谁也没有理睬他。这时天上下起了雨,老头儿只好蹲在树下避雨。正好,村西住的王大爷打这儿路过,见那个老头的样子,挺心疼,就让他搬到自个儿家里来住。老头儿为了感谢王大爷的好心,把自己的石头给了他,告诉他关键时候它能抵百两银子。说完,顺大道往南去了。

颐和园里修建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乾隆皇帝准备前来“贺龙门”!没料到,桥顶正中间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可把工程总监急坏了,经人提醒方想起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儿。后来四处打听来到王大爷家。他一眼看到窗底下那块龙门石,就蹲下来量了量尺寸,结果长短薄厚一分不差,就好像是专为修桥琢磨的一样。总监高兴得合不拢嘴,留下一百两银子,就把这块龙门石运走了。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大伙都松了一口气。有个老石匠忽然醒悟过来,对大伙说这是鲁班爷下界,来帮忙修桥。

从这以后,鲁班爷帮助修建十七孔桥的故事,就流传开了。

建筑布局

颐和园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基址,吸收了江南园林的建造风格,是一座园林艺术和自然相结合的山水园。园林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昆明湖)占据了大部分,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整个景区规模宏大,是集中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造园艺术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不露痕迹,体现了造园艺术的高妙,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无可替代。

延伸阅读

颐和园长廊人物故事彩画的来历

据说乾隆皇帝的母亲喜欢听故事,经常一边在长廊中游览,一边让宫女给她讲各式各样的故事听。有些她特别喜欢的故事,就让宫女们反复地讲。时间一长,宫女们肚子里的故事讲完了,以前讲过的故事也记不清了,这可难坏了宫女们。后来,她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故事的内容画在长廊两侧的梁上。故事越讲越多,梁

上的人物故事彩画也越来越丰富。从此,宫女们再也不愁没有故事给太后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