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跨进传统名花的行列,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了,牵牛花不但可供观赏,而且还可以入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用它的种子治病呢。
牵牛花,又叫喇叭花、大花牵牛、胡颜等。它是一年生的缠绕草本植物,全株密密麻麻长着白色长毛。叶互生,近卵状心形。花冠白色、蓝紫色或紫红色,漏斗状。这种花生于山野灌木从中、村边、路旁,还可专门栽培,以供观赏。牵牛花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牵牛花的种子就是牵牛子,黑色的叫“黑丑”,米黄色的叫“白丑”。种子的颜色与原植物的品种没有关系,与之有关系的是植物所开花的颜色。花色深、紫色至紫红色者,其种子多是黑褐色的;花色浅、粉红至白色者,其种子多是淡黄白色。牵牛子是中医中常用的中药。
牵牛子作为中医药名,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
相传很久以前,在河北晋州的李庄有一个叫李虎的年轻人。一直以来,小伙子身体强壮,力气非常的大。可是,一次他突然生了病,腹部膨胀得像鼓那么大,小便困难,形体逐渐消瘦下来,皮肤也是蜡黄。他的夫人给他请了很多位医生,但总是不见效。夫人很着急,最后请了籍贯是山西潞州的一个老郎中来给李虎看病。老郎中诊完病后开了一个药方:用野喇叭花籽煎汤服用。李虎的夫人从未听说过这味药,只好再次登门,希望能换一味药。老郎中明白后,跟李虎夫人说他的家乡就有这种野花,野花的花籽就是需要用的药,可以派人到他的家乡去取。李虎的夫人赶忙去山西,取来了野喇叭花籽。李虎吃了几剂后,果然很见效,不到一个月就痊愈了。为了感谢老郎中的救命之恩,李虎牵来一头牛,并问老郎中给自己吃的是什么药。老郎中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因为这种野喇叭花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呢。踌躇间,老郎中突然就想,这种花的种子能治好不治之症,有牵牛之力;如今病人又牵牛上门,不如就叫“牵牛花”吧!想到这里,就说吃的是“牵牛花”的花籽“牵牛子”。从此,人们就把这种能治病的种子叫作“牵牛子”了。
牵牛子入药最初记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被列为下品。牵牛子味苦,性寒,作用比较峻烈。它含有树脂苷、色素、脂肪油、有机酸等成分,可以使用的症状是: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等,可以起到的作用是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牵牛子除了做泻药用之外,还可以用来祛除脸上的粉刺、雀斑等,具有美容的功效。具体的做法是将黑牵牛子研成末,与鸡蛋清调匀,晚上涂在脸上,白天把它洗掉,直到粉刺、雀斑消失。这在《本草纲目》中有所记载。
牵牛子还能够治疗小孩的夜啼症。有些小孩白天饮食、玩耍很正常,但晚上睡后就开始哭闹,天亮前就停止了,在医院检查也不会发现异常。对于这种夜啼症,中医会用黑牵牛子7粒,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在小孩的肚脐上,用胶布固定住,大多数在当晚就会奏效。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牵牛子的药力很大,一般医生在使用时都会很谨慎。有时候,医生会建议将牵牛子同大米煮成粥来食用,这样既可缓和牵牛子的峻烈之性,又可借大米的补益作用来保护脾胃,扶正祛邪,这是古人宝贵的食疗经验。
黑牵牛子对人体还有一定的毒性,除
会直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及粘液血便外,还可能刺激肾脏,引起血尿,严重者甚至会损及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昏迷等。所以,使用时一定要慎重。
牵牛花的传说
民间素有牵牛花扯出藤蔓助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流传。传说,织女与牛郎在天上、地下遥遥相望,不得相见。多情的织女滴下串串相思的眼泪,落到人间,便化成了夏秋时节美丽而神奇的藤花,牵牛花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方便牛郎攀上青天,牵牛花伸展藤蔓,攀援在极高的树上。半夜时分牛郎便可顺着花藤,乘着夜色爬到天上,偷偷来到天宫与织女幽会。
牵牛花的种种传说,既显现了人们对它的喜欢,也投射出了人们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