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医学文化博览
32851200000099

第99章 杭州胡庆余

胡庆余堂是中国南方赫赫有名的国药老店,以其江南庭院式建筑风格和“戒欺”、“真不二价”的店规而闻名于世,世称“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

在中国虽然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药号,但最有名的被大家公认的只有“两家半”——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堂,广东的陈李济算半家。胡庆余堂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国药字号,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业古建筑群。在古朴中隐现着几分神秘,优雅里蕴藏着文化积淀。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办了胡庆余堂。

胡雪岩(1823—1885),名光墉,号雪岩,安徽绩溪人。他原本是一个钱庄跑街出身的小伙计,后经营生丝、茶叶,开办典当铺,开设阜康钱庄,创办胡庆余堂。他还经营粮食、房地产,甚至进出口军火。胡雪岩为人忠厚,人情通达,眼光敏锐,手腕圆活,富有人情味和豪侠气,敢于结交官场、商场、洋场甚至江湖草莽等各路人,并竭力帮扶清将左宗棠,深受左宗棠赏识和提拔。这使得他从杭城首富发迹为号称“活财神”的大商人,直至成为晚清的头号巨商。胡雪岩还被清朝皇帝封布政使衔,赏赐一品顶戴和黄马褂,成为前所未有的“红顶商人”。

胡庆余堂的创办非常偶然。有一次,胡雪岩让家人到杭州望仙桥叶种德堂国药号去抓药。药材抓回来后,经仔细辨认,发现其中有两味药以次充好,就拿去调换。谁知叶种德堂自恃是杭州唯一的大药店,态度非常傲慢,不仅不换,还出言不逊:“要换是没有的,要么请你们家胡先生自己去开一家药店!”家人非常气愤地把整个经过告诉了胡雪岩。胡雪岩听后,虽然嘴上只是微微一笑,但他心里却真起了开药店的念头。1874年,胡雪岩在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一个熟药局的基础上创办了胡庆余堂国药号,取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中“庆余”的意思,定名为“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

胡庆余堂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据传胡庆余堂所有的招牌、匾额都是面朝外挂的,只有一块匾,朝里向坐堂经理的方向挂着,写着“戒欺”两个字,是胡雪岩的手书。他告诫属下“凡贸易均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不得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力,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之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亦可”。比较典型的例子,如制作“紫雪丹”时,务必使用银锅金铲,以加强药效;再如制作“辟瘟丹”时,职工一定要提前一天住在店内,操作工人必须先沐浴洁身。正因为胡庆余堂药品货真价实,质量上乘,所以生意兴隆。

除了“戒欺”之外,胡庆余堂在竞争上还提倡货真价实。它的老对手叶种德堂曾经想用压价的办法抢顾客,胡雪岩却挂出了一块“真不二价”的招牌,意思是说,他的药货真价实,值这个价,就卖这个价。对顾客来说,“真”比低价更吸引人,所以,在这场竞争中,胡雪岩成了理所当然的赢家。

在胡庆余堂门楼上,树立着胡雪岩所书的“是乃仁术”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医者,是乃仁术也。”表达了胡庆余堂创办药业是为了治病救人以济世。

延伸阅读

胡雪岩身后的胡庆余堂

据说,当年胡雪岩建造胡庆余堂时,请了6个建筑设计高手,花费了720万两银子。看起来,胡雪岩是把它当百年家业来投资的。但是,至今,胡庆余堂虽然已经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属于胡家,却只有短短的10年。因为正当胡雪岩的生意如日中天之际,他所有的钱庄、银号突然在一夜之间倒闭了,胡庆余堂和胡雪岩的其他绝大多数家产落入刑部尚书文之手。文家接办胡庆余堂后,继续使用“胡庆余堂”的金字招牌。胡雪岩去世后,胡庆余堂虽几易其主,但店名仍冠以“胡”字。1996年底,胡庆余堂被正大青春宝药业集团公司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