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礼貌的语言艺术
32858600000051

第51章 摆脱“二难”问题的圈套

“二难”问题就是不论你回答“是”或“否”都可能给你带来麻烦的问题。回答这类问题最须用心。回避难题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百兽之王狮子想吃其他兽类,但得找借口。于是张开大口让百兽闻自己的口是香还是臭。首先轮到狗熊,它闻后如实地说:“有种肉的腥臭味。”

狮子怒道:“你不尊重我,留你何用。”将它吃掉了。

第二天,轮到猴子来闻。鉴于头天狗熊的教训,它乖巧地说:“哟,好一股肉的清香味啊!”

狮子又怒曰:“你溜须拍马,留你何用。”又将它吃掉。

第三天,轮到兔子来闻。它知道,说臭要被吃掉,说香也要被吃掉,于是它凑到狮子嘴边,故意闻得十分认真,但却老不开口。

狮子急了,催它快说。

它便说道:“报告大王,我昨晚受了风寒,感冒鼻塞,闻了这么久,实在闻不出是臭还是香。等我好了,鼻子通了,再来闻吧。”狮子无奈,只好放了它。

兔子回避难题的手段可谓巧妙。

回击挑衅

乡间,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拦住一位过路的姑娘:“你说,我是要往东去,还是要往西去,猜中了就放你走。”对此,姑娘怎么答都不会对,因为他的问话并非非此即彼,还有南和北。这时,姑娘掏出手绢揉成一团:“女士优先。请让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好吗?”那人有恃无恐,便答应了。姑娘便说:“你猜猜,我这手绢是要丢向东边,还是丢向西边?”那人当然同样不能答,只好让姑娘走了。

汉高祖刘邦非常熟悉这种“回避”的技巧。

项羽自称霸王后,想谋杀刘邦。

范增出主意说:

“等刘邦上朝,大王就问他:‘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如果他说愿意,你就说他意图养精蓄锐,有谋反之心,可以绑出去杀掉;如果他说不愿意去,你以其违抗王命杀掉他。”

刘邦上殿后,项羽一拍案桌,高声问道:

“刘邦,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

刘邦答道:

“臣食君禄,命悬于君。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辔则止。臣惟命是听。”

项羽一听,无可奈何,只好说:“刘邦,你要听我的,南郑你就不要去了。”刘邦说:“臣遵旨。”

刘邦的回答,避开项羽问话的前提故意说对项羽忠心耿耿,“惟命是从”,从而使项羽找不到借口杀自己,为自己日后卷土重来创造了机会。

复杂问语

一次邻居盗走了华盛顿的马。华盛顿和警察一道在邻居的农场里找到了马,可是邻居硬说马是自己的,不肯把马交出。华盛顿想了一下,用双手将马的双眼捂住说:“既然这马是你的,那么,你说出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邻居回答说。华盛顿把手从马的右眼离开,马的右眼光彩照人。“啊,我弄错了,”邻居纠正说,“是左眼!”华盛顿把左手也移开,马的左眼也光亮亮的。“糟糕!我又错了。”邻居为自己辩解说。“够了,够了!”警察说,“这已经足以证明这马不是你的!华盛顿先生,我们把马牵走吧!”

邻居的假象为什么被识破?因为华盛顿善于利用思维定式,先使邻居在心理上认定马的眼睛有一只是瞎的,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沉锚效应”。邻居受到“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暗示,认定了“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所以,猜完了右眼猜左眼,就是想不到马的眼睛根本没瞎,华盛顿只不过是要让他当场现原形。

复杂问语是指利用“沉锚效应”隐含着某种错误假定的问语。对这种问语,无论采取肯定还是否定的答复,结果都得承认问语中的错误假定,从而落人问者圈套。如一个人被告偷窃了别人的东西,但又死不承认,这时审问者便问:“那么你以后还偷不偷别人的东西?”无论其回答“偷”还是“不偷”,都陷入审问者问语中隐含的“你是偷了别人的东西的”这个假定中。

对这类问题,不能回答,只能反问对方,或假装糊涂,不明白对方问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