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时代已经到来,但平等对话的时代还很遥远。即使是理想主义色彩很浓的乐天派,在今天的国际交往、人际交往舞台上,也不大敢存“平等”对话的期盼。
确实,“平等对话”是个很玄的东西。在一个劳动仍是谋生手段因而财富和权力必然是生活轴心和是非归宿的世界中,欲求得一种完全平等的语言交往,我们尚看不到这种社会追求和道德遐想有什么现实根据。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处在利害漩涡中的人比树叶复杂得多,由人组成的群体更加复杂,二者都无相同、相等可言。所以尽管有了对话,尽管对话双方都一样地坐着或站着,笑脸相对或觥筹交错,至多也不过是一种虚有其表的“平”与“等”。
因而对话总是意味着不平等。明白这一点,对于处在弱势地位一方来说至关重要。它能使人头脑清醒,不存幻想。
本文意在为对话中弱势一方出谋划策,故而暂不谈强势一方应取的对策。
身处弱势,首要之事在于真正承认这个弱,勿以阿Q精神自欺。总体地位弱于对手,或者更多地有求于对手,甚或二者兼而有之,就非得不以为耻地自认其弱不可。自己的弱点即是对手的攻击之点,知道了自己的弱点,就有了积极防御的可能。
二是不断调整心态,保持精神的昂奋、自信。弱势是一种痛苦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经历,会使人不适、紧张、压抑,形成一种深层的心理压力,极易腐蚀自信,导致思路凝滞、语言阻塞、信心动摇。为了平衡、消除这种心理压力,必须确认自己所遵循的对话目标的正确性、正当性和可行性,不断以之自我暗示,鼓舞、激励自己,保持乐观、自信、饱满的情绪,在精神上、气势上不被对手压倒,并力争以道义力量、人格力量和逻辑力量压倒对手。
第三,围绕预定目标,灵活运用好“理、义、利、情、威”五字诀,即晓之以理,导之以义,诱之以利,动之以情,约之以威。一般来说对话即外交,其目的是让对手按自己的方向走。能促成这一点的首推“利”,其次是“理”与“义”,再次是“情”,最后是“威”。而与强势的对手相比,弱势一方在对话中的主要资源则是“理”和“义”而不是“利”和“威”(这正是弱势一方所以为弱势的根本原因,否则就不是弱势一方了)。因此,在“理”和“义”上下工夫,以晓之以理,导之以义为突破口,应是弱势一方的重点所在。一定要把道理说透,说到点子上,说得让对手爱听、动心,说得对手的自尊心、荣誉感、正义感得到必要的满足和充分的唤起。在这其中,恰到好处的动之以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并不是说,“利”与“威”的使用,对弱势一方无足轻重。相反,弱势一方的使用“利”,必须像穷人花钱一样,精打细算,用在刀刃上,让对手确认你已作了最大让步。至于“威”则更不可乱用,非到蔺相如见秦王那种场面,万不可随随便便就抱着和氏璧去撞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