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艺术画廊
32864500000002

第2章 《平复帖》:唯存数行,为希代宝

陆机是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现存的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历来有 “皇帖”之称,获“墨皇”之冠。

书家生平

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陆机生于一个世代显臣的家庭,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三国时东吴的名将。陆机曾经担任过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因“八王之乱”而死,被夷三族。

世称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他文学成就很高,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尤其擅长文学批评,20岁时便创作《文赋》,这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批评性质的文学专论,系统的对文学性质、创作主体修养、创作动机生成、创作构思,审美表达、作品形态、作品风格进行研究。

此外,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刚劲质朴,对书法的发展影响很大。

《平复帖》的艺术风格

《平复帖》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文章内容说到病体“恐难平复”等内容,所以后人称之为《平复帖》。此帖共9行84字,乍看此帖,书法起笔大多圆浑,竖、撇往往斜侧出锋;字体左高右低,既无蚕头凤尾,也无银钩虿尾之状,然而全文形散而神不散,笔划使转自如,带有隶书的波磔笔法;线条短小丰腴,笔划简练朴实,字与字之间不像今草那样连绵不断,但也不完全独立,笔意紧紧相连,上下呼应贯通。《平复帖》是草书演变过程中的典型之作,其最大的特点是犹存隶书的笔意,但又没有隶书那样波磔分明,融合了章草与今草两种字体的特征。

《平复帖》从文词到草法都有点古幻难识。用笔则使用秃笔、燥墨,有如有些书画家所追求的“万岁枯藤”的味道,与甜俗一路大异其趣,可见秃笔枯锋的独特面貌。历代人对《平复帖》有很多评述。宋代陈绎说:“士衡《平复帖》,章草奇古”;明代董其昌说“右军以前,元常之后,唯存数行,为希代宝”;清代顾复说“古意斑驳而字奇幻不可读,乃知怀素《千字文》、《苦笋帖》,杨凝式《神仙起居法》,诸草圣咸从此得笔。”

《平复帖》与张伯驹

《平复帖》历来受尊崇,在流传过程中大多被贵族和封建知识分子所收藏,到了近代,《平复帖》几乎流出国门,由于张伯驹先生的努力,才保留下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不仅疯狂掠夺我国的财富,还把目光对准了我国的各种珍宝。当时,有人想把《平复帖》献给日本人。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知道了此事,他非常愤怒,担心这件名帖流出国门。情急之下,他变卖了自己的全部家产,用巨款买回了《平复帖》以及其他一些古代书画珍品,仅《平复帖》就花去4万大洋。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又与夫人潘素把这件流传1700年的无价之宝及自己所藏的古代珍品字画无偿献给了国家,他的高尚人格魅力值得世人永远铭记。

延伸阅读

古代明星

陆机是东吴名门之后,晋国统一全国,消除了东吴的割据。陆机和弟弟陆云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晋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陆机和陆云来到京城洛阳,顿时产生了一股明星般的轰动效应,时任太常的著名学者张华非常看重陆氏兄弟二人,说:“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使得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当时洛阳城的三大才子是张载、张协、张亢。可是陆氏兄弟一来,顿时失色,人们都转而追捧陆机和陆云。如此看来,古代也是有明星和粉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