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意大利)但丁
【经典事例】
上初中1年级的张帅一天下午放学回家,走到正在看报纸的妈妈身边,笑眯眯地对妈妈说:“妈妈,资助我80块钱吧。”妈妈一愣:难道他在外面闯什么祸了?但是妈妈仍旧故作镇定,继续看报纸。
张帅接着说:“过段时间,我们要代表学校去参加一场篮球比赛,队里要买一身新队服。”妈妈问:“什么时候去啊?”张帅小声说:“说了您可别不让我去啊?下周二,要比两场。”妈妈继续说:“那岂不是要逃课?”张帅解释道:“嗯,不过就两天,您放心,我让同学帮我做笔记了,肯定不会耽误学习。”
张帅本以为妈妈会反对自己逃课参加比赛,可是妈妈却说:“你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很多事情你自己决定吧,妈妈相信你。”事后,妈妈不仅资助张帅80元钱,还为他买了一双新运动鞋参加比赛。
【智慧点拨】
自古以来,大凡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人有主见,处事敢决断。他们忠于自己的目标和想法,为自己的梦想而活。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不论做任何事,都要独立思考,不必总是顾虑别人的想法,也不必总是取悦他人。
有主见的孩子是建立在自信心基础上的,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像张帅那样,他已经分析出逃课参加比赛的利弊,并找到弥补的措施,他完全有能力将逃课产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给他做这个决定的权利,并鼓励他。
相反,很多孩子会有一种从众心理,表现为人云亦云,随大流,一般这种情况是孩子没有主见的一个表现,他缺乏个性和自信。那么,父母就应该注意培养他独立的意识,教他摆脱依赖他人,做一个有主见的人。
【参考建议】
国学经典《新唐书?魏征传》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唯唯诺诺、随波逐流是没有想法或不敢表达;相反,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则是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同时又听不进去别人的谏言。这两种极端都不能使孩子走样成功,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要能有一颗谦虚的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1.给孩子家庭大计的发言权。
孩子是重要的家庭成员之一,可是往往父母在决定一些事情,尤其是关于孩子的事情时,一句“大人说事,小孩不要插嘴”就把孩子排斥在外。事实上,孩子有权参与家庭事件的讨论和决定。父母要适时鼓励孩子:“这件事爸爸妈妈想听听你的意见,咱们商量一下怎么解决才好?”让孩子参与其中。
当然,当一家人一起商量某件事的时候,父母要把意见耐心地传递给孩子,让他思考判断,然后耐心地听取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思维高度,最后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
2.帮孩子分析利弊,但把决定权留给他。
当孩子小心翼翼地征求意见时,父母不妨放开权力说:“这件事由你自己做主,我们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或者说:“我只提示你这两点,其他的事你自己决定。”相信孩子会为父母的平等感到满心欢喜。
当父母帮孩子分析事情的利弊后,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这也是让他学会对自己负责的一个过程。
3.教孩子学会说“不”。
孩子有主见需要有一个表达的过程,即使是对某些事情不满意、不喜欢,父母也要耐心倾听。比如,孩子说“我愿意玩捉迷藏,不喜欢孩子拍皮球”等,父母不要贸然反对,要让孩子要学会勇敢表达否定的观点。
4.不对孩子发号施令,适时商量。
商量,要求父母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不是发号施令,更不是一味地迁就。而要是与孩子通过对话的形式,多沟通,多相互了解,从而双方达成共识,形成可接受的意见或办法。商量的另一关键是倾听,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倾听,听了别人的意见要学会分析,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思维。
5.不用“听话”赞扬孩子。
顺从不是孩子的一种美德,所以父母不应该用这样一种意识影响孩子。父母尽量不用“你真听话”赞扬孩子,让他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听话就好,而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同时,父母也最好不用“不听话”训斥孩子。比如:可以将“让你先写作业,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换成“你如果先把作业做完,肯定会玩得更痛快,是不是?”所以,父母最好把“听话”、“不听话”、“乖”一类语言都去除掉,换一种方式鼓励或批评孩子。
【金玉良言】
教育孩子还是要依照孩子的性格来,调皮的孩子点子多、主意多,而安静的孩子可能更愿意听一听别人的意见。不管什么样的性格,尊重是根本,父母都要因势利导,为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自由独立创造有利于其发展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