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好习惯
32869100000014

第14章 与好逸恶劳说再见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中国)华罗庚

【经典事例】

两位女士在临近中午时刚忙完工作,其中一位说:“中午一起吃个饭吧!”另一位女士急着说:“不行,我女儿还在家等着我回去给她烧午饭呢?”

第一位女士接着问:“你女儿都13岁了,应该自己能照顾自己了,家里肯定有很多菜,你让她自己烧点得了。”可第二位女士回答:“不行,她从来没自己做过饭,我怕油烫到她。”

女士接着问:“那就让她去奶奶家吃饭吧,你中午赶回去多麻烦。”第二位女士焦急地回答:“不行,那条路虽然走过很多次,但从来没让她一个人走过,我必须回去。”说完,女士急匆匆地走了。

【智慧点拨】

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都很充裕,吃好的穿好的,但失去了很多动手的机会。案例中的女士担心孩子做饭时,怕油烫到;孩子一个人走路,怕迷路或不安全,一切都是父母准备现成的。试问孩子什么时候才能学会独立呢?如果她第一次炒菜不被油烫到,那么她怎么知道炒菜时油会飞溅出来,她又怎么学会保护自己,保证下次不被油烫到呢?

父母总是希望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初衷是不愿意再让孩子吃自己吃过的苦,但是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学会了什么?学会的是懒散、享受、坐享其成。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没有责任心,甚至不知道怎么对自己负责。

事实上,父母能留给孩子的财富永远是有限的,只有勤奋才能让孩子创造更多的财富。而劳动是培养孩子勤奋的最佳途径。劳动可以让孩子养成吃苦耐劳、尊重让人、勤俭朴实的好品质。所以,从现在开始,父母要让孩子积极投入到劳动中来,让他告别懒散和贪图享受的坏习惯。

【参考建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后辈:“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可见,劳动是获得正知正见的最佳途径。对于孩子来说,劳动不仅能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更能激发孩子道德、智力上的发展,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摆脱懒惰的恶习,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1.不娇惯孩子。

娇惯是导致孩子懒惰、不爱劳动的最根本的杀手锏,父母处理任何事情要理智的判断,不能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最终导致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

娇惯孩子的行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无限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其实孩子更需要父母感情上的沟通和精神上的支持;二是过分保护孩子,剥夺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从而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三是剥夺孩子的劳动机会,使他失去了动手的机会。所以,父母要杜绝这三点,给孩子独立的生活空间。

2.告诉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事情都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去争取。而懒惰的人最终只会走向失败。父母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树立自立的精神,慢慢培养他的劳动习惯。

3.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

父母要重视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从点滴小事做起,增强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父母还可根据孩子的年龄为它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孩子动手劳动时,父母要耐心地予以指导和鼓励。

有时,孩子的劳动行为是好奇心所致,当满足了好奇心,他可能就不愿意再做了。这个时候,父母的表扬和鼓励可以使孩子的一时兴起变成一种习惯。所以,针对孩子的劳动行为和劳动结果,父母要多肯定。

4.不让孩子贪图物质享受。

《资治通鉴》言:“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曾经有一名大学生到大学报到,因为宿舍没有空调而跳楼自杀。所以说,贪图享受是孩子走向堕落的祸根,父母应该适当地让孩子吃点苦,改变他娇惯的性格。

此外,父母要减少孩子的零花钱,因为过多的零花钱会使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也有可能导致孩子迷恋网络游戏,甚至走上歧途。

5.不轻易说孩子“懒”。

生活中,父母应尽量少用负面语言给孩子下定义,不要把“懒”的帽子轻易扣在孩子头上。父母经常说孩子懒惰,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反正我也是懒,那么我索性就不做了。”所以,当父母遇到孩子懈怠的时候,应该提醒孩子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用否定的语言数落他。

【金玉良言】

父母要用自身行动教育孩子抵制好逸恶劳的思想,为他做出表率,不能光说不做。如果只知道让孩子去拖地,自己却看电视、休息,或者夫妻双方还在为谁来洗碗吵吵闹闹,那样势必会造成孩子厌恶劳动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