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乱无章的生活给我们造成了诸多麻烦,它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孙云晓
【经典事例】
杜量今年上小学2年级,不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经常忘带课本、作业、学具和其他物品。书房里也乱七八糟,书架乱得一塌糊涂。妈妈屡次帮他收拾,可没过多久,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为了帮助杜量改掉这个坏习惯,爸爸专门为他设计了一套训练法。爸爸先让他准备一个课程表贴在了书桌旁,一个本用来记录作业和老师让带的物品;并制定了一份计划表,规范自己的活动;最后指导孩子将书架上的书本按内容分类编目,并贴上了类别标签。
爸爸要求他做到每天把作业记录在本上,回家后,按照作息时间表写作业,并按课表整理好第二天的书本,并将暂时不用的书摆放在书架上;在收拾书包前,检查学习用具是否齐全,铅笔是否削好等;并把校服、鞋套、红领巾、球鞋等整齐叠好放在床头和鞋柜;看书时,按照书架上的分类查找,如果一本书没看完,就夹一个书签,然后放回书架上的相应类别里,绝不能随手乱放。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最终,杜量养成了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并被评为班里的自立标兵。
【智慧点拨】
相信杜量的经历曾发生在很多孩子的身上,如,玩具到处乱丢,没有规矩;把作业本、文具盒落在家里,不得不劳烦父母给他送去。这种杂乱无章的生活习惯带来了很多弊端,不仅给父母带来了不便,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有条理的生活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做事效率会更高。而无序的生活会降低孩子做事的效率,也会导致孩子因为找不着东西而产生败坏的情绪。试想:当孩子要做一道数学题时,突然铅笔找不到了,先要花几分钟找出铅笔;做题中途,出现错误,橡皮找不到了,再去找橡皮,这样势必会分散注意力。可见,无序的物品摆放不仅会浪费时间,更是孩子学习不能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的确不应该再把它在浪费在每天找物品这样琐碎的事情上。所以,父母要和孩子一起改变混乱的生活状态,养成物品有序摆放的好习惯,让生活变得井然有序。
【参考建议】
儒家经典《弟子规》中言:“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意思是:衣服要叠放整齐,防止弄脏,穿衣服时会很方便;读书也是一样,看完一定要放回固定位置,方便下次取用。事实上,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从这些小事做起的。所以,父母要从及时整理学习用品这种小事着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让孩子认识到物品的杂乱摆放带来的不便。
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用品的无序摆放会带来哪些不方便。比如,试着让孩子找圆珠笔、美术课彩笔、橡皮等,并测试其寻找的时间,进而和他讨论物品摆放整齐后会带来哪些好处,而杂乱的摆放又会带来哪些不便,并将其记录下来。当孩子下次再出现不及时整理的情况时,拿出来让他看一看,引起他的注意。
2.教孩子自己动手整理。
有条理的生活需要孩子亲手打造,而不是父母代劳。有人曾对1500名中小学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51.9%的学生长期由父母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74.4%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几乎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可见孩子的独立性亟待父母的培养,所以,父母先要教孩子从整理学习用品这样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3.指导孩子如何整理学习用品。
父母要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及时收拾书包、铅笔盒,橡皮、铅笔、尺子等学习用具的好习惯。此外,睡觉前,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再检查一遍书包和文具。父母还要教孩子如何整理书架,把书本分门别类,贴上标签,以方便查找。当看完一本书时,父母要鼓励他放回原处。
4.及时表扬孩子。
对于孩子的好习惯,如整理房间,及时整理学习用具的表现,父母要及时鼓励。父母还可以请求老师的帮助,在他取得一点进步时,和老师“里应外合”,给予表扬和肯定。
5.与孩子互相监督。
如果父母单方面让孩子做到物品摆放有序,生活作息时间有规律,自己却不能做到,势必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甚至让他产生逆反心理。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打造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并带头做到生活有规律,让他耳濡目染学会有序的生活。此外,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互相监督,让他参观爸爸妈妈的房间,进行对比,以调动他的积极性。
【金玉良言】
及时整理学习用品只是有序生活的一小部分,父母也要鼓励孩子在家庭之外做到物归原处。如,借用老师、同学的东西要还至原处;在图书馆看书,把书放回原来的书架上;在学校用餐后,把餐具放回原处;在超市购物,将不打算买的物品放回原货架等等,以此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