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联)高尔基
【经典事例】
汉朝的匡衡,少年时就非常勤奋好学。由于他的家里很穷,所以白天他必须干许多的活,挣钱糊口。到了晚上,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但是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不能看书了,匡衡非常心痛浪费的时间。
匡衡的邻居家很富有,每到晚上都会点燃蜡烛,把屋子照的通亮。有一天,匡衡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是买不起蜡烛,能不能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来读书呢?”邻居瞧不起比他家穷的人,就不屑地说:“既然穷的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更下定决心要把书读好了。
回到家中,匡衡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从洞中透了过来。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读完了家中所有的书。
读完这些书后,匡衡深感自己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够。听说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他就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的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在您家里干活不要钱,只要让我阅读您家全部的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
匡衡勤奋学习,后来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著名的学者。
【智慧点拨】
自古以来的成功人士都酷爱读书,读书可以陶冶性情是妇孺皆知的事。匡衡不仅在少年时期酷爱读书,而且一生都是每当稍有空闲就读书。清朝重臣左宗棠在年轻时就雄才大略,并写下“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的名句。
古人曾说:“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晓理可以养心。”一个人的心灵若没有书的底蕴的孕育,他的心随时会变得冲动而浮躁,而读书则可以让人淡泊宁静。
今天有科学调查认为,爱读书的孩子都拥有这样的人格特征:温柔、善良、开朗、幽默、自信、有同情心、人际关系良好。所以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他在书中寻找滋养心灵的智慧,和人生的真谛。
读书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还能开阔视野,让孩子增加自学能力。
【参考建议】
有人说:“读史让人知得失,博物使人深沉,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可以让人变得有气质。”多读书会让孩子的自我领悟能力越来越强,让孩子从小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漫长人生中他就犹如有了一位相伴终生的良师益友。
1.激发孩子读书的兴趣。
父母想要引导孩子读书,首先要为孩子创造读书的家庭氛围。家中应该有适当的藏书,或者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给他一定的读书时间。
父母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一见到书就会产生兴趣,所以孩子读书的兴趣需要父母慢慢激发。比如,孩子喜欢看哪部电视片,就可以引导孩子去书店买原著回来看。这样图文并茂的方式,会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父母还可以就读物的内容和孩子交流心得,这样不但可以激起孩子的读书兴趣,还能够促进亲子关系。
2.让孩子为了充实心灵而读书。
孩子在学习中常常会有压力,如果不能因为兴趣而读书,那读书反而会成为心灵上的负累。父母在为孩子选择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为了心灵的充实而读书,是一种境界,这样孩子才会抛开其他杂念,一心地沉浸在书中舒展心灵,汲取智慧;为了心灵的充实而读书,也是一种智慧。这样,孩子可以在忙碌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一颗恬静充盈的心灵,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教训,在别人的成功中学习经验。
3.指导孩子读一些真正的好书。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以让人在精神上获得很多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一定要读好书。所谓的好书,一是真正能够渗入孩子灵魂的高尚的书,二是孩子现阶段可以理解的书。如果只是书的内容非常的好,但孩子现阶段还理解不了,那样读书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父母帮孩子选择书,还要考虑到孩子的接受程度,一些适合成人读的世界名著,孩子也许暂时理解不了,读了反而无益,只会起到对孩子思维僵化和禁锢的作用。
4.鼓励孩子大声朗读。
在孩子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不仅仅是看一看,甚至可以大声朗读出来。因为汉语言本身就很有韵律感,这样的读书法不仅可以让书籍中的美好因素迅速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他们的表达和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鼓励孩子写读后感。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在读书之后将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写成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孩子对书的内容的回顾,也是对书中知识的再一次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对书中的内容理解的更为深入,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父母可以让孩子在读后感中尽情发挥自己的看见解,一本好书千人千解,孩子对读书的记录不仅可以抒发孩子的想法,还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看到自己思想成熟的过程。
【金玉良言】
有智慧的孩子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在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可以理智地作出抉择。让孩子读好书来充实心灵,是让孩子拥有自我关爱的能力,爱读书的孩子可以不断地在书中领悟自我,不会因为外界的纷扰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内心需要,更不会轻易地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