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随时注意观察,随时记下来,哪怕你走遍天下,还是什么也记不准确,什么东西也写不出。
――(中国)老舍
【经典事例】
一位父亲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天都会把所经历的事情、心里的想法简短地记录在日记本上。
一次,女儿写完一篇作文,让父亲帮她修改一下。父亲看完她的作文,感觉写得不自然,不是从内心流露出来的语言,而是在“凑字数”。父亲想让女儿感受一下自然得描述,就打开自己的日记,随便找了一篇出差日记给女儿读了起来。女儿没有被描述吸引,而是被爸爸的日记内容吸引。一篇听完了,还要听一篇,听得感兴趣了,说:“爸爸,我也要每天写日记。”
“好啊!以后,咱们一起写日记。”父亲说道。
“可是,我有的时候,不知道该写什么。”女儿疑惑地问道。
父亲说:“没关系,爸爸会教你的。”
从此以后,父亲和女儿用专门的时间一起写日记。写完之后还会互相读给对方听,久而久之,女儿用文字描述事物和表达心情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写作文的水平也逐渐提高了。
【智慧点拨】
这位有智慧的父亲并没有刻意要求孩子写日记,而是把自己的日记和孩子分享,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且,父亲每天和孩子一同共享“日记时间”,就是对孩子写日记最大的支持。每天这样练习下去,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必然的。
日记是一个人对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心情起伏的随笔记录。一个人如果习惯每天写日记,他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对生活的感悟力都会很强。对于孩子而言,写日记本身可以帮助孩子巩固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如果孩子坚持写日记,不仅可以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而且会逐渐形成对生活敏锐的感悟力。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在本子上,写日记就会成为他心灵成长的最佳途径之一。
因此,父母要用心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让孩子在学习上、心境上都有所提升。
【参考建议】
孩子从“不写日记”到“写日记”到“每天写日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离不开父母的引导。请父母用恰当的方法引起孩子写日记的兴趣,再加上耐心的培养,孩子一定会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1.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
在孩子刚刚学会写字认字的时候,如果父母刻意要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并且要求孩子写日记的话,孩子很难心甘情愿去做。而且,很有可能对“写日记”产生反感,这样的话,父母就堵塞了孩子兴趣的大门。
因此,父母可以做一些与写日记无关的准备。首先要和孩子保持频繁的交流,而且,当孩子正在描述什么的时候,父母可以说:“等一等,让妈妈把这么有意思的事情记录下来,以后肯定是美好的回忆。”当孩子一边说,父母一边记录完之后,可以再念给孩子听一遍。时间一长,当孩子后头看父母曾经的记录时会感受到记录的乐趣。这样,父母就为孩子写日记打下了最好的基础。
2.教孩子用不同的形式写日记。
当孩子有了记录事物的兴趣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写”日记。比如:拼音日记、绘画日记、摘抄日记,贴图日记等等,形式多样的日记会更加激发孩子的“写作”积极性。
孩子在用文字描述事物的过程中,会遇到不会写的字,除了用拼音代替外,也可以用绘画代替。比如“杯子”这两个字不会写,就可以画一个小茶杯。这样,孩子不会因为某些字不会写就失去“写作”兴趣。
而且,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将报刊、车票、公园票、实况照片、电影戏剧以及展览会的入场券等剪贴在日记本上,在旁边或后面写上说明或简短的感想。
3.鼓励孩子大声朗读日记。
当孩子把对周围事物的感想写下来的时候,父母要鼓励孩子读出来,表示很期待听到孩子的感想。孩子大声朗读自己的日记,一是可以听出哪些地方通顺、哪些地方不通顺。二是,当孩子的日记得到了父母的肯定时,他就感受到了被欣赏,就会认为父母很欣赏自己的写作,这种心情会更加激发孩子记录的兴趣。
4.和孩子一同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的好处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感觉得到。父母要想让孩子坚持写日记,最好自己有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家庭可以每天安排一个“日记时间”,父母和孩子一起写日记,然后一起分享日记,互相学习、互相提升。只要有了父母的参与,孩子也会用日记记录每一天的。
【金玉良言】
写日记的确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但父母不要让孩子为写作而写作,这会失去日记的真正意义。因为对孩子而言,写日记是成长的一种途径。孩子会通过日记更加了解自己、认识社会、感受世界。“有感而发”才是日记的最好素材,因此,父母还是以教导孩子“感受生活”为根本。有了“感悟”的源头,“记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