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美国)甘哈曼
【经典事例】
暑假的一天,9岁的小威和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路上小威觉得渴了,便让妈妈给买了一瓶饮料喝。
喝完了饮料,小威把饮料瓶向空中一抛,然后用脚一踢,像踢足球一样把饮料瓶向垃圾桶的方向踢去。“啪”的一声,饮料瓶打在了垃圾桶上,却没有掉进桶内。小威摇摇头说:“唉!射门不成功。”然后,又要继续往前走。
妈妈拉过小威,说:“小威,你觉得公园里的环境美吗?”小威莫名其妙地点点头,似乎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突然这样问。
妈妈继续说:“如果每个人都把垃圾丢在公园里,小威还会喜欢和妈妈一起到这里来散步吗?”小威摇摇头说:“到处都是垃圾,那公园不就变成垃圾场了吗?”
妈妈笑着说:“对了!那小威应该怎么做呢?”小威赶紧跑到垃圾桶旁,把饮料瓶捡起来丢进了垃圾桶里。
【智慧点拨】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保护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还是一种道德行为,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环保教育要从孩子抓起。因为,地球不仅仅是成人也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地方。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当然,环境保护不只是清洁卫生和不乱丢垃圾的问题,从广义上来说环境保护包括大气、水源、森林、动植物和土壤等多方面的内容,因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赖、共存共荣的关系。所以,父母要在日常教育的基础上,经常向孩子渗透有关环保的知识,激发孩子初步的环保意识。
当孩子在大脑中形成了环保意识,还要让孩子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让孩子身体力行的一件事情。只有让孩子认识环保、了解环保,孩子才能在生活中将环保落实在行动中。
【参考建议】
作为未来地球的主人,保护环境,孩子责无旁贷。不过要让孩子懂得如何保护环境,就需要父母帮孩子树立起环保意识,并教给孩子切实可行的办法。
1.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城市中的孩子对环保的认识很可能只停留于保持环境干净卫生的层面上,无法了解更为广义的环境保护。因此,父母要多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大自然能够以无声的语言给孩子以熏陶和教育。
在青山秀水、绿树红花的自然世界中,孩子所产生的美感是直接而生动的,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孩子便会在心中萌发保护这种美好环境的意识,并根植于心;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孩子能够感受到和谐自然的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2.培养孩子爱护生命的意识。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人类与自然中的各种动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是同呼吸共命运的。
人类与动植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不仅仅是动物,乃至于一花一木都是有生命的。所以,父母应该从培养孩子爱护生命的意识开始,让孩子学会保护环境。
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树木被大量砍伐,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将沙漠化;而且,植物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它们还能产生人类所需的氧气,所以说,爱护植物就等于爱护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同时,小动物们能够为植物提供生长的养料,让植物生长的更茂盛,它们也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让孩子懂得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不仅仅会培养孩子的爱心,也能让孩子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教给孩子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
父母若要孩子学会保护环境,还要教孩子从生活中的一行一动开始,学会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在丢垃圾的时候要将垃圾分类处理,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在学习过程中节省纸张,用过的废纸要送到回收站统一回收,尽量使用布袋购物,并注意节约水电……只要父母教会孩子怎样做可以更环保,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这些好习惯,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
4.为孩子做保护环境的典范。
要让孩子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起环保意识,并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教孩子去爱护周围的环境,以及身边一草一木。当然,父母也要在生活中做到爱护环境和讲究卫生。
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花草、不随地吐痰等,这是每个成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很多时候,父母却会在“不知不觉”中遗忘。古人说“身教胜于言传”,父母的一次破坏环境的行为,都可能会起到给孩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爱护环境,为孩子做好典范。
5.让孩子关注环保类节目并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为了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父母可以让孩子经常观看有关环境保护的公益节目,也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公益的环保活动,如社区或学校组织集体捡塑料袋、塑料瓶等,以增加孩子的环保热情,为环保贡献一份力量。
【金玉良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环保事业的未来和希望。在《自然保护大纲》中有句话:“环境不是我们从先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才是今天环境的主人。因此,父母要让孩子从小树立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环境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具有的好习惯,同时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孩子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