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走群众路线?村官在工作中如何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深入地了解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村官要坚持群众路线,有两个方面不容忽视。
(一)要做到虚心向村民学习。村官想问题,作决策,都要符合农民群众的利益、体现农民群众的愿望。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向村民学习,虚心向他们求教,甘当小学生,认真了解农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在学习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决策意见。
(二)要把村委会的决策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这就是说,村官要向村民宣传村委会的决策,让他们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把决策落到实处,保证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如何认识新形势下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极端重要性?
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贯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是党获得更多群众的认可与支持的关键和基础。走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只有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贴近民生,才能制定出符合人民意愿的方针政策。事实证明,一旦违背了群众路线,就会在实践中走弯路,甚至遭到失败。在新形势下,村官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这是实现我国新世纪农村发展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固然离不开我们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村官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村官和群众同心协力才能实现农村发展的宏伟目标。我们党之所以有巨大的力量,有无穷的潜能,就是因为她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二,这是党在新的征程上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保证。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敏锐地抓住机遇,有足够的勇气去迎接挑战,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经受住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的考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相信群众,始终保持和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荣辱与共。对农村来说,只要村官不脱离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幸福,在自己的工作中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善于做群众工作,使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农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拥护,农村工作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能够克服,遇到再大的障碍都能够排除,遇到再大的风险都能够抵御。
第三,这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现实要求。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走群众路线是党的立足之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但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一个贯穿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党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要贯彻执行好党的正确路线就必须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作为村官,必须认真研究基层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好如何防止和纠正基层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使基层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充分发挥。
三、党员干部如何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每个党员干部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决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事事向人民负责。
(一)党员干部要增强执政为民的意识。在农村日常工作中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强化宗旨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以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人民的呼声,反映人民的愿望,关心人民的疾苦,以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
(二)党员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关心群众生活。党员干部要贴近群众,善于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想问题、作决策都要充分体现出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宗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三)党员干部要改进工作方法。要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选择,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好、发挥好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以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法,处理同群众的关系,以民主法制的手段推进工作,努力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要不断地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四、群众工作有什么根本要求?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根本的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绝不以权谋私。
要做到情为民所系,就必须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绝不脱离群众。
要做到利为民所谋,就必须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立志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绝不与民争利。
五、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宣传教育群众,尊重依靠群众,组织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是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任务。具体地讲,党的群众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动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是完成党的任务的前提条件。只有使群众了解党的主张,才能自觉地把党的主张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村官必须把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作为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宣传党的主张,要做到及时、准确和全面;要把党的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原原本本地告诉群众,绝不允许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对于群众一时还不能接受或一时还不清楚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不能对群众的意见充耳不闻。
(二)教育群众,帮助群众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教育群众是群众工作中的经常性工作。衡量一个地方的工作,不仅要看这个地方的经济是否发展了,还要看这个地方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集体主义观念是否提高或增强了。在通常情况下,群众对某项工作热情不高,有抵触畏难情绪,总是有一定原因的,而原因又往往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农民群众的生产领域、就业方式、生活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群众的思想问题更多、更复杂。这就要求村官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尊重群众,善于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切正确的意见都来源于群众之中。村官要有甘当群众小学生的精神,深入到群众中去,跟群众打成一片,跟群众交朋友,时刻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急、所难,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把村官看做是自己人,才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我们的事业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村官在日常工作中,要相信群众,尊重群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首创精神;要依靠群众,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集中群众智慧,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引导群众前进。
(五)关心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但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村官在工作中,必须在自己所采取的工作措施中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保护和发展好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把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注意群众喜什么、怕什么、缺什么、要什么,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六)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种矛盾,协调各种关系。农民群众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自然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如果这些关系协调不好,矛盾得不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妥当,就会产生消极作用,影响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村官要努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这些矛盾,主要是处理化解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少数人利益与多数人利益的矛盾、农村宗族势力之间的矛盾、农民群众与村官之间的矛盾等。总的要求是,从有利于党的事业出发,从农村大局着眼,以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令为标准,切实保持公平和效率,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六、走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有哪些?
一般来说,走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领导者要深入群众,把来自各方面的分散的群众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分析研究,整理概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形成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把集中起来的群众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并见之于行动,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看其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二)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一般号召就是把上级的决策、计划、方案、意见,向群众做宣传解释,使广大干部和群众知道“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去做”。个别指导,就是领导者深入一个或几个单位,亲自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借以取得经验。个别指导可以使一般号召具体化,落到实处;通过个别指导,可以验证一般号召是否正确;在个别指导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反过来又可以充实和完善一般号召的内容,使一般号召切实发挥作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是推动工作的两个基本环节。村官不论做任何工作,如果没有一般号召,就不可能动员广大农民群众。但是,如果仅局限于一般号召,而不注意或不善于进行个别的具体指导,就会忽视差异,犯一刀切的错误,难以取得突破和经验,无法带动农村面上工作的开展。
(三)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任何任务的完成,都要依靠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两方面的积极性,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变成少数人的空忙,工作局面也很难打开。但是,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没有得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那么群众的热情和行动也不能持久,也不能保证正确的方向和提高到更高的水准。坚持这一方法,要运用各种手段激发群众内在动机,焕发群众的活力和创造性;要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和谐的环境,满足群众的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对群众的工作成绩要给予公平的报酬和奖励,增强其成就感、荣誉感;要为群众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发挥其主人翁精神,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抓两头,带中间。就是通过抓先进和落后两头,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带动中间以至整体向前进,推动工作的全面开展。“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被实践充分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七、村官在工作中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要多听、多问、多调查。毛 泽 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农村形势发展很快,新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不听、不问、不调查,不了解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开展工作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村官要多和村民沟通,了解他们的心声。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和调整工作思路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不能想当然。在工作中,切忌主观、片面。制定和实施工作计划要符合本村实际,不能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就一意孤行,听不进群众的正确意见,更不能道听途说,偏听偏信,厚此薄彼。发现自己的想法与本村实际不相符时,要立即反思修正。
(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村官的工作就是要处理具体问题,解决具体矛盾,完成具体任务,实现具体目标,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说话。因此,要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上级文件、指示和规定,要结合本村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合实际的方法,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做到既坚持原则,又有一定的灵活性,统而不死,活而不乱。
(四)善于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例如,利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的机会,了解和吸收别人的好做法、好思路,以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避免或少走弯路。当然,不能简单模仿,照抄照搬。
八、村官怎样用说服教育和示范服务的方法推动农村工作?
受传统意识、环境条件、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部分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还相对落后,这与农民群众的致富愿望是不相适应的。为此,中 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指出,要“善于用说服的方法、示范的方法、服务的方法推动农村工作”。
说服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作方法。现在,有些村的干群关系十分紧张,老百姓上访告状的情况不少。有些问题并不是党员干部办事不公或者为政不廉造成的,而是与村官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收提留款、搞集体公益事业,既是国家政策明文规定的,也是符合农民的长远利益的,只要耐心向群众讲清道理,大多数群众是能够接受的。对于那些群众一时想不通的事情,不理解的做法,村官一定要耐心说服,逐渐把他们的思想打通。对于他们一时不能接受的事情,也不能强迫推行,要多做说服工作,给他们时间看一看、等一等,不能急于求成。
在示范引导、提供服务方面,要大力支持本村农业科技人才创办、承包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拿我做示范,风险自承担”,这种身体力行的试验模式,引导农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村委会要培育、树立和推广一批致富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把广大农民引上致富的道路。村官一定要坚持以农户为主体,搞好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协助解决农民群众在资金上和技术上遇到的困难。特别要注重立足本地资源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兴办企业,不断强化村委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
九、村官如何营造和谐的集体环境?
营造和睦融洽、团结互助的农村社会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村官的重要职责。营造这种和谐的村集体,村官需要注意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确立共同目标。村官和村委会要对本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做出符合实际的具体规划,然后通过宣传、教育把村民的思想统一到这个共同的目标上来。干部群众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思想就不会涣散,矛盾也会大大减少。
(二)促进村内各个群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加强干部之间、村民之间以及干群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增进相互了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于村官而言,加强人际关系,比较普遍的办法就是定期开会,村官敞开心扉,坦诚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增进相互理解,消除猜疑和误会,以达到增强团结的目的。此外,还可以组织村民开展一些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促进村民之间、干群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三)培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良好民风。村官要注意在村民中培养珍惜邻里和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村官不能只关心村民的生产情况而忽视了对村民本身的关心爱护。村民在生活中出现了困难,村官应该出面帮助解决。村民生了病,家庭邻里发生了纠纷,村官要及时探病安慰、合理劝解,使村民心里感到很温暖。只要村官以身作则,带头发扬良好作风,就能带出好的村风、民风。
(四)落实民主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集体环境,必须健全、落实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实现全体村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对村里的大事、要事,村官要严格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的规定,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认真倾听各方意见,大家一起协商解决。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善于吸收、归纳群众的正确意见,使各项决策和规则、方案符合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实现村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十、村官如何运用制度管理村民?
制度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能否运用制度管理好村民,直接关系到村官的威信和工作效果。因此,村官在运用制度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制度。不合理的制度很有可能成为束缚村民的条条框框,只有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才能充分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要制定出合理的制度,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度要能够相互照应、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矛盾,或者厚此薄彼,以免日后相互扯皮。二是要将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详细归纳,明文规定,使制度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细则、标准和处理问题的依据。这样,经过日积月累,就能形成一套合理的规章制度,为做好村务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经常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没有发挥作用,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不仅要建立规章制度,还要建立相应的检查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使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此外,还要注意兑现奖惩措施。
最后,要引导村民自觉执行制度。应当教育村民认识制度的必要性,了解制度的基本要求,引导村民自觉地按照制度要求去做。还要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去推动制度的贯彻实施。对于模范遵守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力宣扬,为村民树立榜样,以调动村民践行制度的积极性。对制度执行不力或消极对抗的现象,要坚决给予处罚。做到有奖有惩、奖惩分明,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十一、严格执行制度要注意些什么?
严格执行村务制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一视同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村官首先要带头遵守制度,决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同时,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要公正无私。不论谁违反规章制度,包括自己的亲戚朋友,不分亲疏远近,一律要严肃惩处,不徇私舞弊。
二是坚决按照制度办事。规章制度制定之后,必须向全体村民公布,并坚持执行,决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三是坚持监督检查。制度公布后,要随时检查执行情况。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要及时严肃处理,不能拖泥带水,敷衍了事。
十二、村官如何激励村民的工作热情?
(一)目标激励。就是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现实情况,提出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建设蓝图,以此激励村民为建设美好生活和努力奋斗。
(二)荣誉激励。对于那些为村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应当给予一定的荣誉。比如,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村民,带头破旧俗树新风的村民,邻里、家庭关系和睦融洽的村民以及子女教育出色的村民,都应该给他们颁发奖状、奖品,以激励他们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做出更多贡献。这也为其他村民树立了学习榜样,使大家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情感激励。就是在村内建立良好的情感氛围,激发每一个村民的干劲,以提高工作效率。人都是有感情的。村官与村民在共同生活中会逐渐形成相互亲近、相互信赖的心理,恰当地运用这种情感能够使村民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心甘情愿地为村里的各项建设献计出力。这就要求村官多和村民沟通,多给他们以鼓励和赞许,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家人,与大家建立起亲密融洽的关系。
十三、村官怎样运用表扬的艺术提高村民积极性?
表扬也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一个人有了成绩或本身具有某种长处,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肯定,这能够让他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为他增添信心和动力。所以,村官应该学会适时地表扬好人好事。但是,表扬和赞赏也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村官在运用表扬这一手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长处,不求全。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应该太苛求别人,每个人都有他闪光和可贵的一面,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比如,有的村民工作上不很突出,但是非常孝敬老人;有的村民计划生育做得不好,但是勤劳能干。这就要求村官要善于发现村民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不要求全责备。
第二,重具体,不笼统。就是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不好,就“一棍子打死”,抹杀他的优点,武断地认定他一无是处。
第三,重实际,不夸大。在平时管理工作中,固然不应忽略每个村民的优点和长处,但在表扬时,也应该注意不能言过其实,随意夸大,使村民忘乎所以,骄傲自满。尤其是对自己信任、关系较好的人更不能感情用事,这会使周围群众对村官产生厚此薄彼的不良印象。
第四,重灵活,不死板。村官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具体的人和事,这就决定了表扬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要灵活多样,因人而异,这样才能让人感到你不做作,是真心实意地表扬他。至于表扬的方式,可以直接表扬,也可以间接表扬;可以私下表扬,也可以当众表扬;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书面表扬。
第五,重火候,不失时。表扬一定要有时间观念,抓住适当时机及时表扬,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受表扬者和周围群众。不要一件事情过去好久了,大家的印象已经模糊了再表扬,这样的表扬其激励作用自然会大大降低。
十四、村官在工作中如何运用批评的艺术?
(一)批评的态度要端正
1.要有良好的出发点。批评的目的是帮助被批评的人认识错误并且尽快改正,而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更不能为了压制别人或者显示威风而乱批评。
2.态度要诚恳。要在平等的位置上对他人进行批评,尊重被批评者的人格。如果批评时带有轻蔑态度,群众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论批评的理由多么充分,被批评者都不容易接受,甚至会和村官产生对立情绪。如此一来,也就达不到批评的预期目的了。
3.不能以权压人。压制从来都不是正确的批评态度和方法,要想收到好的批评效果,必须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4.不能乱发脾气。批评时要善于控制情绪,注意态度,保持头脑冷静。如果批评者情绪冲动,乱发脾气,不能自控,那么,他就很有可能失去分寸,什么解气说什么,致使矛盾激化,影响安定团结。
5.不要在背后批评人。当面不批评,背后评头论足、指指点点,会引起别人的误解或猜疑,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使批评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二)批评的内容要客观
1.要深入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不能偏听偏信,凭主观想象,对人妄加指责。
2.要尊重事实,就事论事,做到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避免意气用事。
3.要允许批评对象辩解,任何错误总会有一些客观原因的,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乱下结论。先听听对方的解释,弄清真相,分清是非,批评的效果会更好。
4.要给被批评者明确指出错在哪里,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给出具体的纠正办法,帮助被批评者改正。
(三)批评的程度要适中
1.批评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张、夸大,不能脱离事实。
2.要勇于承担领导责任。批评别人之前首先要想一想对方的错误,是否有自己应负的领导责任;如果有,应当进行自我批评。
3.要接受别人承认错误的表示。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并且有改正的愿望,就应予以鼓励。
(四)批评要及时
批评错过适当时机会使效果减弱,而且还有可能使犯错的人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同时,错误发生很长时间之后再提起,也会使当事人产生误会,越发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五)批评的方法要得当
1.批评要因人而异。这不是说对犯了错误的人,有的批评有的纵容,而是说要根据批评对象不同的脾气秉性,采取能够让对方接受的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2.批评要尽可能回避对方的敏感问题。要维护对方的尊严,在人格上给对方以足够的尊重。
3.批评要和鼓励相结合。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批评对象,不好的方面要批评,好的方面要肯定,有了进步应给以鼓励。
十五、村官如何掌握谈话的艺术?
村官工作在最基层,整天同农民群众打交道,与群众交谈十分频繁。村官与群众交谈主要是问和答。因此,村官一定要掌握技巧,巧妙问答。在交谈中,问的作用很大,怎样把握分寸,使村民群众畅所欲言,就成了问题关键。村官怎样才能做到巧问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问要有针对性。发问要根据对方从事的工作,性格特点、心理状态以及时间地点等方面的情况,选择对方容易接受的话题和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这样才能拉近双方的距离,使谈话在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二)提问要有目的性。在交谈中,尤其是座谈时,应适时变换话题,以便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上了解群众的看法,听到群众的心声。
(三)讲究提问的方式。不同的提问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村官要根据不同的目的灵活运用语言技巧。
“答”就是应答,这是针对问的。村官在与群众交往中要做到妙答,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认清问题的实质,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由于村民的表达能力各异,他们想问的问题不一定能表达清楚,还有的群众由于自身的利害关系,问得很模糊、很含蓄,更有一些群众出于不同的目的旁敲侧击,提问很刁钻。这就需要村官善于倾听,善于品味,敏锐地把握问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回答。
(二)要灵活回答。每个人提问都抱有不同的动机,对于敏感问题或者在情况不明时要灵活措辞,巧妙作答。对于敏感问题有的群众总喜欢先探探村官的口风,对于子虚乌有的小道消息总爱向村官求证,越是不好正面回答的越是想刨根问底。对此,村官不便正面予以回答。这是因为:一方面,缺乏事实和政策的依据;另一方面,即便知道一些情况,在组织没有公开之前也不能随便乱说。
十六、村官如何调解日常纠纷?
在日常工作中,村官经常需要处理一些矛盾纠纷。能否恰当地调解纠纷,关系到干群关系、村民团结,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那么,发生纠纷以后,村官应如何来调解呢?
(一)要周密调查,搞清纠纷的原因。矛盾不是平白无故发生的,村官首先要了解纠纷产生的原因、经过、现状和发展态势。然后,认真倾听双方的观点、理由和要求。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在纷繁复杂的事实中弄清是非曲直,得出正确结论,避免偏听偏信。
(二)要坚持原则,做到以理服人。要想解决好纠纷,让群众从心里接受,村官必须秉承公道之心,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办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这样,做出的处理决定才能使群众心平气和地接受,从而达到教育人、团结人的目的。
(三)要因势利导,科学排解。现实生活中的纠纷总是纷繁复杂的,要妥当地化解纠纷就必须因人制宜,采取科学的排解方法。一是和风细雨地调解。处理纠纷时要以关心、爱护当事人为出发点,淡化双方的积怨。在双方面前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化恨,才能圆满地解决纠纷。二是面对面当场调解。对于不太复杂的纠纷,在弄清事实,矛盾双方又没有更多疑义的情况下,应把双方叫到一起,根据事实面对面当场解决。三是缓冲式调解。在特定情况下,调解纠纷的时机尚不成熟,可先安抚双方的情绪,再选择适当的时机处理。四是劝解退让式调解。即寻找双方纠纷的关节点,通过协商让双方各退让一步,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化解矛盾的润滑剂。五是先抑后扬式调解。有时为了缓和矛盾,可以先要求比较通情达理的一方承认错误,一方的高姿态感化另一方,使其有所触动,知错改错。
十七、村官如何妥善处理事故?
大多数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对此村官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有效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对那些容易发生且一旦发生将对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故,要作为预防的重点,提前制订“应急计划”,指定专人负责,严密防范。一旦发现事故征兆,要及早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对于那些无法预见的事故,一旦发生要沉着应对,积极做好善后工作。
一要稳住阵脚。事故发生后,关键是不能惊慌失措。要稳住阵脚,保持头脑冷静,思路清晰,这有助于妥善地处理事故。
二要积极应对。事故发生后,一味地消极议论或相互指责都是毫无意义的,当务之急是针对出现的问题,当机立断,动员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使全村工作、生活尽快恢复正常。然后再冷静客观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三要勇于承担责任。检讨事故原因时,一定要客观,是哪里的问题就是哪里的问题,是谁的问题就是谁的问题,不能遮遮掩掩,更不能狡辩和推托。村官要勇于承担责任,多从自身方面找原因,自我反思,自我检讨,以实际行动影响下属。
四要吸取教训。找出事故的原因后,要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务求实效。同时,还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和改进安全工作,防止或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的发生。
十八、村官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在农村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各种思想发生碰撞,利益冲突增多。一旦有些人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利益关系调整时,就会演变成突发性事件,酿成严重的后果。如群众互相串联集体上访、聚众打架斗殴等。其形式、时间、地点、规模通常都是难以预测的。一旦形成事实,不仅会耗费村官的很大精力,干扰农村的正常工作,还会影响社会治安,扰乱社会秩序。更严重的是,有些行为远远超越了法律准则的底线,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甚至酿成不应有的惨剧。因此,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关键。当然,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村官也不要慌乱,要积极筹划亡羊补牢之策。
一般来讲,当出现突发事件时,村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情况,弄清事件的原因、性质和规模,很快拿出一个有效控制局面的方案来,并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一是及时控制局势,抓紧时间向当地公安人员求助,迅速查处煽动是非者和组织者。
二是向周围群众说明事情真相,消除他们的恐慌情绪,尽快地疏散围观凑热闹的人群。
三是防止串联,遏制事态蔓延。必要的,还可以借助中介的力量,请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物出面平息事端。
对于参与事件的广大群众,要耐心说服劝阻,理顺情绪,指出他们的错误观点和行为,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对主要责任人要进行严厉批评。对于一些不知情而盲目随波逐流的群众,要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尽量使其了解事实真相和认识自己的错误。对于利益受损的人员要进行抚慰,并给予合理补偿,以化解他们心中的不平。
在突发事件平息后,村官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如果是自然因素造成的,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如果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就要分析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洞察事件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源头。从理顺人们的思想入手,从加强人性化管理着眼,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堵住源头,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
十九、村官如何消除村民的积怨?
积怨,顾名思义,就是人在内心深处积累起来的怨恨。在某些农村,由于村民的实际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者村官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者村民应有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等,致使干群关系紧张,村民积怨上升,集体上访事件增多。
对于村民的积怨,村官气度要大一些,让村民把心中的怨愤发泄出来,注意倾听他们的牢骚,这样才不至于使矛盾激化,也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做疏导工作,化解积怨。在别人不理解村官的工作时,不能一味抱怨别人的觉悟低、素质差,而要耐心地与村民讲道理,经常交换思想,多和周围的人谈心,坦陈胸怀,沟通感情,把别人的不同认识转变过来,这样才能把思想统一起来,行动才能一致。如果确实是自己工作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诚恳地向群众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争取得到大家的谅解。如果是由于别人的错误而造成民怨的,村官也不能袖手旁观,要及时和当事人交换意见,帮助双方化解矛盾。
二十、村官怎样调解村民的利益矛盾?
调解村民的利益矛盾是村官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选择适当的调解方式。应采用思想教育工作与行政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行政法律程序办事。当然,有的看似合理但不合法,有的合法却又不合理,这就需要村官运用自己的智慧细加甄别。在调解过程中,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双方都心悦诚服。
(二)力求公正合理。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在涉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问题上,要在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基础上,兼顾个人利益。同时还要把眼光放长远,兼顾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村民的头脑,这有利于平息利益纠纷。
(三)必须坚持原则。即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不偏听偏信,不厚此薄彼。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对于一些违反规定的人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不姑息迁就。而对于利益受损的一方,要给予必要的抚慰。
二十一、村官如何做好抗洪救灾工作?
发生洪涝灾害时,村官要有效地发动、组织、凝聚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力量,夺取抗洪救灾的胜利。
(一)要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激发广大党员的使命感。党员承诺制,是近年来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针对农村党员特点探索出来的一个有效载体,它的功能在于能够使广大党员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主动发挥自身能动性。在抗洪救灾斗争中,村党组织和村官要争分夺秒,果断制订救灾方案,把抗洪救灾工作的任务,向党员布置清楚,详细地向群众承诺要做到的具体事项,尽一切努力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党员要根据灾情,承诺在抗洪救灾工作中办一两件实事,并将承诺内容公开。
(二)要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增强党员的责任感。村官要根据无职党员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个人专长、身体状况等特点,本着因需设岗、因事设岗、因人选岗、责任到人的原则,为无职党员设置岗位,确定岗位职责,使得洪涝灾区的农村党员有岗、有责、有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要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抗洪救灾中,村官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村官为民服务的功能,尽己所能,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灾民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尽快恢复生产。
二十二、村官应该具备哪些知识?
要适应村务工作的需要,村官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知识:
(一)理论知识。对村官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只有认真学习这些基本理论,才能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判断、处理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我们党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一些领导科学、心理学等方面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处理好实际问题。
(二)文化知识。村官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经常要接触方方面面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事。要想处理好村内大大小小包罗万象的事务,必须具有较广博的文化知识,诸如经济、教育、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科技和经济知识。村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是领导村民勤劳致富的本领。这就需要村官努力学习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农产品加工方面的科技知识,同时还要懂得市场需求、价值规律、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方面的知识,帮助农民增收。这样才能尽快把农民领上小康之路。
二十三、村官应当具备哪些优秀品德?
村官是农村改革和建设的带头人,自身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才能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尊重与信任,才能更好地团结和带领群众去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村官应当具备的优秀品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克己奉公,无私奉献。村官应该牢固树立“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思想,遇事不能先考虑自己,不能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不能掩盖矛盾、推卸责任,而要处处以集体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多做顺民心、合民意的事。
(二)民主作风好,服务意识强。村官遇事要多和群众商量,倾听群众的意见。要善于把群众中多样的、分散的见解集中起来,研究、分析、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然后再作决策。在工作中,村官一定要摆正与村民群众的关系,彻底摒弃官僚主义的思想作风,增强为村民生产、生活服务的意识,努力为村民排忧解难,当好农民群众的公仆。
(三)清正廉洁,遵纪守法。村官要做到勤政廉政、奉公守法、洁身自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为人,走一地富一方,为百姓造福。
(四)秉公办事,谦诚待人。村官处事必须坚持原则,秉公办理,公私分明,不能偏袒自己的亲戚朋友,搞“弹性”政策。同时,也要注意方法策略,诚恳待人,以情感人,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十四、村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称职的村官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开拓创新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了村官必须结合本村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束缚的魄力,积极地想办法,找出路,及时地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趟出新路子。
(二)协调关系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村官要善于处理自己与上级、同事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组织群众齐心协力把村里的各项事业搞上去;善于把国家、集体的需要和村里的工作目标,同干部、群众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推动村里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各项任务的完成。村官还要善于引导群众通过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民主决策的能力。包括决策的能力和实施决策的能力两个方面。就决策而言,村官应具备较好的决策素养,即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熟悉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懂得运用现代科学决策的理论和业务管理知识。同时,还要善于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决策的依据,使决策得到村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决策实施而言,村官要善于调动起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下一心,使做出的决策得以贯彻实施。
(四)依法办事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村官工作中涉及司法的问题越来越多,对村官的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官如果不懂法,不能依法办事,就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村官要带头学法,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严格依法办事。同时,还要搞好法制宣传工作,增强村民的法制意识。这样,才能使本村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五)分析判断的能力。村官要能够在各种复杂的事物中,在众多头绪中,准确地判断出哪些问题事关全局,哪些是一般性的问题,从而能够在村务工作中突出抓主要矛盾,做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六)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群众工作是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农民是最讲实际、最尊重事实的。要他们做什么、不做什么,都要讲清道理,解释透彻,用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去说服他们,引导他们。这就需要村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的法律、法规,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十五、村官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应注意哪些问题?
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结合实际,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建章立制要上合国家法律政策,下合村情民意。
(一)要规范内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内容要符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意图,以保证村民自治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要严格程序。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制定权属于村民会议,必须按照规定程序,集中全村干部群众的智慧,由全体村民民主讨论通过。
(三)要符合实际。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要坚持依法治村、以德治村并重,从实际出发,把村级组织的产生、构成及权利义务关系,农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内容规范好,保证切实可行。
村官要带头遵守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不能厚此薄彼、有亲有疏;要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知道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能办,办了不该办的事会怎么样,自觉遵守和维护村规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