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观察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儿童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观察力。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不是先天安排好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慢慢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提高儿童的观察力,应教给孩子一些有效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线索更为有效地观察事物,以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观察力。
井井有条,培训儿童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在观察的时候,观察者一定要预先提出目的、任务,拟定观察计划。观察不是消极的知觉活动,而是把思维和知觉结合起来的一种积极的知觉活动。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水平不同。
观察力二三事
一般的说,同中寻同、异中寻异是容易的;而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则难得多。好的观察力,就表现在具有“同中求异和异中寻同”的能力上。为了做到这一点,观察力必须具有精细、稳定、深入、条理化的特征。而幼儿的观察力虽然敏锐,但都恰恰缺乏上面所说的这些特征。
孩子观察
●观察力是提高孩子自身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父母有意识引导孩子观察力时切不可忽视以下不成熟的表现特点:
[笼统]通常幼儿观察事物会有两种倾向:一是注意轮廓,忽视细节;另一个是注意某些细节,而忽视整个轮廓。在儿童绘画中,这一点表现得最为明显。比如,幼儿在画人像时,往往画了一个大体上完整的人,有头,也有躯干,但却忽视了画人的脖子,而是把头和躯干直接连在一起。这是因为脖子夹在头和躯干之间,是个常常被孩子忽略的细节。相反,他们的观察,又可能过分注意某些细节、而忽略了整体轮廓。比如,当他们注意到衣服上的纽扣后,会把扣子画得特别大,而完全不顾它同衣服上的口袋、领子等的比例是否协调。这可能是因为在穿脱衣服的过程中,手指反复触动纽扣的动觉刺激,引起了孩子更大的神经兴奋,才使得扣子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此看来,观察笼统的特点,与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体验密切相关。幼儿首先观察到的事物,往往是那些生动的、容易为幼儿抓住的,以及那些容易引起幼儿自我体验的事物。
[不稳定]由于幼儿观察一般没有目的性,所以在观察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周围情景的干扰,加上注意力不够稳定,使得他们的观察活动往往也不稳定。研究表明,3~4岁的幼儿在坚持观察图片时,一次的持续时间平均只有6分钟,5岁时会增加到7分钟,6岁时可达到12分钟。总的来说,幼儿持续的观察时间都比较短。
有关人员通过对眼动轨迹的研究,也证明了幼儿观察的不稳定性。研究人员通过专门的装置,记录了幼儿在观察图形时眼球瞳孔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3岁的幼儿在观看图形时,眼球瞳孔的轨迹杂乱无章,视线有时停留在图形的某个部位,有时又会在某个部位来回扫视,但是却不会沿图形的轮廓移动;4~5岁的儿童眼动的轨迹,则大致上符合图形的轮廓,但仍有不少错误;而6岁儿童的眼动轨迹,已经能够基本上符合图形的轮廓,错误不多。可见,儿童要到幼儿末期,才能按照一种合理的顺序,稳定地观察事物。
[不深入]幼儿容易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多数时候都比较肤浅,缺乏抽象概括思维能力的组织和指导,因而很难把幼儿的观察引向深入。比如,他看见大人每天给花浇水,看到花一天天长大,于是他也天天给花浇水,盼望着花儿一天天长大。但是,由于浇水过多,花被淹死了。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幼儿的观察只停留在大人浇水、花儿长大这些孤立的表面现象上,比较肤浅。只有通过思维的进一步指导,才能使上述观察更加深入。看清浇多少水,花才能长得好;浇多少上水,花就长不好。这里不仅需要看,还需要在思考的指导下深入地看。
[缺少观察方法]幼儿喜欢观察,但却不知道怎样科学地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比如,带孩子外出,孩子可能总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指东指西,恨不得一下子把周围的一切都看到眼里。很显然,孩子的观察是杂乱无章的,没有规则的,并且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要观察的事物。
专家方案
观察力不仅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成分。儿童的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经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期是观察力开始形成的时期,水平还很低,更需要父母的帮助。
(1)帮助幼儿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观察的效果如何,取决于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观察时的积极性就越高,对某一事物的感知也就越完整和清晰。相反,目的和任务不明确,儿童就会无的放矢,造成东瞧瞧,西望望的现象,抓不住要领,最后也就得不到收获。幼儿在观察方面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目的性不强,他们观察的目的和任务一般都需要成人帮助提出。例如,让幼儿观察杨树和柳树时,如果父母能够具体地给幼儿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如,杨树的叶子、树枝、树干、树皮是什么样的?柳树的叶子、树枝、树干、树皮是什么样的?柳树和杨树有什么不同或者相同),幼儿观察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2)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要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观察的兴趣。幼儿的知觉主要是无意的,自觉的观察更是在对事物产生兴趣之后才开始产生的。通常幼儿喜欢观察以下事物:
①活的、动的东西,不喜欢静的东西。
②色彩鲜艳的东西,不喜欢无色彩或不鲜艳的东西。
③大而清晰的物体和图像。
④新奇的、未见过的事物。
(3)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可以说观察的效果直接取决于观察的方法。幼儿观察效果差,通常都是与缺乏观察方法有关。比如,要想找出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首先要认清图中的每一样物体,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整体观察,然后在整体观察中比较个别物体的不同之处,这就是学会在观察中进行分析综合。
(4)帮助孩子延长观察的时间。观察持续的时间,与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及兴趣相关。对于幼儿喜欢的东西,他观察的时间就长些。举例来说,观察植物就不及观察动物持续的时间长。因为前者是活动多变的,幼儿比较有兴趣。在学前期,儿童观察持续的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显著提高。
知识导读
引导孩子借观察来刺激想象。让孩子对某一个物体进行观察,然后告诉孩子,在大脑中反复琢磨它的基本特征。想象如果把它变成别的东西需要哪些必要的因素。它怎么可能与一个外表看来毫不相干的东西相似呢?比如说,汽车和苹果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它们怎么能相似呢?这样,随意把两样东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越离谱越好,越不可思议越好。然后,仔细观察这两样东西,并进行联想。最后,常常可以得出有趣的答案。比如汽车的车轮和苹果都是圆的;苹果富含维生素,但是汽车不含有维生素。通过这些饶有兴趣的答案,可以增加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同时,又可以使孩子在随意联想的过程中丰富想像力,可谓一举两得。
能力培养TIPS:培训儿童观察力
据说著名画家达·芬奇学画的时候,他的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并告诉他:一千个蛋中没有两个是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状也会有所区别。无独有偶,著名作家莫泊桑,从师福搂拜学习写作,福楼拜要莫泊桑到马车站多观察马,并对他说:“马车站有许多马,你仔细去观察,然后用一句话描绘出其中一匹马的特点,使它与前前后后的五十来匹马不一样。”
以上故事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的特征,不管两个事物有多么相似,都必然会有所区别,我们不可能找到两个绝对相同的东西。这也告诉我们,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也需注意以下两方面:
(1)要经常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
(2)启发幼儿多问,在回答幼儿的提问时,成人也应及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去观察他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事物,使之产生更大的兴趣,并逐渐学会自觉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视觉探索,训练视觉精度
孩子正常健康的视觉能力不仅是眼科保健的需要,也是提高孩子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训练孩子的视觉精度就是家长要主动培养的方向之一。视觉精度训练是指在孩子视野所及的范围内,锻炼其主动、准确区分物体的能力。
视觉精度训练二三事
良好的观察力是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基础。研究显示,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有70%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如果孩子视觉能力发育不良或者不平衡,就会在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比如,写字出格、偏旁部首颠倒、字母及数字混淆、分辨物体异同困难,或者不能从背景中找出指定图形等等。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视觉的发育,并从小对孩子进行视觉精度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力,让孩子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视觉精度训练观察
●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视觉精度训练的时候,常常会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观察训练:
(1)从物体的颜色进行精度训练。
(2)从物体的形状、大小进行精度训练。
(3)从物体的性质、功能进行精度训练。
专家方案
●专家根据幼儿的生理及个性特征,给出以下培养视觉精度的方案:
(一)视觉探索游戏:
[玩具或食物]将各种玩具或食物,如布娃娃、电动车、手枪、棒棒糖、饼干、面包等放在一起,让孩子说出各种东西的名称。然后,妈妈要把玩具或食物渐渐地调远,一直到相距孩子5米左右。在此期间,妈妈要不断地让孩子指出玩具或食物的名称。为了让孩子能更深刻地了解这些玩具或食物,在游戏之后,妈妈要允许孩子玩玩具或吃食物。
[光线观察]妈妈可为孩子买一个万花筒,在孩子面前转动万花筒进行观察,让他感觉不同光线下的花型变化。
[视觉定向]将不同颜色的蜡笔放在一起,让孩子从中挑选出其中一种颜色的蜡笔,例如,选出绿色蜡笔。此时,妈妈要把孩子选出的绿色蜡笔,作为奖品送给孩子。
(二)视觉描述游戏:
[识别物体]将一些物体按不同的距离放在孩子的周围,妈妈要描述其中一个物体的特征,如,形状、颜色、气味、用途等,然后让孩子指出刚才所描述的是哪个物体。
[视野描述]妈妈要让孩子常常观察外面的景物,并将所看到的景物都描述出来,来增加孩子的观察力。
[图画分析]根据故事书中的图画,妈妈可以采用提问的形式,来问孩子“上面画的是什么东西?”“老虎在哪儿卧着呢?”“小鸟是在飞翔吗?”“谁在打盹儿呢?”“小朋友在溪边做什么?”等等。
(三)视觉理解游戏:
[猜谜游戏]妈妈描述一个动物的特征,并进行典型动作的模仿,让孩子来猜这是什么动物。或者妈妈做一个示范动作,如“跑步、走路、洗脸、吃饭”等,让孩子猜妈妈在干什么?
[排序游戏]妈妈将几幅简单的故事图画的顺序打乱后,让孩子进行仔细地观察,然后再按故事发生的顺序将图片排好,并讲出故事的内容。
[大小比较]妈妈给出各种大小不一的圆环、球、铅笔等实物,然后再用各种表示大小、长短的词来描述其中的一些物体,让孩子再指出实物。
知识导读
观察力是指人们进行观察活动的心理智能、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活动的基础,它是用以获取外界信息的一种能力。因此,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观察力低的情况,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育。比如,一些孩子上学之后,经常把“真”字中的三横写成二横,把“阐述”写成“闸述”,把“徙”写成“徒”,把“沛”字的右部分写成“市”,把“荼毒生灵”写成“荼毒生灵”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或者老师往往很生气,甚至认为孩子很笨。其实,只要父母对孩子进行观察力的培训,从日常生活中,从看图、做游戏、上街购物等多方面着手,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能力培养TIPS:视觉精度训练
●专家针对孩子视觉精度训练的方案,给出了在训练时以下几方面需注意的事项:
(1)父母在为孩子选择玩具来进行视觉精度训练时,要确保玩具的环保性与安全性,不要让玩具伤着孩子。
(2)父母带着孩子进行外景视觉精度训练时,要注意对物体的合理选择,切忌选择有不良效用的物体进行观察。
(3)父母让孩子通过动作游戏来进行视觉精度训练时,要避免做出高难动作,以免孩子模仿,造成伤害。
感官刺激,培养观察力
孩子的观察力特别强,并不仅仅是指孩子的眼睛好、耳朵灵,而是在综合了孩子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能力、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观察力成为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基础。
感官刺激二三事
感官刺激培养观察力,第一步要从保护感觉器官开始。因为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到90%是通过视觉、听觉输入大脑的。因此,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要从保护孩子的眼睛和耳朵开始,尤其以眼睛的保护最为重要。父母一定要注意对孩子日常饮食营养的搭配,并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任由孩子养成在电视机前长时间地看电视或随意地戴着耳机听音乐等不良习惯,这样就会减少孩子因不良习惯导致感觉器官受损的几率。
感官刺激观察
●在进行感官刺激训练时,会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孩子会运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物体,体现出了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
(2)孩子通过感官刺激能将观察得来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语言的表述把信息传达给父母。
(3)孩子通过感官刺激,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加深对物体的认识,而后在大脑里建立自己认识物体的概念。
(4)孩子经过感官刺激培训之后,对不同的物体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且乐于合作与交流,养成了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专家方案
●专家根据孩子的一些生理以及心理特征,特给出了以下感官刺激方案,来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
[视觉刺激]
(1)父母可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看美丽的风景。
(2)父母要把孩子的房间布置得色彩柔和且富有童趣。
(3)父母在为孩子买玩具时,注意玩具的颜色要柔和,款式要新颖一些。
[听力刺激]
(1)父母可以为孩子多放一些动人的音乐。
(2)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和孩子交谈。
(3)父母可以多为孩子讲一些童话故事。
[触觉刺激]
(1)父母在为孩子洗澡时,要用柔软度不同的刷子或浴花来摩擦孩子的身体,也可为孩子做手脚的按摩。
(2)父母可在孩子高兴时,轻轻地用双手托起孩子在空中做“荡秋千”的游戏,训练其运动平衡能力;也可将孩子平放在床上,拉住双手,使其坐起、躺下,配以儿歌反复训练。这样会使孩子的平衡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得到培养。
[嗅、味觉刺激]
(1)父母让孩子适当地闻一闻食醋味、白酒味、香水味等,可以刺激嗅觉发育,增强孩子嗅觉感官能力。
(2)父母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变换饮食的口味,来刺激孩子味觉的发育,加强感官能力。
知识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通过感官刺激来培养孩子观察力的游戏逐渐增多,因此,父母要随时指导孩子多观察,让孩子发现观察对象的外观轮廓,重要细节,如颜色、形状、大小,各个组成部分等,并且要通过启发让孩子说出与之类似的事物,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特别是培养出孩子正确的观察习惯。例如,让孩子观察大街上的消防车、警车和救护车,让孩子说出三者的外观,引导孩子说出三者的区别,父母再补充车辆的功能。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开阔了孩子的知识面。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鼓励孩子说出不容易看出的细微之处,对孩子一时看不出来的地方,不要着急,要耐心,进行一点一滴的启发。
能力培养TIPS:感官刺激培养观察力
●在为孩子进行感官刺激的观察力培训时,父母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具体操作如下:
(1)提醒和肯定孩子的观察——孩子最初的观察活动,是无意识的。如果父母适当地提醒或加以肯定孩子的观察,就会使孩子的观察力得到强化。
(2)引导孩子进行有序观察——当父母和孩子在看一本大开本的图画书时,孩子往往对鲜艳的图片很感兴趣,但他们总是急着要看后面的图片,所以就忽略了前面图片的内容。这时候,需要父母细心地指引孩子的注意,用作游戏的方法来增加孩子看图画书的趣味性。如,父母问孩子:画面上左边阿姨在干什么?右边有什么?大的是什么?小的是什么?这个藏在房子后露出一条尾巴的是什么?引导孩子注意到局部细节和整体画面。
(3)培养孩子观察的多感官化——父母不妨拿一棵新鲜的蔬菜给孩子玩耍,让他仔细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嗅一嗅、举一举、折一折,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了解。
(4)给孩子一份惊喜——在引导孩子观察时,给孩子一份意外的惊喜是增强孩子观察力的有效方法。如,当孩子观察色块时,突然发现一只藏在色彩中的小狗轮廓,他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父母时,父母要对孩子的“观察成果”给予奖励,这样会使孩子爱上观察。
(5)一起观察——父母在和孩子一起观察事物时,因为孩子眼睛移动的速度、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宽度等都是赶不上大人的,所以父母一定要留一些时间和空间给孩子。面对观察对象,让孩子仔细地观察,自己从中发现新事物,得到乐趣。
看图画,“色”诱孩子的眼球
图画对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以多姿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成为孩子们童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父母应抓住图画的这一特性,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让孩子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能力也得以提升。
看图画培养观察力二三事
父母们都知道幼儿在表达能力不完善的情况下,常常会借助于“图画”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却不知道正是这不经意的“借助”,让孩子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因为,孩子要想借助事物来表达心声,首先要理解事物的含义,而理解是建立在孩子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之上的。由此可见,看图画对孩子观察力的培养、表达力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作用。
孩子观察力的培养
●在进行看图培养观察力时,孩子的表现常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孩子能在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讲述画面内容,当画面打乱时,能让画与画之间衔接起来。
(2)孩子会借助插图,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把自己的想法融入画面故事中,然后讲述给父母们听。
(3)孩子在观察图画时,无意中吸取了画面内容蕴涵的优良品格,养成了食好的生活习惯。
专家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专家针对孩子的个性特征,给出了以下有效方案:
试眼力——妈妈手里拿一根绳子,做出图形的样子,然后让孩子在自己面前的玩具中找出和妈妈手中的图形一样的玩具,并让孩子学着画下来,通过此游戏可以锻练孩子用眼睛来观察东西的能力。
知识导读
孩子从出生到7岁左右,他们的绘画表现力与其智力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在幼儿图画中,就可以看出孩子对生活和周围环境的独特观察感受。观察力和想像力强的孩子往往在绘画中表现出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常会画出一些别人没有想到的内容。比如,有个孩子画了“青蛙的葬礼”,他将现实的葬礼场景与拟人的动物世界结合起来,大胆却在情理中,令人忍俊不禁。这样,不仅说明了孩子的想像力丰富,而且还反映出孩子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因此,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采用自己的方法,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便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
能力培养TIPS:看图画培养观察力
●专家针对父母通过看图画来提高孩子观察力的情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1)父母要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来选择图画的难易度,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图画产生逆反心理。
(2)父母在为孩子选择图画时,画面色彩要柔和一些,以免使孩子视觉受伤。
(3)当孩子观察图画时,父母对孩子速度的要求不要很高,在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提示,然后让孩子自己来寻找结果。
(4)父母要为孩子选择内容积极向上的画面来观察,陶冶孩子的情操。
全方位训练,智障儿童观察力培养
对弱智儿童进行教育,其目的不仅是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有效地补偿弱智儿童在智力和适应行为上的缺陷。弱智儿童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观察力的缺陷严重阻碍了弱智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对弱智儿童进行观察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观察二三事
所谓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同时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基础。而所谓的观察力就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观察的能力,即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观察力是构成人的智力的要素之一,它既是知觉问题,同时也包含着理解、思考的成分,因此人们又把观察力称为“思维的知觉”。总之,观察不是单一的视觉活动,而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分析器官活动的过程。
智能障碍儿童观察
智能障碍儿童观察力的特点:智能障碍儿童的认识活动一般表现得较迟钝。在感知方面,他们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等,通常没有明显的病变,但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却比不上正常儿童,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的大脑神经通常有一种惰性,心理上缺乏需要和期待,因而感知觉的主动选择功能较差,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周围世界,往往被事物的外部特征所吸引,而忘记了自己认知的主要任务。他们的知觉速度缓慢,知觉范围狭窄,感知信息容量小。他们感知事物时区分能力差,通常很难将感知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把相似对象区分出来。同时,他们的注意力范围狭窄,注意力分配很难,甚至不能。注意力转移不灵活,稳定性差。
专家方案
●对智能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途径主要有:
(1)渗透于各学科中培养。智障儿童所学习的各学科,都需要他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想,所以每门学科都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如果说对正常儿童的教育需要培养孩子多种感官并用的功能,那么对智障儿童的教育就更需要借助多种感官并用,以促进其感官功能和思维的发展。
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从兴趣入手,训练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充分挖掘潜力,发展思维能力,弥补学生认知方面的缺陷。因为通常来讲他们的感知活动质量很差,如果能同时让他们看看、摸摸、闻闻、听听甚至尝尝,就能在大脑皮质区留下比较全面的正确的物体表象。可见,把观察力的培养渗透于各学科中,能使智能障碍儿童的观察力在各学科中得到充分的培养。
(2)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活动可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学会观察新事物,得到更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集体活动,在学生愉悦、好奇、求知的心理状态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比如在布置美化教室时,可以让学生一起贴图案,能剪纸的学生一起剪图形,学生都很乐意参与。于是,在一贴、一剪中学生的观察力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
(3)渗透于生活中培养。智障儿童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各种能力,以适应社会和生活。所以,把智障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渗透于生活中,是学习的最好方法。比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洗脸的毛巾上有什么图案,不同面值人民币上的图案,自己父母兄妹的外貌,校园内有些什么,铅笔盒内有些什么,自己书包内有些什么,宿舍内小朋友各睡在哪张床上……
总之,对智能障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需要各方面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地补偿智能障碍儿童行为的缺陷,使他们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知识导读
智能就是指一个人运用以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目前实际存在的问题的能力。通常,智能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计算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等。智能的高低必须在解决某种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表现出来,并因问题的难易程度、性质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能力。而通常所说的“智能障碍”就是指进行智慧活动的能力发展受到了某种程度的阻碍或产生了一定的缺陷,致使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发生困难而表现为智能低下,或因大脑结构的弥散性损害而使患者在意识清晰的背景下出现持久的、全面的智能减退。
能力培养TIPS:智障儿童观察力培养
(1)应掌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也就是说要让智障儿童按着一定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等。此外,供智障儿童观察的选材要注意适合孩子的认识水平。如果孩子爱玩水,父母就可以引导他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如可以给他一些玻璃球、木球、石子、塑料片等,先让孩子把这些东西放在水里,让他观察哪些东西是浮着的,哪些东西是沉在水里的。然后再给他一张皱纹纸放在水里,引导孩子观察开始怎么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又怎么样了,而且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2)在观察实践中,最好能让孩子进行看、听、闻、摸、动、尝甚至实际操作,使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活动中。
(3)父母应注意多提出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观察一些平时被忽略的方面,使孩子的观察力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