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球的终结
32900400000082

第82章 起初

137亿年(上下浮动2亿年)前,宇宙形成了。

这种表述容易引发混淆。天文学家把这个事件称为“大爆炸”,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用“大爆炸”这个词表示所发生的事件。这有什么区别?嗯,比如,这个事件其实既不是很“大”,也没有“爆炸”。当宇宙刚出现时,它比质子还小反之,你可能争辩,因为宇宙囊括万物,什么都有,那么爆炸就会同时发生在各个地方,所以它是“大”爆炸。不过,那只是故意扭曲而已。而且,也不是很响,顶多就是“砰”的一声或者“喀嚓”一声。

通过观察宇宙现在的状态,我们可以把时钟往回调,勾勒出它过去时的样子。我们发现,在过去,宇宙温度更高,密度也更大,越往回倒,温度越高、密度越大(反之亦然:宇宙年龄越大,其密度越小、温度越低)。它的个头也更小(宇宙在不断扩张,因此过去比现在要小)。最终,我们回到久远的过去,那时,宇宙基本上就是一个“奇点”:一个无限小、无限热、密度无限大的物体。

嗯,这有些奇怪。随着我们把时钟往回调,宇宙在收缩。在同一点上我们看到的分别是,一个星系,一个恒星,一个行星,一个葡萄,一个原子。当它变得小于原子时,量子力学再次抬头。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物体的很多特性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且,你对一方面知道得越多,对另一方面知道得就越少。比如,当你十分细致地测量一个电子的位置时,你对它的速度就难以把握;当你对一个物体的一个方面较为了解时,对于其它方面的属性就较为含糊。

这告诉我们,当宇宙非常小的时候,我们对其真实面貌很难有个全面的了解。通过物理学知识,我们对于宇宙出生后一天、一个小时、一秒……甚至是零点几毫微秒时大体是什么状态都能了解。但是,如果把时间进一步往前推,当宇宙只有1-43秒大时,那意味着宇宙的年龄是。1秒。我们的物理学就派不上用场了。宇宙的初始状态藏在一层“幔帐”的后面,我们永远也无法真正看清。

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家不倾向于“大爆炸”这种说法的另一个原因。我们对于这个事件并不完全清楚,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一次爆炸。

同样,你可能会问,在“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呢?可以从两种途径思考这个问题。一是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这听起来有点逃避的意思,那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北极的北边是什么?

这个问题同样没有任何意义,对吗?如果你向北旅行,你最终会到达北极,这时你已到达终点。没有比北极更北的地方了。用硬摇滚乐队“刺脊”(Spinal Tap)的方式转述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奈杰尔·塔夫内尔(Nigel Tufnel)的话:还能有多北呢?!答案是没有了。没有更北的了。

现在回想一下,时间自身也是由大爆炸产生的。在这之前,没有时间,因此也就没有“之前”。

这种回答不能使人满意。我们习惯于认为事物的存在都是有一个时间跨度的,这个时间跨度属于一个更大的时间范畴。一场交响音乐会可能晚上7:开始,8:24结束。但是在音乐会开始之前是有事情发生的(管弦乐队到达音乐厅,热身,排队登上舞台);其后也有事情发生(铜管乐队清理通气音栓,队员离开舞台,他们回到家中观看《盖里甘的岛》的录像)。那么时间之前是什么,在一切都没开始之前的时间点上会发生什么呢?

也许有一种途径能摆脱这个难题。有些理论指出,宇宙并不只是我们所知的。可能还有某些“元宇宙”(meta-Universe)存在,我们的宇宙只是它的一个子集。元宇宙早于我们出现,而且和我们的宇宙很像,遵循同样或相似的物理定律,其中包括量子力学。在讨论黑洞的章节中我们提到,颗粒是“自发”地突然出现的。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在另一个宇宙的时空结构中,一个微小的光点突然出现,就像“无中生有”的颗粒一样。在某些条件下,这个时空中突出的区域迅速崩溃,但是按照量子力学,这个区域也有可能会增长。和黑洞类似,它与周边的更大的宇宙是脱节的。空间、时间、能量和物质会在其中相继出现。过了几十亿年,它扩张到能够形成恒星的节点上,星系形成,在这个巨大空间的一个行星上,有个人正在读书,想着:这本书的作者是不是疯了?一切皆有可能。

目前,我们还不敢肯定在我们的宇宙之前是否有东西存在,也不知道这种想法是否有意义。不过自从“大爆炸”理论提出以来,我们对于在那1-43秒之后发生了什么倒是有了非常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