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
君子求退勿迟。
——《官讳经》
“解读”
王阳明认为,君子急流勇退的时候要及时。
关于“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故事经常在历史中上演,尤其是在开国之初更为如此。宋太祖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劝退了立国的功臣,而朱元璋却向开国功臣挥起了大刀。众所周知,鱼不可脱于水,龙不可脱于渊,人不可脱于权。一个久握重权、身居高位的人,一旦失去权柄,就会惨不可言,即使想成为平民百姓,过着贫苦下贱的生活都不可能。怎么把握好时机,“急流勇退”已经成为时代的选择,选择正确,既保护了性命,更保护了自己的名声;选择错误,不仅所得到的可能全部失去,甚至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其中起了关键作用是他的两大功臣: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文种。当年勾践被围会稽山上,弹尽粮绝之时,是文种提出以乞和求降之计来保存性命,使勾践得以生还;当勾践被拘往吴国,又是文种留在越国,救死抚孤,耕战自备,发愤图强。当勾践从吴国归来之后,还是文种提出了破灭吴国的七种办法。
勾践打败了吴国,称霸一时。就在欢庆胜利的时刻,范蠡急流勇退,隐姓埋名,弃政经商去了。他出逃之前,曾给文种留下了一封信说: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欢乐,你如果不赶快离开,将有大祸临头。
文种以为范蠡太多心了,不过,从此以后他也不大过问国事了,终日称病在家。可是,勾践并没有放过他。于是,他借探病为名,来见文种,问他道:“先生曾以灭吴的七种手段指教过我,我只采用了其中的三种,便将吴国灭了,剩下四种,你打算再怎么去使用呀?”
文种说:“我看不出它们还有什么用处。”
勾践说:“请先生带了这四种手段,到九泉之下去辅佐我的先人吧!”说罢起身登车而去,留下了一把名为“屡镂”的利剑。
文种明白,勾践容不下他了,便自刎而死。
“兔死狗烹”不只反映了历代功臣的悲剧命运,也揭示了最高掌权者的性格特征。不过勾践这个人杀功臣手法还比较文明,也比较直率,而不像后代许多屠杀功臣的掌权者们那样,给受害者扣上“造反”、“通敌”之类的大帽子,也比那些后来者要仁慈得多,没有动用酷刑、凌迟之类的残忍手段,只留下一把宝剑,由文种自行就死,而且也罪止文种一人,而没有大肆株连。
这则故事告诉大家,权力是好东西,但也是坏东西。权势到手,确实令人身价百倍,也实在可以令人“荣华富贵,风光无限”。但是稍有不慎,大难临头,权力旁落,后果也就自然连普通百姓都不如。聪明人在机会来临时,可以最大的能量来挥洒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赢得别人的敬重。在危机时,能够根据客观情况见机行事,及时功成身退,决不贪恋权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