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生的宝宝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他的安全感及信任感的建立离不开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成长的环境。宝宝跟妈妈之间安全型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宝宝信任感及安全感的建立。这就意味着妈妈要给予宝宝足够的精神关注、身体抚慰、拥抱、喜欢、接纳,从而使宝宝养成开朗、活泼、健康、自尊和自信的性格。反之,妈妈没有精心照顾宝宝,不喜欢陪伴、拥抱宝宝,甚至用粗暴的态度来对待他,使其经常处于饿、渴、湿等不安的状态下,那么,宝宝将很难跟妈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依恋关系,进而也不利于宝宝信任感及安全感的形成。
生病期间宝宝会变得敏感
宝宝的成长过程不可能毫无起伏、平平稳稳,他要经历许多的“坎儿”,例如会经历生病的“敏感”期,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需要父母格外小心看护。
宝宝6个月以后,体内来自妈妈的抗体就会慢慢消失,而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还尚不完善,这个时候最容易感染疾病。大部分宝宝第一次生病都是在0.5~1岁。因为,这一阶段的宝宝正在快速成长,生病不利于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这个时候的宝宝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成,还不能够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所以,尽量减轻和延迟宝宝首次生病的时间,有利于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防范措施是努力减少宝宝遭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家庭成员一定要有预防疾病的意识,如外出回家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洗净双手,特别是在抱宝宝、与宝宝亲热前一定要把双手洗净;家里若是有人生病,要采取措施自行隔离,避免与宝宝接触;不要带宝宝到人多嘈杂的场合,特别是在疾病流行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如宝宝身体不舒服,除了性格变得敏感以外,随之而来的还有心理上的障碍。在宝宝性格成长方面,先天气质极为重要,而家长的抚养态度和成长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也同样重要。
宝宝生病,身体上的疼痛、家长过度照顾、与其他同龄人不同的生长环境等因素,都会让原本性格温顺的宝宝变得敏感,甚至还会导致焦虑障碍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出生之后做过大手术,或是从小患有遗传性过敏疾病、哮喘等慢性疾病,以及身体虚弱导致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由于这些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让很多宝宝不得不到小儿精神科进行诊断。所以,当宝宝生病的时候,妈妈除了要关心宝宝的身体外,还要关注宝宝的心理状态。
家庭中若是子女多,生病的宝宝还会影响别的宝宝的情绪。家长把爱护和关心都倾注到生病的宝宝身上,于是常常会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别的宝宝。别的宝宝会由于得不到妈妈足够的照顾而受到伤害。若是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很长,宝宝的性格会有缺陷或者产生别的心理障碍。
在子女多的家庭,若是要照顾生病的宝宝,妈妈常常会觉得厌倦和疲惫。因为,不仅要照顾生病的宝宝,又要抚养别的宝宝,还要维持日常生活,这对妈妈来说会很辛苦。若是妈妈的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宝宝。身体虚弱和患慢性疾病的宝宝如果心理方面出现问题,则大都是由于妈妈要一个人承担抚养宝宝的全部责任。宝宝由父母共同照顾的时候,生病导致心理问题的情况会减少。父母两人共同照顾宝宝,也可使因为生病而变得敏感的宝宝健康开朗起来。这就是说,妈妈要积极寻求身边人的帮助。就算为了家中别的宝宝考虑,也需要爸爸和家人的帮忙。家长带一个宝宝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也不能将其他的宝宝忽略,一定要妥善安置。若是妈妈感到心理负担过重,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朋友聚会,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减少宝宝生病的机会。母乳可以使宝宝的抵抗力增强,但并不能保证宝宝从不生病。母乳与普通婴儿配方奶相比,具有的优点如下:
母乳含有来自母体的各种抗体,可以帮助宝宝抵御外界的一些细菌及病毒,就好像妈妈把自己以前对抗传染性疾病累积下来的经验传承给了宝宝。
这种传承主要有两条途径:出生前,脐带的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免疫球蛋白,主要通过这种免疫球蛋白不停地传输给子宫内的胎儿;出生后,由于脐带的脱落,这个时候主要由妈妈的乳汁不停地传输给宝宝。因此,吃母乳的宝宝抵抗力比吃奶粉的宝宝要强。
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宝宝自身的免疫能力还不够健全,容易受到病菌的侵犯,而母乳恰能提供这方面的支援。但是这种支援却很有限,并非十全十美。
若是母体自身对目前正在流行的病毒都没有抵抗力,那么在母体外独立生活的宝宝更不会有。
喂食母乳可以直接进入宝宝的胃肠,因此宝宝胃肠方面的抵抗力比较好,即不易呕吐、腹泻。但是呼吸系统却没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气管炎、咳嗽、鼻塞等情况,甚至出现肺炎等情况。
宝宝在4~5个月以后,其体内源自母体的抗体就会减少,而仅靠母乳中的抗体,根本不足以对抗外界源源不断的病毒,因此生病的次数就会增加。
很多婴幼儿的疾病,如鼻塞、咳嗽,也许与先天鼻腔的构造比较窄和对环境的过敏有关,这是由于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症状。比如:宝宝尿道发炎也许与先天的泌尿系统及肾脏畸形有关;气管炎、肺炎也许是未被成人看到的呛奶产生的刺激反应;肠炎、腹泻也许跟饮食过敏有关;溢奶、吐奶则跟胃敏感度有一定关系等。
由此可见,导致宝宝生病的因素有很多,即使是加强喂食母乳也不能阻止这些疾病发生。
专家提示
妈妈照顾生病的宝宝时,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自身的健康,其中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否则,不仅是宝宝的不幸,更是全家人的不幸。若是妈妈忧郁,应该暂时将宝宝托付给别的亲人,出去散散步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此外,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应尽自己的努力减轻妈妈的压力。
宝宝的气质
不同的宝宝对各种感觉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肚子饿了”的时候,有的宝宝会愁眉苦脸,有的宝宝会大声哭闹,这些差异就是因为宝宝不同的天性,这也是生物和遗传学的天然基础,我们把这称为“气质”。
对于还不会说话的宝宝,有的很听话,有的很烦人,就是由于不同的气质导致的。专家对气质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最新研究表明,宝宝的气质总体可分为三类。
温顺的宝宝
这种类型的宝宝在排泄、睡觉、吃饭等方面的生理规律比较稳定,很容易适应新环境。因为这类宝宝有充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因此,大多数家长会觉得这类宝宝很好带。这种类型的宝宝虽然抚养起来容易,但也不要忘记,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爱护和刺激。
乖僻的宝宝
这种类型的宝宝生理周期没有规律,对于外部的刺激很敏感。他们对新环境比较敏感,因此,适应起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很多家长都感到带这种类型的宝宝很困难。对待这种类型的宝宝,重要的是家长要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并理解宝宝的反应和情绪。
迟钝的宝宝
这种类型的宝宝虽然很听话,但适应新环境却很慢。他们表达情感的时候不积极,不愿意接受陌生的事物,但当他们适应后,反应就会很积极。所以,对待这种类型的宝宝,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给宝宝足够的时间去慢慢地适应。
大多数人都认为温顺型的宝宝好,乖僻型的宝宝不好,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看,若是宝宝气质温顺抚养起来就会容易一些,但正如前文所说,若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必要的爱护和关心,宝宝也会出现问题。尤其是抚养双胞胎时,若是一个宝宝很温顺,另一个宝宝却很乖僻,那么家长很容易就会对温顺的宝宝放任不管。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此外,尽管宝宝有着乖僻的气质,但若是处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中,宝宝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如果宝宝天生就很乖僻,主要抚养人又不停地更换,或者家长每天争吵,环境就会变得很差,使宝宝受到惊吓,那么由宝宝气质引发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在宝宝6个月的时候,他一直通过嗅觉和听觉感受世界。在此之后,宝宝的视觉才开始发育。宝宝能用眼睛来分辨不同的事物,并将父母和其他人区分开来。了解宝宝视觉发育的特征之后,有些家长会买来适合这个时期宝宝特点的教学视频给宝宝看,但这样做往往不利于宝宝大脑的发育。一般来说,宝宝大脑发育首先从情绪开始,然后才是认知机能以及社会性的发育。因为从脑部的构造来看,社会性发育和调节情绪的部分是边缘系统,只有组织发育好这两部分,支配认知机能的大脑皮质层,才会得以发育。
宁缺毋滥是这个时期的育儿原则。也就是说,刺激过度还不如刺激过少。宝宝会自己寻找需要的刺激,例如,将碗碟从厨房的水池里面拿出来胡乱丢弃,或者用来敲打电话机等。此外,宝宝对于刺激强度会自己调节,以达到期望的程度。乖僻敏感的宝宝在面对自己应对不了的刺激时就会逃避,而喜欢探索的宝宝,则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兴趣,会跑过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反应与宝宝大脑发育的规律都相符合,家长只要认可即可。若是家长为了帮助宝宝树立好习惯,而对他严加管教,或者时时刻刻给予宝宝接受能力以外的刺激,则不利于宝宝大脑的正常发育。
专家提示
考虑宝宝气质的时候,家长对自己的气质也要注意。若是家长和宝宝的气质不协调,一样会出现问题。例如,妈妈本身比较敏感,若是宝宝的气质也类似,妈妈不可能好好对待宝宝;相反,妈妈敏感,但是宝宝温顺,宝宝就会得到充分的爱护。
宝宝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婴儿时期,宝宝的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年轻父母又缺乏经验,阻碍了亲子交流的发展,其实父母可以给宝宝更多。宝宝不仅需要生理上的照料,更需要父母精心的情绪照料。宝宝一出生,就应该让他有一个快乐的生活体验。
宝宝情绪发展参考指标
第一周
喜欢妈妈陪伴,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很安心;靠近宝宝的脸20~25厘米的时候,他会看着你的脸;不舒服或不高兴时,会哭泣;兴奋时,会舞动自己的手脚。
第一个月
喜欢别人抱,会以笑来表示;非常喜欢你对他唱歌或说话;会与人对视;喜欢洗澡,会拨水、踢水;渴了、饿了、不舒服,会用哭来表达。
第二个月
露出人生当中的第一个笑容,当你对他笑时,他也会回应你微笑;希望引起别人注意;若是有人跟他玩,他保持清醒的时间会比较长;可以一觉睡到天亮;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他会把观察周围环境当做一种乐趣;喂食是他社交活动中的一种,当你对他说话或对他进行哺乳时,他会看着你。
第三个月
对于家长的关怀,会作出更多的回应;注意力有所增加,并在家长靠近时,试着让家长注意到自己;开始通过脸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喜欢笑,哭泣有所减少。
第四个月
会利用面部表情,吸引家长的注意;高兴的时候,会自然发出声音;对熟悉的情境很享受,如换衣服、洗澡、喂食;被搔痒的时候,会大声笑;会融入家长柔和的歌声里。
第五个月
睡眠时,会依赖一个固定的、亲近的玩具或布偶;可以自己玩上一会儿;对新环境会很好奇;别人拿走自己的玩具会不满;陌生人陪伴自己的时候,会感到害羞;能够通过发声或是微笑,吸引别人注意。
第六个月
陌生人陪伴自己的时候,会紧张,并且哭泣;当父母靠近的时候,会发出声音;当家长想拿走玩具时,他会握住故意不放;听到熟悉的声音会停止哭泣;听到别人喊自己的名字会转头;在一些情况下会很焦虑,例如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利于活动的地方。
第七个月
会让你知道他难过或高兴;若是他做事的时候被打断,会很烦躁;非常在意语言上的赞美;对于吸引家长的注意已经有了技巧;喜欢规律的生活,例如固定的时间睡觉、洗澡。
第八个月
开始与父母以外的成人互动;在公众场合十分黏父母;陌生人抱他时,会感到害羞;陶醉于家中照片及镜中的影像;喜欢参与别的小朋友的活动,但玩时又不合作;可以通过声音、脸部表情或是简单的肢体动作,对简单问题作出回答。
第九个月
对其他的同龄宝宝很感兴趣,可能会用肢体接触或屏神注视;若是其他宝宝靠近,会把自己的玩具藏起来;看到家长或其他的小朋友难过,也会跟着难过;在地板上玩的时候,会找出父母所在的地方;受到家长赞赏的时候,会做重复动作。
第十个月
会主动拥抱家长;喜欢做互动游戏;愿意花时间自娱自乐;家长讲故事的时候,会依偎在身边;不知道自身行为,对其他的小朋友的影响。
第十一个月
当希望落空时,轻易发脾气或是很容易受挫;对事情消极或积极的态度,很快就会发生改变;注视其他宝宝,但是不会跟他们互动;喜欢家长赞美自己;与家长在一起很有安全感,但是对陌生人很紧张。
第十二个月
喜欢做所有可以与父母互动的游戏;对家庭成员充满感情;不想配合时,会发脾气;在男女混合的群体中,不喜欢跟异性宝宝一起玩;可以与同龄宝宝一起玩,但与稍微大一些的宝宝一起玩,会更高兴;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但若是没有达成目标,很容易受挫。
“诱发宝宝良好情绪能力”的方法
多抱抱宝宝
家长要多抱一抱宝宝,让宝宝通过与妈妈肌肤的接触,感受到自己被人疼爱,这对宝宝来说很重要。因为,宝宝不仅有营养上的需求,还有精神上的需求。宝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时,会感到妈妈的关怀和爱护,他会注视着妈妈的脸,看着她的口形,听着妈妈亲切的声音。肌肤的接触,可以使宝宝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也是帮助宝宝发展人际关系与情绪的重点。父母的怀抱越亲密、温暖,宝宝的情绪就越稳定,因此家长千万不要忽视。
多关心宝宝的哭
宝宝一出生就会哭。哭是宝宝与外界沟通的首选方式。通过宝宝的哭泣,妈妈可以知道:宝宝是不舒服、疼痛、饥饿、感到寂寞了还是排便了。半岁的宝宝,表达他的请求和需要时只会哭,若是家长不关心宝宝的哭,就会使他很无助。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消极悲观,并且为达到某种目的,不再设法去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不利于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要多关心宝宝的哭,努力去理解宝宝为什么哭?当宝宝哭时,父母可以用关心的口吻对宝宝说:“是不是尿裤子了?”“宝宝是不是想说话?”并及时将他的困难解决。若是宝宝感到寂寞,就要哄哄他,唱歌或念儿歌给他听,也可以和他做游戏,让他感受快乐。
让宝宝有安全感
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宝宝刚一出生,就让他离开妈妈独自睡。对于这种做法,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要想使宝宝的独立性得到培养,最重要的是先稳定宝宝的情绪,只有稳定了情绪,独立性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若是宝宝从小离开妈妈,在他想听到妈妈的声音、闻到妈妈身上的气味、得到妈妈的精心照料时,由于得不到满足,便会使宝宝缺乏安全感。同时,还会使他的情绪受到影响,自然就不会使他的独立性得到增强。因此,在宝宝6个月之前,妈妈最好能在宝宝身边睡,适时地抱抱、哄哄、拍拍他,或者哼唱摇篮曲,让宝宝感到心满意足,从而能够安然入睡。
专家提示
家长与宝宝在一起时,应该将所有的不愉快都忘掉,尽量让自己心情放松。否则,宝宝会因为你紧张的情绪,而受到影响,显得退缩、不安。好的情绪对情商、智商都有积极影响,使宝宝的情绪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由内而外慢慢展开。他最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他发展所有人际关系与情绪的起点,就是亲子关系,亲密的亲子关系会使宝宝的情绪稳定下来,让他感到安全。为让他学会信任他人,同时也为他以后的人际关系做好准备。
正确对待宝宝的“坏脾气”
无论你的宝宝脾气好还是不好,他常常会时不时地发一通脾气。事实上,许多情况下,宝宝之所以发脾气的原因在于父母。因此,了解宝宝,是避免宝宝发脾气的关键。
这个时期,宝宝发脾气可以说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由于这时宝宝容易冲动,没有很强的自制力,在遭受挫折后,没有很强的承受能力。例如宝宝想去外面玩,父母不让,为什么不让,他不明白。所以,就会靠发脾气来将他的感情表达出来。而宝宝在4岁以后,有了一定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已经初步明白了一些道理,若是还经常发脾气、频频哭闹,那么原因大多都在父母的身上。说明父母在教育宝宝时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使得宝宝养成了爱发脾气的不良习惯。宝宝爱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来介绍几种情况:
生理原因
宝宝看到什么东西都会往嘴里放,不让他咬,他就会大哭大闹,而且晚上也不好好睡。父母可以这样做:
首先,让他吃一些既硬又脆的食物,如饼干,他咬的时候会感到很过瘾,入口后容易化,也容易吞咽。这不仅可以止痒,还有利于牙床骨的发育,摩擦牙龈,促进乳牙萌出。
其次,不要把危险的东西放在宝宝身边。玻璃制品、有尖口和锋利的东西,一定不要放在宝宝的身边,避免发生损伤宝宝口腔和双唇的危险。万一宝宝将危险品塞进嘴里,父母不要凶巴巴地去宝宝嘴里挖,那样也很不安全。捏住宝宝的鼻子,宝宝自然就会把嘴巴张开,乖乖地让你把那些危险品取出来。若是宝宝很委屈,你应该用语言和表情耐心解释。
最后,不妨试试,市场上销售的宝宝啃咬器。
无缘无故就会哭闹
宝宝快1岁的时候,脾气会变大,只要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尖叫,或者大哭大闹。父母可以这样做:
脾气大是宝宝“自我”意识萌芽的象征。有的宝宝发育好,早在10个月的时候,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可他还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脚也不会走路,手也不是很灵活,遇到挫折后,心情就开始烦躁,于是脾气也会随之变大。我们要理解宝宝。有时候,在嘈杂环境里,也会使人想发脾气。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公共汽车上很挤,喇叭不停地响,马路上也是大车小车一起响,我们不知不觉就会变得烦躁,稍不如意,就想跟人吵架。宝宝也一样。另外,家长也不要总是在家里大声说话,吵闹喧哗,宝宝会有样学样。妈妈说话轻声慢语,宝宝说话也会轻声慢语。
妈妈再温柔,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若是正在气头上,可以离开宝宝一会儿,让家人照顾或者将宝宝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让他自己玩一会儿。若是妈妈对着宝宝生气发火、叫嚷打骂,会让宝宝感到害怕。这种惊吓很有可能会留在宝宝的记忆中,影响他未来的性格发展。
可以带宝宝到安静的地方散步,如公园里的草地、住宅区内的小花园,安静会让宝宝感到舒适,情绪也会逐渐平静下来。不要离嘈杂太近,这样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健康。
躯干伸展:对抗权威的模式
对于这样的宝宝,首先要安抚他,然后再转移他的注意力。宝宝越小情感就越不稳定,转移注意力就越容易。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利用活动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在体育活动或游戏活动中,将内心的紧张宣泄出来。比如,宝宝想妈妈了,可是妈妈由于加班还没有回来,他感到很委屈,就会胡乱扔东西,不管如何劝都不行。这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提起宝宝平时喜欢做的一件事情,使他的注意力得以转移。还可以给宝宝讲个好玩的、爱听的故事,或者带宝宝去玩最喜爱的游戏。必须从爱心出发,在感情上对他进行安抚,哄劝宝宝的时候,要有耐心,一定不能训斥指责,更不要打骂。否则,宝宝的脾气只会越来越坏。
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因为父母的溺爱,有的宝宝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父母决不要迁就和让步,否则会助长宝宝的脾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他一个人放到房间里,进行暂时的隔离,冷落宝宝一会儿,让他的情绪稳定下来。就算在外面也是一样。这样反复几次,宝宝就会知道自己哭闹、发脾气都毫无意义,得不到父母的注意,并不能达到目的,逐渐就不会再乱发脾气了。每当宝宝发作平息之后,父母要给宝宝讲清楚道理。要告诉宝宝刚才的行为,为什么不好,通过发脾气来达到目的的这种办法并不可行。要让宝宝知道父母很爱他,只是不喜欢他发脾气的行为。这样既可以达到教育宝宝的目的,也不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
父母要以身作则,一定不能经常发脾气。宝宝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看到父母发脾气,他也会模仿。因此,在宝宝面前,不管有多大的脾气,父母一定要克制住自己。所以,为了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不乱发脾气,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宝宝可以保持积极的情绪,并将自己不良的情绪控制住。
专家提示
不管什么年龄的宝宝,都会有发脾气的时候,都会有逆反心理以及不良的情绪。宝宝只是刚刚开始学习如何控制他们的感情和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这个时候是家长教育宝宝的最佳时机,不然,他就容易变得不服管教、脾气暴躁。当宝宝发脾气的时候,父母不要太过在意他的行为,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使其得到缓解,例如给他玩喜欢的玩具等,让他知道发脾气的办法,并不会使他达到目的,经过几次“失败”之后,当他再次想达到目的时,就会放弃这个方法。
换尿布的方式影响宝宝的性格
你的宝宝做事会不会轻易放弃呢?他是否想方设法拒绝换尿布或拿到玩具呢?又或者当他拿不到玩具时会哭喊并在活动中不再一心一意呢?
为宝宝换尿布的时候,应该给宝宝自由活动的时间。无论宝宝多么小,若是一整天都包着尿布,往往会让他有一种压迫感,特别是在夏天,打开尿布的时候的解放感,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每次在为宝宝换尿布的时候,应该让他的手脚有一段可以充分地活动的时间,正常情况下为10~15分钟。对宝宝来讲,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间,就是他的手脚可以自由活动的时候。所以,妈妈不要将宝宝的这种权利剥夺。让他有充分活动的时间,有利于培养宝宝乐观的性格。
一般情况下,当妈妈看到宝宝尿布湿了以后,就要及时为宝宝更换新的尿布。然而,如果尿布还没有积尿的时候,就不一定要按照这个方式。因为,这样做不仅会让妈妈感到很累,宝宝也会很累,从而会增加宝宝的压力。反之,若是宝宝尿了好几次,都没有为他更换尿布,则会让宝宝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也不利于宝宝有一个愉快的心情。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会传染的。而宝宝天生就有同情感,当他看到妈妈难受的时候,他就会不高兴,反之,当妈妈高兴的时候,他也会很开心。所以,当妈妈为宝宝换尿布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并保持心情愉快。否则,宝宝会认为自己生理性的调节还没有完成,从而不利于情绪发育。
专家提示
让固执的宝宝拿着拨浪鼓去敲打桌子,或在他喜欢玩耍的位置为他换尿布。利用增加玩具这一方式让他保持忙碌。若是你的宝宝没有那么固执,则反过来:不要急于给宝宝不适龄的玩具。若是你需要,可以通过让他做活动来让他保持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