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的李辰性格比较内向,上课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更别说主动提问题了。偶然被老师点到回答问题,她也总是扭扭捏捏的,说话声音像“蚊子叫”一样小。
有一次,李辰在复习功课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不懂的知识点,便去请教妈妈。妈妈问她:“老师上课没讲吗?”
“讲了,但是我没听明白。”
“那你当时怎么没提出来呢?”
“其他同学都说明白了,如果我提出来没听明白,那多丢人啊!”
这下,妈妈终于明白李辰为什么不敢主动提问题了。于是,妈妈摸着她的头说:“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是一种勇敢的表现,怎么会丢人呢!只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大胆提出来,这样一来,你才能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弄明白。”
李辰听后,点点头。
课堂是我们与老师互动的一个桥梁,我们只有提出问题,老师才能清楚地了解我们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果我们都抱有李辰这样的想法,那么上课将会变成老师唱“独角戏”,我们真正得到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少。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曾经说:“‘学问’这两个字中,第一个字‘学’,第二个字‘问’,意思就是一定要学着怎样去问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的确是这样,学和问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学中有问,问中有学。我们只有敢于提出问题,才能从书中或老师那里得到答案,既可以充实知识储备,又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所以,我们要想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就要敢问、爱问、善问,让“问题之花”在课堂上绽放。
好方法
第一,明白自己为什么不提或提不出问题。
我们要想改变不善于提问题的状况,首先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提或提不出问题,才能有下手之处。一般来说,我们提不出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害怕被人嘲笑与否定。有的同学自尊心很强,非常在乎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特别害怕同学嘲笑的声音,害怕老师否定的眼神,所以缺乏提问的勇气,不愿提问题。
第二,天生胆子小。有的同学性格比较内向,所以不敢在老师、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
第三,表达能力欠缺。有的同学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欠缺表达能力,所以无法正确、流利地发表出来。
第四,懒得提问题。有的同学不求甚解,也不爱动脑,总认为别的同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认真听就行了,便懒得去提问题。
第五,基础知识薄弱。有的同学没有打好基础,上课经常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根本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自然不知道从哪些方面问起,干脆就保持沉默。
我们要搞清楚自己属于以上的哪种情况,然后再对症下药。如此一来,我们方能改变不敢、不善于提问题的状况。
第二,为自己备好“柴米油盐”等原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做饭用的柴、米、油、盐等原料,那么手艺再好的主妇也做不出美味的大餐。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大脑中只有储备了足够多的知识,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才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
我们都有这样体会:如果是初次涉猎某篇课文或知识点,可能不容易发现问题,如果读上几遍课文或知识点,可能就会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所以,我们就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把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标记出来,等到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了。
此外,平日里,我们要注意积累知识,如多看一些课外读物等,从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第三,及早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
有的同学虽然敢提问了,但是提出的问题却抓不住要领、提不到点子上,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
首先,我们要知道从哪几方面提问题。就拿语文来说吧,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除了有关于字词之外,还可以有关于文中的情节;老师讲完知识之后,我们就可以提出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问题;在讨论、动手操作或做习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
其次,我们要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问“都听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他的观点”,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了。另外,当老师让我们讨论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直接提出自己的疑问。
再次,我们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清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疑问,以便老师有针对性地解答。
最后,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不要一下子提出很多问题,而是只要抓住一两个核心问题就可以了。
第五,尝试用小纸条提问法。
如果我们还是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题的话,那么不妨尝试用小纸条提问法吧!我们可以把课堂上没有弄清楚或有疑惑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下课后把纸条递给老师,请求老师帮助自己解答。一旦我们养成了提问题的习惯,就会发现该问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学习的乐趣也会越来越高。慢慢地,我们就会敢于在课堂上提问题了。
小贴士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礼记·学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刘开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