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孙子兵法叫我们灵活点
32959800000043

第43章 如何获取准确的商业情报

“原文”而爱爵碌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到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王也。

“大意”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不肯重用间谍,以致因为不能掌握敌情而导致失败,那就是不仁慈到了极点,这种人不配作军队的统帅,称不得是国家的辅佐,也不是胜利的主宰者。

在战争中,决策的对错关系到战争的成败,所以《孙子兵法》强调“知敌之情”,因为情报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作为一个企业决策者,其决策也绝不能凭空臆断,而应广泛收集商业情报信息,作出正确决策,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了解,情报的采集能力和选择能力对制定合理的企业战略,在商战中夺取胜利至关重要。从情报与企业经营的联系看,由于情报质量不同,经营者所作的决策有极大差别,即便是高智能的企业家,若依据不充分的、可信度低的情报所作的决策,也不可能是正确的。

作为经营资源的情报,应该说最主要的是同经营环境如何变化,主导产品的需求动向如何变化有关的情报。这种超前性的情报,有可能从现在的情报分析中取得。比如,经常与用户接触,就可以因获得非正式的情报而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如果能调动起经常活跃在用户周围的推销员的市场调研的担当者的情报意识,就有可能比其他企业更早地获取有价值的情报。比如,GM公司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的前一年,即1972年就从世界各地的情报网中获得了能源价格将在近期上升的可靠情报,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他们当年为此成立了能源问题的特别班子,并立即进行了半年的集中调查。

根据调查的结论,从1973年4月起,GM公司就实行了降低燃料费的适度计划,同时采取了将车身内铁制的一部分部件用塑料、铝合金取代,生产轻型汽车的计划。

另外,道化学公司最早了解到石油化学原料成本有上升的动向,从1965年到1970年初,在美国、荷兰、前西德建成了最先进的石油化学综合设施,实现了最彻底的节能化。该公司从1956年到1973年间,成功地将每生产一炉聚乙烯所需要的能源降低60%,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成倍增长。

正因为道化学公司从60年代后半期就迅速掌握了能源价格可能上升的情报,从而使其在距油价上涨的七八年时间里,从容而适时地进行了必要的设备投资。该公司从50年代就着眼于国际化经营,在欧洲的主要国家也建立了生产厂,所以也有可能尽早地掌握中东的有关情报。

可见,情报的收集能力和选择能力强的企业,能够比其他企业更早地预见未来,从而迅速而超前他采取对策,防患于未然。

大宇公司是曾经韩国最负盛名的国际企业,他们最拿手的就是对情报信息的判断和分析。据说,每当大宇实业开发或推销一种新产品时,公司总裁金宇中总是预先搞好市场需要方面的调查,善于捕捉商品经济战场上的一闪而过的战机,凭借知识和机遇,抓住时机,果断决策,这是金宇中在商战中获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难怪有人说,金宇中的成功就在于具有惊人的前瞻力,在别人还举棋不定时,他就捷足先登了。

自印度尼西亚实行纺织品进口自由化以来,东南亚纺织品市场出现了过热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预防不测,金宇中组织了以韩国银行调查部职员崔英杰、金学洗、朴胜等人为核心的咨询顾问小组,由他们每周一次为大宇实业开展有关国际贸易市场和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等问题的咨询活动。

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认为国际纺织品市场将会供过于求,最终导致国际纺织品市场不景气,因此,韩国的纤维制品和纺织品的出口不久也将会同国外一样,转为附加价值高的服装出口。

这一信息使金宇中很受启发。他认为,商品市场一般是按一定的规律周期循环的,当市场景气时事先必须采取措施以防不测,当市场不景气时应该想方设法扩大领域,增加出口。为此,他当即决定增加对服装生产的投资。

不出所料,不久,韩国纺织业便处于全面不景气状态之中,仅釜山就有80%的企业开工不足。但是,金宇中非常清楚,纺织业不景气只是韩国出现的短暂的现象,这是因为企业经营不善所致,而技术水平与韩国相似的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服装行业却一直状态良好。当时,韩国绝大多数企业只顾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他们的经营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出口,而是为了所谓的技术所得。

何谓技术所得?当时韩国为了振兴出口,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对经营者出口用原材料,给予27%的损失率,即在100米纤维原料中,只要能生产出73米成品,剩余的27米允许免除税收。

因此,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技术,尽力减少27%的损失率。这种技术所得往往要比生产成品出口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所以,各企业都想用技术所得来弥补出口赤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只追求眼前利益,即使产品质量高了也不愿提价出口,而是千方百计地提高技术所得,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产品粗制滥造。

当时,金宇中却不这样做,他积极促进纺织品出口,其目的是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为韩国纺织业树立对外的形象。但是,他的这种做法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视。这样,反而使他不受任何制约,大胆地开创自己的事业。他通过积极改进技术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同时为了提高对外信誉,积极推行以廉价产品为主的批量出口。

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纺织行业面临着一场深重的危机,纺织行业的年增长率超过32%。其中韩国向美国出口的纺织品只占美国纺织品市场的3.5%,而向美国出口的几种特定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0%。

在这种情况下,金宇中便意识到美国对纺织品的大量涌进迟早要实行进口限制。而当时在美国市场已显露出限制纺织品进口的动向,为此,金宇中于1971年5月不惜重金雇用了熟悉美国商业部内部情况的美国人为顾问律师,不仅获得了花几十倍金钱也换不来的大量经济信息,而且得知美国将要对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的出口纺织品实行限制的情报。

金宇中认为,美国实行纺织品进口限制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日本纺织业赚钱,恰恰是从美国实行进口限制以后才开始的。美国实行纺织品限制以后,日本纺织企业为了跳越出口限制壁垒做了积极努力,不断采用新技术使产品更新换代,向高级方向发展,提高出口价格。结果,出口量虽然减少了,但出口绝对额却大幅度增加,在不到一年的时间,纺织品出口额就增加了近2倍。

金宇中获得情报后,便立刻向商工部通报,并要求尽快采取对策。可是,当时世界各国和韩国经济人士普遍对美国实行纺织品进口限制半信半疑。特别是商工部有关人士认为,美国是韩国的“友邦”,无条件地大力支援韩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会对韩国实行进口限制,因而无动于衷。金宇中无奈,又通过韩国服装出口协会,把这一情况及时通知给有关企业,他们也都当成耳旁风,不予理睬。

但是金宇中凭借在贸易方面多年工作的经验,相信美国一定会实行进口限制,并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开始向美国市场展开积极的倾销战。他认为,确保美国市场的最好办法,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出口量。

为此,他不仅广泛地提前开始订货活动,而且还通过设在美国当地的法人,向美国商人大力推销大宇实业的纺织品,扩大出口额。在竞争中,一些贸易公司和企业惟恐出现赤字输出,都纷纷后退,而他却不管有无亏损一味地扩大对美出口。

正当金宇中向美国市场展开全面攻势之时,美国终于在1971年10月通过了关于限制纺织品进口规定,并正式宣布对韩国纺织品进口实行限制。当时,韩国商工部对此毫无思想准备,感到惊慌失措,便急忙找金宇中共商对策。

根据美国和韩国签订的纤维协定,韩国每年可以逐渐向美国扩大出口量,但在美国实行进口限制第一年(1972年)的配额,到8月30前不得超过美国海关掌握的年度进口量。在这种情况下,金宇中认为今后只能在两国签订新的纤维协定的业务会谈中寻求最佳方案。在业务会谈中必须争取扩大每年纺织品出口的幅度和比率。但这要取决于本国纺织品生产每年能增加多少。

“因此,从现在起到1972年8月底的期间,希望所有部门竭尽全力来支持和鼓励企业最大限度地向美国出口。与此同时,在同美国谈判之前,还必须事先准备好必要的数据,如果毫无准备地同美国谈判,就好比赤手空拳上战场。”

他还说:“对企业来说,各自都应该有一些顾客。但从现在起应该对没有信用证或出口合同手续的企业,事先发放出口许可证,然后再完善必要的手续。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限期内尽可能向美国多出口一些纺织品。”

金宇中的这些建议全部被商工部和企业家们接受。因此,韩国当局开始实行对美国纺织品出口配额制,即根据各贸易会社和企业对美国出口纺织品的数量,相应的分配对美国出口的份额。于是,金宇中便全力以赴地展开了增加对美出口纺织品的竞争。结果,在其他企业和出口商对美国进口限制仍抱着观望态度时,金字中已成竹在胸,使大宇的产品在美国有了固若金汤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