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会议中的难堪,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与会者发难造成的难堪;二是出场者或主持人的失误引起的难堪。出现第一种情况,要分析对方意图,如果是善意的,当以赤诚相见,好言相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势利导,引入正题。如果是恶意的,则应针锋相对,或顺贬——接过对方的话,顺理成章地加以贬斥;或回敬——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釜底抽薪——抓住对方的弱点,揭露其想要达到的目的。总之,要有理有节,争取多数,使制造难堪者因难堪而退避。出现第二种情况,可以说明解释,含蓄自责;或巧寻借口,金蝉脱壳;或将错就错,化逆为顺。总之要巧妙化解,迅速纠正。
当在讨论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人发言或某一部分人毫无反应的现象。这种沉默的现象不利于会议的充分展开,不利于实现预期的目的。造成会议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主持人应分清沉默的原因,分别采取策略。
如果与会人员年轻、社会见识少,参加的会议也不多,害怕在人数众多的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而保持沉默时,会议主持人要主动鼓励他们发言,可以进行主动的提问,并告诉他们说错也没有关系。而当他们在发言时,主持人应表现出对他们的发言很有兴趣,同时也要对他们发言中合理性的方面加以肯定。
如果与会者与大多数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害怕说出自己的看法后遭人嘲笑而保持沉默。这类人的思路往往与众不同,主持人要善于主动接近,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力求创造出宽松、自由讨论的会场气氛。
如果是与会人员清高闭守、不肯多言而保持沉默。这一类人往往是阅历较深,处事比较严谨,有自己的见解,一方面想表现自己,另一方面又摆出一副清高不凡的架子。对这类人,主持者应该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尊重,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很重要。比如说:“老李,对于这个问题你是专家,大家都想听听你的看法,请你讲讲吧!”这样,老李受到鼓励和尊重,就很难再去推托。
如果与会者对会议缺乏热情、兴趣,不愿过多投入,认为议题与己无关或认为不重要,讨论、决议是领导者自己的事情。对于这类人,主持人应积极创造民主、活泼的会议气氛,去感染带动这些同志参与,或主动与他们接近,征询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久而久之,也就能改变他们这种不配合的态度。
有时候,与会者不乐意第一个发言而出现冷场,这时主持人可用幽默风趣的话语打开与会者的话题,也可让性格外向、胆子较大的同志先开口发言,进而带动大家发言的积极性。对于比较庄重严肃的会议,在需要讨论时,主持人也可适当调节与会者的紧张情绪。如果呈对一些不良行为、不正确的言论进行议论,涉及到某些人的具体利益,主持人应带头发言,做出明确的表态,为他人发言作好铺垫。
在会议活动中,常会出现一些发言者不着边际、没完没了的发言。这种情况往往会影响对会议主题的研究,拖延会议时间,对于这种情况,主持人出于对发言者的尊重,一般不应当面直说,而应寻找机会作出巧妙的暗示。如就他发言中提出的某个问题或某一句话,因势利导,并对他的发言作一定的肯定。对一些与议题关系不密切的问题,主持人可以通过表示留到以后有时间再作讨论而加以委婉地中止,并有意识地重新强调会议的议题。
当在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时,由于与会者的学识、素养、社会经验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同。与会者往往会各持己见,据理力争。这是会议深入讨论的表现,是开始会议的好现象。但在观点已经趋向集中、明确时,主持人就应及时终止论辩。如果争辩双方都已偏离议题,主持人就应该伺机加以阻止,或说时间有限,暂不深入讨论或先谈到这里而加以间接地制止。在遇到较为激烈的争辩时,主持人要随时注意有的争辩者会感情用事,进行影射、讥讽、旧事重提,对于这些主持者应及时正面加以提醒、规劝,以免矛盾激化,引起争吵、冲突。如果已经发生争吵,主持者应从会议的组织性、纪律性出发,直接加以制止;对恶语伤人者,必要时进行严肃的批评,以平衡与会者的公正心理。
另外,对会议中出现的与会者注意力不集中、“会中有会”、迟到早退的现象,主持人也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而应有针对性地与其打招呼、进行适当的暗示,语气应平和而有分量。在会议的开始,主持人不妨给与会者提出一定的要求,布置一定的任务,给他们施加一定的工作压力,免得他们产生无事可做、与己无关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