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方犯的不是原则性错误,或者不是正在犯错误的现场,我们就没有必要“真枪实弹”地批评。我们可以不指名道姓,用较温和的语言,只点明问题;或者是用某些事物对比、影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点”到为止,起到一个警告作用。
但是,如果遇到自我意识差、依赖性强、不明说不行的人,也可以用严肃的态度、较尖锐的语言直接警告他。春秋时期,秦国准备袭击郑国,军队走到魏国时,这个消息被郑国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到周围做买卖,但他不忍自己国家蒙受损失,便打算劝秦国主将改变主意。
弦高如果以硬对硬,肯定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了千张熟牛皮,赶了百头牛作礼物,犒赏秦军。他故作恭敬地说:“我国国君已经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国已准备好粮草招待。还特地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秦将一听这话便了解到郑国已对他们有所防备,不易攻击,便打消了攻击郑国的念头。
弦高对秦国的警告收到了最佳的效果,即未动一兵一卒,又保全了自己的国家。“绵里藏针”式的批评在这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然而,人与人之间以和为贵,如果好话当作恶话说,即便不至于导致事业失败,至少也落个不会说话的骂名。假如你面对的听话对象是你的顶头上司,或是与你的事业兴衰成败密切相关的对手,那与他们说话就更应该十分讲究。战国时,齐景公的一匹心爱的马突然死去,齐景公非常伤心,一定要杀掉马夫以解心头之恨。众位大臣一起劝阻齐景公不可为一匹马而滥动刑罚,而齐景公却已铁定了心,说什么也不听劝告。
这时,国相晏婴走了出来,众臣都以为晏婴也有劝诫齐景公的意思,谁也没有料到,晏婴却明确地表态说:“这个可恶的马夫,该杀!”
齐景公十分高兴,就把那个心含冤屈的马夫喊来,听晏婴解释他的罪过。
晏婴历数马夫的三大罪状:“你不认真饲马,让马突然死去,这是第一条死罪;你让马突然死去,却又惹恼君主使君主不得不处死你,这是第二条死罪。”
听晏婴痛说马夫的前两条死罪,齐景公心中真是乐滋滋的。可晏婴话锋一转,说出了马夫的第三条罪状:“你触怒国君因一匹马杀死你,使天下人知道我们的国君爱马胜于爱人。因此天下人都会看不起我们的国家,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罪不可赦!”
听晏婴诉说马夫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开始还连连点头咧着嘴笑。当晏婴说到“使天下人知道我们国君爱马胜过爱人”时,他张开的嘴却定在那里,脸上的表情也一阵红一阵白。晏婴又吆喝一声:“来人,按大王的意思还不推出去斩了!”这时齐景公如梦初醒,赶紧对晏婴说道:“相国息怒,寡人知错了。”晏婴没有正面批评齐景公,却达到了劝谏救人的目的。可见,“绵里藏针法”的确效果非凡。在像这样的场合中,一方面,该说的话不能不说,根本利益不能牺牲,原则不可放弃;但另一方面,关系又不可弄僵,彼此的面子与和气不能伤害。所以,这就需要首先承认对手的实力、地位、权威,甚至他的道理,然后突然插入你的话锋,你的话虽委婉动听,但实际上却是对对手彻底的否定。这种绵里藏针的口才比直来直去、当面锣对面鼓的否定他人效果要好得多,当然也需要你有更高的修养和智慧。
“绵里藏针法”的运用常常跟喂小孩子吃苦药的道理一样,要用糖衣包着药片,或者就着糖水送服,招术因人而异,窍门却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