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癌
肺内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肺癌,支气管恶性腺瘤、肉瘤、淋巴瘤和平滑肌肉瘤等少见。肺内转移性恶性肿瘤可来自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绒毛膜上皮癌和骨肉瘤等。
肺癌的临床特征
1.周围型肺癌较中心型肺癌为少见,一般在早期可有轻微的胸部不适、胸痛及咳嗽,尤其对30岁以上的男性病人,更要提高警惕。肿瘤逐渐增大时,可能有咯血发生。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可产生肺及支气管受压症状,而出现剧烈咳嗽或发热。此外癌瘤常发生中心坏死或溃烂,这时病人发热可能更为显著,消炎治疗无明显效果。晚期肿瘤侵及胸膜时,则可产生剧烈的胸痛与胸腔积液。
2.中心型肺癌在大支气管内生长时,容易引起下述症状:
(1)咳嗽:咳嗽是中心型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约60%~80%的病人都有此表现。因为癌瘤在支气管黏膜下生长,故常发生刺激性呛咳,往往无痰或仅有少量无色泡沫痰。如果病人较敏感,可发现从某一时期起发生与素常不同的刺激性咳嗽,这一点对诊断很有价值。合并感染时,可有黄绿脓样痰,但除非有脓肿形成,一般每日痰量不超过100ml。当支气管完全被阻塞后,咳痰可减少或消失。
(2)血痰:约60%的病人有这一表现,也是中心型肺癌常见和较早的症状。临床上可仅表现为痰中夹血,而大量咯血者少见。支气管腺瘤由于血管分布丰富和有血窦,因此咯血机会较多,并可有大量出血,严重者可因溺血而危及生命。但一般肺癌所引起的咯血很少有急剧者,咯血次数也不一致,有时一两次即停止,也有持续1~2个月,甚至1年以上者。对持续性咯血的病人,若查不出其他原因,则应考虑到肺癌的可能。
(3)气急:肿瘤原发于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引起气道阻塞时,即会有胸闷、气急等症状出现。若肿瘤位于总气管下端或隆突部分,则气急更为明显。肺癌晚期由于肺不张、炎症及胸腔积液,同侧或对侧的肺部转移等原因,所引起的肺功能不足,也可促成气急。在弥漫性细支气管癌和支气管播散性腺癌的病例中,气急常是主要症状。老年病人原有的肺气肿,也是促使肺癌病人较早出现气急的因素之一。
(4)发热:支气管腔被肿瘤阻塞后,远端分泌物滞留,容易引起炎症。发热是炎症的表现,是中心型肺癌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病人就医的一个重要原因。由肿瘤阻塞引起的炎症发热,经消炎治疗控制后,常可反复发作,并伴有白细胞增高。若阻塞远端有脓肿形成,虽经抗生素治疗,而热度也难消退。
(5)胸痛:轻度的胸痛,也是肺癌常见的症状。但有时疼痛表现为持续、尖锐且剧烈,甚至用一般药物也不能解除。这种表现常为癌瘤直接蔓延至胸膜所引起。通常胸痛在未分化型小细胞癌的病例中出现较早,而在鳞状细胞癌的病例中出现较迟。
(6)压迫症状:当肿瘤侵入颈及交感神经时,可表现为眼球内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等。若癌组织侵入或压迫喉返神经时,即可使声带麻痹,造成声音嘶哑。若癌组织侵入上腔静脉或有血栓形成时,则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如颜面水肿、发紫,颈、上胸部、上臂以及上半身表现静脉扩张等。若奇静脉受到肿瘤侵及,则可表现患侧胸壁静脉曲张及软组织水肿。若肿瘤压迫或侵犯膈神经时,可造成膈肌麻痹。此外,纵膈淋巴结肿大,或癌瘤侵入纵膈,波及食管时,可出现吞咽困难。此时用断层照片、食管钡餐、食管镜等检查可以作出确诊。患者若有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心脏症状,则可能是肿瘤累及心包或心肌所致。
(7)头痛与四肢疼痛:头痛与四肢疼痛常是肿瘤在脑部和中枢神经系统与长骨转移的主要症状。可用脊椎穿刺、X线摄片来肯定病变性质。此外,头晕、抽搐、半身不遂、失明、呕吐、嗜睡、精神失常、颈背疼痛等,也都可能是癌瘤转移的表现,应进行仔细检查。
肺癌病人如何选择仪器检查的方法
主要是胸部X-光透视和照相,尤其与以前检查对比非常有意义。例如2年前肺部即有与现在一样的病变,且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肺癌则基本可以排除,如果半年前肺检查正常,现在突然出现阴影,则必须高度重视癌的存在与否。此外,最常用的简便检查法,是癌细胞检查。其他如气管镜检查更是确诊的重要手段。
如何优选肺癌的治疗方案
在选择肺癌治疗方案时,首先要弄清是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前者以化疗、放疗为主,外科手术为辅,后者则以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总的方针是以中西医结合综合序贯个性化治疗为上策。
如何预防肺癌
关键是绝对戒烟和减少有害物质吸入。
笔者点评……
关于肺癌的治疗,也应以在根治与保功能双利情况下进行为宜。当然肺有双侧,为了根治的安全,可以适当扩大治疗范围,如一侧全肺切除。但根据笔者多年经验,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且不说它的后遗症与并发症多,即使适应全肺切除的病例,也多为广泛的病变,切莫忘记它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再扩大切除,也达不到绝对安全界限。再说以肿瘤生物行为看,在病灶很小时,即可能发生转移。因此,原则是能做肺叶切除,绝不做全肺切除。能做肺段和袖状切除,就可满足综合治疗要求者,以放弃全肺切除为明智之举。为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对巨块之小细胞肺癌行主病灶切除,以利术后继续综合治疗之所需,可视为宏观根治之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