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妈妈的身体变化
你的身体还仍然是处于恢复阶段,尤其是子宫的恢复和浆性恶露的预防,要引起绝对的注意,这需要卧床调节,不要着急,不要过分担忧,身体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忍受许多疼痛和痛苦,只要慢慢调养,会好起来的。
孩子已经满2周了,孩子的出生仿佛还在昨天,可是在妈妈看来却是那么漫长,历经辛苦,备尝初为人母的种种滋味,不过,看到孩子一天天进步,妈妈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在这一周中,新妈妈们还要继续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很多孕妇感觉自己还是非常虚弱,的确是这样的,身体上的很多疼痛还没有摆脱。不过在坚持保养的和注意的前提下,再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有好转的。
产后恶露
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及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一般持续4~6周,总量可达500毫升。
血性恶露为产后最初3日,红色。浆液恶露为淡红色,产后4~14日。那么这周你最主要关注的应该是浆液恶露。产后14天以后会出现白色恶露。
如你的多次出血为量少,颜色暗红,伴腰酸、腹痛等情况可能为宫内感染,应上医院做B超检查。如为鲜红色,且无其他不适情况,可考虑为月经,因产后初次月经常因卵巢功能紊乱而不规则。建议上医院做B超检查以排除感染。
卧床休息促进子宫复位
产后2周内为子宫收缩最快速的时候,此时因怀孕时子宫被胎儿撑得非常大,一但生产,子宫成为真空状态,内脏因不再受压迫而变的非常松垮,若产后经常坐起或走动,因地心引力的关系,易造成松垮的子宫及内脏收缩不良,引起内脏下垂,而内脏下垂可能是造成所有妇科病的根源。所以产后2周内,除适当下床轻微活动以外,其余时间最好卧床休息。
02 新妈妈如何照顾自己
很多新妈妈苦于自己没有奶水喂养心爱的小孩子,不用心急,其实这是可以调节的,而且也是因人而异的。
为了保持体型,从这周开始,新妈妈也可以尝试着采取一些小方法减肥,比如像绑腹带,简单做一些家务等等。
勤绑腹带
利用分娩的机会来调整体型,或者改善身体上的一些症状,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机,所以很多人会在这段期间用纱布条绑腹,达到调整体型的目的。
坐月子期间必须特别注意防止“内脏下垂”,因内脏下垂可能为所有“妇科病”及“未老先衰”的根源,并会因此而产生小肚子,故在坐月子期间须勤绑腹带以收缩腹部并防止内脏下垂,而若原本即为内脏下垂体型者,亦可趁坐月子期间勤绑腹带来改善。
所使用的腹带为一条很长的白纱带,长950厘米,宽为14厘米,每人须准备两条以便替换。因产后须热补,容易流汗,若汗湿时应将腹带拆开,并将腹部擦干,再撒些不带凉性的痱子粉后重新绑紧。若汗湿较严重时,则须更换干净的腹带。如果使用一般一片黏的束腹或束裤,不仅没有防止内脏下垂的效果,反而有可能压迫内脏令气血不通畅,使内脏变形或产生胀气而造成呼吸困难或下腹部突出的体型,请特别注意。
腹带的使用
尺寸:所使用的腹带为透气的白纱布,长950厘米,宽14厘米。
用量:为新妈妈自己的功课,因为不穿衣裤(先绑好腹带后再将内裤穿上),平贴皮肤,容易汗湿,每人均需准备两条来替换。
功能:防止内脏下垂(一般束腹不适用)收缩腹部,消肚子。
开始绑的时间:自然产——产后第二天;剖宫产——第六天(5天内用束腹);小产——手术后第二天。
每日拆绑时间:三餐饭前须拆下、重新绑紧再吃饭;擦澡前拆下,擦澡后再绑上;产后2周24小时绑着,松了就重绑;第三周后可白天绑,晚上拆下。
清洗方式:用冷洗精清洗,再用清水过净后晾干即可,勿用洗衣机,因易皱。
腹带的绑法及拆法
1.仰卧、平躺,把双膝竖起,脚底平放床上,膝盖以上的大腿部分尽量与腹部成直角;臀部抬高,并于臀部下垫2个垫子。
2.两手放在下腹部,手心向前,将内脏往心脏的方向按摩、抱高。
3.分两段式绑,从耻骨绑至肚脐,共绑12圈,前7圈重叠缠绕,每绕1圈半要“斜折”一次(斜折即将腹带的正面转成反面,再继续绑下去,斜折的部位为臀部两侧),后5圈每圈往上挪高2厘米,螺旋状的往上绑,最后盖过肚脐后用安全别针固定并将带头塞入即可。
4.每次须绑足12圈,若腹围较大者须用3条腹带接成2条来使用。
5.太瘦,髋骨突出,腹带无法贴住肚皮者,必须先垫上毛巾然后再绑腹带。
6.拆下时须一边拆、一边卷回实心圆筒状备用。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乳汁增多
目前绝大多数的新妈妈,都已明白哺喂母乳的各种好处而坚持自己喂奶。问题是,又有许多妈妈为自己的奶水不足而烦恼不已。有些妈妈分娩后,由于开始胀奶时没有及时让孩子吸吮,后来奶再胀时,奶水就无法流出来了。原因在于人类脑下垂体受到抑制后会导致乳汁分泌减少,因奶胀引起乳腺炎,也可使奶水减少。
再者,职场妈妈增多,每日早出晚归的,新生儿吸吮的次数不够,致使乳腺无法正常分泌乳汁。部分妈妈乳头短小、凹陷,因喂奶造成乳头受伤而不得不减少让孩子吮吸的次数,造成奶量减少、奶水不足的情况。
有关妈妈乳汁不足的各类问题,其实都是可以改善的。
可使用乳头矫正的方法以左手或右手的示指及拇指放在乳晕两旁,先往下压,再向两旁推开;或是以乳头为中心点,采取左右、上下对称的方式按摩,这种方法会使乳头较易突出。另外,也可在分娩前注意乳房及乳头的保养。可在洗澡时用清水洗涤乳房,但不可太过用力清洗乳头,以免引起子宫早期收缩。
应该勤于喂奶,让孩子多吸吮妈妈的乳头。其实妈妈的奶水越少,越要增加孩子吮吸的次数;由于孩子吮吸的力量较大,正好可借助孩子的嘴巴来按摩乳晕。孩子跟母乳的关系是从出生后开始的。新生儿被抱在妈妈的胸前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始寻找奶头。
建议新手妈妈们,一定不要因为刚开始没有乳汁就不让孩子吸吮奶头,应该让他多多接触乳头,渐渐地新生儿就会学着靠自己的力量去吸吮了。由于孩子的这种吮吸是使出了全身的力气,会使妈妈的乳头很疼,妈妈可千万不要因为怕疼而不去喂孩子母乳。
妈妈应每2~3小时喂孩子1次,但仍需配合孩子的需求来喂。孩子只要饿了就喂,喂得越多,奶水分泌得就越多;至于孩子吃的奶是否足够的问题,可以检查孩子的尿片,只要一天至少换6~7片的话,就表示孩子吸吮的奶水量足够了。
喝催乳汤的学问
产后喝催乳汤一般要遵循以下两点:
1.大约在产后的第八天,乳腺开始分泌真正的乳汁。一般在分娩的第三天开始给孕妇喝鲤鱼汤、猪蹄之类的下奶的食物。
2.注意,如果新妈妈,身体强壮、初乳分泌量较多,可适当推迟喝催乳汤的时间,喝的量也可相对减少,以免乳房过度充盈,从而引起不适。
新妈妈做简单家务有助于减肥
孕妇产后“坐月子”有“一人吃、两人补”的观念,为了哺乳,新妈妈一般都会吃下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质食品,这样她们摄入的营养量往往都会超过营养的需要量,而妊娠期间及产后,很多新妈妈又极少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能量的消耗大大降低,才造成了产后腰围不降反升的情况。因此,新妈妈在产后减肥应该饮食、运动双管齐下。避免体内热量的蓄积。
产后运动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避免剧烈运动。为了快速瘦身,许多新妈妈采取激烈的运动计划,这很容易造成疲劳,不仅如此,还会损害健康。产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减肥,很可能影响子宫的康复并引起出血,严重时还会使生产时手术创面或外阴切口再次遭受损伤。二是选择轻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并做到持之以恒,这样有利于减重,并能有效防止减重后体重出现反弹。
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在产后第一天即可开始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在床上做一些翻身、抬腿、缩肛运动,可以使产后盆腔的肌肉和肌膜得到有效的恢复。而剖宫产的新妈妈在拆线前只能适当地做些翻身及下地走路的活动,拆线后就可以适量地做些活动了。
一般来说,产后2周的新妈妈可以尝试做一些简单轻松的家务,比如自己带孩子,这样可以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脂肪分解,消耗多余能量。
但做家务时应注意不要太劳累,也不要过度用力,避免提重物,以免腰背痛。
可以尝试自己哺乳、换尿布;可看电视、报纸、书籍;给新生儿洗澡、洗尿布但是所有这些都要以不疲劳为限。家务活可以委托家人干,自己仅限整理身边卫生。被褥不用叠起,以便于随时躺下休息,总之还是要以休息为第一位。
对产后痛的了解与预防
怀孕时都对如何减轻分娩痛很关注,而对产后的一些疼痛就不太了解了。以为只要生完了孩子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忍受怀孕带来的各种身体不适。其实生完孩子后大多妈妈会很长时间地感到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自己并没有料到的,不知应该怎样应对,以下4个办法会帮助你。
肌肉酸痛
一般人都会想到,分娩后会阴疼,或是剖宫产刀口疼,可对为什么胳膊和腿也疼就不太清楚。这是因分娩时会变换不同的姿势,把腿长时间放在产床的脚蹬上,或身体下垫了一些什么东西,致使腿一直处于比较别扭的姿势,因而引起腿痛。另外,分娩时用力,胳膊也在帮助使劲,或许当时根本没什么感觉,可在之后就会发现胳膊也很酸痛。由此说生孩子就像跑一次马拉松并没有夸张,即使分娩过程很顺利,时间很短,肌肉也可能被拉伤。
解除这类疼痛的最好方法是热水浴、按摩和一些能够放松的方法,产后适当做一些运动也能减轻症状。一般来说,这类疼痛无需服药就可自行消失。不过,如果疼痛真的难忍,应该去告诉医生,他们会告诉你可用哪些药物来缓解。
阴部疼痛
这是一般人都会料到的痛处。从阴道一直到直肠部位都会有痛感。因为孩子在娩出时这些部位都要扩张,然后再逐渐恢复到原状。
因此,这些部位的肌肉或许会肿胀,就会让你感到疼痛。再有就是,如果在分娩时进行了侧切缝合,在产后更会感到疼,在最初几天甚至行动都很不方便。如果使用了真空吸引术和产钳,那么肌肉肯定会受到更多的伤害,也就会更疼了。
在产后立即冷敷,对会阴处的恢复很有帮助。另外,坐浴对缓解这类疼痛也很有效,在家里就可进行坐浴治疗。
现在市面上有些产品含有植物成分,专门用于坐浴,治疗和缓解这类疼痛的功效都很不错。产后你还可试试使用一种专门可冷却的卫生护垫,这也会让疼痛部位觉得舒服些。如果疼痛真的难忍,必须用药止痛,一定要先问问医生。
头痛
产后头痛的原因,很可能是因激素分泌水平的改变而引起的。还有一种可能是。
如果在分娩时采用了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或脊椎穿刺,也会引起剧烈头痛。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对于第一种头痛,放松是最好的方法,头痛症状会随着激素分泌逐渐恢复正常而消失,如果需要,也可以适当地吃些止痛药。如果是后一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应平卧几天,必要时可使用咖啡因止痛。当疼痛特别严重时,可使用一种称作“血块补丁”(blood patch)的治疗方法,即先抽取一些新妈妈的血液,然后再把它注入脊髓液流出的部位,这种方法对治疗因脊髓液漏引起的难以忍受的疼痛很有效。
乳房疼痛
产后乳汁充满乳房,如果乳腺管还没完全畅通,乳汁不能顺利排出,会使你感到乳房发胀、发热和刺痛,不过这些症状都是正常的。
如果真觉得很疼,哺乳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要孩子饿了就让他吸吮乳房,而不要考虑定时定量的问题,这样能够帮助乳腺尽快畅通。另外,还可试试热敷,或向乳头方向按摩乳房,都可帮助乳腺通畅。除非孩子真的不肯吃奶,一般不要使用吸奶器,那样会使身体分泌更多的乳汁,加剧疼痛。要尽量让孩子根据需要吃奶,这样乳房很快只分泌孩子需要的乳量。
产后服药需谨慎
由于产后要哺乳,所以在遇到各种疼痛的问题时,用药一定要非常谨慎,能够用其他方法解痛就不要服药。如果必须服药,一定咨询医生,保证用药不会对孩子有不良影响。
分娩后的疼痛或许是你没想到的,不过产后痛也不见得一定会出现。如果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孩子的身上,疼痛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03 孩子的生长发育
这周孩子正在继续努力适应这个新的环境,对他来说,外面的世界与妈妈的子宫相比,又喧闹又明亮,有些不习惯。但是你会发现孩子每天都在进步,他的适应能力是相当强的。
哺乳期禁服药品
产后哺乳期间禁止服用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异烟肼、庆大霉素、氯霉素、利巴韦林、甲硝唑、吲哚美辛、氨甲丙二酯、硫脲嘧啶、放射性碘等放射性同位素、氢氯噻嗪及磺胺类、安定类等药物。
孩子的生活已经逐渐地步入正轨了,孩子的身体也逐渐显现出了想与外界沟通的小本领,这些小本领表现在他的一系列的生理反射上,而且由于妈妈的精心护理,孩子的体重也在逐渐增加。
孩子的体重变化
出生第一周时孩子体重大多数会暂时下降,这是因为孩子这时吃奶少,加上胎便和尿液的排出以及皮肤出汗和呼吸使一部分身体水分损失,在出生后2~4天会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的现象,医学上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下降不超过300克。随着吃奶量的增加,孩子的体重从第4或第5天开始回升,这一周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认识新生儿的先天反射
所有健康新生儿都具有一些本能的反射活动,它帮助新生儿度过离开母亲子宫的最初几个星期。在新生儿生理和智力水平逐渐发育成熟,能够进行更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后,这种先天反射就会消失。
保护眼睛和维持呼吸是两种最容易引出的反射活动:如果你触摸他的眼睑,他就会闭上眼睛,如果你用大拇指和示指轻轻夹住他的鼻子,他就会用双手做出挣扎的状态。
儿科医生也会测试新生儿的反射反应,它可以总体反应孩子的机体是否健全,他的神经系统是否正常。
正常新生儿的代表性反射运动有下几种:
觅食、吮吸和吞咽反射
当你用乳头或奶嘴轻触新生儿的脸颊时,他就会自动把头转向被触的一侧,并张嘴寻找。这种动作就是觅食反射。
每个新生儿出生时都具有吮吸反射,这是最基本的反射行为,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进食。将奶嘴放进新生儿口中,他就开始吸吮。吸吮运动极其强烈,甚至在乳头的吸吮刺激移开之后仍会继续很长时间。
吸吮的同时,新生儿天生会吞咽,这也是一种反射。吞咽行为可以帮助孩子清理呼吸道。
握持反射
医生都会检查孩子的握持反射。测试方式是把手指放在孩子的手心,看看他的手指会不会自动握住医生的手指。
很多新生儿的反应都很强烈,紧紧攥住别人的手指,甚至你可以这样把他们提起来(但是建议你不要做这个尝试)。
这种反射一般在3~5个月消失。当你轻触他的脚底时,你会发现他的脚趾也蜷起来,好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这样的反射将持续一年。
紧抱反射
也被称为“惊吓”反射或“莫罗氏反射”。将新生儿的衣服脱去,儿科医生会用一只手托起新生儿,另一只手托起他头的枕部,然后突然使孩子的头及颈部稍向后倾,正常的孩子会四肢外展、伸直,手指张开,好像在试图寻找可以附着的东西。然后孩子会缓缓地收回双臂,握紧拳头,膝盖蜷曲缩向小腹。孩子身体的两侧应当同时做出同样的反应。如果孩子突然听到巨大的声响,也会是这种反射。紧抱反射消失的时间是在孩子2个月的时候。
行走反射
用双手托在新生儿腋下竖直抱起,使他的脚触及结实的表面,他会移动他的双腿做出走路或跨步动作。如果他的双腿轻触到硬物,他就会自动抬起一只脚做出向前跨步运动。这种反射会在1个月消失,与孩子学走路没有关系。
爬行反射
当孩子趴着的时候,会很自然地做出爬行姿势,撅起屁股,膝盖蜷在小腹下。这是因为他的双腿就像在子宫里面一样仍然朝向他的躯体蜷曲。当踢他的双腿时,他或许能够以不明确的爬行姿势慢慢挪动,实际上只是在小床上作轻微的向上移动。一旦他的双腿不再屈曲且能躺平,这种反射即行消失,通常为2个月。
孩子的呼吸无规律
有的孩子呼吸时会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这是因为孩子盖的毯子、穿的衣物上脱落的棉绒,及更多的空气中的灰尘,阻塞了孩子的鼻腔和上呼吸道,但是你不用担心,孩子不是感冒了,这个时候的孩子伤风感冒的可能性还不大,孩子只是在努力地呼吸。你可以试着用小棉签蘸点儿新生儿油,帮孩子把鼻腔中的污物清除,但动作一定要轻柔,小心扶住孩子的头,不要让他晃动。
04 新妈妈如何照顾孩子
在孩子出生后7天以后至满月内母亲分泌的乳汁称为过渡乳,脂肪含量高,蛋白质与矿物质有所减少。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孩子不会像刚出生那样愿意吃奶,很多妈妈出现掌握不好自己孩子的习性的焦虑,产生了很多疑问:是应该按着孩子的需要给他喂奶,还是要按时给他喂奶呢?孩子不吃奶了,是不是自己的奶水不足了?
吃奶量减少
按需哺乳好还是按时哺乳好
目前提倡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出生后30分钟内让孩子吸吮第一口奶,既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又可促进母乳分泌,按需哺乳有利于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孩子的营养补给,又能通过较频繁的吸吮刺激脑下垂体分泌更多的催乳素,使奶量不断增多,同时也避免母亲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
至于每次喂奶时间,第一天每次每侧喂奶2分钟,第二天4分钟,第三天6分钟,以后大为8~10分钟,即一次喂两侧共15~20分钟。吸奶时间过久,会咽入过多空气,易引起呕吐,而且也会养成日后吸吮乳头的坏习惯。
一般来说,在新生儿及小新生儿时按需哺乳比较好,随着新生儿月龄的增加,渐渐过渡到按时哺乳,3~4个月后每隔3~4个小时要哺乳一次,夜间可以间隔1次喂奶时间,慢慢养成按时吃奶的好习惯。
有些妈妈以为她们没有足够的奶水,而事实上她们奶水的供应是正常的。她们不了解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一些正常的差异,有时会为一点点特别的症状而烦恼。其实如果孩子体重增加正常,换尿片情形也正常,那么便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判断你的奶水是否真不足
需要时常喂奶
这是许多新生儿需要时常吸吮或时常与妈妈在一起的需求,这都表示他得到足够的奶水,而不是缺乏奶水造成的。
似乎老是饥饿
母乳较牛奶易于消化,也不像牛奶给新生儿未成熟的胃肠增加负荷,所以能吃母乳的新生儿也需要更经常喂奶。
了解自己孩子的喂奶习惯、体重及睡眠
不需与其他新生儿比较。因为每一个新生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一般正常情次下有着个别差异。
突然需要时常喂奶,时间也久些。新生儿时期睡眠多的孩子突然醒的多而且需要更经常喂奶。
往往在经历“猛长”期(通常差不多在3个星期、6个星期、3个月大时)。这时他们需要更加频繁的喂奶,也刺激你有更多的奶水来配合他们成长的需要。
突然缩短吃奶的时间,也许每次喂奶会减少5~10分钟这时他吃奶可能较有经验了,所以能吸的比较快。
新生儿表现烦燥:很多新生儿每天都有烦燥的时候,又常常会在同一时间。
有些新生儿大部分的时间都很烦燥,烦燥的原因不是饥饿,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就算喂奶也没用。
试试看用一条薄毯子包他,或者换个位置、走走路、摇摇宝宝。
总之,切记不管新生儿烦燥的原因是什么,他就是需要你抱抱他。
你只有一点点或者完全没有漏奶
漏奶和你奶水的多少并没有关系,通常在喂完奶就停止,这是因为母亲与新生儿的供需平衡了。
你的乳房似乎突然变软了,这是因为你的奶水已经配合你的新生儿的需要而不再胀奶了。
你不再觉得乳房有喷奶或麻麻的感觉,或者似乎不再有像以前那么强烈的感觉。
这是因为久了成自然的缘故。有些妈妈们一点感觉都没有,但她能从新生儿的吸吮及吞咽感觉到。
如果你是用母乳喂养你的孩子,这周你可能还没有真正下奶。
这很正常,耐心坚持下去,很快乳汁就会多起来。
新生儿贪睡
这周的孩子基本上仍是吃饱就睡,睡醒就吃,吃奶及大小便次数多且尚无规律。这时的孩子需要尽可能多的拥抱和抚慰,多抱抱你的孩子。
新生儿的保暖护理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比成人薄,保温能力差,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按体重计算的话,是成人的3倍。
因此,新生儿身体散热的速度也快,比成人快4倍。完全靠新生儿自己来保持正常体温非常困难,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补救。
除了控制新生儿的室温外,还可以借用衣服被褥的保暖作用。也可采取其他一些保暖措施。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保暖呢?在家中可以摸一下小儿的手脚冷暖来粗略估计,如果小手暖而不出汗,说明不需另外再采取保暖措施了。
如果热而出汗,说明体温升高,在37.5℃以上。如果手脚发凉,体温可能低于36℃,对新生儿就要采取措施了。
新生儿体温过低,严重时可发生硬肿症,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必须予以处理。
在家庭中对新生儿保暖的方法很多,最简单的是给他们准备好适宜的衣服。
因为新生儿身体与衣服之间的间隙的温度在30℃~34℃之间最适宜,可防止身体散热,维持新生儿的正常体温。
因此,新生儿的衣服过于宽松或太紧身,都不利于保持体温。有的家长喜欢给新生儿穿上几层衣服。
如内衣、棉背心、几件毛线衣、棉袄,感觉是很暖和了,其实保暖的效果不一定好。
最好在内衣外面穿一件背心,再穿一件棉袄,保证身体与衣服之间有一定间隙,上面再盖上小棉被或毛毯就可以了。
如采取以上措施仍不能保持正常体温,可用热水袋、热水瓶进行保暖比较方便,热水袋中的水温不可太热,而且不可与新生儿的身体直接接触,以免烫伤。
最好用布包好,放在距新生儿脚20~30厘米处,经常更换热水袋中的水,以保持一定的温度。
电热毯对成人来说是很好的保温方法,但不适用于新生儿。
因电热毯的温度难以控制,往往会过热,而使新生儿体温升高,发生“脱水热”。
另外新生儿的小便也多,万一弄湿电热毯,也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最好不用电热毯来取暖。
孩子的皮肤护理
孩子刚生下来时各个器官组织并没有发育成熟,如大脑、肝脏及胃肠等,这一点似乎每个妈妈都知道,然而,对于孩子皮肤发育妈妈却知之甚少,甚至以为和大人没有多大区别。
其实孩子的皮肤同其他器官组织一样,结构尚未发育完全,不具备成人皮肤的许多功能,至少还需3年的时间才可发育得和大人一样。
因此妈妈在照料时一定要细心打理,有时稍有不慎,便会惹出不少麻烦,给妈妈和孩子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烦恼。
那么,孩子的皮肤与大人相比都有哪些特点,应该怎样去照料呢?
皮肤面积与体重之比要比成人大得多
新生儿皮肤的平均表面积是2500平方厘米,平均体重5千克,二者之比为1:500;成人皮肤的平均表面积是18000平方厘米,平均体重65千克,二者之比为1:270。
因此,对于同样量的洗护品吸收得要比成人多,同时,对过敏物质或毒性物的反应也强烈得多。
给孩子清洗皮肤时,应选择安全性更高的洗护用品,即经过严格医学测试证明品质纯正温和。
其中的成分完全符合孩子皮肤的特性,与成人的用品有着很大的区别,对孩子的皮肤无任何刺激性,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皮肤薄容易因摩擦而受损
新生儿的皮肤仅有成人皮肤的1/10厚,表皮是单层细胞,而成人是多层细胞;真皮中胶原纤维少,因而缺乏弹性,很容易被外物渗透和摩擦受损。尿布及贴身衣物应是棉质的,且柔软吸水。
每次用后都应用弱碱性新生儿皂清洗;沐浴后用细腻无杂质的新生儿爽身粉涂于全身。尤其是皱褶处,这样便可有效地吸湿,同时减少摩擦,从而预防痱子和尿布疹的发生。
皮肤控制酸碱能力差
仅靠皮肤表面的一层天然酸性保护膜来保护皮肤,以防细菌感染,并维持皮肤滋润幼滑,因此保护好这层保护膜很重要。
不可用碱性洗护品清洗,以免破坏保护膜,比如含皂质、酒精和刺激性成分。应选择pH值中性,在清洗后能在皮肤上留下天然保护膜,并能保留水分的洗护品。
皮肤色素层薄
新生儿皮肤黑色素生成很少,因而色素层薄,很容易被阳光中的紫外线灼伤。从新生儿时期就要避免过度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强烈的阳光下。外出时,暴露的皮肤使用无刺激性不含有机化学防晒剂的高品质新生儿的防晒品。
皮肤体温调节能力弱
皮肤的汗腺和血管还处于发育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控制体温,因此容易产生热痱。
不要给孩子穿戴得太多,经常用柔软的小毛巾擦拭孩子的全身,然后用新生儿爽身粉涂抹皮肤。如果孩子长了痱子,应在长痱子的皮肤上涂上新生儿热痱粉,帮助孩子去痱止痒。
皮肤抵抗力差
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抵抗力弱,较易出现皮肤过敏,如红斑、丘疹、水疱等。在给孩子清洗皮肤时,不要用含皂质和刺激性的沐浴露,应用温和的新生儿润肤露、润肤油。
泪腺发育不成熟
由于泪腺未发育完全,且眨眼少,所以不能分泌足够的泪水来保护眼睛,常常受到刺激物的伤害。
给孩子洗澡时,应选用专为新生儿设计的无泪配方,100%不含皂质的洗发精或洗发沐浴露,以免伤害孩子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