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姓谢的患者曾因脑出血两次处于昏迷状态,均经医生全力抢救方免于一死。医生让他每天早晨起床后就饮水100毫升,然后再少量多次每天多饮水。于是他坚持每天多喝一点水,结果身体转危为安。他说:“经过一段时的饮水治疗,我吃东西特别有味,食量也有所增加,面色也红润了,而且饮水以来从未生过病……”
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淀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淀越多。血粘度增高势必导致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便在血管壁上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积越多,容易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甚至会导致脑血栓的形成。当血管壁不能再承担血液的压力,就容易发生脑出血。
事实证明,多饮水可以防止血粘稠。有人说,水是速效稀释剂。
多饮水能否稀释血液?这个问题是肯定的。多饮水对健康者可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则更不容忽视。
饮水也是有学问的。饮料、浓茶、盐水甚至人造纯净水。太空水等,对于人体来说都不是理想的液体。因为一些饮料虽然口感较好,也有一定营养,但是含有色素甚至防腐剂,这会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摄入过多还会转化成脂肪,引起肥胖甚至糖尿病。盐水可以使细胞脱水,而影响体液平衡。冰水刺激胃黏膜……
其实白开水就是对人体最好的饮料。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喝水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
1.清晨起床
经过一夜酣睡,人的呼吸、排汗及夜尿带走了身上很多水分,又没有补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早晨醒来常常会有些口渴。早晨的这个时候,人体的血液粘稠度是最高的。研究表明,上午9~10时是高血压病发作的高峰期。清晨补充水分,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可以有效地预防高血压病的发作。每天清晨起床后,空腹饮300~500毫升的白开水,这是我们的第一杯活命水。喝水要注意缓慢,不要大口大口喝,而要小口,饮水多少以不感到胃胀为宜。
2.午睡之后
人们午睡后,容易口干,因为身体的水分随睡眠消耗了很多,所以需要补充水分。这时候正好是下午茶时间。可以泡一壶清茶,慢慢品茗。还可以吃上一块小点心,补充能量。下午3:00左右,这个时间中医认为是膀胱经最活跃的时间,所以要多喝水。午睡醒来不能猛的起床,应当平卧片刻再缓缓起身。因为睡醒之后血液会有些稠,这时候猛起,会引起头晕,甚至加大老人中风的可能。而此时补水,缓解了血稠状况,又可以唤醒大脑回到工作状态,对身体大有益处。所以千万不要忽视了午睡醒来这杯水,这就是我们的第二杯活命水。
3.晚上睡前
很多人晚餐过后不爱喝水。尤其是有些老年人,害怕晚上起夜影响睡眠,所以晚上不喝水。这样其实是不对的。睡前不喝水,整整一夜都要消耗身体内部的水分,人体细胞会处于缺水状态。这样会导致血浆浓缩,血液粘稠度增高,从而促进血栓形成。晚上就寝之前饮一杯水,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让体内代谢顺畅。老年人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在清晨发生致死性梗塞,睡前一杯水就可以大大降低梗塞发生的几率。所以说,晚上睡觉前这杯水是第三杯活命水。而且睡前饮水有催眠效果,可以美美地睡一觉,何乐而不为呢?
生理病理学家们通过对血液黏稠度的形成以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对一个人来说,他的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永远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之中。因为血稠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和气候等。所以由于人体自身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从而维持血液内环境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使多数人并不产生病态表现。所以,此时也无需特殊治疗。
但应强调,中、老年人群出现过多血稠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这时多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故当血液粘稠度增高、红细胞老化时极易发生集聚,血栓,致使心、脑血管缺血缺氧,可出现如头晕脑胀、心悸气短、胸闷肋痛、颈背强硬、四肢麻木、发困嗜睡或失眠多梦等症状。此时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除选择适合于自己病情的药物治疗外,还要接受医生的保健生活指导,才能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防止血液粘稠,我们可以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番茄、红葡萄、橘子、生姜、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粗纤维可以在肠道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粘稠的程度。
血液粘稠的人还应当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动物内脏如猪脑、猪肚、肥肠及动物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可加重血粘稠程度,促使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脂,也可提升血液的粘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坚持体育锻炼也很重要,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爬山、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脂质代谢。保持乐观的情绪也可以影响到血液流通。
另外,就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有改善血管壁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以增加血液流速,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