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把吃出来的病喝回去
33086000000007

第7章 水液代谢与五脏调节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液代谢虽由胃、脾、肺、肾、肠、膀胱等脏腑共同协作而完成,但人体水液的升降出入,周身环流,则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实现。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而且也必然影响到有关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也可以说,三焦运行水液,是对脾、肺、肾等脏腑主管水液代谢作用的综合概括。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之间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津液作为阴精的一部分,有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脏腑之阴的正常与否,与津液的盛衰是分不开的。人体根据体内和环境的改变,通过津液的自稳调节使机体保持正常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如寒冷的时候,皮肤汗孔闭合,汗不能出,下降膀胱而使小便增多;夏暑季节,汗多则津液减少下行,小便也随之减少。当体内丢失水液后,则饮水以增加体内的津液。由此进行体液的调节,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则脾、肺、肾等脏腑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引起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液输布与排泄障碍,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这就如同治水,当河的下游出了问题,必然要找到其源头,在上游进行疏导整治。否则就是没有找到问题根源所在,瞎整一气,到最后是治标不治本,使得病症容易反复发作,甚至延误病情,耽误了医治的最佳时机。

“百病之源,五脏为根”,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五脏以气脉、血脉的运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来维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像是一条路,要经常有人打扫,才不至于垃圾遍布,最后堆成垃圾山,造成重重障碍,将其变成死路。正如五脏又以经脉濡养外在的四肢百骸,当人体气脉、血脉瘀滞不通时,就同道路拥堵,五脏无法相互作用,“相生、相克”没有次序,便引起了脏器生理功能的过强或过弱,故五脏受损是疾病产生的真正原因。

而当人体产生疾病的时候,人们不是单纯着眼于外在的症状,忽略了对人体五脏的调节,就是只侧重于单一脏器的调节,忽略了五脏的整体关系。例如:高血压就只单纯降压,糖尿病就只单纯降糖,心脏病就治心脏,没有找到导致疾病的真正根源。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慢性疾病无法获得痊愈的原因所在。应当“内外双修,五脏同调”。外五行疏通经脉,祛除外在症状;内五行疏通气脉、血脉,使五脏生克有序,平衡相通,从而达到“病者康,康者寿”的目的。